日期 内容 评论
2016-12-31

我们的儿子迈克尔刚刚到寇姆小学的时候非常拘谨,沉默寡言。虽然学校为他提供了许多班级演讲的机会,但他每次都直接拒绝了。由于他在学校学到了领导技能,他终于开始登台演讲。一天,他的卧室传出一些动静,他正在练习演讲,并且在为演讲挑选合适的衣服。从那以后,他变得非常善于讲故事,非常善于公开演说。后来。他还在讲故事比赛上得了奖,他的全班同学也都参加了国家讲故事比赛。现在,他说他想成为一名领袖人物。

去年,艾玛硕果累累!她现在对书籍爱不释手,不让她看书都不行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她身上看到了领导能力。今年夏天,我和她呆在家里,她不断地重复“让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吧”或者“爸爸,我们能玩一玩水上摩托车吗?我们需要娱乐一下,不断更新自己”。但是,最让我吃惊的是,我家三岁的孩子萨姆对艾玛说:“我们要懂得统合综效!我们可以一起做卫生,然后一起看电视。我们可以双赢!”这是我在两周前的一个周六早晨6:45分时听到的惊人对话。我相信,这是幼儿园小朋友所能接受的最好教育。

2
2016-12-30

拉里的副手、学区的副主任詹姆士.亨利.拉塞尔认真道出“七个习惯”对他个人产生的作用:“对我来说,接受七个习惯培训简直就是一次觉醒。我本人以第七个习惯为目标,即不断更新。过去,我有175磅重,每周工作90个小时,胆固醇含量高于尖子生的考试成绩。但是,第七个习惯使我相信,我每天应该锻炼1个小时。”如今,詹姆士的体重已经降下来,体现了他的自律确实起到了作用。

1
2016-12-29

雪柔进退维谷、智穷力竭,因为她十一岁的儿子纳森稍有挫折就大发脾气,在这样的年龄发起脾气来是很恐怖的。他会对着雪柔大吼大叫、跺脚、摔门,有时候还丢东西。然而雪柔想:他需要一个地方让这些瓶塞里的气冒出来,否则他的内心会被腐蚀殆尽。所以她让纳森“表达自己”,或试着去抚慰他,帮助他平静下来。然而纳森的行为愈发变本加厉,最后有位朋友告诉雪柔:“你是在训练他做个男人狂!”她吓呆了,赶紧找人给建议。

雪柔得到一个小诀窍,改变了她对纳森暴力攻击的处理方法。她跟纳森说:“我知道有些事情让你生气,我也可以体谅你的挫折感。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事,但是你的情绪扰乱到我和其他的家人,所以我给你一个提议:你生气的时候可以告诉我们你在生气,因为我们要你诚实面对自己的感觉;如果那是针对我们而发,我们会坐下来谈,试着解决那个问题,但你不可以吼叫、口出恶言、跺脚或丢东西。如果你再这样做,就必须到房间去,不准打电话、玩电脑或是听音乐,等到你能够有文明的举止再说。然后,你干扰家人多少分钟,就必须多做几分钟的家事。我这样做,是希望能够帮助你处理这些情绪。”

起初纳森不相信雪柔真的会这样做,但是她坚守立场。纳森有一阵子扩大他的干扰行为(父母们,你们要预期会有扩大现象,因为孩子要确定你是认真的),但雪柔贯彻去执行“后果”。她本来对这样做极其担心,害怕纳森的情绪不再有发泄的出口,会变本加厉地爆发,或是心灵受压抑、破碎。

事实上,这些情况都没有发生。纳森在起初那个阶段的抗议之后,就安定下来了。他发脾气不再那么密集,甚至进一步消散了;他开始把问题当作问题带到雪柔那里,和她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危机带给她。在纳森内心所发生的,是他成为情绪的主人,他以上帝起初创造情绪(人类心灵状态表达)的方法,来使用他的情绪。他可以生气,但会认清生气的缘由,解决那个导致生气的问题,而不是让那个情绪带他到失控的情况。纳森开始拥有他的宝贝之一:情绪。

1
2016-12-28

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不要把孩子轻易送回老家,让老人或亲戚帮着带。要尽量想办法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最好能天天见到孩子。有实际困难,应该由家长去克服,不要让孩子来扛。

即使你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也要注意,不要心里只装着工作和社交,仅仅拿出所剩无几的精力和时间的边角料来分配给孩子。不要对孩子的需求漫不经心,要认真对待和孩子相处这回事,不要让你的孩子置身于精致的房间,却成为精神上的“留守儿童”。

如果出于客观原因,必须要和孩子经常分离,也一定要想办法尽量减轻和降低孩子感情上的失落,比如提前让孩子和爷爷奶奶或其他临时抚养人建立感情,分别的日子里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和孩子沟通,定期去看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时刻在关心着他,尽量减少孩子的失落感。

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出去,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损害不会立即呈现,但孩子不会白白地做出牺牲和让步,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成为日后影响他生命质量的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好多麻烦。

2
2016-12-27

嫉妒和受之无愧的相反是“感恩”。感恩的心来自于觉得白白地得到一些东西,不是因为我配得,乃是因为别人以恩慈给予我们。我们在爱中觉得感恩、珍惜所得到的一切,而且更重要的,是觉得“能拥有这一切真是幸福”。

这和“只拥有这些好像被骗了”的受之无愧和嫉妒,是截然的对比。感恩的人既快乐又充满喜乐;嫉妒的人既可怜又充满怨恨。没有人喜欢和心存嫉妒又自认受之无愧的人在一起,每个人都喜欢和有感恩心态的人在一起。

嫉妒和感恩这两种心态,与一个人真正得到的东西没有太大关系,却与他的品格有更大的关系。你把东西给具有受之无愧、嫉妒心态的人,对他们和对你都没有什么益处,他们只是觉得你总算还了欠他们的债;你把东西给懂得感恩的人,他们会觉得自己真是幸福,也觉得你真是好人。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处理受之无愧和嫉妒的心态,让孩子朝向懂得感恩的境界迈进。

10
2016-12-26

我们来看几个对话片段:

1.爸爸,我的神仙鱼看起来病了。

    嗯,我觉得可以去问问水族店老板。

2.我所有的朋友都吃口香糖。能给我买点吗?

   那我们问问牙医,看他让不让你嚼口香糖。

3.妈妈,帮我找到吉他老师了吗?

   我还在找着呢,你也可以去学校打听一下,看有没有好的推荐。

4.爸爸,你得帮帮我数学,我都跟不上了。

   你能不能问问老师,看谁学得好,来辅导你一下,赶上进度。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们不能凡事都完全依赖我们。家庭以外--水族店老板、牙医、学校、优秀生都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2016-12-25

骄傲本身就具有竞争意味。骄傲不会因为拥有而感到愉悦,只会因为比别人拥有得更多而感到愉悦。一旦丧失了竞争的因素,骄傲也就不复存在了。骄傲情绪最常见、最害人的形式就是自己必须“正确”,必须让事情按你的方式运作。

再次提醒你记住:即使愤怒情绪只在千分之一的时间里发作了出来,其余时间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因为人们无法确定他们何时又会触痛那根敏感的神经。

我知道这样一位父亲:他在大部分时间里又亲切又随和,但有时候会犯坏脾气。这影响到了其余所有时间的质量,因为家庭成员必须要做好准备,以防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由于担心出现尴尬局面,他们会躲避社交活动。他们整天绕着“雷区”走,以免触痛他敏感的神经。他们不敢表现出真诚,也不敢敞开心扉。他们绝对不敢对他做出反馈,生怕引得他的愤怒情绪出现空前爆发。由于得不到回馈,这个人对家里的实际情况一无所知。

6
2016-12-24

所有人都是非常非常软弱和敏感的。有些人学会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掩盖、伪装、摆出种种姿态、戴上安全的“假面”。但是,无条件的爱、善意和礼貌通常会穿透这些表面现象。它们在别人的心中安家,其他人就会开始有所回应。

正因为如此,所以有必要在家庭中营造一个充满温暖和关怀的环境--一个能够让大家放心表现脆弱而不设防的环境。事实上,婚姻、家庭关系和儿童成长领域的几乎所有专家都一致认为,你能为家庭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许就是营造一个充满温暖、关爱、支持和鼓励的环境。

 这并非仅仅针对小孩子而言。它同样针对你的配偶、(外)孙子女、姑姑(阿姨)、叔叔(舅舅)、侄女(外甥女)、侄子(外甥)和(堂)表兄弟姐妹--所有人。建立这种文化--无条件的关爱和呵护备至的感情--几乎比其他一切事物的总和还重要。从非常实际的意义上讲,建立这种呵护备至的文化等于拥有了其他一切。

3
2016-12-23

没有真正的理解,我们无法建立充实和富有意义的家庭关系。关系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关系可能是机能良好的。关系可能是相互影响的。但是,除非以真正的理解为基础,否则它们就不可能具有变革意义,不可能令人由衷感到满意。

事实上,大多数真正的家庭烦恼的根本起因是误解。

不久前,一位父亲向我讲述了他的经历。他年幼的儿子总是不听他的话,在街角跑来跑去,为此他经常惩罚儿子。每次儿子这样做时,父亲都会对他施以惩罚,并警告他不要再在街角跑来跑去了,但小男孩仍然不断地这样做。最后,在一次惩罚结束后,男孩眼泪汪汪地注视着父亲说:“爸爸,街角是什么意思?”

在与小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理解他们的起点以及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通常不具备解释这一切的语言能力。

我们的子女、配偶以及所有家庭成员所犯的大多数错误并非出于恶意。只不过我们没有真正理解他们。我们没有清楚地看到彼此的内心。

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如果整个家庭都能形成我们所说的这种坦诚态度,有90%以上的困难和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7
2016-12-22

你对任何家庭成员--特别是对最难对付的孩子--履行督导职责的方式将对整个家庭内部的信任程度产生深远影响。你的家庭文化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最考验你的孩子。孩子是真正考验你无条件去爱的能力的人。如果你能对一个孩子表现出无条件的爱,那么其他的孩子们也就知道,你对他们的爱也是无条件的。

我相信,同时以五种方式去爱另外一个人时,有着几乎难以置信的力量:

1.神会:用心去倾听另外一个人的心。

2.真正分享你感受最深的看法、知识、情感以及信仰。

3.用深切的信任、评价、肯定、欣赏和鼓励去证明其他人。

4.发自灵魂深处,并用更高的能量和智慧与别人一起为别人祈祷

5.为别人牺牲:更进一步,做出一些远超出期望的事情、关怀并提供服务,直到有时甚至会产生伤害。

五种方式中最常被忽视的是强调、证明和牺牲。许多人能帮到为别人祈祷;也会为与别人一起分享。但是,真正用心去倾听、真正地信任并肯定别人,而且以某种牺牲的模式来陪伴着他们,你就做出了超出期望的事情--不仅是祈祷和分享--这样才能以其他方式都做不到的方式打动别人。

2
2016-12-21

我认识一个人,在他还小的时候,他非常喜欢和他的父亲一起打猎。这位父亲和他的儿子会提前几周进行计划,为这次活动做准备,订期望。

长大成人后,这个儿子对我们说: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星期六,那次快乐打猎开始的那一刻。那于,父亲、我哥哥和我四点钟起床,在吃过母亲给我们准备的丰盛的早餐、装好汽车之后,我们在早晨六点钟赶到我们预想的那片地。我们到得早,在其他人之前用树桩圈了那块地,等待着早上八点开猎的时间。

随着开猎时间的临近,我们周围人头攒动,到处都是猎人的身影,他们想找到能打猎的地方。到了七点四十,我们看到有些猎人把车开到了我们的猎场。七点四十五分时,枪声开始响起--这时距正式开猎的时间还有十分钟。我们看着父亲,他动都没动,就是看了看表,还等着八点。不久,鸟儿开始飞来飞去。到了七点五十,所有猎人都进了猎场,枪声响成一片。

父亲看着他的表,对我们说,“孩子,打猎八点钟开始。”差三分钟八点的时候,四个猎人把车开进了我们的猎场,并从我们身边走过。我们看着父亲,他说,“我们打猎的时间是八点钟。”八点钟的时候,鸟儿全都飞走了,我们才开始把车开进猎场。

那一天,我们一只鸟也没打到。但是,我们获得了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对一个我热切希望成为像他那样的人的一段记忆,这个人就是我父亲,我的偶像,是他教会了我绝对正直。

什么才是这位父亲生活的中心--成为一名成功猎人的高兴和认同感,还是作为一个正直的人、一位父亲、和对儿子的正直模范所获得的那种平静灵魂的满足感?

10
2016-12-20

良知就是内心的道德法则,它是道德法则和道德行为的重叠。良知是内心轻微的心声,它是安静的,是和平的。

良知将热情转化为同情。它产生对他人的真诚关怀,既饱含同情又设身处地,其中他人的痛苦得到了感受和分担。同情是相互依赖状态下的热情。《路标》一书的合作者乔安娜.C.琼斯讲述了他的一段经历 ,她的大学教授怎样教她按良知的指导来生活和学习:

那是我在护士学校的第二个学期,教授进行了一次课堂小测验,我是个认真的学生,不费力地做完了各个问题直到最后一个:清扫学校的妇女的名字是什么?

肯定这是个玩笑。这个清扫学校的妇女,我见过几次。她身材很高,黑头发,50多岁。但我怎么会知道她的名字?我交上卷子,最后一道题是空白。

这堂课结束前一个学生问道,最后一个问题是否计算在小测验的分数内。教授回答:“当然。你们在职业生涯中会遇见很多人,所有的人都是重要的。他们值得你们的注意和关心,即使你所做的仅仅是微笑和问个好。”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教训。我也知道了她的名字是多萝西。

7
2016-12-19

热情来自于心灵,表现于乐观、机动、情感联络和决心。它能激发不屈不挠的动力。热情的根基是选择的力量,而不是环境。热情相信,预言未来的最佳方法是去创造未来。事实上,热情已变为道德的命令;它让人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不是问题(感觉无助、无能为力)的一部分。

亚里士多德说过:“你的天赋才能与世界需求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你的使命所在。”我们可以这样说:“那里有你的热情,你的心声,”---点燃你的生命,赋予你动力的心声。它是愿景和自律的燃料。当其他一切都持否定态度的时候,它仍然驱使你追逐它。

缔造生活中的热情的关键是,寻找你独特的天赋才能以及你在世界上的特别角色和特定目的。决定你想干什么之前,重要的是要了解你自己。希腊哲学“了解你自己,控制你自己,献出你自己”的顺序既明智又有创意。一个人的天赋才能,一个人的使命或生活中的角色通常是发现出来的,而不是发明出来的。世界著名作家、制片人劳伦斯.范.德.波斯特爵士写道:“我们必须朝我们内部看,观察我们自己、观察我们的灵魂,观察并倾听。直到你倾听到那个你一直在梦想的东西,换句话说--回答那黑暗中的敲门声,否则你无法从我们被禁锢的这个时刻升华而回到卓越的创造正在进行的时刻。”

如果你能雇佣热情与工作岗位相交的人,那你根本不需要实施任何监督。他们会管理他们自己,比任何其他人来管理要好得多。他们的动力来自内心,而不是来自外部。他们的积极性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想想你感兴趣的项目,你被完全吸引根本顾不上其他一切。这时你还需要什么监督或管理吗?当然不。让别人来告诉你何时做或怎样做,简直是对你的侮辱。

如果你能让自己投入某项工作,它能把需求、你的天赋才能和你的热情连接到一起,那将会释放无穷的力量。

10
2016-12-18

自律是执行、促进事物的发生、做出必要的牺牲以实现愿景。自律是详细阐明现实并接受现实;是自愿投入现实而不是拒绝承认。它是承认残酷、棘手的现实,还事实以本来面目。

如果没有愿景和希望的话,接受现实可能是令人失望和沮丧的。快乐有时被定义为,让今天的需要服从于最终的需求。这种个人的牺牲,让今天的快乐服从于长期的幸福的过程,就是自律的要旨所在。

大多数人把自律等同于缺乏自由。“应当扼杀了自发性,”“在必须中没有自由,”“我要做我想做的,这是自由,不是责任。”

 

事实正相反只有自律才能有真正的自由。不自律的人会沦为情绪、品味和热情的奴隶

杰出的教育家霍拉斯.曼说过:“那些从不让冲动服从于原则的人还枉谈什么幸福。那些从不牺牲今日以换取未来,从不让个人快乐服从于大众幸福的人,他们谈论幸福就好像盲人在谈论颜色。”

缺乏自律、不肯做牺牲的人工作时就像在玩。他们整天吹吹烟圈、发发电子邮件、沉溺于工作细节、打电话报告项目现状、召开冗长的讨论会。一般说来,找借口的人都是注意力不集中和缺乏自律的人。原因总是有的,但没有一个可以用作借口。

6
2016-12-17

如果你问我哪个主题、哪个论点给予人们的影响最大--哪个宏伟想法在人们灵魂深处引起最强烈的共鸣,如果你问我,哪个想法最实用、最中肯、最及时(无论环境如何),那么我会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回答:那就是我们有选择的自由。除了生命本身,选择的权力是你最重要的权利。这种权利和自由,与盛行于当今世界的、自己是受害者而把责备推给他人的思维套路和文化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

人类的本质就是能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向。人是主动行动,而动物和机器人是被动反应。人类能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做出选择。你的选择生活方向的能力,让你能重新给自己定位,改变自己的未来,给自己以后的创造和贡献带来重大影响。它是使其他才能得以应用的天赋,是让我们得以不断升华自己的生活的天赋。

这种选择的力量,意味着我们不是自己的基因或自己的过去的产物,我们不由其他人的态度来决定。当然,这些因素肯定也有影响,但不能决定我们的命运。我们通过选择而决定着自己。如果我们已经让自己的现在由(自己的)过去来掌控,我们还要让自己的未来也如此吗?

6
2016-12-16
我们大家都能有意识地决定放弃平庸的生活,去过卓越的生活--在家里、在社区或在工作中。无论我们的环境如何,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这种决定--不管这种卓越表现为面临无法治愈的疾病的时候保持高涨的情绪,还是表现在让某个孩子的生活发生重大变化,让那个孩子拥有价值和潜力的观念,或者表现在成为某个机构内改革的催生者,或者表现在成为社会某个宏伟事业的发起者。我们大家都拥有决定去过卓越的生活的力量,甚至更加简单,不仅过美妙的一天,而且要过卓越的一天。无论我们已经在通往平庸的路上走了多久,我们永远可以选择转换所走的路。永远如此,从不嫌晚。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心声。 6
2016-12-15

培养孩子界线的目标之一,就是让他拥有内在爱的感觉和约束感,而不是靠你一天到晚跟在他身边唠叨不停,或在他走到前门时就提醒他鞋子要擦干净才进门。

因此,当你带着爱心,持续地和孩子设立界线,并持守限制时,他就开始塑造一个内在的父母,来为你做你的工作。这个“父母”(或早期意识)形成之初,是采取你的话语和态度来行事,对孩子而言,那还是别人而不是“我”的经验。

有时候父母太严厉、太权威,或甚至暴虐,就会在孩子心中制造非常严格和不成熟的意识。有时候这些孩子会变得非常沮丧或有罪恶感;另一些时候,他们为了反抗残暴的父母,会以残忍或虐待狂的方式来对别人。

在这种情况下,良知扭曲了,上帝起初创造来帮助激励我们的架构,现在却驱使我们离开它、离开爱、离开责任、彼此分离。如果你关心这一方面,要向懂得孩提阶段问题的智者咨询,问问他你是否过于严厉。

孩子的良知形成和发展之后,那股内在的力量就会激发他去爱人和行善,而不只是被人从后头推着走,他不会想要去违抗内在的父母,因为它就像真的父母一样。

8
2016-12-14

愿景是在脑海中看未来的事态。愿景是想象力的应用。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第一次是心智上的创造,第二次是实际的创造。第一次创造,愿景,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彻底改造自我的过程的开始。它代表渴望、梦想、希望、目标和计划。但这些梦想或愿景不仅仅是幻想。它们是有待实现的现实,就像有待建造的房子的蓝图或有待演出的乐曲。

我们大多数人从未设想或想到过自己的潜力。威廉.詹姆斯说:“大多数人生活在一个非常有限的圈子里,比其潜在可能的活动范围小得多。我们大家都拥有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才智的源泉,其宏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是。”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可限量的力量和能力来彻底改造自己的生活。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记忆是过去,是有限的;愿景是未来,是无限的。愿景比历史更卓越,比包袱更卓越,比过去的感情伤痕更卓越。

也许最重要的愿景是发展一种自我意识,一种对自己的目标的意识,一种对于自己在生活中的独特使命和独特角色的意识,一种关于目的和意义的意识。测试自己的个人愿望的时候,首先问自己:这个愿景是否唤起了我的心声、我的能力、我的独特天赋?它是否给予我一种“召唤”的感觉,给予我一个值得我献身的事业?这种做法要求深入的个人反思,提出深刻的问题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5
2016-12-13

在这个世上,什么事情我能够做得最出色?我至少知道这个问题的一个正确答案,它对同我一样所有为人父母的人都适用,那就是,如果我们下定决心,我们可以在养育自己儿女这方面做到举世无双。没有谁比父母更在乎自己的孩子。

再过一百年,我开什么样的车、住什么样的房子、银行账户里有多少钱或者穿什么样的衣服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因为我在一个孩子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7
2016-12-12

培养健全人格的最佳方法是从一点一滴做起,许下诺言并履行之。许一个诺言,这个诺言在别人看来可能太过渺小,无足轻重,但对你来说却意味着全心全意的付出--比如进行十分钟的身体锻炼,不吃那块甜点,每天少看一小时的电视而以阅读一本书的一个章节代替,写信向某人表达感谢,当面向某人致谢,每天祈祷,请求原谅,或者每天诵读十分钟的圣典。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当你许下诺言并付诸行动时,你作出更大的承诺并加以履行的能力就有所增长。持之以恒,用不了多久你的荣誉感就会超越你的情绪。你将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也就是说你将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它将成为你巨大的力量源泉。确切地说,这就是先燃起一束小火,再待它在你内心形成燎原之势。

4
2016-12-11
每个人都必须为他或她自己选择坚持不懈地学习的最佳方式。人们必须仔细看清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哪些地方,又有多少时间白白流走,然后才能在思想上严于律己。大多数人都说他们忙于奔波,因此抽不出时间来阅读--甚至抽不出时间来照顾孩子。然而,大量事例证明,人们有一半时间都花在了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上,虽说这些事情也许十分紧急。但是,一个人越是严格要求自己将精力集中于极其重要的事务上,她就越能强烈地感受到内心深处燃烧的“是的,我要做”的激情,而面带微笑、对所有无法避免的旁骛开心愉快地说声“不”就变得易如反掌了。 4
2016-12-10

请记住,一旦你的情绪受到他人缺点的控制,你就使自己变得无能为力,并允许这些缺点继续搅乱你的生活。于是,昨天又一次控制了明天。

当我们改变我们的思想的时候,我们也就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有一段空间。

在这段空间里我们有自由和能力去选择自己的回应。

我们的成长和幸福取决于我们的回应。

8
2016-12-9

对有些人来说,很小的事情有可能是重要的事情。有一次,一名学生在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来找我,他先表扬了我的课,然后对我说:“柯维博士,您是人际关系方面的专家,可您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

他说得对,说得我又懊恼又尴尬;这给我了一个小小的教训。我总是太过倾向于强调抽象的概念、任务和功效。所以,除非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经十分牢固,而且有共同的目标,否则很难获取高效能,尤其是与没有安全感的人一起的时候更是这样。对事就不会这样,因为事务是没有感情的,只有人才有,即使是那些所谓的大人物,他们也是有感情的。小小的礼节和善意都将不断地产生巨大的红利,这就是情商所探讨的问题。

一方面,人们不一定会买这种表面的礼貌技巧,会知道有时候这些是为了想要操纵别人的。但是真正的礼貌、善良和尊重均来自一个人深层次的本性,而这并非一定需要很多的社会理解和礼节性的殷勤。

我教育孩子们的时候会对他们说,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如果他们学会并且真诚持续地使用四句话(加起来只有十个字),那么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一个字:“请”。

两个字:“谢谢。”

三个字:“我爱你。”

四个字:“要帮忙吗?”

成年人其实只是一些大孩子而已。

3
2016-12-8

我是一直陪伴在你身边的伙伴。我是你最得力的助手,也是你最沉重的负担。我可以推动你前进,也可以导致你失败。我完全听你的指挥。你所做的事情中有一半可能要交给我,而我则可以迅速、恰当地做好这些事。我很容易控制--但你必须牢牢控制我。准确地告诉我某件事你希望怎么做,经过几次训练后我就会自动完成它。我是所有伟人的仆人;不幸,我也是导致所有失败的罪魁祸首。那些失败的人全都是因为我才会失败。我虽然不是机器,但我做起事来却像机器一样精确,同时又拥有人类的智慧。你可以利用我得到好处,也可以因为我走向毁灭--这对我来说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你带着我,训练我,牢牢地掌控我,我会让这个世界为你敞开大门。放任我自行其是,我将毁掉你。

我是谁?我是习惯。

10
2016-12-7

知而不行,非知也。学而不用,也不是真正的学。换句话说,理解而不应用,不是真正的理解。只有通过做,通过应用,知识和理解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例如,你可以通过阅读书刊、听报告来研究作为运动的网球,但如果你不亲身打网球,你就不可能真正了解网球这种运动。知而不行,不是真正的知。

了解自己的最佳途径不是沉思默想,而是行动。忠于职守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本真的自我。

3
2016-12-6

为孩子立界线始于父母自己有好的界线,果断的父母懂得控制自己。如果孩子以违抗你的界线来控制你的决定,你就不再是带着决心来做父母了。

泰莉对她的十三岁的儿子杰希不肯做功课很烦恼。我们定出一个计划,要求杰希每天晚上要拨出某段时间来做功课,在这段时间内杰希必须待在他读书的地方,除了功课以外不可以有别的东西,并且除了做功课以外,也不可以做任何其他的事情。泰莉没有把握杰希在那段时间会选择读书,她所能把握的就是,杰希在那段时间会坐在书桌前面,但什么都不做,这是我们都同意的事情。

我下一次看到泰莉的时候,她看起来很羞愧的样子。她没有照约定做到我们所协议的事(孩子没有培养出自律的第一条线索是:父母没有自制力来执行规定)。

我问她:“怎么啦?”

“本来都好好的,然后有朋友邀他去看棒球比赛,我说不可以,他做功课的时间还没结束,但是他是那样的生气,我没办法和他讲话。他看起来很愤怒也很难过。”

“是啊,”我说,“记得吗,我们早就预料他会这样做的,他痛恨管教。那你下一步怎么做的呢?”“在我眼中只看到这种要求太让他难过了,我也受不了,所以就让他走了。”

“隔天晚上又怎么样了呢?”我问,心里早已知道会是什么答案。

“他又生气了,也是同样的情形。他一失去机会就会非常难过。”

“让我把这个情况弄清楚,你决定对错的方法,是以他被要求去做某些事情时他的感觉如何,如果他生气,你就认为那样做是错的,是这样吗?”

“我没有那样想过,但我想你是对的,我就是受不了他难过”

“那你就要了解几个重要的事实--

第一,你的价值观是由一个不成熟的十三岁孩子的情绪反应来设定,你价值系统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杰希的高兴与否。

第二,你没有看重养育孩子的最重要层面之一就是,受挫折是成长的关键要素,从未受过挫折的孩子不会培养出忍受挫折的能力;

第三,你是在教导他,他有权利永远高高兴兴的,他只需命令别人照他的意思去做事。这些真的是你的价值观吗?”

泰莉沉默下来,开始了解她做了些什么。为了有所改变,她必须在教养孩子的事上,牢记一个重要原则。即:孩子的反抗并不等于事实或对错,孩子在痛苦中并不代表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例如,他第一次了解到“现实”的真相,而这种现实的相遇,绝对不会是个愉快的经验。你若能够对他的痛苦寄予同情,但持守你的界线,孩子就会内化这种限制,最终越过这种反抗心理。

管教时所带来的挫折和痛苦,能帮助孩子学习延缓满足感--这是人所能拥有的最重要的品德。你如果能持守界线,同情他的痛苦,则他的品德就会被培养出来。然而,你若不这样做,明天就还会有同样的战役。

1
2016-12-5

在一次讲课之后,我和一位先生谈了一会儿话。他说:“史蒂芬,我真不知道我是否对自己在生活中取得的成就感到满意。我不知道自己为取得今天的成就所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我现在有望成为我所在公司的总裁,但我不能确信自己是否想得到这个职位。我已经快60岁了,很可能会当几年总裁,但这会消耗掉我全部的精力。我知道这样做的代价有多大。我最大的缺憾就是错过了孩子们的童年。我根本没有守在他们身边。即使当我在他们身边的时候,我其实也是`心不在焉`。我的思绪都集中在别的事情上。我尝试着注重全家团聚时的·质·,因为我知道自己保证不了·量·,但是,这些时候经常是乱糟糟的。我甚至试图收买孩子们--给他们东西并且带他们参加刺激的活动,但我们始终没有形成真正的亲情。我的孩子们也感受到了这种莫大的缺憾。史蒂芬,正如你所说的那样,我爬上了成功的阶梯,当我接近最顶端的一档时,我却意识到,梯子靠在了错误的一面墙上。我们家就是缺乏这种感觉--你所说的这种美好的家庭文化。但是,我觉得财富恰恰隐藏在这里。不在于钱,不在于职位,而是在于家庭关系。”

然后,他动手打开自己的公文包。他说:”我给你看一样东西。“他边说边拿出一大张纸。他在我们两个人之间摊开这张纸,大声说:“这就是让我激动的东西!”这是他正在建造的住宅的设计图。他称之为他的“三代之家”。这所住宅设计成了子女和孙子(女)可以上门拜访、享受乐趣、与表亲和其他亲戚展开互动的场所。他把房子建在了佐治亚洲萨凡纳的海滨。当他向我讲述整个计划时,他说:“我最感到激动的是,这使我的孩子兴奋不已。他们也觉得,他们好像过了有我相伴的童年。他们怀念那种感觉,他们需要那种感觉。建造这个三代这家是我们共同完成的一项工程。当我们展开这项工程时,我们想到了他们的孩子--我的孙子(女)。从某种意义上讲,我通过孙子(女)拉近了与我自己的子女的距离,而他们很高兴能这样。我的子女希望我多和他们的孩子在一起。”

他把图纸卷好,放回公文包里,然后说:“史蒂芬,这对我而言太重要了!如果我接受这个职位,我们必须要搬家,我也就没有时间真正把心思用在孩子和孙子(女)的身上了。我决定不接受这个职位。”

1
2016-12-4

当孩子提问时,首先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别急着告诉答案。我们来看以下两个对话:

1.

爸爸,雨是从哪里来的?

这是因为水蒸气的蒸发和凝固。你看到的实际上是......

爸爸,雨是从哪里来的?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2.

奶奶为什么每周都来咱家?

因为她太爱我们了,还因为她住得离咱家近,还有......

奶奶为什么每周都来咱家?

你想知道为什么奶奶每周都来咱家?

1
2016-12-3

我发现,自己竟然同时秉持学校管理者的思维和家长的心境,来参加柯维博士的讲座。听得越多,对周围的听众观察得越仔细,我就越发感觉有句话在耳边响起:“穆里尔,如果你能将这些知识都教给孩子,那么,他们就无须熬到成年方能通晓这些法则了。如果他们在孩童时代就能形成这一视角,且在后续人生征程中继续透过这种视角待人处世,那么,他们的人生必将发生深刻变化,我们的世界也将进而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在讲座的每个间歇,我都想鼓起勇气去问柯维博士一个问题,即是否可以把这些法则直接传授给孩子。在最后一个间歇,我终于站出来了。在他刚好走出讲台的时候,我拦住他,问道:“柯维博士,你认为可以把这七个习惯传授给孩子吗?”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多大的孩子?”我回答道:“5岁吧。”他短暂地顿了顿,随后笑了笑,回答道:“我找不出不可以的理由。”接着,他补充道:“如果你真这么做了,请一定要告诉我。”

0
2016-12-2

场景:儿子在向爸爸诉说学校里发生的事,爸爸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儿子:艾瑞克今天打我了,爸爸,你在听我说吗?

爸爸:(伸了个懒腰,头也不回的挥了挥手)我在听着呢,接着说。

儿子:所以我也打了他,他又打我。爸爸,你在听吗?

爸爸:我在听你说的每一个字。

儿子:没有,你根本没在听。

爸爸:我能一边看电视一边听你说。继续!

儿子:还是算了吧!

嘴上说在听,其实心不在焉,会让孩子感到气馁。

儿子:艾瑞克今天打我了,爸爸,你在听我说吗?

(爸爸把电视关了,把身子转向了儿子,用专注的眼神看着他)

儿子:所以我也打了他,他又打了我,而且还使劲打的,他真讨厌!

(爸爸在认真倾听着)

儿子:你猜怎么着,我从现在起要和丹尼玩了,他从来不打人。

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我们甚至什么都不用说。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

3
2016-12-1

小孩子的时间观念一般都不强,做起事来常常边玩边做,对于约定好的作息时间有时会耍赖、不遵守。应该说对于孩子这都是正常表现,但是作为家长不能任其发展下去,需要花大力气来纠正。

孙建亮读小学了,做任何事都特别慢,磨蹭。早上起床起半天,有时穿一件衣服要磨蹭五六分钟。刷牙时挤牙膏也用上半天功夫,好像在玩牙膏。然后吃早饭,基本上每顿要1小时,张张望望,吃吃停停。晚上看电视,看起来就没个完,妈妈三番五次地催促他,他也不上床睡觉。更要紧的是,这两天学校考试,他的试卷有好几道题都来不及做,考试结果一塌糊涂。见到这种情况,他的妈妈后来想了个办法。

这一天,当他还有十分钟就要上学的时候,妈妈才喊他该吃早餐了,妈妈就站在一边时刻提醒他还有几分钟,过了一会儿,又提醒他还有几分钟。这样一来孙建亮有了紧张感,但是还是迟到了。

妈妈于是给班主任打了个电话,说明了具体情况,请老师协助一下。

孙建亮到了学校以后被老师批评了。从那以后,他每次吃早饭都很着急。因为他担心如果迟到了,到学校以后班主任老师又会批评他的。

妈妈想,吃饭慢的问题是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仍然存在,该怎么办呢?

孩子时间观念的培养应该从小做起,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应灌输和强化这一观念,因为这对每个人一生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如果像孙建亮妈妈一样到了小学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也不必太着急,只要想办法,循序渐进,问题总会解决的。

爸爸妈妈跟孩子签订的遵守时间合同

甲方:爸爸妈妈

乙方:

为了让乙方成为一个遵守时间、按时间上学、作息的好好孩子,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1.为了确保乙方早上7:30之前按时到校,甲方为乙方“请”来一位好朋友--闹钟。每天早上6:30听到朋友的叫声,乙方要马上起床。

2.乙方起床后要在7:00之前洗漱、上厕所完毕。

3.乙方保证7:15之前吃完饭走出家门。

4.下午4:00放学后,必须于4:30前回到家里,特殊情况不能家要打电话向妈妈请假。

5.放学回家后应该在40分钟内完成作业,作业完成后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6.晚上9:00前上床睡觉。

7.周末时,晚上10:00前睡觉,早上7:30起床。

8.本学期结束时,如果乙方能够按照本合同的约定一直遵守时间,甲方承诺帮助乙方实现他最大的一个愿望。

9.本合同自双方签字后生效执行。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0
2016-11-30

如果父母不同情孩子的痛苦,就会惹出麻烦来。做父母的常常要不就是过分认同孩子的痛苦,而放弃对孩子的界线;要不就是对孩子的痛苦生气,而打起仗来。

同理心和持守限制,是避免这两种极端的解决方法,你甚至可以用下列的说词来武装自己:

我了解你一定很受挫折。

我敢说你一定觉得自己很没用,因为其他的孩子都出去玩了。

我了解,我也不喜欢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失去你那么期待的事,真的好可惜。

我了解,我了解,这很不容易。

我了解,我宁可打网球也不要洗碗,真的太糟糕了!

很快孩子就会得到一个画面,他的反抗既未改变你的限制也没得到你的反应--这是孩子在那个时刻的两个目标,因为他想要两件事:1.改变现实。 2.让父母感受到他的痛苦。

因此,你的工作既不是改变现实,也不是挫折沮丧,而是要坚定立场又有同理心。不要生气也不要去处罚孩子,最终孩子不会再抗议而是面对现实,他会开始觉得他所能学到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面对现实限制的感觉:难过。

5
2016-11-29

孩子要能够尊重别人的界线,和人好好相处,必须学习如下几件事:

1.不伤害别人。

2.尊重别人说不的权利,而不粗暴地对付他们。

3.尊重一般的限制。

4.能够接受别人与他分开。

5.当别人的界线让他无法得到想要的,他会难过,但不会发怒。

孩子生到世界上来的时候,不会做上述的事情,因此,教导他这方面的功课,正是非你来做不可的工作。

0
2016-11-28

你除了要帮助孩子放弃那种以为能够完美地掌控自己,也不致推入的错觉,也需要帮助他不要有那种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妄想。你为孩子所定的目标,就是让他放弃自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想法,而集中心思来控制自己。

婴孩大部分的时候都需要父母,要求也很多,不这样的话,他们也无法生存下去。但他们长大一些的时候,就会发展出对别人足够的基本信任,并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足够的信心,以致不是那么迫切地需要驾驭妈妈和爸爸。然而,孩子仍然有一种想法,认为可以叫别人来做他们想做的事。他们需要爱和鼓励来负起责任,在自以为的无所不能里受到限制,而你,是这些要素的代理人。

下面的例子,说明孩子如何试图控制别人,以及你该有的回应:

孩子试图控制别人   如果我哭得够久,就会得到玩具

父母的回应            你再跟我讲一次,我会决定要不要买给你,但是哭的后果必定是不给。

孩子                     我可以把朋友推开

父母                     他们现在似乎都在避开你。我们不能再邀人来家里,要等到我教会了你怎么对待朋友,把这个问题处理了再说。

孩子                     现在我如果既有礼貌又肯帮忙,就不必为上次犯的错被困在这里罚坐。

父母                     我很高兴你现在的态度很好,但你还是要坐在那里,等到处罚的时间结束为止。

孩子                     我可以不必理会你要我清理房间的要求。

父母                     我不会再跟你多讲一次,你只有十五分钟的时间,过了时间,你就会失去和朋友玩的机会。

孩子                     我可以用大叫和生气来威胁你。

父母                     你的怒气的确会扰乱我,这是件大事情。所以,等你能够适当地用尊重的态度和我谈话,否则所有权利都要暂停。

孩子                     我的怨恨会毁掉你。

父母                     你的确是会让我不舒服,又伤害到我的感觉,但是你的恨意对我没有损害或是会让我走开。

你用这样的方法,就是在帮助孩子放弃他们想要控制你或控制别人的愿望。在教养孩子的任何事上,你第一次给这种回应时,他们可能不会相信你,而那些情况也会再次发生。他们在第二次或第三次的时候,还会试图抗拒你给的限制,不但不相信你真的会这样做,可能还加上愤怒。你要坚持下去,孩子认知了你的界线当真时,你就可以更冷静地和他们讨论这件事。

43
2016-11-27

要记得,做父母只是个暂时的工作,当孩子在你照顾下成长时,你已经投注了受托人的力量,等他逐渐能够负起责任时,你应该把生命的缰绳交给他。从某一方面来说,我永远是你的父母这句话是真的,在别一方面却未必尽然。你永远有那个天赋的权利,但不是永远有那个责任。你的目标是在两个成人之间建立相互的感情,而不是永远不变地居他上风。

秘诀在于,你要知道如何让孩子走出他的安全地带,但又不超过他的成熟度;让他伸展,但不要折断他。我记得刚开始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打电话给父母:

我应该选什么课?我焦虑地问。

你高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父亲问我。

还不错啦!

好,如果你够聪明到能够进大学,我敢打赌你也会够聪明到想出要选什么课。这花了我一整个学期的时间,从课程的摸索和差劲的成绩,学到如何选择对我有意义的课程。但是我真的学会了,也开始享受大学生活,因为我为自己的决定负起责任。爸爸,为那些挫折,我要感谢你!

1
2016-11-26

俗话说:“进厨房就不要怕热。”为人父母所受的热气,有一部份来自需要宽容及忍受孩子对你给他界线的怨恨。在这里你和孩子各有不同的工作:孩子的工作就是测试你的决心,最后学会了“现实”的功课;你的工作就是要经得起考验,包括忍受他的怒气、闹别扭、发脾气,以及其他种种。

教导界线是件困难的事!大部分的父母都在“持守界线”和“训练孩子培养界线”之间来回挣扎。下面是一些你需要留意的障碍。

依赖孩子

请你问自己一个严峻但诚实的问题:我是否害怕一旦跟孩子说“不”,就会失去我需要从他那里得到的爱?如果你回答“是”,请开始从别的地方去取得你对关系的需求。

太过认同孩子

通常,父母无法延缓满足孩子所需,是因为他们过度认同孩子的感觉。做父母的是需要体贴孩子的痛苦、害怕和孤单感,因为这样做,孩子的内心才会满足,才会觉得被人认同、被人了解,也才学得会如何处理情绪和表达情感。然而,有些父母把自己痛苦的感觉和孩子的感觉相混,认为孩子比他真正的情形还糟,他们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在孩子身上,以为幼儿的不愉快似乎是母亲所带给他的创伤;青少年的焦虑似乎是父亲的惊谎所引起。

其实,这往往是父母自己的问题尚未解决所带来的症状。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承受孩子的痛苦,可能是在将自己的痛苦投射到他身上。你要回想一直过往那些可能尚未得到医治的问题,找一位有智慧的协谈人员来检视这些问题。你需要这样做,你的孩子也需要一个能够区分“伤心”和“伤害”的父母。

认为“爱”和“相异”是对敌

许多父母都误解了,他们害怕和孩子之间意见不合、当面质问,或甚至只是不一样,就等于“破坏亲子关系”,所以他们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什么评语也不敢在孩子面前说,直到事情真得弄糟了才恍然大悟。实际的情形是,“爱”和“相异”是可以并行的,并不是威胁。

如果你从未和所爱的人有过不同的意见,你们之间一定很有问题。你如果不能接纳与你意见相左的人,就不是真正爱他。但这不是说,爱就是要失去你自己,而是使你更有自由、更有能力来做自己。

当你继续对孩子设立界线,他们就会真的感觉到更有安全感、更加被爱,而不是更少。他们知道你尊重他在某种范围内自己选择道路,也知道你会指导他并和他一起培养这种自主能力。

4
2016-11-25

以我们的看法,父母或监护人的角色,具有三种主要的功能:

监护;管理;资源

监护:监护人对孩子有法律上的责任,他的职责就是保护和守卫孩子。智慧惟有从经验而来--而这正是孩子最缺乏的一面。监护人提供孩子安全的学习环境,让他从中获得智慧。给孩子太少的自由去获取经验,他就永远像个孩子;但给他们太多的自由,就会有伤害到自己的危险。因此,在养育孩子上,如何给予适当的自由和限制,是项极大的挑战。父母必须保卫孩子免受危险,庇护他们免受伤害,并守护他们的生命。

父母的监护人角色,可以守护孩子的安全、成长和健康。他们常常需要用界线来发挥这项功能,为自由设限,然后为保护孩子而坚持这些限制。透过这个过程,孩子将这些限制内化为智慧,逐渐开始能够照顾自己。

管理:管理人的角色就是要确定孩子把事情都完成,达到了目标,也符合要求和期望。孩子并非天生就能自律,因此他们需要“他律”,而管理人就是提供这种他律的功能,来确定孩子完成手边的工作,并且符合对他成长极为重要的期望。

管理人透过掌握资源、教导、执行后果、指正、惩罚、维持秩序,以及培养技巧,来提供这项训练,并监督每日达成目标的艰难工作。

界线在管理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设定规范并要求孩子做主(接受那是他自己的问题)和负责任(照管他所拥有的事物),可让孩子对界线有清楚的认识。

资源:孩子出生在一个不知资源何在的世界。他们不知道食物在哪里,不知道如何得到庇护、如何得到需要买基本用品的钱。他们也有非物质方面的需求,但不知道如何得到这方面的满足。

父母是给予孩子所有这些好东西的资源,也是使孩子与外在资源世界接轨的桥梁。在给予和接受资源之间,界线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孩子需要学习如何接受,并负责任来使用给他们的东西,且逐渐接管这个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角色。刚开始父母是他们的资源,但父母要逐渐让孩子独立,自己去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作为孩子的资源,有祝福也有困难。如果父母在给予时没有界线,孩子就会觉得受之无愧,变得自我中心、只会要求别人,以致忘恩负义的态度成为他的性格模式。如果父母把资源抓得太紧,孩子就会放弃,不想去达成那个有酬谢的目标。我们会看到“界线”如何帮助建构资源,以及如何在为人父母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4
2016-11-24

当我们软弱下来,准备放弃对孩子的坚持时,他们马上就能感觉得出来--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很多时候做父母的都会同意,聪明的青少年会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向你乞讨、恳求、争执,强词夺理地要求推托一些责任。我有一对朋友说他们的儿子经常花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来争论只消十分钟即可做完,像倒垃圾之类的事情。只为了不要做那件事,他不在乎耗损多少时间。

孩子一直在不停地对我们“做工作”,他们不轻易放弃。你愈晚开始认真执行界线训练,他们就愈有精力来抗拒这些界线,因为长久以来他们一直扮演上帝的角色,当然不愿意放弃。我们很同情那些心里这样想的父母:“好吧,我这次放弃,就给他钱吧,不值得为这种事情争吵!”某些时候的确如此,但每次你让他们忽视责任,就腐蚀了孩子的自制能力。

如果你注意到孩子在消耗你的精力,可能意味着两件事:第一,你可能处在失落的状态,要不因为孤立无援,要不就是你缺乏给自己的时间。在空虚状态下的人是无法持守界线的,因此,你要进入正常的、能帮助你的关系中,或安排某些时间给自己填满油桶。要记得,为人父母是个暂时的工作,不是一个身份。和有活力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都学会他们不是宇宙的中心,但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其次,有可能你已经训练孩子学会一直要求到让步为止。有位好朋友告诉我:“为父母之计在于,当孩子持续要求时,你要比他再多一次把持你的界线。”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再多坚持一次。你需要那种会帮助你拉住线两千次的拉拉队朋友。好消息是,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孩子会明白妈妈这回是当真的,他会开始缩小努力的的范围。

请记得,你无法训练孩子你所没有的东西,不要只对孩子“说出”界线,而是要“做出”界线。如果你还没有开始这样做,赶快先从自己开始定界线,这会让你和孩子都获得好结果。

8
2016-11-23

出生到十二个月。在婴孩第一年的生命阶段,是与父母亲相联系、建立基本信任的阶段,因此这个年龄的界线应当是很少的。婴儿没有足够的爱心或内在的架构来忍受许多挫折,在这个学习阶段,母亲需要保护、养育,并满足婴儿舒服和被爱的需要。

一到三岁。在这个年龄层的孩子能够学习对“不”这个字作回应,也能够了解他们不听话会有什么后果。这可以应用危险的景况、乱发脾气、暴力行为等等。他们可能无法了解你所持的理由,但可以逐渐了解:听从你的“不可以”,会带来好结果;忽视你的“不可以”会带来不愉快的结果。

三到五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可以更了解为什么要负责任,及不负责任会有什么后果,也可以和他们一起谈论,学习如何善待朋友、回应权威、有礼貌地表达不同的意见、做家事等等--都是这个阶段可以定的界线;至于像“暂停”、“没收玩具”、“不准看电视”或“不可以参与有趣的活动”等等,在这个阶段都是很有效的“后果”。

六到十一岁。这个阶段牵涉到更多要努力的事情,除了家庭之外逐渐投注更多时间到外面的世界,如学校、活动、教会、朋友等。界线的问题将围绕着:待在家里和去找同学玩,两者时间上的平衡,还有家庭作业、学校的课业、目标的决定、时间和金钱的预算等事务。可以采用的后果包括:约束他与朋友的关系、自由活动的时间,以及在家里所享有的权利。

十二到十六岁。青少年时期是进入成年的最后阶段,牵涉到的事务包括:对自我的认同有别于父母对他的认同、职业的倾向、性的成熟、对爱情的选择,以及价值观等等。这也是你应当开始“不以父母自居”的阶段--从“控制”转为“感化”孩子。孩子到了青少年阶段,你要在人际关系、价值观、时间安排、长程目标等这些问题上帮助他们,尽可能让他们知道这些事自然而然的后果是什么(例如,会没有零用钱,或是失去学校奖学金的支持)。

在这个阶段要记住一件事:行为像三岁小孩的青少年,得不到成熟的青少年所能拥有的自由。要能得到自由,在于他能否把该负的责任处理得很好。

1
2016-11-22

你在为人父母的时候,就是在协助创造孩子的未来。他们在早年所建立的模式(即他们的品格),将来都会活现出来。品格完全是在人际关系中形成的,不要低估你在培养孩子品格上所扮演的角色。

许许多多人告诉我们,设立界线使我们能够去爱人,日子也过得更好,有些人甚至是生平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最令我们兴奋的,莫过于看到人的成长、改变!

有界线问题的成人,并非在成人时才发展出这些问题,他们在早年的生活就已经学会了这种模式,然后在利害关系更严重的成年生涯,继续这种失控的模式。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就有的界线问题如下:

无法对那些具有伤害性的人说“不”,也无法对他人伤害性的行为设限。

无法对自己具破坏性的冲动说“不”。

无法接受别人说“不”,也无法尊重别人所给的限制。

无法忍耐等候迟来的奖赏,也无法完成目标的任务。

容易受不负责任或伤害性的人引诱,然后又想去“修理”他们。

替别人的生活负责任。

很容易受人操纵或控制。

在亲密关系和维持与他人亲近的关系上挣扎。

无法向亲近的人坦白。

无法与他人当而对质并有效地解决冲突。

生活经验像是受害者,而非以自主的感觉过着有目标的人生。

吸毒成瘾,具有强迫性的行为。

生活混乱,缺乏贯彻力。

 

0
2016-11-21

记得在2000年11月我拿到《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之前的两个月,正是小真八岁,开始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对自己几年以来需要闹钟一响赶紧下床来叫她起身,帮她穿衣服,弄好早餐叫她来吃,然后一直提醒她少讲话、催她吃快一点、急急忙忙送她出门上学......每天早上这一连串像打仗般的生活形态,已感到非常不对劲,尤其是看到她“等着”我替她做每一件事,还怪我啰唆讨厌时,更是叫我怒气冲天。

我深切地反省自己,到底问题出在哪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我把小真准时上学认为是我的责任,不是她的责任;她认为上学迟到是我的问题,不是她的问题--这个领悟才让我很彻底改变了以往对她的教养方式。

我要她把每天早上从起床到出门上学之前,所要做的每件事,用她最拿手的画图画下来,贴在醒目的地方;每晚帮她把闹钟拨好,隔天要穿的衣服选好;确定她知道怎么倒牛奶、弄麦片和面包;告诉她我早上不会再帮她做任何一件事,因为--准时上学是她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原以为这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她才有办法上轨道,没想到在两个月内,她已经能完全自理,甚至动愈来愈快,十个月下来至今,她每晚自己 拨闹钟、选衣服;每天早上六点半闹钟一响,自己就按掉闹钟起床穿衣:自理早餐,快快吃完;梳洗、打理一切之后,还有十五到二十分钟、甚至半个小时的时间读圣经,七点半一到就来我床前祷告。

而她也因为能为自己负责任,整个人脱胎换骨似的,愈来愈有自信、愈来愈可爱。

9
2016-11-20

孩子不是天生受规范的,他们需要从外在的关系和服从纪律中,将界线化为已有。

他们需要知道可以从哪里开始,需要负什么责任,不需要负什么责任。如果他知道这个世界要求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他就能够学习活出这样的需求,并且把日子过得很好。

然而,如果他在一个对自己该有的界线(即他该负的责任),以及他人该有的界线(即他们该负的责任)不清不楚的关系中成长,就无法培养出这种能够使他成功地掌握人生的自制能力。他会在混乱的界线中成长,而导致相反的结果:想要控制别人,自己却失去控制。事实上,对这种孩子的真实描写就是:失控的小小人想要控制周遭的每个人;他们不想控制自己来顺应父母的要求,而是想要父母改变要求!

你可以看到为什么为人父母是如此艰难的工作。孩子不是天生受规范的,他们需要从外在的关系和服从纪律中,将界线内化为已有。为了使孩子认知他们是谁,以及他们的责任是什么,父母必须与他们立下清楚的界线,并且用方法帮助他们学习自己的界线。

如果界线很清楚,孩子就会培养出如下几个特质:

对自己是谁有清楚的认知。

知道自己该什么责任。

有抉择的能力。

了解如果自己做了很好的选择,事情就会顺利;做了拙劣的选择,就会吃苦头。

知道有自主能力为基础才可能获得真爱。

4
2016-11-19

芬兰学生不见得在单一科目的测试里是最为杰出的,但他们却是综合评量结果中,受测成绩最平均,上课时数也是最少的。原因在于,多数的老师会平实地尽力去带好大多数的学生,而不会逼着少数学生去冲高单一科目的成绩。

我在各地的访谈中,经常会听到行政、教育研究单位的专业教授、学者、教师、校长、人员、官员们再三强调:

“我们不需要创造出一个无法融入社会的天才,我们要的是能与大家相处的人才。”

“我们不会一直去凸显或强调优秀的孩子,因为,孩子的心底,或多或少都心知肚明。”

“竞争会带来什么好处?你可以证明给我看,过度竞争的优点在哪里?其结果又是什么?”

“天资聪明固然好,但是一味地追求智力,却缺乏朋友、同侪互动能力的孩子,其实是失败的教育。”

“每个人都有其价值。”

“聪明的孩子可以选择跳级,可是,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准备好了吗?他的情绪管理能力够成熟了吗?”

“只有智力领先,但却不够全方位成长,那是不对的。”

赫尔辛基市府教育局的比雅说:“每个孩子,一定有性格与能力上可取之处,如果数学不好、理化不行,不代表必然没有其他学习优点。如果音乐不强、美术不行,那他可能擅长运动。”

这些谈话的所有结论都导向于,人一定会有一种强项吧!

我惊讶地想到,从小耳熟能详,甚至倒背如流,用来安慰别人也安慰自己的话,譬如“天生我材必有用”、“有教无类”、“适才适所”,竟在偏远极地的芬兰,这几十年来,不断地被落实。且他们一再强调,教育就是应该帮助孩子们找出自己优势,而不是要他们全部往一个模子里去套,套不好就被迫放弃,就被视为“落后”。

5
2016-11-18

有一回,朋友问:“你知道吗?我们去参观一所小学校,问老师到底学生怎么学英文,你们如何教英文?老师竟然说她不知道!”

很多事物,对某些人来说,理所当然,只要平平实实地去做就对了,并不会特别去思索为什么会如此。而教学效果到了一定程度时,就以既定模式持续教导着,不需要再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效果。直到某些局外人问起,才一语惊醒梦中人,而一时之间答不上话。其实这很正常,更何况芬兰老师本来就可能没想过自己有什么特别秘诀!

芬兰体系的语言教学之所以成功,不是方便面式的一蹴可就,而是经历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重大演进与长期变革。

曾经,芬兰的英语教学,是以语法、词汇和翻译为主,学生学习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生活需求,不仅过于着重读与写,还忽略了一般最常需要使用到的口语演练,也未着重于学生对整体外语生活环境的认识与听力训练,无法以耳濡目染的方式达到接触语言信息的效果。

芬兰的教育改革,对于语言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绝对是最值得关注的重点之一。改革的方向打破了以往过于着重语法、词汇的记诵方式,而改以充分地让学生进行听说的演练,再配合读与写。

此外,芬兰不论是最大的国营电视台YLE还是民营电视台,播出各种外国电视影片时,都不会专门配上芬兰发音,而是原音播出,同时打上芬兰文字幕;不仅让芬兰的孩童与青少年可以在观赏电视时,听到地道的外国语音,更能看到与学到芬兰文字。

现阶段芬兰学校的英语上课方式,综合了CD或录音带的使用、聆听故事、齐声朗读、游戏设计、话剧演出、唱歌练习、分组讨论与相互对话等。

1
2016-11-17

芬兰的男女生,从小就开始一起学着打毛线、踩缝纫机、运用锯锤沙磨、拼制电路,这成为芬兰教育中最注重基本与实用,且最具有两性平等意义的象征。这些课程让孩子们一一从实作中,完成一项接着一项的工艺品,还真正学会生活里最需要的DIY技能,让原本就没有阶级的平民众家子女,学会最生活化、一生受益无穷的自我照料本事。

家庭经济课从初一开始,学生会逐渐认识各类食物与食材,以及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当然也包括舞铲刀瓢锅、烘焙制作、煮饭炒菜等实际动手做,还包括认识一个家庭的基本经济与预算概念,如何计划性地购买物品、如何处理与分类洗涤一般衣物、如何整理家里和房间、垃圾的分类处理与丢弃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有教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金钱的观念与储蓄、理财,是一堂相当具有实用性的课程。

我在芬兰不同的城镇,无论是大或是小的学校,所看到配置给家庭经济与工艺课的教学设备和器材,一点都不含糊!不仅完善俱全、整洁新颖,还非常重视学生安全防护的配备。当我看到小小年纪的学生实地操作各类器具时,不禁赞叹连连!而且这些课程,丝毫无虚晃一招之意,样样都是玩真的。

一群学生共同炊煮饭肴,就看他们兴高采烈地男女生一起洗手做羹汤;而该去踩缝纫机织布缝衣,或拿起两根长针织毛线时,一样不分男女地“打”成一片!或是在用电气锯子切割木头时,平常外人看起来有点娇柔的小女生们,可一点也不比男生们生涩、惧怕,护目镜和耳罩一戴,俨然一副木工师傅的架势,又锯又钉又刨的。当男生打毛线、烤面包之际,也没人会说这是女生的事,在当今厨师成为全球热门行业的今日,许多芬兰男生深感庆幸,真心爱上这门课!

工艺与编织、家事与厨艺,一切生活与生命中最真实的事情,就在孩子们亲自去学习的几年之中,点点滴滴地灌注在他们的血液和基因里,没有家长们的操心、代劳、干预,既不会马马虎虎交差了事,又不会自欺欺人地由亲友偷偷代为动手。

我看到小男孩们在缝纫课堂上,乐在其中。听到老师们很欢喜说:“男生们可真爱踩缝衣机咧!”我忍不住问了句:“为什么呢?”老师们更开心地回答说:“因为缝纫机是部机器啊!”

6
2016-11-16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赛跑,还只是百米冲刺?

要想“赢在起跑点”,那就跑不成马拉松,因为需要调整步伐、调匀呼吸、自我激励的长程赛跑,不能只看重起跑点。如果只想跑一段短程,赢了一次就差堪告慰了,那或许“赢在起跑点”还有点意思。

可是,人生漫漫长路,考试考得好、学校考得上,总是短程冲刺的意味浓厚。人生在进入与离开学校前前后后的漫长岁月里,真的就只是小冲刺,还是可以学会终生学习呢?

在芬兰,有的小学前两年会让学生分成三年来读,也就是所谓的“零年级”。或许有人会反问说:“小学一二年级,有什么好磨甚至留级的呢?”

七八岁间的低年级,到底重不重要?或许,来自亚洲的我们,认为这阶段是要去“赢”的起跑点,学习被认定越早越好。但是,芬兰人却认为一切人生事物最重要的启蒙,就在这个基础阶段;有好的基础,房子才能盖得牢靠与长久。所以,他们认为这个阶段是人格养成的最重要阶段,急不得。芬兰教育者认为,孩子在10岁前是一切学习态度养成与阅读习惯建立的基础阶段。如果能及早在各方面多加察觉到需要特别协助的孩子们,并配合他们的特别情况设计出适合发展学习能力的课程,即使是多了一两年时间,但日后整体教育所需要再为这些孩子付出的额外辅导与附加挹注的资源,就会相对降低。

4
2016-11-15

北欧的孩子,因为外在环境、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显得格外独立自主。

芬兰学生上课,通常没有固定的时间,今天早上八点的课,明天可能就是九点或十点才上课,不仅上课时间不一,连下课时间也不会每天相同。这样的系统,始于七岁,也就是小学一年级。

大女儿六年级时,有一学期是每周两天八点、两天九点、一天十点的课;而下课时间分别是一点、两点、三点。当时小学四年级的小女儿,则是四天八点的课,一天九点的;下课时间分别为十二点、一点和两点。她们每学期的上课时间多少会作些变动,而每一个新学年的课表也必定会调整。其实,就算是两个孩子就读天同一所学校,也不会在每天相同的时间上下学。

自从两个孩子分别进入芬兰的教育体制后,几年下来,我总是被她们不断调整的上下学时间表高得眼花缭乱。可是,孩子们却清楚地知道每天的作息,小女儿九岁时曾经每周有三天都比姐姐早半个小时出门,她竟然没有怨声载道。俩人就这么各自算好起床、出门和上下课的时间。无形之中,孩子们早已学会充分的自我管理,当妈咪的我就在一旁看似有点失控,但却了解到姐妹俩,已经不自觉地奠下自我控管时间与行程的能力。

芬兰教育体制专注于培养孩子们终生学习的能力,而唯有一个与生活教育充分结合的学校教育,才能达到让孩子永续学习的基础。教导,同时尊重孩子与个人的独立性,就能在教学中赋予孩童责任。

6
2016-11-14

 在一次芬兰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中,日本教育界人士忧心忡忡地说:“你们暑假放了两个半月,对我们来说,真的太长了,不可能效仿,因为我们只要一放超过两个星期的假,学校就会担心孩子们无法收心念书了。”有趣的是,当时芬兰地方政府的教育官员回答说:“法国一度就是担心孩子周末放两天假会玩疯了,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周六还要上学。”全场一片抿嘴的微笑。

在芬兰,中小学放两个半月的暑假,大学生放三四个月不等的暑假,各机关人员放一个月,许多公司行号也多少会休上一个月多,不少餐馆在夏日期间完全不开门。整个赫尔辛基市的街头人潮,有好几成是外国观光客。

到底这些假期放得多不多,长不长?他们是不是在浪费生命呢?还是芬兰人真正体会到也实践了,休息就是在充实生命能量之后再出发呢?

如果大家都能够体会到,北欧人在漫长的冬季之后,对于美好的夏日的重视,所以渴望卯起劲来放空心灵、吸收阳光与清新空气,就能真正产生同理心,了解为什么需要放假、休息。毕竟人无法与大自然搏斗,也无法和长期积累的疲惫、黑暗抗衡,只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步调,为自己和群体做更完善的规划,如此,大家都能安心地去休假。

“夏天对我们是珍贵万分的,两个半月一点都不多,我们以前还放三个月呢!”另一位芬兰教育官员接过麦克风,如此答复了日本高中老师。

3
2016-11-13

早上八点半,天还没亮,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冷得让人颤抖瑟缩。陪着孩子在等学校老师集合的大人们,总是佝偻着肩膀、手插在厚大衣的口袋里、脚在厚雪靴里跺步。但一群群孩子们就好像放羊吃草似的在雪地上玩起来,堆雪人、做雪球、滑雪坡......停不下来的追跑跳!

他们全身武装低穿着连身式冬季外衣,戴着厚毛帽和雪地毛套,大家玩得满脸通红、气喘吁吁,管他零下5度、10度、15度,那似乎是大人与新鲜人的烦恼,一群群包得像肉棕的孩子们,照样玩,照样疯!起先,以为让这么幼小的男女生在严寒的户外等候开门,真有点欠人道,但不久就发现,原来这不是国际学校的特殊设计,而是芬兰的传统。

三月,小女儿也进了一所英语的国际幼儿园,每天只要不低于零下15度或遇上大风雪,老师都会带着全园小朋友,到对街的海湾公园里“放风”两三回。零下的气温,冰雪覆盖的公园,呼啸而过的阵风,对我们这种亚热带地方的人们来说,好玩吗?能玩吗?!但这里,只要下课了就是要出去户外,呼吸冷到不行的“新鲜空气”,让孩子们玩!

中小学生下课时,很少会待在教室里。依不同市府与各学校自定的课程,通常芬兰孩子每节45分钟课之后或是每两节课之后,就必须下课休息15分钟至30分不等,出去呼吸新鲜空气,转换注意力。

这也让初到北部没经验的我们,花了好长的一个冬季,去调适自己的心疼,老是想着孩子承受的风寒,结果孩子却快活得很!

在芬兰,没几天的婴儿,就被爸妈推着婴儿车带出来吹风受冻,大家都是从小开始去适应气候,因为这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培养适应力是代代相传的生命成长历程。

1
2016-11-12

人是何等细腻的生物,儿童从很小就对爱与尊重有了强烈的感知。“多动症”的真正“致病原因”是成人犯了两个错误:错误的儿童观,错误的教育方法。

这样说令很多家长和教师感到不快,甚至反感。他们习惯把问题归结到一个客观原因,并去寻找客观的解决方案。医生的诊断,减轻了家长和教师对自己教育失败的负罪感,给了他们面子。同时,较之耐心细致的体察,痛下决心的自我改变和呕心沥血的体力与精神双重付出,吃药是最简单的,是最不需要家长和教师花费心思的方法--它恰好契合了那些缺少对儿童体谅的、自以为是的家长的一贯行为,所以它也是最容易被这些家长接受。自以为是的家长和教师宁可相信药片,不相信教育。大人自己犯了错误,却全部推给孩子来扛着。被诊断为“有病”,开脱了父母和老师们,但它永远地伤害了孩子。

其实,患“多动症”、“抽动症”或“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真正不幸,都是他们出生后,正常天性被屡屡剥夺。有一位家长在孩子学爬学走路的时候,怕孩子弄脏衣服,怕他碰伤,就整天抱着,不许他下地。其它类似的限制也很多,不许孩子干这个,不许干那个。她的孩子和同龄孩子相比动作十分不协调,十多岁时不得不进入“感觉统合训练班”。同样,许多资料及经验可以证明,经常遭到打骂训斥的孩子,由于压力太大,会出现肢体或五官抽动现象,即所谓“抽动症”。

这些孩子是“病”了,但吃药能解决吗?“训练班”能训练好吗?“减少干预”,给儿童“自由的气氛”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和谐的儿童,绝大多数“多动症”儿童来自管教严格的家庭,恰形成逻辑上的吻合。如果说真有一种药能治好孩子的毛病,那么“减少干预”和“自由的气氛”应是最好的两片药。

社会生活变得如此细腻,会生孩子不等于会当父母,当代父母需要虔诚地学习如何做父母。如果你家里有个“多动症”孩子,要改变孩子,首先和最重要的是改变家长自己。第一步是果断地把药片扔进垃圾桶,勇敢地向孩子承认,是我错了。这一天是家长的新生,也是孩子的新生!

13
2016-11-11

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100分呢,包括我自己,也很在意孩子的成绩。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不会向她要分数。任何单纯要分数的行为都是浅薄的,都是破坏性的。我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中的好成绩,也只能从这里出现。

儿童天生就懂得自尊自爱,“争强好胜”其实是一种天性。孩子入学后,即使家长不说什么,他们都会产生对分数的追求,对名次的渴望。面对卷子,他们每个人都会尽全力表现出最好的自己,绝没有一个孩子明明会做,却故意做错,故意让自己拿不好的成绩。

家长要建立这样一种信心:不提分数或名次要求,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从家长的态度中知道,学习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而是为了自己学会。他不对分数斤斤计较,才会最终获得好成绩。

这是个奇怪的定律--想要“100”分,就别要求孩子考100分--听起来像个悖论,但它真正成立。

9
2016-11-10

圣诞节在我家是个重要日子,在这里它和宗教无关,只是圆圆的另一个“儿童节”。

圆圆从两岁多开始,就年年在圣诞节早上收到一份礼物,每样东西用漂亮的包装包着,打开了全是她喜欢的,有吃的有玩的有读的。而这些东西居然是一个从未谋面的老爷爷在半夜里悄悄送来的,这真是让圆圆感到万分神奇,惊喜不已。

圆圆第一次收到礼物时,我们从画册和贺卡上找到圣诞老人的图片,告诉圆圆,就是这个老爷爷给你送礼物的,他特别喜欢你,说以后年年圣诞节要给你送礼物。圆圆既激动,又有些担心,问我们圣诞老爷爷下一个圣诞节会不会忘记过来。我们说不会,圣诞老人每年都会惦记着给小朋友送礼物,他肯定会来。

一年因为盼望而变得有些漫长,当圣诞节终于又要到来时,圆圆激动得小嘴呱嗒呱嗒地说个不停。她一次次地猜测圣诞老人今年会给她送来什么礼物。她特别想要一个穿公主裙的芭比娃娃,不知道圣诞老人的礼物里有没有这个。

她这个愿望已说了很多次了,我们就告诉她,圣诞老人很会猜测小朋友的心思,小朋友想要什么就给他送什么,看看他能不能猜中你的想法。

圆圆还担心外面没下雪,圣诞老人的雪橇怎么走呢。我们告诉她,如果没有雪,圣诞老人的雪橇就在白云和空气上飞行,让她不用为此担心。

到了睡觉的时间,圆圆说她不想睡,要等圣诞老人来。我们对她说圣诞老人看哪个小朋友睡着了,才去给她送礼物。于是圆圆乖乖地躺下了,却有些睡不着,这么小的孩子头一次为一件事有些失眠了......

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儿童是天使,只有天使的世界里,圣诞老人才千真万确地存在;等他长大了,变成了凡人,圣诞老人就消失了,再也不来了。

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她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6
2016-11-9
孩子喜欢这个过程,是因为他在期待妈妈讲出来的下一个故事情节或一句歌词,和自己知道的正好一致,这让孩子颇有成就感。重复之后的结果被验证是正确的,孩子会很快乐;如果是错误的,下一次便会校正自己。如果了解了孩子这种心理特点,就不会难以理解或试图改变. 1
2016-11-9

圆圆上幼儿园时,班里有个小男孩叫马晓飞,他们俩很合得来,经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我去接她,回家的路上,她兴冲冲地对我说:“妈妈,我最喜欢和马晓飞一起玩啦,我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我笑笑,说好。她看我同意了,很高兴,转而又有些担心,“不知道我爸爸同意不。”我说那你就问问他。

她回家后本来还着急等爸爸回来问这件“终身大事”,结果玩得忘了,直到几天后爸爸去接她,回家的路上才又想起来。她爸爸当时也非常痛快地说“好”,同意了。圆圆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妈妈,我爸爸也同意我长大后和马晓飞结婚呢!”我愉快地说:“是吗,那太好了!”

圆圆这时又有些担心,“要是我们上学了,不在一个学校,以后不认识了,那怎么办?”听她这样说,我和她爸爸也做出发愁的样子说,是啊,这该怎么办呢?那你好好想想办法。圆圆想了一会儿,忽然有主意了,“对了,我长大了,碰见一个男孩子,就问他,你是不是叫马晓飞,那不就知道了吗!”我们一听,也高兴了,是啊,这不就知道他是不是马晓飞了嘛。原来这么简单。

到了上小学,这个小男孩和圆圆在一所学校,不在一个班。小学生的特点是男女生之间缺少真正的兴趣,一般是男生和男生玩,女生和女生玩。圆圆有几位非常要好的同学,几个小姑娘只要有空就在一起。我和她爸爸有一次想起马晓飞来,戏谑地问她,现在还和马晓飞玩吗,长大还要不要和马晓飞结婚了。圆圆说,他是男孩子,不喜欢和他玩,不在一个班,也见不到。我们逗她,“那你不担心长大了不认识他?”她说不担心。看来她已经“变心”,从那以后就真把马晓飞丢后脑勺去了。

她上中学后,进入心理学上的“青春期”,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才真正开始观察她对异性交往的态度了。圆圆也会对我讲一些学校里男生和女生互相讨好的事,比如一个家里很有钱的男孩子对她班里的一个女孩子说,你要是和我好,我就给你买6万元的珠宝。我们听了,并不贬损这些事,只是笑笑,说这小男孩幼稚得可爱。我家里也不时地会有男生打电话过来,我们接到这样的电话时,就像接到她的女同学打给她的电话一样,很自然地喊她来接电话,然后我们回避开,让她能方便地通话。有一次我还在她的书桌下捡到一张纸,可能是她上课时和另外一个女孩子的笔谈,两人热烈地讨论着班里的几个男生,能看出她们对一些男生是有朦胧的好感的。我笑笑,把这张纸收藏起来,准备将来圆圆长大了还给她。

4
2016-11-8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身体、大脑成长的保证。小学生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现在多数小学到校时间过早,孩子们早早被迫打断睡眠被叫醒,7:00前甚至更早必须吃完饭洗漱完毕走出家门。“没睡够”悄悄的影响着孩子身体智力发育。学校应依据科学规律调整作息制度 0
2016-11-8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创造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语言文化财富,进入现代社会,我们的科技进步了,可是居然越来越不会学自己的母语了。

学语文到底该学什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阅读范围。

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维贫乏的人。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学好语文,却漠视他的课外阅读,这好比给一个本该喝一杯奶的孩子只预备了一匙奶,让一个想学游泳的人进浴盆试水一样。

如果学校教育中没能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阅读条件,课外阅读就一定要在家庭中补足。

在我接触的家长中,不少人对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认识不足,有的家长甚至阻挠孩子的课外阅读。他们很关心孩子的成绩,听人说课外阅读对学习有好处,就让孩子读几天,可孩子刚一产生阅读兴趣,开始出现着迷的样子,家长就担心了,怕耽误学习,又赶快把孩子拉回到课本中。这些家长总认为读课外书不是学习,学课本才是学习。

小学语文考试卷一般都是紧紧围绕着教材来的,考试前紧扣教材的反复训练,确实会让孩子在卷面上表现出好成绩。事实上,不少人的成绩只是一种假象。并不是孩子们作弊了,而是这样的考试不能考查出学生们真正的“语文水平”,它只是在考查“学课本的水平”。

语文成绩假象一般只能维持在小学阶段,一旦进入中学,尤其是高中,语文考卷和课本的联系越来越弱,成绩与阅读理的相关性就显现出来了。

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大胆地把课外阅读引进孩子的学习中。

5
2016-11-7

家长应该记住这一条: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什么事情没做好,只让他感受因此带来的不便,就已经够了。孩子每有一种失误,感受到失误带来的不便或损失,才会产生相应的调整需求,就像渴了自然想喝水一样。这种调整需求是每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能有机会主动调整。如果孩子一做错,家长就批评孩子一顿,要求他做出什么保证,或者由家长直接给出一个解决方案,那孩子就失去了调整的机会,这种调节能力也会慢慢丧失掉。可以说,致使儿童无法养成好习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命令、唠叨和指责。所以当家长责怪孩子某个习惯不好时,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儿童所有顽固性的坏习惯,几乎都是小问题没得到合理的疏导解决,长期和家长或教师摩擦冲突形成的。陪孩子写作业就是特别容易养成儿童坏习惯的一种做法。

家长陪的目的是希望有两个提高--效率高、质量高。所以一看到孩子磨蹭或不认真,就会告诉他应该抓紧时间,要认真写。天天陪,这些话差不多就会天天说,因为孩子几乎不可能那么安安静静地长时间地坐着,大多数情况下也会把作业写得那么完善。开始时孩子还会在意家长的话,时间长了也就不在意了,这惹得家长说话时就会有些不耐烦,孩子就在情绪上开始和家长对立,事情于是开始走向恶性循环。

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自由的,任何为儿童所热爱的事情,当它变成一项被监督完成的活计,让人感到不自由时,其中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家长陪着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投制力的日渐磨损。

陪孩子写作业还有一个坏处就是,有些家长因为陪孩子付出了时间和辛苦,就产生讨债心理,当孩子成绩不好或习惯不好时,就会说:我花那么多时间陪你培养习惯,你居然学成这样!这样的话更让孩子丧失自我管理的信心,同时也会产生负罪感,这对孩子的道德成长也没有好处。

8
2016-11-6

从第一次拿起书本给她讲故事,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为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注意声情并茂。随着她慢慢长大,我发现以“读”代“讲”丝毫不影响她的理解,还丰富了她的语言词汇。她在说话间总是能找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很少有小孩子那种想要表达却不知如何说,或者词不达意的困难。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她开始认识一些字了,这使我确信了“读书”的好处。于是又进一步,从由我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她指着我来读。她指到哪,我读到哪。逐渐地,圆圆理解了文字的作用,把故事与文字联系到了一起。文字在她的眼里一点也不空洞枯燥,文字是有内容的,文字就是故事,是有趣而生动的。

同时,当我们带她到公共场所时,总是不失时机地指给她一些文字看,比如在火车站我给她读“禁止吸烟”,告诉她这里人很多,空气不好,这个牌子告诉大家不要在这里吸烟; 逛动物园时一起读指示路牌,然后我们就找到了想要看的动物的 进了百货商场,先一起看购物导示牌,顺利地直奔我们要去的楼层。

天长日久,圆圆养成一种习惯,看到字就想读出来。每次我带她乘公共汽车理,她都会一路不停地读着马路两旁看到的店铺名和广告牌,不认识的字就问我,我也总是兴致勃勃地和她一起读那些招牌,读到一些有趣的店名,我们还会一起谈论一下。

五岁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也许是某个偶然因素促成,比如说她要妈妈给讲故事,而妈妈说没时间,你先自己看吧,于是她开始看书了。对书中内容的强烈好奇,使她顾不上文字的生疏,囫囵吞枣看个大概,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我及时夸奖她识了那么多字,会自己看书,再把她不认识的字给她读一读,这个故事就被她吸收了--她从完全个人的阅读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自此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势头,书越读越多,字也越认越多。

9
2016-11-5
1、积极思考; 2、超强自信心; 3、超强的行动力; 4、不断地学习; 5、成功是靠持之以恒和艰苦奋斗取得的; 6、成功的人会分析细节和求证事实; 7、善于管理时间和金钱; 8、创新思维能力; 9、成功的人和别人打交道和交流都很有效率; 10、长期的成功来源于正直. 0
2016-11-5

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富,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以为孩子们整天被蜜糖腌制着,实际上我国儿童教育中家庭暴力现象非常严重。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两位教授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2/3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在接受调查的498名大学生中,54%的人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经历过家长的体罚,而体罚形式中父母动手打人的占到88%。

在弱者面前,最能流露一个人的真性情。许多人,在单位、在朋友中表现得谦和并富于教养,唯独在他们最亲爱的孩子面前,不自觉地流露出粗野。

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方法,我从不相信那些声称“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人真的有这样一种信念上的诚实。这种野蛮的教育方式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

24
2016-11-4

如果孩子已出现了厌食症状,斯巴克先生在这方面给出了一些很好的具体指导,归纳他的指导,有如下内容:

第一,家长改变态度。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态度平淡,吃多了不表扬,吃少了不批评,这个问题上始终平和愉快,让孩子不再因为吃饭的问题而感觉有压力。孩子拿起饭碗时心理上轻松,才有可能产生正常食欲。

第二,如果孩子已出现了厌食症状,就不要指望他半月二十天就能恢复。家长要有耐心,这份耐心不是来自你强压焦虑的暂时镇静,而应来自于你正确认识后彻底的坦然。孩子的恢复需要很长时间,几个月甚至几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只是由明处强迫变成躲在暗处盯梢,到一定时间终于忍不住又去唠叨孩子,那么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第三,不要在各种食物问划杠杆,不能说这个有营养要多吃,那个没营养要少吃。有没有营养要靠家长在做饭时调节。拿上桌的食品就要允许孩子自己选择。对于孩子不喜欢吃的食品不可以用条件来威逼,比如不要对爱吃肉而不爱吃菜的孩子说“如果不把菜吃了,就不给你吃肉”。这样的话只能让他更讨厌吃菜。不妨把话反过来说“必须吃完肉才给你吃菜”,这样倒可能刺激他对菜的兴趣。

第四,让孩子自己吃饭,不要喂。孩子从一岁半开始就可以自己吃饭,父母不要把辛苦用在给孩子喂饭上,只需用在收拾被孩子弄下的“烂摊子”上就可以了。经常喂饭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而且影响儿童手部技能和肢体技能的发育。有的三、四岁的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家长不喂他就不吃,喂就吃几口。这种情况要立即改变,告诉孩子以后自己吃饭。如果他不肯,就饿几顿,肯定饿不着,坏毛病几天就改了。

第五,不要和孩子在吃饭的问题上谈条件。比如有的家长总喜欢说你要是好好吃饭,我就给你买玩具或带你出去玩,这一类的话都会对孩子吃饭造成消极影响,而且教会他用无理要求来要挟父母。

1
2016-11-3

不经易脱口而出的催促却可能造成孩子的学习危机!对于正在学习各种事物的孩子来说,赞美是他们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基石,然而你的催促、不满意,极可能让孩子出现以下的负面表现:

1.不专心;因为他对去经常在专心学习时被人打扰、被人催促,造成他有随时随地会被人中断的危机感,因此不容易专心去做事情,会经常表现出分心、三心二意的态度。

2.不持续:因为不专心,就不会在做事的过程中发掘趣味,因此变得对事物没有耐心,做什么事情都有不容易持续的问题。

3.不独立:催促的语言经常伴随著不满意的成分,敏感的孩子往往更加没有自信,久而久之,他会习惯等大人来帮他完成事情,以免多做多错,也会比较没有责任感。

4.不主动:当父母“急”习惯了,通常会变成自己来比较快的结果。于是父母决定了孩子起床、出门、洗澡的时间,因为反正到时候有人会像闹钟般地准时催促他,孩子因此逐渐丧失自动自发的能力。

1
2016-11-2
亲子关系非常重要,它决定孩子成人后能否拥有一段成功的恋爱关系,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尽管亲子关系影响子女成年后与恋人的关系,但是父子关系造成的影响不如母子关系,这是由于母亲承担三分之二的家务劳动与照顾子女的任务,孩子与母亲接触较多。 0
2016-11-2
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它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 11
2016-11-1

1、下班回家就算再晚,也要陪孩子玩一玩;

2、带她跟同区同龄小朋友玩;

3、周末做他喜欢吃饭菜;

4、记录孩子成长;

5、大量阅读育儿书籍;

6、每晚睡觉前给孩子讲小故事,放儿童歌曲;

7、周末时间属于孩子(特殊情况除外);

8、不乱发脾气,积极主动勤快,做个美丽时尚妈妈。

1
2016-11-1

有的孩子细致,有的孩子粗枝大叶;有的心灵手巧,有的笨手笨脚; 有的孩子从小善于关注生活小节,表现得精明能干; 也有的孩子喜欢默默思考,思想整天不知在哪里飞翔,样子宛若梦游......孩子的状态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差异存在。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人的丰富性。

一些太求完美的父母特别注意孩子的每一个细节,当孩子犯了一些小错误或在某方面表面出能力不济时,他们就忧心忡忡,就想立即帮助孩子改变--而他们选用的方法就是告诉孩子你应该如何如何,一旦孩子在后来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时,他们可能就会拉下脸来--这时,他们事实上已变成太苛刻的父母。

5
2016-10-31
孩子更喜欢爸爸or妈妈给自己读书呢?近期针对0-9岁儿童家庭阅读情况调查显示,70%以上孩子喜欢爸爸给自己读书,但目前爸爸陪读不乐观。92.84%经常是妈妈给孩子读书,65%以上家庭爸爸很少陪孩子读书,且很少给孩子买书。孩子们想让爸爸陪读,是对父爱的渴望。 2
2016-10-30

孩子长到五岁,语言表达能力、四肢协调能力和大脑功能基本上都完善了,此时,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太溺爱孩子,为孩子包办一切。

家长要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教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既能够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个,也对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更加有利。

1、吃东西

孩子刚开始吃饭都是用勺子,但是到五岁时,就应该学会使用筷子了,而且这时候要渐渐培养小孩不浪费的意识,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吃饭不剩饭菜。端碗端水要拿稳,不可随意倾倒饭菜和茶水。

2、个人卫生

孩子要能独自漱口、刷牙、洗脸,知道早起晚睡要刷牙洗脸,饭前便后要自己去洗手,身上穿的衣服脏了要懂得自己去换干净衣服。大小便能够自理,女孩子要养成小便后用卫生纸的习惯。

3、穿衣服

不需要家长帮手,会自己穿衣服,懂得辨别鞋子和手套的左右、衣服正反、裤子前后,并且知道将换下来的衣服叠一叠,放整齐,不乱丢乱扔。套头的衣服有些小孩不会穿,妈妈多做几次示范,教会要领,一般学习起来也不会太难。

4、问候他人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见了人就能脱口说出如“您好”、“谢谢”等。出门时要对家里人说“我出去了”,回家要说“我回来了”,吃饭前后要讲“那我吃了”、“吃饱了”、“真好吃”等。

5、做家务

五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完成较高“难度”的家务活了,比如洗盘子和收拾玩具,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如何一步步操作,怎样对碗盘和玩具分类,分别放到相应的地方,并且要让孩子知道,他必须在这些家务中负起责任。一旦他学会了对自己承担的事情,等到他一天天长大,他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

6、认路问路

五岁的孩子应该要熟悉自己家和常去的地方之间的路程,一些不太远但是好记的道路,他应该走过一遍就能大致记住。并且,此时他应该还会一点基本的问路常识,知道自己父母的姓名和住址,使有意帮助的人送他回家。

7、协调能力

五岁的孩子一般已经懂得交朋友,有固定的玩伴,当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发生冲突时,要懂得友好协商和宽容公平,在出现人际问题和矛盾时,有简单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突破问题的方法,会与他人讨论、协商,然后尝试着解决问题。

孩子需要有事情可做,教孩子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并通过种种技能帮助保持、整理家庭内外的居住环境。解决生活冲突,是培养孩子自信心,帮助孩子建立内在价值体系的重要方法之一。家长需要记住的是,孩子比成人更需要鼓励,多给一些鼓励,孩子的表现会更好,个性也会更加开朗。

 

1
2016-10-30
教育部今日发布通知,要求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提出每个学生学会至少2项终身受益的锻炼项目;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 0
2016-10-30

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要知道,我们面前认识的这个人才刚刚开始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可以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压制、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容忍儿童的弱点,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用心灵去认识它们,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不应对它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

--苏霍姆林斯基

5
2016-10-29

家庭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第一,家庭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家庭这个港湾出发的。人的一生,有四个最重要的场所:第一个就是在母亲的子宫里,通过母亲来感受外部世界的变化。可以说,家庭教育实际上从母亲的子宫里就开始了;第二个就是家庭。来到世界的第一声啼哭,这是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这个时候他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家庭、父母来进行的;第三个就是教室。在教室里有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能不能健康成长?离开学校工作了,走进职场,这是人生的第四个场所。在职场里面要拼搏、要晋升,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是,在职场里累了,回到家里还可以倾诉。所以,家庭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一个场所,是人生最重要、最温馨的一个港湾。人生从这里出发,人生将回到这里。


  第二,童年的秘密还远远没有被发现。我们知道,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从来没有把儿童当人来看,包括到今天,我们依然很多人还没有把儿童当人来看。真正的发现儿童、把儿童当人来看待是从文艺复兴以后,开始尊重儿童,尊重人的地位。特别是自从有了《联合国儿童宪章》,规定我们必须要尊重儿童、爱护儿童。但是,有了儿童宪章,我们就真正把儿童当儿童了吗?也没有,更不要说把他当独立的人了。

  托尔斯泰曾经说,孩子自出生到5岁的这段年龄期内,在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从周围世界中所摄取的,要比他从5岁到一生终了所摄取的多许多倍。这个话很有意思,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说明孩子在5岁前家庭教育的意义。


  第三,家庭是真正的人诞生的摇篮。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如何度过,童年时期有谁携手带路,周围的世界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说的。


  第四,家庭之路充满着无证驾驶的“司机”。没有驾照不能开车,违规要罚款。然而,做父母却不要任何培训,也不需要证就可以自行其道了。实际上,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一百倍、一千倍。一个孩子的方方面面,从生理到心理到养育方式,从知识的学习到人格的养成,是一门大学问。但是,我们不需要接受任何培训就可以做父母,就可以对孩子发号施令了。如果一个国家这样的“司机”充斥在我们的国土上,这个国家一定是危险的。

  我非常敬佩俞敏洪先生,新东方虽然是从外语培训开始做起来的,但是每年拿出几百万支持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推广。像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这样的公益机构太少了,国家应该大力推动、培养、支持这样的父母教育机构,让全社会所有的父母都有机会得到最可靠的、最科学的资讯和最有效的帮助。

第五,家庭教育方向的不一致使儿童无所适从。现在的家庭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和前面一个观点是有联系的,因为父母的教育观点不一样,父母和爷爷奶奶的也不一样,现在是一个孩子有一对父母,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于还有更年长的人,他们整个教育方向经常不一致。

 

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

  

  第一,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而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其实人的成年阶段最具挑战性、最复杂的工作,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任务。

  很多父母亲以为他们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吃好、穿好,身体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事实上,无论孩子在哪里,总是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育,包括在餐桌上的每一句话,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则可能变得更坏。通常,优秀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因为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的训练、科学的育儿知识的培训,所以他们很容易犯错。


  第二,父母易犯的错误之一:望子成龙的过高期望值。所有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存在的理由,所有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然而,现在我们的教育用同一个标准,即哈佛的标准、北大的标准,以及分数的标准,这个方向就错了。应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只有成为他自己,才能生活得幸福,潜能才能得到发挥。


  第三,父母易犯的错误之二:重智轻德的功利化。现在,我们是一卷遮百丑。只要考试分数好,家里的奖励就来了,甚至告诉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教给其他的孩子。这样,孩子渐渐地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只关注自己,甚至对家人都不关注。这样的孩子能走多远呢?如果教育不关注人的品格发展,这样的教育肯定走不远。


  第四,父母易犯的错误之三:宠爱或冷漠的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度宠爱、过度关心、过度照顾,造成了很多长不大的孩子。前不久我还看到一位寄宿中学生,每个星期寄一个脏衣服邮包回家,或者说爸爸妈妈两个星期到学校来一趟,做一次保姆。另一种则是极其冷漠,对孩子不闻不问。


  第五,好父母应该跟孩子一起成长。父母如何少犯、甚至不犯错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年时代,一天犹如一年。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进他们那个童话世界之门的人。

  这句话其实也是说:培育孩子,是父母再次成长的一个过程。好父母不应把教育孩子当做是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应该当做是自己人生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只有享受教育的人,才能演绎教育的精彩。

     今年7月在山东淄博召开的第12届“新教育年会”上,一个企业家讲了自己的故事,我很感动。他说,新教育的理念就是要求亲子共读。我们孩子的老师要求我们每天晚上必须要给孩子讲故事,以前我每天晚上不到11点不回家,自从我的孩子到了常老师的班以后,我每天晚上8点必须回家。干什么?讲故事给孩子听。只有给孩子播下善良的种子,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个种子才能发芽,播种什么才能收获什么。

  

阅读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事情

   

  前不久我出版了一本小书《我的阅读观》,对阅读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包括序言《改变,从阅读开始》,第一章“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第二章“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第三章“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没有真正的教育”、第四章“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和第五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大家可以去看看。


  第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很多人都以为身体成长了,精神自然就会成长,事实完全不是如此。对于每一个个体,精神的成长都需要重复他们祖先的故事,人类几千年伟大的思想和智慧在在最伟大的著作里面。当你不读它的时候,那些东西就是废纸;只有你读它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拥有它。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是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和品位。


  第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不是个体的行为,阅读和民族是有关系的。我们一直呼吁要建立阅读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包括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建立共同的精神家园,从哪里来?从阅读中来。当一个民族拥有共同思想和财富的时候,才能真正形成共同的价值。


  第三,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我一直认为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应该成为会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应该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最美丽的东西是什么呢?当然是图书,阅读是最美好的事情。


  第四,不做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不少家庭貌合神离,看起来住在一个屋檐下,吃的是一锅饭,但是精神上没有走到一起。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所以,阅读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只有亲子共读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效。


  第五,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人的一生都是围绕童年展开的。童年见识真、善、美越多,他心中的真、善、美越多,他就会成为真、善、美的人。那真、善、美在哪里呢?它就在童书里。人生前14年读的书,对人一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是很多作家、心理学家都有充分认识的。

0
2016-10-29

家长要鼓励孩子去独立地做一件事,首先自己不要一脸愁容和不放心。要认真评估孩子的能力和事情的可行性,如果觉得可行,就表现出对孩子的信任,表现出轻松愉快;把紧张和担心藏在心里。

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

凡在孩子的事情上大包大揽,甚至在思想上也不让孩子独立的父母,他们表面上付出了很多辛苦,其实他们的思维方式总是以自我为核心,首先满足的是自己的想法,没有认真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独立性需要生长;而是以密不透风的“呵护”和“指导”,占满了孩子所有的成长空间,夺走了孩子一次又一次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到孩子长大了,天性中许多潜在的能力严重退化后,家长却又来抱怨孩子“不懂事”、“没出息”、“懒散”等等。

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家长就不要包办,凡能让孩子独自想的家长就不要急于给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装得无能一些,无知一些,以便把种种机会留给孩子。

 

 

 

 

4
2016-10-28

儿童的天性都喜欢阅读,凡那些表现出不喜欢阅读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在合适的时机给他们提供合适的阅读环境。要么是家中很少买书;要么是买了书懒得给孩子讲;要么是整天用电视机哄着孩子,总之,孩子从小与阅读是隔离的。

儿童最早的阅读就是听家长讲故事,从父母给孩子讲慢慢过渡到孩子自己看,从看简单的连环画慢慢过渡到看文字作品,从内容浅显的童话慢慢过渡到名著等等。只要去做,这些过渡就会非常自然到来。

3
2016-10-27

人们总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正确的,都是对学习有用的,孩子都应该认真完成。事实是,现在孩子们写了太多的无效作业。岂止是无效,简直是负效果。这些作业如此无聊,从它对儿童学习兴趣的破坏,对儿童智力发育的阻碍来看,已走到了学习的对立面,成为反学习的东西。我把这种作业称为“暴力作业”。

暴力作业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数量大。

请看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很普通的一次语文作业。5个生字加拼音,每个字写20遍,A、B本各写一遍,合计下来,共写200个拼音、200个汉字。此外还有三个造句。如果头一天生字本上有一个错别字,还要把那个错别字再写三行,也就是错一个字就再加30个拼音、30个汉字,前一天错两个,就要多写60个拼音、60个汉字--这仅仅是语文作业。数学、英语作业也不会少,数量上绝不逊色。想想孩子一晚上要写多长时间吧,他刚上一年级啊。

第二种是惩罚性。

我看过一个初二学生的语文达标考试卷,上面有一些错,当天的语文作业是把卷面上所有的错误都改正,每个改正答案都写20遍。比如一个字没写对,把这个字重写20遍,这还好,如果一条成语解释错了,就要把这条成语抄20遍。假如一段默写有两句以上的话没完全写对,或有五个以上错别字,就算全错,就要把这段文字写20遍。

显然,老师的用意主要在于让学生知道,考不好,没有好果子吃。

第三是恶意评价。

圆圆初中时,她的一位英语老师,每次单词测验时,只要学生写错一个单词,就给打“零”分。圆圆也没少得零分。老师可能是想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孩子们知道,不想得零分就只能争取得100分。可这难道不是一个偏执狂的思维方式吗?它更像一个心术不正的人耍的小聪明。教育学家苏霍姆林基说:“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这种恶意评价,只能导致学生们在测验中更不认真。学生们发现,这样的测试,写错一个单词和只写对一个单词得的分数一样,大家也就不在乎对了几个或错了几个了。

暴力作业这三方面往往是相随的,犹如贪婪、自私和嫉妒往往相随一样。它不仅给孩子当下的生活带来痛苦,它更破坏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力,对他们一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形成消极影响。

每个孩子在刚入学时都对学校充满向往,对学习充满好奇与渴望,你看他们刚入学最初接触到“作业”这个东西时,是那样兴奋和自豪,大人想不让他们写都不可能。可是,很快,他们就厌倦了--有些字早就会写了,还要一遍又一遍地写,既没有时间玩耍,也不能早早上床睡觉。写得再认真,也总是会有写错的地方,一错了就被老师罚写更多,一个字甚至要写上100遍......“学习”这个东西,好像处处和自己作对。他小小的心开始对学习产生怨恨了,他开始讨厌学习了。

厌倦是学习中遇到的最凶恶可怕的敌人,暴力作业则是把这样的敌人运送到孩子心中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一个令人痛心的教育事实是,有多少教师娴熟地运用着这样的“交通工具”,他们以为把知识运进了孩子心中,不知道车上装的,已变成了“敌人”。而这时更有不少家长在旁边帮忙,强迫孩子接受这些暴力作业,加速着孩子对学习的厌倦。

2
2016-10-26

美国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步行上学有助缓解学习压力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布法罗大学完成的,研究涉及40名10岁至14岁的学生,其中男女学生各占一半。

研究人员将被调查对象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乘车上学,另一组步行1.6公里的路程上学,步行速度随意。

结果显示:步行者的心跳次数每分钟平均增加3次,而乘车者是11次;乘车者收缩压的升高幅度比步行者平均高3倍以上;乘车者在压力面前的紧张程度比步行者平均高两倍以上。

研究人员指出,步行上学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因为当学生因压力而感到紧张时,他们的心率及血压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儿科专家认为心血管疾病的产生从儿时开始,设法让孩子步行上学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预防措施。

0
2016-10-26

对于今天并没有物质短缺体验的孩子,物质奖励作用不大,可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不会持久;只有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动力。

家长们哪怕没有时间在实物上设一个记录本,至少要在心里设一个这样的“记功簿”。心里有没有这样的一个本子,你的目光和言语就会流露出来,孩子完全能感受到。你给他记录的“功绩”越多,你就给了他越多的快乐与自信,这会让他变得越来越好。

一些家长之所以经常批评教育孩子,就是因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假设,即如果自己不说,不经常提醒,孩子就不会改正缺点,就会越来越堕落。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上进是他的天性,只要不被扭曲,就一定会正常生长。

反复的批评就如同贴到墙上的“记功簿”,会把孩子的缺点固化下来,使孩子难以和那个缺点剥离开来。

0
2016-10-25
1岁以内的孩子,离开母亲活不了,妈妈最重要。到了三四岁,爸爸就需要介入了,尤其是有男孩子的家庭,需要爸爸,一个成熟的男性在身边。除了多陪伴孩子, 还要制定并执行规则。爸爸代表着权威、规则,是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的领路人。 0
2016-10-25

如果说某个孩子有说谎的坏毛病,这一定是他的成长环境出了什么问题。

孩子说慌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的。

首先是模仿大人。虽然没有一个家长故意去教孩子说假话,即使经常说谎的家长也并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但如果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为了哄孩子听话,经常用一些假话来骗他;或者是家长经常对别人说假话,不时地被孩子耳闻目睹,孩子就会慢慢学会说假话。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出于成人社会里的某种掩饰需求,经常说些虚饰的话,虽说并无道德上的不妥,只是一种社会交往技巧,但如果被年龄尚小的孩子注意到,也会给孩子留下说假话的印象,教会他们说假话。

墨子就染丝这件事比喻教育上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所以如果孩子出现说谎的毛病,家长一定要首先进行自我反省。

造成孩子说谎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压力”,即家长比较严厉,对孩子的每一种过错都不轻易放过,都要批评指责,甚至打骂;或者是家长太强势,说一不二,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体恤孩子的一些愿望。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的情绪经常性地紧张和不平衡,他们为了逃避处罚、达到愿望或取得平衡,就去说假话。

6
2016-10-24
 当孩子失败时,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遭遇不公时,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但也不要怨恨他人;当孩子悲观时,告诉他:上坡的道路马上就要开始了;当孩子怀疑时,告诉他:自己的选择才会构成自己独特的一生,且行好事,勿问前程!!
2
2016-10-24

孩子小的时候,轻微的磕伤碰疼的事会常常发生,我的女儿圆圆当然也一样。我们一方面非常注意她的安全,另一方面这些事情发生时,也不过分大惊小怪。尽量以轻松快乐的表情相对,让她觉得这是多么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如果大人动不动就一脸惊慌失措,不但不能给孩子安慰,还把孩子吓着了,除了皮肉疼,心理上也会产生恐惧。

同时我们还教给她善待“对方”。假如小板凳碰痛她了,我们绝不会去打小板凳。而是赶快轻轻地亲亲她的疼处(据说妈妈的吻止痛效果很好),安慰她“马上就不疼了,宝宝不哭了”。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疼,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疼了”。

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小板凳站到她的对立面,成为“加害”她的坏蛋,还能作为朋友分担痛苦,并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圆圆去给小板凳揉疼时,也就忘了自己的疼,情绪很快就好起来。

在孩子看来,万物同物,对一棵草说话与对一个人说话一样,对一张桌子的态度与对一个人的态度一样。有时候,一个小女孩对心爱的布娃娃的感情绝不逊色于她对同胞姐姐的感情。单纯如一张白纸的孩子,任何事情于他来说都是全新的,任何经历在他这里都是体验和学习。

1
2016-10-23
美国语言教育学家Mem Fox在《阅读的魔力》里建议,每天至少和孩子一起大声阅读10分钟,讲3个故事或和孩子一起读3本书。如果每天陪孩子的时间有限,那么就把这有限的时间花在最有意义的事情。 4
2016-10-23

我认识一位博士,他个人无论在做学问、干工作还是为人处世等方面都非常好。中年得子,珍爱如宝。他知道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所以特别注意孩子的品格培养。他的孩子刚刚2岁,经常自顾自地玩耍,大人和他说话充耳不闻。做父亲的认为礼貌要从小培养,看到孩子这样,很着急,就会走过去拿开孩子手里的东西,严肃告诉他,大人和你说话必须要回答。孩子对他的话不在意,当下哭闹一番,事后总是“故伎重演”;他就一次次地把儿子从玩耍中拉回来,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他坚定地说,我必须要把孩子的坏毛病纠正过来!

博士不知道,2岁的孩子还没建立起人际交往的互动概念。对这么小的孩子谈礼貌,宛如对牛弹琴,他不仅听不懂,还会被吓着。最重要的是,他这时正处于开始认识世界的关键期,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一张小纸片、半截烟头就可以让他沉迷。儿童的智力发育、注意力培养、兴趣发展都离不开这种“沉迷”。这看似无聊的玩耍,正是孩子对未来真正的学习研究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无端地经常性地打扰孩子,会破坏他的注意力,使他以后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同时也失去对事物的探究兴趣。此外,“礼貌教育”频频引发的家长和孩子的冲突,还会导致孩子在认知上不知所措,打乱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长秩序,使他情绪烦躁,并且对环境产生敌意,影响品行发展。

博士绝不怀疑自己是一位琢玉高手,却不知他此时运用的正是锄头--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就这样在无意间产生,使结果和愿望背道而驰,这是最令人遗憾和痛心的地方。

1
2016-10-22
 8-1>8:运动的好处可以说多得说不完,其实你只要看到赛场上眉飞色舞、神采飞扬的体育爱好者,就知道投身其中是多么快乐的人生。请记住8-1>8,每天利用一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运动,这是一个经典成功公式!

3
2016-10-21

早在2005年,新华网就发表了一篇文章——《大学生“软实力”不足导致就业难》,文中很不客气地指出:听起来是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可能比不上一个高中毕业的老员工,主要原因就是“软实力”不足。  那么,什么是软实力和硬实力呢?

  19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教授提出了很有影响力的“软实力”概念,从此被人们在各种领域广泛引用和扩展。一般来说,硬实力是达到各种考证考级考试要求所具备的实力。软实力则是课堂和各种考证考级都无法涉及和测度的能力。所有考证考级考试涉及的能力,也就是硬实力,都是可以复制的,这些硬实力无法让你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如果单单具备这些能力,即使你很出众,在三四十年的工作经历中,还是会难逃被替代、被淘汰的命运。例如,一次金融危机就导致无数名校优秀人才失业。软实力则会彰显你是“不可替代的人才”。创新能力、自我发现能力、体育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当众演说能力、个性塑造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都属于软实力。


2008年,欧美很多媒体把约书亚•庞称为“英雄”。他作为名校毕业的银行家,在金融危机时失业后,放下身段,身披“求职三明治”,行走在华尔街。很快,这位5个孩子的爸爸就在大裁员的悲凉气氛中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这靠得就是创新、勇气等软实力。可惜的是,家长们和孩子们长期应付学校的成绩和课外辅导班的作业,对软实力的培养却很少重视!而缺乏软实力的结果是:其硬实力成了“纸上”能力。

  近年来人们强调的“赢在起跑线上”,实际上是在硬实力或者智商方面的过度早期开发。真实的人生不是赛跑,如果一定要和赛跑比,也更像跑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没有人看重在马拉松比赛中是否能“赢在起跑线上”!

  小时候仅仅成绩差,其实并不一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影?,可怕的是,因为成绩差导致的被歧视、被抛弃的颓丧感,更可怕的是,认定自己输在了起跑线上就输掉了人生,进而从根基上动摇了孩子的自信!

 家长们为什么不愿意放手?为什么不给孩子报课外学习班就会心慌?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与生俱来就有别人没有的优势——那些只属于自己的独特性!他们总以为孩子如果不上培优班,不上重点中小学,不精心培养,就永远别想具备竞争力!

3
2016-10-20

读书对道德养成有促进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

不读书的人,是没有潜力的。他们会永远保持他们固执的想法,不去接受新的思想。他们无法进步。即使数理化再好也无法补充阅读的空缺。

5
2016-10-19

“爱自己”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简单点,在一件细小的事情中可以体现,复杂点,要用一生的过程去打造。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的。身为凡人,我们的缺陷是成箩成筐,如果真较起真儿来我们干脆别活了。所以如今,只要我们尚拥有一颗热爱美好的心,并为此孜孜努力着,我们就应该以为自己是个可爱的人。

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爱自己才能爱这个世界。

爱,首先从自己开始,只有学会爱自己,才能学会爱他人、爱世界。

爱自己不是一种自私行为,我们这里所说的爱并不是虚荣、贪婪、傲慢、自命不凡,而是一种善待自己,对自己无条件接受的做法。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自尊心的统合体,如果你能够注意养生,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你就已经学会爱自己了。如果你拥有了这种爱,那你也可以把它奉献给别人了。

爱,非常像花散发出的香气,无论有没有人去闻它,香气都是存在的。那些有爱的天性的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辐射出爱。而且,他们把爱撒播给别人并不是通过压制自己的欲望、牺牲自己的需要去实现的。而是由于他们十分充实地享受生活,所以非常希望别人也能分享这种快乐。他们在友善地对待他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能够获得一个愉悦的心情,这种愉悦正是他们的爱产生的源泉。

1
2016-10-18

1.交流,少说多听;

2.关注,多了解孩子;

3.规范,给孩子树立明确的价值观;

4.约束,强化纪律观念;

5.直觉,不盲目效仿他人;

6.适度的表扬;

7.维和,尽快平息小朋友间的争执;

8.威信,既民主又“独裁”;

9.放手,忽略和孩子之间无关痛痒的争议。

 

0
2016-10-18

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

潮起潮落,冬去春来,夏末秋至,日出日落,月圆月缺,雁来雁往,花开花谢,草长瓜熟,自然界都在循环往复的变化中,我也不例外,情绪时好时坏。

今天我要控制情绪。

这是大自然的玩笑,很少有人窥破天机。每天我醒来时,不再有旧日的心情。昨日的快乐变成今日的哀愁,今日的悲伤又转为明日的喜悦。我心中像有一只轮子不停地转着,由乐而悲,由悲而喜,由喜而忧。这就好比花儿的变化,今天绽开的喜悦也会变成凋谢时的绝望。但是我要记住,正如今天枯败的花儿蕴藏着明天新生的种子,今天的悲伤也就预示着明天的欢乐。

6
2016-10-17

人们都曾有一个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通过不断地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可以一直受益。

有的人尽力为他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希望他们不用像他那样艰苦地奋斗。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给他们带来了灾难。他所谓的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起点条件将反而有可能阻碍他们的进步。年轻人所需要的是主动性和干劲。他们天生就是依赖他人的模仿者,而且他们很容易就会养成依赖他人、模仿他人的习惯。如果你给他们提供拐杖他们就不会独立行走;只要你给他们提供帮助,他们就会依赖你。

使人的意志和韧劲得到锻炼的是自助行为而不是借助别人的帮助和影响,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依靠别人。

爱默生曾经说过“坐享其成的人会丧失斗志。”

9
2016-10-16
主要有几种情况:⒈父母不和,常吵架、孩子得不到家庭温暖,便与社会上的不良人员交往。⒉家庭对子女过分溺爱,孩子做错了事,家长还为他们护短,孩子自小养成“骄”“娇”二气。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要求过高、过严、过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1
2016-10-16

  教育部网站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政府希望通过这部《指南》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相关阅读:
教育部:幼儿园严禁学小学内容

  
  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

  在拐带等公共事件广为关注的背景下,幼儿安全问题仍是关注重点,希望他们能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比如3-4岁的孩子要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

  在关心尊重他人章节,要求4-5岁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

  5岁学会说出家庭住址

  《指南》认为孩子需要有初步的归属感。5岁要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6岁学会接受不同意见

  在社会篇的章节中,对孩子与社会交流的能力提出要求。6岁要学会倾听和接受别人不同的意见;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每天睡眠要达11到12小时

  在身心状况的标准中,《指南》对三个年龄阶段设定了不同的身高体重标准,比如3到4岁的男孩身高要达到94.9-111.7厘米,体重达到12.7-21.2公斤,女孩身高要达到94.1-111.3厘米,体重达到12.3-21.5公斤。

  如何让孩子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在教育建议中指出,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多样化、均衡搭配的食物,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还要注意提醒幼儿养成正确的体态,每年为幼儿进行体检。

  除了身体健康,情绪安定也非常重要,《指南》建议在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要斥责打骂,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等。

   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

  幼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也是健康篇里的重要内容,3-4岁的孩子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换新环境时情绪能较快稳定,睡眠、饮食基本正常;在帮助下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而到了5-6岁,即使换了新的幼儿园,也要能够较快适应。

  为了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指南》建议要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连续看电视不能超过30分钟

  《指南》为幼儿设定了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比如要每天按时睡觉起床,要多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不挑食。对孩子们最喜欢看的电视,提出3-4岁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4-5岁不超过20分钟,5-6岁不超过30分钟。

  建议孩子看电视要离电视3米远,建议家长和幼儿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或有关体育赛事的电视节目,培养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育的目标还有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5-6岁的孩子会根据冷热增减衣服,自己系鞋带等。

0
2016-10-15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自身后天的努力,80%取决于他的父亲。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他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你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2
2016-10-15

一、我活泼,见到大人,就会活泼地叫一声叔叔好或阿姨好。大人总会笑眯眯地说:“这孩子好可爱活泼啊!”

二、当然是可爱啦!我的头特圆,看上去就会使人联想到Kitty猫,脸嘛,有点儿像红富士,就是一看见就想咬一口的脸。如果我再装出一副小松鼠的样子,保证让你大叫“好可爱啊!”

三、我诚实,做错了事没告诉老师和家人总会觉得做什么都忐忑不安,终于心灵的诚实战胜了一点点虚伪,吐露真情后也许会吃“竹板烤肉”,但说出了真情后的心情会舒服许多。

四、我善良,每当看到动人的情景时,总会被感动得大哭一场,哪怕是一只小猫掉进阴沟,我的眼泪也会哗哗往下流。

五、我天真,总想什么时候给嫦娥打个电话问她要几盒兔子糕。趴在草地上喂蚂蚁吃点心,心想:不知它们要喝可乐还是芬达。有时,我幻想自己是一位花仙子,拿一枝铅笔当魔棒。
......

1
2016-10-14

管理孩子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最适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法”。

通俗地说,“目标管理法”就像一艘航船制定目标-目的地,并定出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油料消耗等指标后,就放手由船长带领他的水手们去达到“目标”。至于航线怎么走,中途停多少站,每站停留多长时间,航速如何安排,人力如何分配,怎样奖惩,等等等等,不必过问和干涉,只要能安全地按时到达既定目标就行了。

简单地说,是给个方向,定个目标,放手放权,不问细节。

具体地说,比如目标是让孩子在暑假期间自己组装一台电脑。那么,在与孩子一道把这个目标-什么样的电脑,多少钱等-制定好后,就由孩子去制订达到目标的计划和步骤,并放手让孩子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实行自我管理。

-黄全愈《家教忠告---素质教育在家庭》

9
2016-10-13


这个时代有什么特征呢?我觉得有三点。

  1. 世界越来越变得扁平化了

有一个叫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人写了一本书,名字是《世界是平的》。书中讲了3次全球化浪潮:第一次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以国家为单位的全球化扩张时期,在全球范围内摄取生产资料和市场;第二次是从美国经济大萧条、一战和二战开始,是以跨国公司为单位的全球化扩张时期,也是为获取生产资料和市场;第三次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个人为单位开始进行全球性伸展的时代。

     2. 需要想象力和创新的时代

一个外国教授曾说过,如果给中国学生一个假想,他们会做出很好的推论,但却不是假想的提出者。但我想随着教育体制和社会氛围的变?,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提出假想,并得以求证。

     3. 时代的第三个特点就是边界不断被冲破,而走向融合

                                                                                                                       —杨澜



1
2016-10-12

几年前桑德拉用我们家庭成员生活中各个时期的照片贴满了家里屋子的墙壁,这些有我们父母的、爷爷奶奶的、曾祖父和曾祖母的照片、有我们婚礼时拍摄的黑白照片、有我们九个孩子婴儿时和上学时拍的照片、戴着牙套时拍的照片、上高中时拍的照片、上大学时拍的照片、做祈祷时拍的照片和婚礼时拍的照片。还有一张全家福照片,孙儿孙女在一起的照片,甚至还有我刚长出头发的照片。

桑德拉希望建立一个家庭照片墙,因为她希望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像她看待他们一样相互看待。比如当她看到我们已经结婚、33岁的儿子和他的4个孩子的照片时,她脑海中她依然把他看作是4岁回到家里寻求安慰和找绷带包扎擦伤膝盖的儿子;把他看作12岁时第一天上初中时怕得不行的儿子;把他看作是17岁时在一场橄榄球冠军赛上半场输了、但鼓起勇气比赛的担任四分卫的儿子;把他看作是19岁时离开家到国外求学两年儿子,把他看作是23岁时拥抱着他的新娘的儿子,把他看作是24岁时抱着他第一个孩子的儿子。

你看,对于桑德拉来说,她所看到家中每一个人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家中任何人在特定时间内所能看到的东西。她希望通过沟通和使别人参与,令家里的人欣赏她对她所爱的人的看法。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习惯四 双赢的想法  P250

3
2016-10-11

过生日可以成为表达情感确认家庭成员的绝好机会--庆祝本身就意味着我们大家在一起、你是家庭中的一员。而围绕过生日的各种传统也可以起到传统的充电更新作用。

在我们家里,过生日异乎寻常地重要。多年来,我们真正庆祝的从来都不是生“日”,而是生日周。整个一个星期,我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们明确地感受到,他们对我们有多么重要。我们会用各种象征物或气球装饰房间,先是吃早餐时赠送礼物,然后为其举办“朋友”聚会,和父母出去吃一顿别具特色的美味佳肴,还要与亲属大家庭共进晚餐,最后送上“寿星”最爱吃的一道菜、最喜欢的蛋糕和最美好的祝愿。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习惯七 麿刀不误砍柴工 P367

6
2016-10-10
⑴打断谈话。⑵攻击性行为。⑶假装听不见你说话。⑷无视规则。⑸使小性子。⑹夸大事实。⑺挖鼻孔。⑻不良擦拭。⑼不遮掩地咳嗽、打喷嚏。⑽抠疮痂。⑾忘记洗手。⑿咬指甲。 1
2016-10-10

放松与娱乐是我们家庭的任务之一。而且,我知道,家庭中没有什么能比全家度假更具有充电更新的功效。做出计划,预先做好准备,并考虑周全--还要回想一下最后一次度假时的情景,有令人捧腹的开心时刻,也有闹出笑话的犯傻之时--一切都让我们全家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整。每隔几年,我们就要计划一次这样别具特色的假期。

任何家庭度假都可以成为一次妙不可言的更新体验,不过,许多家庭--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发现,年复一年地故地重游,为家庭的充实更新增添了新的内涵。

不过,我想再一次说明的是,去哪儿并不重要,大家能在一起活动,营造亲密的家庭气氛才是最终目的。这种家庭度假的传统带来的是不断充实的美好回忆,就像有人形容的那样“在心中的花园永远盛开”。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习惯七 麿刀不误砍柴工 P366

6
2016-10-9

我们将讨论两种组织机制。它们将有助于你在当前动荡的世界里把自己的家庭放在优先位置,把你的使命宣言变成你们全家的章程。

机制之一就是每周一次的“家庭时间”。正如电视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在她的节目中与我讨论这本书时告诉观众的那样“如果你每个星期抽不出一个晚上或者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与全家聚在一起,那你就没把家庭摆在优先位置。”

机制之二就是与每位家庭成员一对一培养亲情的时间。我认为,这两种机制形成了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能让你把家庭摆在优先位置,保证在你的生活中“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习惯三 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P144

4
2016-10-8

抚养一个大家庭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曾希望生活简单一些,就像我记忆中自己童年的生活那样,但是史蒂芬不断提醒我,我们在一起的生活绝不会和那时的生活相同。生活会更加复杂,会有更大的压力。世界已经变了。过去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尽管仍在我们的记忆中珍藏着。

史蒂芬作为咨询专家、演讲家和作家已颇有名气,难免要四处旅行。这意味着要提前做好计划,以免错过孩子们的足球赛、学校演出和大学舞会。每次外出,他都会在晚上打电话回来和每一个孩子说话。

当他回到家后,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家庭。他深深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我想,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记得他曾不在家。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 前言 p8

3
2016-10-7

习惯一:积极处世---是打开通往其他习惯之门的钥匙。事实上,你会发现,那些不断逃避采取主动的人无法充分培养其他习惯。相反,他们会停留在自己的关注圈里---通常是为自己的处境而谴责和指责别人,因为当人们不真诚面对自己的良知时,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负疚感发泄在别人身上。大部分愤怒情绪只不过是满溢的负疚感罢了。

习惯一包括了我们人类独具的最为伟大的天赋:选择的权力。除了生命本身之外,还有什么天赋能比它更伟大呢?事实上,我们的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就隐藏在我们心中。我们不能逃避事物的自然性质。无论乐意与否,无论意识到与否,原则和良知就在我们心中。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习惯一 积极处世 P87

6
2016-10-6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的家人除了相互奚落和争吵之外很少说话。我是最年幼的,似乎家庭中所有的人都告诉我,我什么事都办不好。我想我相信了他们的话,所以我在学校的成绩不怎么样。情况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我甚至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尝试任何需要动脑子的事情。

我不想组织这些家庭之夜,因为我觉得自己根本做不了。但是,当我妻子在一个星期组织了讨论、我女儿在另外一个星期组织了讨论之后,我决定自己也试试看。

我为此鼓起了极大的勇气,但一旦开了头,从我孩提时代就纠缠在心中的一个痛苦的结好像松开了。我的肺腑之言喷涌而出。我告诉我的家人,我为什么如此高兴成为他们的父亲,我为什么知道他们能在生活中有所成就。然后,我做了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我逐个告诉他们所有人,我是多么深爱他们。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个真正的父亲-我曾经希望自己的父亲成为的那种父亲。

从那晚以后,我觉得与妻子和孩子亲近多了。我很难解释自己的意思,但是,对我来说,许多新的大门敞开了,家里的一切如今似乎已经全然不同。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习惯三 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P178

4
2016-10-5

家是每个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班级、第一片操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姑妈姨妈、伯父叔父舅父,都是每个孩子的启蒙老师。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都是每个孩子的第一批同班同学、第一批玩伴。家庭是孩子们的思想、心智、身体、精神形成的基础,家庭还是孩子一生的原则、价值、道德、公正等追求的基础所在。实际上,家庭提供了人生教育,家能帮助每个孩子走完人生的一段又一段旅程。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十章 家有领导教学法 p251

4
2016-10-4

正如美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认为的那样,当你试图改变时,你必须下定决心,抓住第一时间采取主动,把决心付诸行动,不允许出现任何例外。最重要的就是下定决心去做:“每周一次,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共同度过家庭时间。”如果可以的话,你要留出一个专门的夜晚从事这项活动。在你们的家庭日历上安排出时间。如果出现了真正紧急的事情,你也许不得不偶尔调整时间,但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你要马上重新加以安排,确定这一周当中的另外一个时间。如果你留出一周当中的另外一个时间。如果你留出一周当中的一个专门的夜晚,那么定期开展这项活动的可能性会大得多。此外,你要赶在孩子们年幼的时候,赶在青少年的社会交往骤然增加之前向他们灌输专门的家庭时间的重要性。

《高效能的家庭7个习惯》习惯三 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P191

3
2016-10-3

孩子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来自金刚战士,也不是来自芝麻街的大鸟,而是来自温馨的家庭--父母陪他们读书,与他们交谈,带他们干活,听他们倾诉,与他们共度快乐时光。如果孩子们感受到爱,感受到真正的爱,他们就会茁壮成长!

反思一下:你自己生活中最难忘的家庭时光有哪些?假设你即将告别人世。你真希望自己花了更多的时间看电视吗?

社会学家约翰.鲁滨逊和杰弗里.戈德比在他们合写的《人生时光》一书中说,平均说来,美国人每周40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其中15个小时在看电视。他们认为,也许我们并不像我们显示得那样“忙碌”。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习惯三 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P161

10
2016-10-2

但我想,大多数老师会认为,通过课堂教程或课堂活动学习的方法,并不是学生们学习领导法则的最佳方法。真正的最佳方法是:(1)老师们教授“七个习惯”时务必以身作则;(2)学校务必为学生提供践行领导法则的充足机会。

这必须从幼儿园抓起,年复一年,不可中断。从第一天开始,老师和职工们的言行举止都将影响到学生。学生们融入团队,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学校则向他们分派各种领导角色,向他们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将各种理论运用一实践中去。大约五年后,这将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四章 从整合到成功 P109-110

2
2016-10-2

我们一开始确定一些在抚育孩子时所要运用的原则。在随后的几年中,我们的孩子相继出世,我们经常自问:“当孩子们长大后,他们要想成功需要什么样的力量和才干?”多次讨论后我们认为有10种能力和才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有朝一日孩子们开始自立,组成他们自己的家庭时这10件事是他们必须能够做到的。这10种能力是:工作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悔悟的能力、原谅他人的能力、崇拜他人的能力、在荒野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和自得其乐的能力。

我们的构想中有一个部分就是晚上一家人聚集在餐桌旁,相互交流经验、进行沟通、谈笑风生、展示亲情,从哲理的角度探讨问题和讨论人生的价值观。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加入进来,相互重视,一起做事,而且喜爱聚在一起的感觉。

当孩子们长大时,这种构想会对许多家庭在探讨和处理问题时给予指导。它会促使我们以一种有助于实现我们梦想的方式计划我们的节假日和我们的业余时间。例如,我们所要做到的10件事之一是具有在不利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因此,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这种能力,我们全家参加了生存活动项目。我们受到专门的训练,并被置于荒野数天之久,而我们一无所有,只有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坚持下去。我们学会依靠我们自己的智慧和通过训练所得到的有关饮食方面的知识生存下来。我们学会了在严寒、酷暑和没有水源的条件下生存的技能。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习惯二 先定目标后有行动 P101

3
2016-10-1

作为校长,克里斯蒂说,她在第一年就见证了学生的诸多变化。学生们在操场上吵嘴在所难免,她会把这些学生叫到办公室,帮助解决问题,这些过程使她能够直观地看到学生的变化。有一次,她把两个男生叫到跟前,但她并没有试着马上化解矛盾,而只要求他们各自说一说。在未经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一个孩子指责另一个孩子“没能积极主动”接受他提供的帮助,但他接着就马上停下来,主动承认:“我也没想着如何双赢。”还有一次,有个男孩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同学们都期待他成为领导,于是,他就来到克里斯蒂面前反映情况,然后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朋友们都指望着我呢!”每次谈及诸如此类,克里斯蒂就会迅速指出,学生都能自己解决问题。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六章 全球范围内的涟漪效应 P153

3
2016-9-30

事实上,大部分家庭要么是被管过了头,要么是领导不足。但是,家庭里优秀的领导素质越多,就越不需要管理,因为人们会自己管理自己。反之亦然:领导越少,就越需要管理,因为没有共同的观点,共同的价值体系,你必须控制事和人,让他们不要出格。这需要外部管理,但是,这也会激起反抗,破坏人们的精神。就像一句俗语所说,“没有观点,人们就会毁灭。”

这时就需要七个习惯。它们让你在家庭中实施领导权,并进行管理---在办“重要事”的同时处理“紧急且重要”的事情。它们帮助你建立关系。它们帮助你向家庭教授控制所有生活的自然法则,同时,将这种法则具体为任务宣言和一些有用的结构。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P415

5
2016-9-30

有时,面对差异,欣赏其他人的独特是很难的。我们总想将人们放进我们想象的模子里。当我们从自己的观点中获得安全感时,听取不同的意见--特别是来自配偶或孩子这样亲近的人的观点--就会威胁这种安全感。我们希望他们和我们站在一边,用我们的方式思考,赞同我们的想法。但是,就像有人所说的,“如果两人一致,一个人就没有意义了。”没有差异,就失去了协作增效的基础,就没有了创造新方法和机会的可能性。

关键是学着将差异的精华结合在一起,以一种方式创造出全新的东西。不用许多原料,你就做不出美味的炖菜。没有许多原料,你做不出好吃的沙拉。是多样性创造了兴趣、创造了风味,创造了融会不同事物的精华的新的结合体。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P330-331

3
2016-9-29

这并不意味着,那些达到成功和有意义阶段的家庭就没有要解决的问题,他们也有。然而,重点却是在创造上。他们不是尽力从家庭中消除消极的事情,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创造之前不存在的积极事情--可以优化情形的新目标、新选择、新的可供选择一事情上面。他们不是从一次解决问题的危机匆忙跑到下一个危机,而是将精力集中在为未来的奉献和完满创造协同性的跳板。

简而言之,他们头脑中考虑的都是机会,而不是问题。如果你头脑里想的都是问题,你就想着要消除一些事情;如果你头脑里想的都是机会或理想,你就想实现一些东西

这就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想方式,一种不同的情感/精神倾向。而且,它还带来一种家庭文化完全不同的感觉。就像是从早到晚感到疲惫与感到休息充分、充满活力与充满热情之间的区别。你会感到乐观、精神充沛并充满希望,而不是感到灰心、陷入担忧或陷入失望的阴云中。而你也将充满积极的活力,这种活力将产生一个创新、协同的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想法上来,你将迅速解决好问题。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 P392

8
2016-9-28

作为一个家庭共同贡献,不仅帮助了那些从中受益的人们,这个奉献的家庭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加强。你能想像得出,有什么能比家庭的成员共同努力,去完成一件世界上真正重要的事情,更让人兴奋、更具团结意义、更具满足感的事情吗?你能想像那种亲密关系,那种满足感和那种共同的快乐感觉吗?

满怀爱心的我们在家庭之外的努力将帮助家庭自身永存。它的付出增强了家庭的目的感,从而也增加了其付出的持续时间和能力。现代压力研究的创始人汉斯.塞耶认为,保持强壮、健康和活着的最佳途径就是遵守这个信条,“获得邻居的爱心。”换句话说,投身于有意义,以服务为导向的项目和事业中。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 P389

3
2016-9-27
父母爱孩子,必须要舍得“用”孩子。一个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进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并且产生强烈的责任感。父母舍得“用”,孩子才体会到他的价值所在,这会让他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孩子在实干中得到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4
2016-9-27

“家庭”是对人生教训的学习,反馈是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问题和挑战带给你反馈。你们一旦意识到每个问题都是让你们做出反应,而不是引发争执,你们就开始学习了。你们就变成了一个好学的家庭。你要欢迎那些考验你协作能力的挑战,并以更高程度的特点和竞争力对之做出反应。你们有差别,你就说,“你看得不一样。好极了!帮我想一想。”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习惯六 协作增效 P337

6
2016-9-26
如果你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赞美他,比如当他画了一幅不错的画时,你能及时表扬他,而且表现得很具体:“你画的恐龙尾巴真的很生动。”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棒的礼物,他的脸上一定会绽放动人的光彩,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能使他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未来新的挑战。 2
2016-9-26

如今,儿童心理学专家建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应该在孩子出色完成某事的时候,对其加以赞扬。专家提醒我们,小事上的成就感可以激发我们成就大事所需的自信。实际经验证实了这一说法的正确性。然而,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开放思想,从经验中学习?

通常,父母只会看到孩子的缺点。某位少年也许会高举自己花费了大量精力的绘画,说道“看啊,妈妈,我画的这个小丑不错吧?”此时,母亲会以成人的眼光审视孩子的画作,然后摇摇头,答道“我觉得这个不像小丑。”又或者,孩子在摆放餐桌的时候,错放了一个叉子或勺子,母亲会指责孩子的错误,而无视其他摆放无误的餐具。如果母亲一再表现出这种行为,那么孩子就会相信自己无法成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由于父母的疏忽,失败思想的种子得以生根发芽,最终根深蒂固,难以拨除,永远抹杀孩子的自信。

《羊皮卷大全集》第三卷 秘密法则 P111

9
2016-9-25

1.所谓穷养,不是追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是在物质上对孩子有所限制,让他懂得珍惜和奋斗。

2.从小培养孩子自立和受挫的能力,懂得任何东西都是付出劳动才能得来。

3.培养孩子正确的心态,别人拥有的物质财富,不要盲目攀比,关键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创造。

 

2
2016-9-25

故事的内容很简单,发生在一个多人的会议上。当时讨论的气氛非常火爆,最后甚至进入了互不妥协的胶着状态。每个人的情绪都变得异常激动,尖刻的语言攻击让某些人几近发狂。忽然间,一位男士站了起来,他脱去外套,解开衣领,自顾自地躺倒在了沙发上。在场的与会的人都惊呆了,有人关心地问他是不是病了 。

“没有,”他回答说“我没病,只是觉得自己快崩溃了。不过躺下以后就没那么难受。”

在场的人都笑了。瞬间,紧张气氛就被打破了。这时“古怪”男士开始向大家解释自己的行为。原来个性急燥的他总是会在情绪爆发前不自觉地握紧拳头,提高音调。而每当这时他都会刻意让自己的手指松开,不再让它们拧成拳头。同时为了减缓自己的紧张愤怒情绪,他会尽量降低自己的音调,甚至是用耳语般的音量说话。“无论如何,人都不能在窃窃私语的环境下吵起架来吧。”他笑着说。

《羊皮卷大全集》第二卷 积极思考 P47-48

8
2016-9-24

我无法用言语来描述与桑德拉单独相处的时间是多么宝贵。多年来,我们两个人每天都要共度一段时间。如果我们都在城里,我们就开着本田摩托车出去兜风。我们共度时光的时候会远离孩子,远离电话,远离公务和家事,远离其他人,远离可能会干扰我们或者转移我们的注意力的一切东西。我们开车到山麓地带去交谈。我们交流生活中的情况。我们讨论所有事项或顾虑。我们用角色演习的方式重现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家庭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在一起,我们就在电话中交谈--经常是一天数次。那种丰富的交流和亲情巩固并强化了我们的婚姻,所以我们能在登上家庭舞台的时候满怀对彼此的爱和尊重,满怀团结一致的感觉--这帮助我们携起手来,而不是渐行渐远。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习惯三 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P193

4
2016-9-23

无论你在家里做些什么,你都要记住竹子的奇迹。这种神奇植物的种子播入泥士之后,你在四年的时间里除了能看到球茎中长出一株嫩芽外什么也看不到。然而,在这四年里,所有的生长活动都是在地下进行的。大规模的纤维状根系在泥土中伸展得深而广。但是,到了第五年,竹子能长到80英尺高!

家庭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就像竹子。你努力,你投入时间和精力,你竭尽所能地鼓励成长,有时你一连数周、数月、甚至数年都看不到效果。但是,如果你保持耐心,不断努力并鼓励,“第五年”终将到来,你所目睹的成长和变化会令你惊讶。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P28-29

16
2016-9-22

最纯粹的爱是无条件的。爱的基本法则有三个"接纳而不是厌弃;理解而不是评判;参与而不是控制。"实践这些法则是一种积极处世的选择,其基础不是别人的行为或社会地位、教育程度、财富、声誉或其他任何因素,而是人的内在价值。

这些法则是美好家庭文化的基础,因为只有当我们实践爱的法则时,我们才能鼓励别人遵守生活的基本法则<比如诚实、责任、正直和利他>。

有时候,当人们与他们所爱的人展开较量,不遗余力地引导此人走上他们认为是负责任的道路时,就很容易陷入实践“次要”或虚假的爱的法则<评判,厌弃和控制>的陷阱。他们爱的是头脑中设想的结果,而不是这个人。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换言之,他们用爱来控制和操纵别人。因此,别人觉得自己受到了厌弃,所以会竭力保持原样。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习惯一 积极处世 P82-83

8
2016-9-21

对许多人而言,积极处世的终极考验就是宽容。事实上,除非你能原谅别人,否则你永远都是受害者。

《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习惯一 积极处世 P77

6
2016-9-20

学生们最希望获得平和的心态,如果平和氛围不复存在,他们立刻就能敏锐察觉。

平和心态体现在学生的脸上、行为中、成绩里。如果达成如下四项基本需求,他们就能获得平和心态

生理需求 安全、健康、食物、运动、住房、卫生

社会情感需求 融入社会、友善待人、朋友情谊、爱与被爱

心理需求 智力发育、创新精神、富有刺激性的挑战

精神需求 社会贡献、人生意义、独特个性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二章 各方的期待 P057

2
2016-9-19

我记得在我们的儿子史蒂芬年幼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在一家乳品店买冰激凌。一位女士冲了进来,匆匆忙忙地从我们身边跑过。她抓起两瓶牛奶,跑到收银员面前。慌乱之间,冲力使得沉重的瓶子撞在了一起。瓶子碎了,玻璃和牛奶溅了一地。整个商店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她,看着她湿淋淋、窘迫不堪的样子。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或怎么说。

突然之间,小史蒂芬尖声说“笑一笑,女士!笑一笑!”她和其他所有人马上爆发了一阵大笑,整个事故圆满收场。以后,每当我们中有人对小问题反应过激时,就会有人说“笑一笑!”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习惯一 积极处世 P46

5
2016-9-18

这简直就是一场全球性海啸,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听到家长们在反映相同问题“世界已经变了。我希望我的孩子能赶上科技发展,能具有强大的创造力,能做出更好的决定,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更好的沟通合作。同时,我希望他们成为优秀、诚信、懂礼貌、自律、尊重他人、遵纪守法、值得尊敬的市民。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二章 各方的期待 P057

4
2016-9-17

商界期待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应具有更过硬的素质,而不仅局限在读读、写写、使用计算器算算等能力上。他们的期待可以用两个词概括,那就是品格和能力,这恰巧也是“本我卓越”的核心要素。大多数商界领袖非常清楚,如果员工在品格及基本生存技能方面存在缺陷,那么,公司每天都将负担高昂成本,所以,他们热切盼望学校能在这两方面帮助突围。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二方 各方的期待 P051

4
2016-9-16

他们发现,老师给所有学生都分配了领导角色,许多决定都是由学生们独立做出的,而非老师一人决策。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一章 只应天上有 P018

4
2016-9-15

但是,不论他们是谁,也不论他们有过怎样的人生经历,当他们跨进寇姆小学的大门后,穆里尔都把他们看成是独一无二的“天才”。她强调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尽其所能把孩子们培养成领导者,“人人有份”。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九章 以终为始 P235

4
2016-9-14

寇姆小学有个传统,我还没介绍,那就是“战略停顿”。这包括让学生暂停几分钟,喝点水,伸伸腰,看看光亮的地方,想想充满希望的事情。这种方法可以恢复精力、重新专注做事,我邀请你也试一试。实际上,我希望所有关爱当今青少年的成年人都“战略停顿”一下,我称之为“重新定位”。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九章 以终为始 P245

7
2016-9-13

积极主动每一天,积极主动,停停想想。

即使很难,你也应该努力尝尝。

积极主动每一天,积极主动,停停想想。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三章 描绘领导教学法的蓝图 P069

3
2016-9-12

记住,建立互信的关键是以身作则。孩子学习“七个习惯”的最好方法就是,看你如何以身作则地运用“七个习惯”。除了树立榜样,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与孩子沟通交流,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深切关心,和他们多呆在一起,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浓浓爱意,这也非常重要。孩子一旦看到你在运用“七个习惯”,感到能和你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他们将更加乐于接受你所教的领导法则。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十章 家有领导教学法 P258

7
2016-9-11

领导就是激发人们的价值和潜能,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

“领导才能,人人有份!”他们希望每个孩子都知道,他们的自身价值超过一切。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二章 各方的期待 P060 061

3
2016-9-10

他们把生活技能和人格教育加到核心课程的日常教学环节中。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教授阅读和文学课,为什么不挑选那些体现责任意识、积极主动、诚信正直等品质的书目、诗篇,并借此激发学生设定人生目标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呢?如果他们教授科学课并计划让学生们作报告,为什么不传授基本的演讲技巧,让他们能够信心满满地在教室里展示他们的独立发现呢?如果学生们在上体育课,为什么不向他们传授融入团队、互助互赢的技巧呢?如果他们正在举办校园活动,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学一些安排计划的技能,借此掌握目标设定及计划安排的技巧呢?

如果你是父母,为什么不采取同样措施?一旦你和孩子明白了“七个习惯”的精髓所在,你们就可以一起读书、讲故事、玩游戏、看视频或“冒险”远足,你还可以让孩子讲出他或她所理解的“七个习惯”及其理解过程。简单,真实,强大!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三章 描绘领导教学法的蓝图 P081-083

5
2016-9-9

正如你所知,寇姆小学非常重视校园文化,他们每学年都会空出第一周或更多时间,和学生们一起创造或重塑文化。不错,是整整一周时间,而且年年如此。

在第一周内,学校不会教授任何核心课程。相反,老师们要温习“七个习惯”,并撰写新学年的班级目标综述,讨论责任意识,要求学生们自己为班级和学校创造领导岗位,要求学生主动申请,然后再对提交申请的学生进行面试。他们要求学生帮助制定班级协作守则--即允许哪些行为、禁止哪些行为。他们需要在学校走廊及教室里的公告展板上展示学生亲手制作的美术作品。所有这些事情都非常有趣,且需要在第一周内完成。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五章 释放领导文化 P121

5
2016-9-8

走廊里都装饰着有关“七个习惯”的名言警句,也贴着有关学校的最新愿景、最新行为守则的宣传标语。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六章 全球范围内的涟漪效应 P149

2
2016-9-7

不要拆解“七个习惯。相信学生,他们一定能理解其内涵。”

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明白“七个习惯”词汇的意思。比如说,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读故事的时候,常常请他们口述故事内容。虽然小朋友们还没讨论过“七个习惯”,但一个小女孩率先举手,针对故事中的一个人物说“她的转变具有示范效应”,然后还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六章 全球范围内的涟漪效应 P157 P159

5
2016-9-6

反复念孩子喜欢的书,是协助孩子进入书本世界的方法之一。一遍又一遍地聆听,是孩子成为一位阅读者的必要过程。 重复为孩子念一本书,不仅让幼儿从听懂的层次提升到欣赏、体会故事的层次,也能让孩子因为自己能预知、控制故事的发展,而在心里获得莫大的安全感和成就感。

要经常使用超能哈比给孩子听故事哦!

4
2016-9-6

杰里说“没有七个习惯,他绝对进退维谷,无法逃脱。当他所在的班级做完与七个习惯有关的活动或使用七个习惯的词汇时,他马上就能感觉到,立刻变得平静而专心。”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六章 全球范围内的涟漪效应

4
2016-9-5

1.用自身的行为熏陶孩子良好习惯;

2.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

3.宽容高于惩罚;

4.尊重孩子的权利;

5.家教的核心是责任;

6.爱是没有条件的;

7.让孩子依赖自己;

8.童言无忌;

9.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10.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11.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给你家那口子看看吧~

3
2016-9-5

有个晚上,我回家后发现,女儿们正忙着打扫自己房间的卫生--我之前并没说要因此奖励她们,这的确是个意外惊喜。 我不断问“怎么啦?”姑娘们回答“我们正变得积极主动。我们正在追求统合综效。我们正获得双赢。”后来,她们都能独立做好个人卫生。现在,“七个习惯”已经融入我家的许多事务。我们会问“什么事情最要紧?”然后就重点解决这些事。我们家因此减少了许多压力。我是在大学毕业并当上管理人员之后,才在工作中学到这些理念的。我真希望能像他们一样,从小就学到这些理念。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六章 全球范围内的涟漪效应 P149

1
2016-9-4

当父母的教养意见相左时,以下六大原则很重要哦:

1.避免在孩子面前争执,应避开孩子,冷静愉悦地沟通讨论;

2.给予孩子相同的标准与价值观;

3.对孩子的规范与要求要一致;

4.惩罚与奖赏的态度要对事不对人;

5.对于一方的合理赏罚,另一方应表示认同并配合执行;

6.对孩子的承诺要兑现。

0
2016-9-4

一些学生已经开始向家长传授领导法则,这样,家长们就可以在家里展开自学。比方说,有个父亲曾经承认,有一次,他看完体育比赛后正驱车回家,突然有人插车,挡了去路,他马上暴躁起来。这时,他的女儿友善地问道“爸爸,我想,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是否能更加积极主动一些?”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五章 释放领导文化 P134

3
2016-9-3

1。对声音和语言感到迟钝。

2。与其他儿童交往感到困难。

3。厌恶学习。

4。对各种危险缺乏认识。

5。已养成的习惯坚决不改变。

6。不爱说话。

7。常无缘无故微笑。

8。不愿和任何人的目光接触。

9。对某件事产生特殊的爱好和依恋。

10。重复、持续地玩一些单调的游戏。

11。怪僻孤独,不合群

1
2016-9-2
     据新华社电 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多年蝉联世界首富,与妻子梅琳达·盖茨育有两女一子。尽管生活富裕,盖茨夫妇对子女严格要求。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1月30日播出的《今天》(又称《今日秀》)节目中,盖茨与主持人分享了他的为父之道。

  谈拥有手机

  子女抱怨“同学们都有”

  盖茨现年57岁,与家人住在西雅图郊外的梅迪纳湖畔。他告诉《今天》节目主持人马特·劳尔,他认为13岁是孩子拥有第一部手机的合适年龄。

  盖茨说,他的长女、1996年出生的珍妮弗·盖茨以及儿子、1999年出生的罗里·盖茨都是在过了13岁生日后才被允许使用手机,小女儿、2002年出生的菲比则在期待着13岁生日时得到自己的第一部手机。

  “我们家把13岁定为得到手机的年限,”盖茨说,鉴于这项规定,孩子们从学校回家后常向他抱怨说,“其他孩子都有手机,我是唯一一个没有手机的人,这令人尴尬”。

  掌控很“棘手”

  谈子女网上活动

  被问及是否掌握着孩子们的电邮和“脸谱”账号及密码,盖茨说,至少对长女不会这么做,因为“她是个独立的人”。不过他承认,对现在的父母而言,掌控子女的网上活动“一直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谈身后事

  不留遗产 不怕被遗忘

  美国《福布斯》网站去年9月19日发布全美富豪排行榜,盖茨连续19年领跑,以净资产660亿美元蝉联美国首富。盖茨夫妇先前多次提到,打算去世后留给3个子女数百万美元遗产,把其余资产捐给慈善机构。后来,他们连遗产也无意留下。“我们决定不给孩子们留财产,”盖茨说,留遗产“既不利于孩子,也不利于社会”。

  谈及身后事,他说,不在意去世后被世人遗忘。“我完全不需要被记住,”他说,“真正的感受取决于你完成了哪些事。如果脊髓灰质炎能在未来6年内被消灭,将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奥巴马家规:女儿周末才能玩手机

  当全世界小孩都抱着iPad过童年时,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两个女儿却只有到周末才能玩电脑和手机。奥巴马夫人米歇尔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及“家规”,包括:高新科技产品只有周末可以用;大女儿玛丽亚只有在周末才可以使用手机;在非周末时间不能看电视;计算机也只能用来做功课。

  美国媒体称,两个“第一女儿”至今没有在公众前出过丑,她们受到良好的管教主要归功于母亲米歇尔。一些工作人员甚至开玩笑说,希望可以将自己的孩子交由米歇尔严格调教一番。(王裳)

0
2016-9-2

最让我吃惊的是,我家三岁的孩子萨姆对艾玛说“我们要懂得统合综效!我们可以一起做卫生,然后一起看电视。我们可以双赢!”这是两周前的一个周六早晨6点45分时听到的惊人对话。我相信,这是糼儿园小朋友所能接受的最好教育,非常感谢!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五章 释放领导文化 P133-P134

2
2016-9-1

记得有个小男孩从别的学校转学过来,他所就读的前校校长还联系了寇姆小学,特别提示了他的缺陷。许多学校一旦接收到具有此类污点的转学学生,往往会在学生一入校时就要求其严格遵守校园纪律。但寇姆小学不这样做。

我从没翻阅过他的档案,现在看来,如果当时翻看他的档案,可能就显得很不明智。当时,我们真心希望给这个孩子一个全新的机会。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三章 描述领导教学法的蓝图 P090-091

7
2016-8-31

现代管理强调:各人的事各人做,谁做的事谁负责。在家庭教育上,也应主张“孩子的事孩子做,孩子做的事孩子负责”。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可以帮助、鼓励,但是绝不可以代替。

6
2016-8-30

1.多跟同龄人交往。胆量是在交往中锻炼出来的,家长从小要为孩子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

2.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从小磨练他的毅力。

3.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自己想当然。

4.摆正父母的心态,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1
2016-8-30

“我平时非常非常忙,我已经筋疲力尽了,我根本没时间做这个!“

如果真是这样,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自己找方法把这些领导法则固化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

比如说,如果你已经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或看电影,那就利用这些机会看看这些书或电影中都展示了哪些习惯,然后和孩子一起分享,

如果他们在完成某些家庭作业,如对某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那就帮助他们挑选出那些展示了强大的领导法则的人物,并和他们一起讨论,他们怎样才能在各种情况下运用这些法则。

如果你正在重新装修房子,刚好可以在墙上贴上一些励志图片、名言或有意义的趣味家庭活动照片。如果你有定期锻炼的习惯,就可以带孩子一起上路,告诉他们一些人物故事,只要你知道这些人物身上充分展示了领导法则就行。总而言之,无须打乱你目前的行为方式,只需要透过新滤镜审视这些行为就行。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十章  家有领导教学法 P264-265

9
2016-8-29

你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不论别人怎么对你,你都可以选择好好待人。换句话说,你的孩子并没有“使”你生气,是你自己选择生闷气。你可以积极主动地选择承受和忍耐。

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如果需要,出去散散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抱怨别人,也不要编造憋脚借口。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十章 家有领导教学法 P259

11
2016-8-29
现在多如牛毛的早教机构,就是用这句话来招睐生意。在体育领域,只有短跑才拼起跑,你见过哪个马拉松比赛有人抢跑的?而且在长跑中,没有哪个傻子会一路领跑,因为第一位的那个,跑起来最吃力,风阻最大。 4
2016-8-28

休息好,锻炼好、吃好喝好,这样你就能感觉良好。疲惫是冲突的温床。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十章 家有领导教学法 P261

8
2016-8-27

我一直都认为,母亲是我一生中遇到过的最伟大的老师,她直到去世前还一直不断鼓励我。哪怕我已经成年,哪怕我自己也已成家立业,哪怕我自己已经有一份成功事业,但她仍然不断提醒我的价值,就像在我小时候一样。她年老时,我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问候她,每次,她至少都会给我一次鼓励。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十章 家有领导教学法 P255

7
2016-8-27

在玩耍的过程中,儿童要完成几十种与大脑和思维活动有关联的动作,例如掌握平衡、协调心理活动、处理问题等。通过玩耍,孩子能增进识别物体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创造力,还能消除心理压力和恐惧感等。

4
2016-8-26

按照老师们的说法,“七个习惯”为学校文化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为师生交流提供了通用语言。一年级老师在大厅看见五年级老师时,可能会说:“目前还没到"不断更新"的时间,你需要做的是......”学生们完全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六章 全球范围内的涟漪效应 P147

4
2016-8-25

我们的儿子迈克刚到寇姆小学的时候非常拘谨,沉默寡言。虽然学校为他提供了许多班级演讲的机会,但他每次都直接拒绝了。由于他在学校学到了领导技能,他终于开始登台演讲。一天,他的卧室传出一些动静,他正在练习演讲,并且在为演讲挑选合适的衣服。从那以后,他变得非常善于讲故事,非常善于公开演说。后来,他还在讲故事比赛中得了奖,他的全班同学也都参加了国家讲故事比赛。现在,他说他想成为一名领袖人物。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五章 释放领导文化 P133

3
2016-8-24

                                                        安妮日记

两周前,她还非常粗野,现在她已变成一个文静的孩子。我在写这篇日记时,她正坐在我身旁,脸上洋溢着平静的笑容......现在,我很乐于引导、塑造这个美丽的姑娘,她的内在智慧已经显露在稚气未脱的脸上。                                                                                                      

                                                        海伦日记                      

生理缺陷非常严重的人,在未受到正常人一样的待遇时,在未被鼓励塑造自己的人生时,都不会发现自己潜藏已久的能量。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九章 以终为始 P235

3
2016-8-23

七个习惯”为孩子们提供的只是人生指导方针,绝不是什么家庭作业。即使他们吵架、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他们都还会说“让我们冷静一下,考虑考虑能实现双赢的方法吧。”我曾无数次听到这句话。他们因此就渡过了难关,我无需再介入调停了。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五章 释放领导文化 P135

5
2016-8-22

“七个习惯”就像维生素,不论你是否意识到,都可以随时随地发现它们。它们可能相互交织在一起,也可能合为一体。当然,没有维生素或“七个习惯”,你照样能生存。但是,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秉持着这七个习惯,那么,你的生活将更加健康、愉快和成功。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三章 描绘领导教学法的蓝图 P 067

8
2016-8-21

但我想,大多数老师会认为,通过课堂教程或课堂活动学习的方法,并不是学生们学习领导法则的最佳方法。真正的最佳方法是:<1>老师们教授“七个习惯”时务必以身作则;<2>学校务必为学生提供践行领导法则的充足机会。

这必须从幼儿园抓起,年复一年,不可中断 。从第一天开始,老师和职工们的言行举止都将影响到学生。学生们融入团队,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学校则向他们分派各种领导角色,向他们提供充足机会,使他们能够将各种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大约五年后,这将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

                              -《七个习惯改变孩子的一生》第四章 从整合到成功 p109-p110

4
2016-8-20

在使用奖励、表扬等手段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巩固孩子的好习惯的同时,利用图表来简明直观地反映出孩子的进步情况,会使家长的奖励手段更加有效。

图表必须设计得简单、容易看明白才能有用处,不能设计成只有成人才能看得懂的复杂流程图或多种行为的坐标图,因为这样做会使父母和孩子的活动都复杂化了。

最好能让孩子亲自参加图表的制作,自己动手画剪、贴或设计。可以把图表设计成孩子喜欢的一种图案,如飞机形状,小动物形状,然后根据孩子的意思贴在书桌上、床头、墙上等。

在使用表格和图表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不要期望一口吃成个胖子,这样反而会消化不良。对问题要逐个解决,逐渐提高标准。

第二,表格要容易使用并且一目了然。

第三,认真填写表格,不要粗心和放松,每天都要填写。用表扬和鼓励培养和巩固一个新的行为习惯,一旦这个习惯养成了,就可以逐渐取消奖励,并开始注意下一个目标。

3
2016-8-19

中国有句古训:知子莫如父。可见古时的男人对教育孩子是非常重视的。但现代家庭中的许多男人认为,体现男人对妻子及孩子的爱心就是提供给他们足够的物质需求,而相夫教子则是女人天职。因此,他们把辅导孩子作业、参加学校家长会以及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等都推给母亲,从而也减少了许多与孩子相处的机会。其实,父爱并不只是体现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精神上和行动上。

心理学家们研究表明:女孩子缺乏父爱则数学不好,而男孩子缺乏父爱会产生情绪障碍。当然这种说法也许有些极端,但是它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父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小伟刚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忙于经商把他交给小保姆看养,小保姆没有带孩子的经验,结果孩子到了两岁还不会说话。父亲心里特别烦燥,于是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孩子母亲身上。父母之间的矛盾因此而激化到了极点。其实,对孩子的教育夫妻都有责任,当出现了问题,双方应当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最终这对夫妻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也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得到缓和。

父亲在教育孩子时切忌简单粗暴。许多父亲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够耐心,尤其是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例如:学习成绩差、写作业磨蹭等问题,心里就起急,忍不住就要打骂孩子,所以,许多孩子都反映:怕爸爸。孩子在这样的高压管制下,不仅缺点没有改掉,反而变得没有自信心,性格退缩,或者脾气逆反暴躁,不好管理了。所以,父亲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这样才有利于施教于孩子。

父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一些单亲家庭中,母亲认为再婚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其实这是错误想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父爱的影响作用,男孩容易变得女性化,女孩子容易依恋年长男性,或惧怕男性。还有的离婚母亲不自主地把对丈夫的埋怨输给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投下了对男人坏印象的阴影。但在一些健全家庭里,如果父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孩子也会有上述心理。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父亲与女儿的问题,父亲千万不要打女儿,也不要过于亲昵,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重感。

父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愿父亲们都学会怎样爱孩子。

9
2016-8-18

母亲们普遍认为对孩子的爱越多越好。但是男孩子的天性是主动的、积极的、独立的,如果对他们的爱太多了,反而会窒息孩子的心灵,阻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母爱与男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如果母亲不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很容易毁了孩子的一生。

培养自信心的重要因素是鼓励 。表扬是当孩子做对了的时候,给予的夸赞;而鼓励是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对孩子说:“没关系,接着干!再试试!”但实际情况是,许多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儿子)恨铁不成钢。遇到孩子失败时,比孩子还要沉不住气,往往上来就训斥、责骂、讥讽孩子,觉得这样才能让孩子坚强起来,孩子才能记住。有位母亲,对她的儿子几乎从来就没有肯定过,总是挑剔。其实她是非常爱孩子的,对他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但她又不肯轻易夸赞儿子,怕他骄傲,所以她即使看到儿子的优秀之处,也闭口不言。她没有想到,在她经常性的批评之下,这个男孩子总是垂头丧气,后来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在他成年以后,变得很敏感、多疑、自卑,凡事追求完美,即使工作完成较好,也还是郁闷不乐。甚至所交的女友,也被他的性格吓退了。在单位里也难以和别人友好相处,因为他总是挑剔别人。

做妈妈的不要忽略这一点:让孩子自己动手是培养自信心的关键。但是现在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孩子的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对孩子遇到的问题也总是给出现成的答案,结果孩子对许多该自己知道的事情一无所知,该自己去做的事情却什么都不会做。其实,人们只有当自己经验越多的时候能力才会越高;也只有能力越高的时候才会对自己信心越足。如果家长经常张开自己的护翼保护孩子,孩子哪里有机会处理事情,又哪里有机会获得经验呢?

要让孩子相信自己,做母亲的首先要相信孩子。如果母亲经常问孩子:你行吗?你今天回来这么晚,是去学习了吗?你作业做得这么晚,真的是老师留了这么多吗?--这些问题的真正含义是:你是不是在骗我?我怎么才能相信你的话呢?--那么天长日久,这个被问的孩子也会怀疑自己,而且情绪会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例如,有的孩子在心理咨询中心做相关练习时,当咨询员要求孩子自己数数时,一旁陪同的家长总是不放心地偷偷替孩子数,一旦发现孩子少做了,就立即跳起来数落孩子,完全不顾孩子的自尊心。试想,孩子能在这样的状态下安心训练吗?

自信心是孩子成功的重要因素,母亲应注意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太絮叨;管住自己的手,不要替孩子做太多;管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太紧张。

24
2016-8-17

做作业不仅能帮助孩子巩固学习过的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计划安排时间、约束自己和承担责任的能力。但是,有些孩子就是不愿意完成作业,回家以后先想着玩,把作业拖到很晚才完成;还有的孩子喜欢边写边玩,极易受外界的干扰,非得在家长的不断督促下才去做。有些男孩子特别不愿做语文作业,有些女孩子却不愿意做数学作业,不爱动脑筋;有些更严重的孩子干脆就不记得老师留过作业。这些问题让家长十分头痛,只好采取打骂的方式 。打骂有时还真见效,但时间长了,孩子被打疲了,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孩子还产生了撒谎、厌学等更严重的毛病。

分析孩子写作业困难的原因,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在写作业时感到吃力,是因为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不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这些一般是智力问题。而有些孩子是智力正常,甚至优秀,但注意力不集中,大脑老是处于兴奋状态,所以,上课时不好好听讲,写作业时坐不下来,很难坚持独立做完一件事。这就需要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来帮助孩子改善大脑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有的孩子脑与手的协调性差,脑子想的是一回事,手上动作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就会出现动作磨蹭拖拉,写字颠倒、计算粗心、写字出格等问题,往往有这些问题的孩子特别不爱写字。不爱看书上的字,经常眼酸、头疼的孩子一般来说是视力发育不良;而听觉发育不良的孩子则会有老师的话听而不闻,忘记所留的作业等问题。

上述问题都是孩子学习能力发展不足造成的,有先天和后天的原因,有些并不是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家长要酌情处理,了解孩子究竟是在什么环节上出了问题,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治。

8
2016-8-16

小浩的妈妈发现孩子最近经常拿回家新的玩具,问他是哪儿来的,他说是借小朋友的,可又老不见他还。直到有一次,有人说小浩常去隔壁的电子游戏厅玩,家长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果可想而知。

小丹在家是要什么就有什么,只要家长能办到的,几乎没有拒绝过孩子的要求,可是她妈妈竟发现她拿家里的钱,一问小丹,她说拿去买零食了。她妈妈很不理解,难道家里吃的不够多吗?不够吃就能私自拿家长的钱吗?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知道什么东西是我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因为家长现在都围着孩子转,什么好的都先给孩子,孩子就很容易形成“只要是我喜欢的就都是我的”错误概念,他们没有机会学习自我控制,等到孩子的行为超出家长可以忍受的范围时,家长这才开始着急,但不是找自己教育失误之处,而是先打骂孩子,形成恶性循环,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好管教。

应该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感”

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感”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知道家里人都有自己的衣柜、抽屉等,自己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地方。如果要拿别人的东西,一定要打招呼,就是家长拿孩子的东西,也要和孩子说。有的家长喜欢擅自翻孩子的东西,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要让孩子知道钱来之不易

要不要给孩子零花钱,给多少合适,这是许多家长掌握不好的。专家建议:家长应该适当给孩子零花钱,给的方式应该和孩子的行为结合起来,例如,孩子获得了好成绩,帮助家里干了家务活等,都可以让孩子了解到:钱是可以通过劳动换来的,这样花起来,也会节省的,否则,他们花家里的钱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要让孩子学会怎样花钱

有的家长从来不给孩子零花钱,家长认为孩子要什么给他们买就行了,怕万一拿去乱花。其实,你越不给孩子机会管理钱,他们就越不会花钱。有位家长让自己10岁的女儿管家,每月将几百块钱生活费拿出来,让孩子管。家里每花一笔钱,都让孩子记账,孩子经常对妈妈说:“这种菜太贵了,咱们的计划要超支了,还是买些便宜的吧。”从这个孩子的事例中看,让孩子经手家庭支出,还可以培养他们计划生活的习惯。

 

15
2016-8-15

过去常说“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孩子生下来也如一张白纸,家长的心理素质、教养方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有些家长带孩子来咨询时总是诉说孩子的缺点,殊不知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的病态心理造成的。

如果你是家长,看看你在教子方面有没有下列这些情况:

第一,家长的过分要强,虚荣心做祟,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最终导致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甚至疾病。例如,给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训练课程,钢琴、绘画、英语、书法、下棋、作文等。知道这么紧张的学习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吗?抽动--秽语统合症,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

还有的孩子在家长的严密监督下形成了学习考试都是为了家长高兴的观念。平时学习还可以,一到考试就非常紧张,失眠、厌食、歇斯底里发作等,有的临近考试竟要放弃。

第二,家长过分挑剔,完美主义造成许多孩子心理障碍。例如,孩子写作业时家长要求甚多,孩子一边写,家长在一边唠叨。长期这样,会导致孩子的强迫性症状。

第三,家长把紧张焦虑的情绪传染给孩子。有的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家长非常担忧,经常抱怨、烦燥不安,絮絮叨叨,对孩子过分关注,结果孩子变得敏感多疑、自卑、退缩、神经质。

第四,家长对孩子总是持否定态度,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家长总希望孩子表现得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出色,甚至更好,稍有缺点就大加指责。有个5岁的孩子经常发脾气,做事没有长性,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老做不好,挨妈妈说,就想发脾气。军样的孩子在心理上已经有了一些问题。

我想,任何一位家长的管教都是为了孩子好,“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这些词都不足以表达家长对孩子的殷切希望。但在让铁变成钢光有恨是不行的,要有一个科学“冶炼”、“熔化”、“置换”杂质的过程。同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容忍孩子的缺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当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先反省自己的问题,放松一点,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18
2016-8-14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点点地摆脱父母的保护,才能长大成人。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最重要的是找准脱去父母保护这层外壳的方法,机会一失,这层外壳就会硬化而不易冲破了。

从孩子的成长阶段来看,关键的机会在于刚开始上幼儿园和上小学时,这是孩子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由于许多家长没有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教育孩子,导致孩子在生理年龄上长大成人后,心理上仍是发育不成熟,显得很幼稚。

一些孩子很不愿意上幼儿园,特别是那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因为在幼儿园他们必须服从老师,不能独占玩具,不管孩子是否愿意,他的生活由“众星捧月”变成了被人忽略。但这是人进入社会必须经过的,早经过早适应,痛苦小。如果父母此时纵容了他,无疑是在孩子人生道路上埋下了“陷阱”。

如何对待那些不愿去幼儿园的孩子呢?

首先,为孩子的第一步社会化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

在这一点上,父母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无论是溺爱放纵,还是粗暴严厉,都可能造成孩子个性上的障碍。所以,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父母就应有意识地使孩子在一些方面做必要的准备。比如在家里将看电视和玩的时间限定,学会自己穿衣服等,尽量比照着幼儿园的时间安排去做。

第二,家长不要把幼儿园看成是可怕的地方,动辄就用“再闹送你去幼儿园”的话吓唬孩子,这样,只能让他对幼儿园产生进一步的厌恶。如果孩子无理取闹不去幼儿园,那就要让他在家里忍受孤独,还要完成一定的家务劳动。此时父母千万不能妥协带他去上班。

第三,及时鼓励。在幼儿园表现好,回家后及时鼓励 ,不要忙着给孩子吃这吃那,让孩子在心理上更加依恋家庭。

第四,如果孩子不愿去幼儿园是因为过分依恋父母,父母就应在家里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有意识的与亲友交换孩子,或送孩子到别人家去玩,让他离开父母独自待一段时间。

 

16
2016-8-13

物质上充分的满足,心理上却给予极大的压力,这是目前大多数望子成龙的家长的不自觉的选择。

因为现在的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期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但是孩子的发展并不是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他们的成长总会经历许多坎坷,发展也不是齐头并进的。但是,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总是不能容忍,他们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以为这样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才是对孩子负责,然而,效果事与愿违。

一个重点中学的学生,是在家长交了几万元赞助费后才就读于这所学校的,要强的她心理压力一直很大,每次考试都如履薄冰,而她母亲总怕她放松自己,时时提醒她:可别对不起那几万元啊。有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她觉得无法向关心她的母亲交待,选择了跳楼自杀。

有个七岁男孩,活泼好动,上课坐不住,成绩总在最后几名,老师经常叫来家长“训话”。家长回家后便对孩子严厉责骂,孩子心里惧怕极了。没多久,家长发现孩子经常不由自主地咬指甲、眨眼睛、出怪声,最后只好求助于心理医生。

还有一位女学生,母亲管教非常严厉。性格上比较内向、脆弱,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有一次小考分数不理想,老师严厉批评后要找家长,孩子吓得竟离家出走了。

家长适度给孩子一定的压力无可非议,但关键还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对待压力。家长平时只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孩子,没有给孩子机会去培养他们承受压力的心理品质,但是,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却把自己的气愤和急切的希望都倾泻到孩子身上,孩子心理承受不了,就会选择反抗、破罐破摔、逃避、焦虑、甚至自杀。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失败时首先自己要正确看待,帮助孩子分析受挫的原因,引导孩子重新树立自信心,走出困境。家长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在孩子顺利的时候,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机会去磨练自己的心理耐受力。

21
2016-8-12

有许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永远长不大,十几岁了,还像个八、九岁的孩子,愿意跟七、八岁的孩子玩,非要和家长一起睡觉,过分地胆小、爱哭,说话办事像个小孩,显得很幼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家长过分地保护、照顾,不给孩子长大的机会

动物界常把长成的幼仔赶出家门,强迫他们适应弱肉强食的世界,动物尚且如此,人更应懂得其中道理。但是有一些家长却不明白,他们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萎缩。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做作业,从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有的家长怕 孩子受苦不让他们参加军训活动。他们常说:“我们多吃点苦没关系,就是为了孩子能更有出息,更快地长大成才。”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这些孩子不仅幼稚单纯,而且缺乏社会责任感,不会管理自己,更不会照顾别人。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要让孩子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在早期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做家务,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吃苦。

让孩子自己去思考问题

在心理咨询门诊中,我们发现一些为人师表的教师却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原因之一就是说教多,启发少;挑剔多,鼓励少;指责多,理解少。其实,孩子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都是从家长那里直接灌输的,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观念和标准,遇到需要自己处理的情况时,就茫然不知所措。家长过多的否定,使孩子不能很好地形成自信心,自卑也是造成幼稚的原因之一。所以,当孩子向你讲述学校的事情时,当孩子评价别人的行为时,家长要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讲完,听听孩子的意见和结论,平等地和孩子交换意见,而不是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孩子,应该允许孩子有成长的过程。

家长不要像老母鸡似的用翅膀遮挡着外来的风雨,要让孩子们去锻炼。

12
2016-8-11
 培养理智讲理的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那不就是我们所要的吗?

  虽然我相信启发式教育,但是我也相信孩子需要管教,需要规矩。孩子的成长需要启发,也需要管教。孩子需要培养自信,也需要学习自省。

  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讲好的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启发的作用。

  另外,抓住每一个“机会教育”的机会,但是多用正面的例子,少用负面的例子。如果你想教孩子“见到长辈要主动起立招呼“,那你就自己必须每次都做到。做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很严厉,自己却没有首先做到,是不能赢得孩子信服的。

  尤其在人格塑造方面,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比如诚信教育,独立人格和思想的培养,这些家长个人的表现直接影响孩子。所以除了用例子或故事(不要用说教!)来教导孩子,还要提醒自己不要做了负面的作法。

  在人格的塑造方面,有的家长本身就很迷茫。比如诚信、正义等等,因为现实生活中坚持这些往往会吃亏,许多学生走向社会后也慢慢放弃了这些。所以,我觉得要提醒中国的家长,眼光要放长远,中国已经走向国际的舞台,要以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判断生活中的现象,不要做负面的事情,更不要向孩子灌输负面的思想。

  父母能多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时,给以建议,多引导孩子,多和他们沟通,而不是强加给孩子某种愿望。

16
2016-8-10
1914年夏天的那不勒斯城充满了从未有过的快乐,著名的滑稽大师马可尼用他精彩的表演使城里的每个人几乎笑破了肚皮。然而就在这期间,心理医生让·肯特的诊所里却来了一位神情沮丧的病人。他说:大夫,我心里忧伤极了,多年来,我不愿见任何人,吃饭也没胃口,每晚入睡都靠镇静药的帮助。我怀疑我患了自闭症或其他什么心理疾病,我希望您能给我一些指导。·肯特大夫听了来者的叙述,说:自从马可尼来这儿演出,我的诊所已经几天没有病人光顾了。我想,他们肯定是被马可尼逗得忘了病痛。现在马可尼还没有走,我建议您去看看他的演出,也许他会使您快乐起来。患者脸上掠过一丝尴尬。他望着让·肯特,无奈地说:大夫,我就是
马可尼。
  马可尼是20世纪10年代奥地利极富盛名的喜剧表演大师,让·肯特则是意大利著名的心理医生。据说,这次会面,对两人的触动都很大,让·肯特关闭诊所去了法国,马可尼回到故乡后便渐渐淡出了舞台。
  1957年,一位医生带领一个法国康复旅行团去奥地利旅行,在参观维也纳郊外的一座私人城堡时,他们得到了主人的热情接待。他虽已94岁高龄,但精神矍铄风趣幽默。他说,人是最笨的动物,各位客人来到这里如果打算向他学习,那就错了,应该向他家里的其他成员──巴迪、赖斯和莫莉学习。我的狗巴迪不管遭受如何惨痛的欺凌和虐待,都会很快把痛苦抛在脑后,热烈地享受眼前的生命,细嚼能找到的每一根骨头;我的猫赖斯从不为任何事发愁,它如果感到焦虑不安,即使是最轻微的情绪紧张,都会去睡一觉,让不愉快的感觉尽快消失;我的鸟儿莫莉最懂得忙里偷闲,即使树丛里有吃不完的东西,它也会经常停下来,站在枝头唱一会儿。各位朋友,它们会让你们不虚此行!不过,我要警告给你们带队的老家伙,不要再劝他的病人去看马可尼的演出了。他的话让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这座私人城堡的主人就是曾经名噪一时的喜剧大师马可尼,而那个带队的老家伙,就是著名的心理专家让·肯特医生。
  1963年,马可尼去世,年已九旬的让·肯特写了一篇文章──《怀念我的朋友马可尼》。在文章里。他回顾了他们50年的友谊,并且说,他之所以在心理学和大众医学研究方面能取得一点成就,完全得益于马可尼1914年的那次造访和1957年的那个忠告。
  如果一个人是快乐的,他不看喜剧表演也同样是快乐的;如果他不快乐,即使自己是喜剧大师也无济于事。
  快乐来自于心,就如脚上的鞋,有什么感觉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如果想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你可以像别人一样去做;如果是追求快乐,你只要按自己的方式做就行了。
17
2016-8-9
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洲引起一场龙卷风。
  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或许会改变人的一生,这绝不是夸大其辞,可以作为佐证的事例随手便能拈来。美国福特公司名扬天下,不仅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熬头,而且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谁又能想到该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进入公司的敲门砖竟是捡废纸这个简单的动作?
  那时候福特刚从大学毕业,他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一同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试时,福特感到没有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很自然地弯腰把他捡了起来,看了看,原来是一张废纸,就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篓。董事长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福特刚说了一句话: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就发出了邀请: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这个让福特感到惊异的决定,实际上源于他那个不经意的动作。从此以后,福特开始了他的辉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让福特汽车闻名全世界。
  平安保险公司的一个业务员也有与福特相似的惊喜。他多次拜访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而最终能够签单的原因,仅仅是他在去总经理办公室的路上,随手捡起了地上的一张废纸并扔进了了垃圾桶。总经理对他说:我(透过窗户玻璃)观察了一个上午,看看哪个员工会把废纸捡起来,没有想到是你。而在这次见面总经理之前,他还被3个多小时,并且有多家同行在竞争这个大客户。
  福特和业务员的收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他们下意识的动作出自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来源于他们的积极态度,这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上,被科学家用来形象说明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也存在于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一次大胆的尝试,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真诚的服务,都可以出发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起点,它能带来的远远不止于一点点喜悦和表面上的报酬。
8
2016-8-8
一个学生请教老师,抱怨班里有某人特讨厌,总喜欢跟他比,影响了他的学习。
  老师问这学生:你喜欢吃苹果吗?
  学生愕然,但还是回答:不喜欢,但喜欢吃雪梨。
  你不喜欢吃苹果?
  
  那有没有人喜欢吃苹果
  当然有!
  那你不喜欢吃苹果是苹果的错吗?
  笑笑,当然不是!
  那你不喜欢他是他的错吗?
  ……
  你喜欢吃雪梨?
  对!
  如果你的好友来了,你会请他吃吗?
  会啊!
  你怎么知道他爱吃呢?
  问呗!
  那还好,但很多人就不是这样,觉得自己喜欢就以为他人也喜欢。
  自己喜欢雪梨,以为鱼也会喜欢,所以当鱼饵放在钓钩上去钓鱼,鱼儿总是不上钩,于是就埋怨,这鱼儿怎么回事?古人说,子非鱼,安知鱼乎?
13
2016-8-7
从前,有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做勤杂工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里。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托着浪花越来越远……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船长终于发现那个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
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说: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8
2016-8-6
1 家庭不和
  大人不懂得谦让,经常互相责怪。其实,无论是父母吵架,还是父母和老人不和,对于孩子来讲都是心理上的电闪雷鸣、雨雪交加,但苦于自己年龄尚小,无能为力,只好躲在角落里暗自抽泣。
      和谐的家庭气氛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充足的阳光和水分。父母的关系就是孩子的天气,孩子的心灵还很稚嫩,恶劣的天气不仅妨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往往还会留下终生的心理阴影。构建温馨、互爱的家庭,是父母对孩子应尽的责任。
2 父母品行
  老师刚讲了语言美,回家就听到大人骂街;课堂上刚受了公德教育,爸妈就乱扔垃圾、捡钱不交公。
  文明的进步,使孩子在公德和修养方面起点比父母高,那就让我们放下家长的架子,向孩子学习吧,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和趋势,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事实上,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的还多着呢。
3 爸妈不陪自己玩
  童年的孩子最喜欢一家人在一起游戏,遗憾的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大人们有自己的世界和娱乐方式,在中国,陪孩子玩历来被认为可有可无。
  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化、长大,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等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或者年龄更大些,这样的机会就少了,还是趁现在多多享受天赐的快乐吧。爸爸们可别认为和老婆孩子在一起没面子,这是封建大男子主义的糟粕,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和阶层,越重视和家人的相处。
4 不容申辩
  没有申诉的机会,若执意申辩,就被视为顶嘴犯上,必遭严惩。
  这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表现,是平等、民主精神的反面,害莫大焉!试想,假如孩子已经习惯了适应不公,假如孩子除了寻求许可就再也没有什么自己的主意,我们挚爱的孩子将如何面对他们的生活呢?培养一个理性并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孩子远比保住大人的面子重要。
5 父母的不良嗜好或习惯
  烟雾缭绕、酒气熏天、麻将声声,不良习惯的另一面就是不良性格,大人酒喝多了,麻将输了,最后遭殃的却是自己。
  不良嗜好,不仅带给家人烦恼,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身体危害极大。不管那个习惯持续了多少年,还是咬咬牙戒了吧,没有改不了的习惯,只有不想改的人!
6 父母包办
  无论是穿衣服、时间安排,还是交朋友、选报兴趣班,都不能自己做主。大人的解释永远是:小孩子懂什么,这都是为你好。
  父母包办的现象在中国十分普遍,要么是父母放心不下,要么是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而重要的,其实,即便孩子再小,也是一个人,他们的兴趣和感受需要尊重,他们应该有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权,只有给他们自己做主的机会,他们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才不至于毫无主见。对于交朋友,我们应该给他们原则性的指导,但是最好不要具体的干涉,其实,什么样的朋友有什么样的好处,学习不好的朋友可能胆子大、脑子活,也可以丰富孩子的性格,我们成年人不也是什么朋友都要有吗?
7 语言伤害
  大人口不择言,殊不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不是孩子,就永远不能体会到被父母责骂、贬低的滋味。
       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孩子,说话也不要毫无选择,孩子年龄越小,他们对于父母的评价就越依赖,消极的评价、恶劣的情绪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其实,同样一句话,有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说,善意和鼓励的角度,比指责和贬低更能发挥积极的效果。
8 学习·考试
  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没有应有的童年自由和乐趣;考得好了怕自己骄傲,考不好“今夜有暴风雪”。
  父母对孩子优异成绩的渴望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如何才能真正帮上孩子,事实上,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督促,并没有起到效果,吃力不讨好。
9 没有隐私
  日记被看、书包被翻是家常便饭,为了完全监控我们,父母大人逢强智取,遇弱强攻,还美其名曰:上级审查。
  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孩,父母怕她谈恋爱走弯路,形影不离,没收了手机,上学放学父母轮流护送,孩子回家就被锁在房间里,女孩为此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要给大人一点“颜色”看,结果就是在父母看管最严的时候,女孩怀了孕。记者采访时,女孩说:“手机上交,我可以借同学的,我有家里的钥匙,他到了我家楼下,电话打给我,我就从窗口把钥匙丢下去,他到我家开门,然后我就出去了。父母把我反锁在家里根本没效果。他们越这么‘关押’我,我就要给他们点颜色看,我怀孕就是给他们的‘颜色’,是他们‘逼’出来的。”这是现实中一个让人十分痛心的真实故事。且不说这种方式对孩子的不尊重,就事情本身而言,看管和监控,不仅无效而且是危险的,所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那么,不监控,怎么办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孩子合理的态度和价值观,简而言之,父母能做的是教会孩子选择,而不是监控、替代和强迫孩子选择。
10 被怀疑冤枉
  考试、作文得了高分被怀疑抄的;花瓶碎了,钱少了,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哭了,被认为是自己干的;自己出于好心做一件好事,做砸了,或者还没做完,就被误以为淘气狠批一顿。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即使孩子淘气、不懂事、有“前科”,我们在弄清真相之前,也应该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要轻易兴师问罪,被冤枉的滋味可不好受,这样的行为是对孩子极大的不信任和不尊重。想想我们被朋友或者领导怀疑和冤枉的滋味,我们就知道孩子内心多苦恼了。
11 父母失信
  许诺的事情不认账或者大打折扣或者无限期拖延,甭管自己多盼望,盼了多久。
  父母的失信两个明显的消极影响:其一,父母的威信大打折扣,而父母的威信是教育的基础;其二,父母的失信行为给孩子树立了消极榜样,你说话不算数,很难要求和指望孩子说话算数,只要你无法完全监控,孩子随时存在失信的可能。
12 不被尊重
  建的模型被扔掉,贴的墙画被撕烂,养的小动物被送人或吃掉。自己做了糗事,父母逢人便讲。
  父母不被尊重,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自己小时候也没有受到父母的尊重。不懂得维护孩子自尊心的父母是最失败的父母。
13 缺乏宽容与理解
  我们还小,思维能力和身体能力都不成熟,很多时候犯错、闯祸远非我们本意,但是我们得不到应有的宽容和理解。
  中国人普遍缺乏尝试精神,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幼年时期,尝试失败不被宽容和鼓励,从而不敢尝试。建议父母朋友宽容孩子无意的过失,鼓励孩子尝试心中的想法,虽然未必成功,但是孩子会从中获得成长的机会
8
2016-8-5
培养成功学习的孩子

  在今天这应试的学习环境里,我们很难对课业成绩不在乎。但是,孩子在这环境里的压力很大,我们要尽量体谅他们。不要对孩子希望太高,更不要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或者有没有天赋。太高的,不合理的期望都只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和对不起父母的罪恶感。不要把成绩看太重,只要尽了力就好。不必要求老是考第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可以了。扎好基础和真的理解为什么远远比成绩重要。

尽量让你的期望合理化。你可以要求他慢慢地做得比现在好一点,让他慢慢进步。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可能的目标,孩子可能会根本放弃了。

  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成对孩子的建议。当然这不是说要放任孩子自己去闯不去履行适当的约束权,而是尽量正确的引导。

  尽量不要把孩子和别人比。这样会培养孩子的竞争心理,有碍于以后步入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

  学习时不要只重视书本里的死知识。在我的《做最好的你自己》一书中,我曾解释四个学习的境界:

  境界一、熟能生巧: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掌握课本上的内容,知道问题的答案;

  境界二、举一反三:具备了思考的能力,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境界三、无师自通:掌握了自学、自修的方法,可以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主动学习;

  境界四、融会贯通: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

  作为父母,希望你能够把握每一个机会,帮助孩子提升学习的境界,从死背升华到融会贯通。

  鼓励孩子去图书馆和网络学习和获取知识。网络虽庞大精深,有最好的学习英语的互动工具,有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所有课程,有“开复学生网”的学生互助社区,但是也有很多负面的诱惑,所以最好家长帮助诱导孩子在网络上的学习。

  鼓励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比如有一次我女儿考试时,有一题她认为对了一半但是被算全错。我要她去问老师,但是他说老师不会给她加分。我就用这个机会解释给她听去问老师的目的是学习,不是加分。

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而不是只要考试成绩好就可以了,要鼓励他马上用到学过的知识,让他知道学这些知识对他自己的生活是有用的,而不是为了考高分才学。你应该记得,死背历史年代、数学公式,是多么地枯燥呀!如果没有使用,那些我们当年死背的东西早就还给老师了。我建议你再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和你的孩子一起做一些“实践”的学习。例如,在我的孩子学指数的概念时,我们就拿她的银行存折,一年一年的复利累计下,她将来多么富有呀!当我的孩子在学美国历史时,我教她了一个生动的作业,用电脑动画和我们俩“生动”的配音,重现了美国历史的一个片断。有一句格言说:“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就是这个意思。

  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孩子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我会和老师配合帮助孩子自己立定学习的目标,自动自发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我大女儿上的中学,每半年会要求学生立定一个学习的目标,半年后衡量有没有达到。以前我女儿比较害羞,有些问题上可是没有听懂但是也不发问。所以他就订了一个目标,每天上课时一定要发问,把不懂得问题问懂,每天下课时衡量自己有否做到。后来达到了这个目标,但是除了发问,她上课不参加讨论。在下一个目标,她就订了要自己每天至少一次举手参加讨论。

10
2016-8-4

笑能使人健康、富裕、聪明。愉快是健康的关键。没有健康的生活,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很倒霉的。身体不健康,对大自然的美和人工的美都不能欣赏。因此,孩子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对孩子的健康来说,最重要的是呼吸新鲜空气和喝新鲜的水。

有的母亲,孩子一哭,马上给东西吃,这个方法很不好。绝对不能让吃东西无定时。有的母亲,孩子一要吃就给,这样做的结果,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无节制的人。

有的人说:“不同的胃,可以使人成为乐天派或是厌世派。”胃病能使孩子忧闷、不愉快、不幸福,胃弱者绝享受不到健康者的幸福。消化不良使大人难受,尤其使孩子难受。胃健康的孩子性格坚强,胃弱者必然暴躁。为了预防消化不良,最好在吃饭时能愉快地吃。当然,快活并不只是在吃饭时,但是吃饭时尤其必须高兴。

有的母亲在孩子睡觉前,常常用斥责、鞭打作为一天的总结,这是不好的。应使孩子面带笑容入睡。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子抱着对明天的欢乐期望而入睡。同时,也以愉快的心早起,这是孩子一生长寿的秘诀。

14
2016-8-3

孩子的好奇心比较重,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是由新鲜事物引发的一种注意,是对外界新鲜事物的探究及反射,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而人的思维活动则是在外界事物的刺激下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他们的阅历逐步增长,思维能力加强,提出的问题也日渐复杂化。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孩子实现了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但是并非每个父母都能意识到孩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孩子的究理精神从两三岁起就已经萌发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不,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千奇古怪。这是值得高兴的事,说明孩子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然而,可惜的是大多数父母不仅不为孩子的提问感到兴奋,反倒觉得厌烦不已。他们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大都是随随便便敷衍一下,并不给予耐心的说明和解释。

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这种态度实际上是在压抑孩子的究理精神。要知道,在孩子的智力刚开始萌芽时,我们如果不向他们提供适当的对象供孩子们玩耍,他们这种已经萌发的究理精神就会白白枯死,而智力也将得不到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相信这种状况是每个做父母的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在现实中,正是他们自己使孩子的潜在能力枯死,到孩子上了学才大惊小怪地嚷:“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这样糟糕呢!”这些父母只知道一味埋怨孩子,却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过反省。

正确的态度是,做父母的不管有多忙多烦,都应该做到孩子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在向孩子传播知识和方法时,决不能嫌麻烦,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一定都要真实合理。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为对社会矛盾和缺陷有辨别能力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孩子的潜在能力。

20
2016-8-2
卢勤对家长们说:“弱”妈妈教出“强”孩子。

  现代人流行这样的观点:“生子有面子,生女有福气”。但男孩子比女孩子更难培养。卢勤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她就有意识培养他的责任心。卢勤说,妈妈“弱”一点,儿子就会强;妈妈太能干,儿女往往变得无能。

卢勤的儿子上二年级的一天,卢勤下班回到家,儿子兴冲冲地端上一杯茶:“妈妈您喝茶。”茶已经凉了,卢勤的胃不好,但她还是一饮而尽说:“太好了,我正渴呢。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如果茶再热一点儿就更好了。”第二天下班,她享受到儿子沏的一杯热茶。

  “知心姐姐”卢勤说,我们对孩子,给予了太多的批评,而非常吝啬表扬。作为父母,要大声告诉孩子“你真棒”。家庭教育不是上课,家长更需要学习。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人们无数次地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让孩子从小在赞誉中长大,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

  现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的容积越来越小;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失成就感。迷恋网吧的孩子,他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一位上网吧的孩子说:“爸妈看不上我,老师看不上我,反正我是没好了。但网上那么多人关心我,发一个帖子有那么多人回应我。打游戏,冲过一关我就觉得成功了,于是再冲一关……”

  对孩子的鼓励,会让孩子产生无穷的前进力量。有个孩子三年级时,老师说他的字是“狗爬的”,他对练字一点都没兴趣,四年级时换了个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找了一个看得过去的字打了个圈,旁边写了个“好”,他很高兴,于是开始认真写字……还有一个学生,上课时每次都举手,老师叫他回答他又不会。老师问:“那你举什么手呀?”他说:“我就想表现积极,但是我就是不会。”“下次记住了,不会的举右手,会的举左手。”孩子记住了,后来老师挑他举左手的时候叫他回答,每次都回答正确,孩子举左手的次数越来越多……

  让我们松松手,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我们静静心,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看到他更多的优点;让我们消消火,当孩子失败的时候,给予他更多的表扬。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已经懂事了,已经非常优秀了……

14
2016-8-1
孩子有三种行为,是为人父母者一定要了解的:

  第一种 破坏行为

  (一)、人产生破坏行为的动力来自于:

  1、童心特征(好奇、好动、好问、好探索)

  2、发泄心态(负面情绪积压到一定的程度)

  孩子是“学习的天才”,是由孩子的童心特征所决定的。当一个人失去了童心特征时,他也就失去了创造力。当一个孩子失去了童心特征时,一个学习天才、一个智慧大师、一匹千里马也就消失了。

  (二)、人生不同时期的‘破坏行为’

  1、0~3岁孩子的破坏行为:

  几乎都是由“童心特征”所决定的。

  2、4~7岁孩子的破坏行为:

  大部分还是由“童心特征”所决定的。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 “发泄心态”已产生,家长们要特别注意。

  3、成人的破坏行为:

  几乎都是由“发泄心态”所决定的。今天,只讲孩子的破坏行为。

  (三)、父母应如何看待孩子的破坏行为?

  只要孩子的行为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即使是破坏行为,也劳请各位家长们:不要去阻止!

  1、不伤害自己 2、不伤害别人 3、不破坏环境(乱涂、乱丢、乱摘)

  孩子的破坏行为最常见的就是:损坏玩具。父母给孩子买玩具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用玩具来启发孩子的智慧吗?玩玩具,孩子是天才,不用父母去教的。让孩子自己去探索“怎么玩”,而不是按照说明书所讲去玩。想让您的孩子成为学习的天才、智慧大师、千里马吗?正确地看待孩子的破坏行为是关键。最大限度地去发挥一个人潜能的方法是:长期让他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学习英语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有人问李嘉诚“您是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的吗?”李嘉诚说:“不是”,“哪您一定是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的了?”李嘉诚说:“也不是”,“哪您从什么地方学会了这么流利的英语呢?”李嘉诚说:“其实,很简单,我每天花15分钟的时间学习英语,已坚持了58年”。这就是李嘉诚所说的“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的核心理念。

  第二种 无赖行为

  (一)、孩子的无赖行为表现在:

  1、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2、莫明其妙地发脾气;3、不讲伦理

  (二)耍无赖用的手段

  一哭、 二闹 、三自杀 。

  (三)父母常用的方法

  一训 、二骂 、三无奈(用暴力) 、四妥协、 五指责(老公说:您非把这孩子宠坏不可。老婆说:您有本事您来管管看)、 六痛苦。

  (四)、可以试一试以下方法

  1、注视警告(父母说:“看着我,我不喜欢您这样做。”只说一遍)

  2、明确回答(孩子必须回答“我听到了。”)

  3、理性惩罚(如果孩子还继续耍无赖,父母可采取“冷三分钟”的办法。这三分钟不看,不说)

  4、讲理道歉(当孩子冷静下来之后,一定要给他讲这种无赖行为,是父母无法接受的一种行为。当孩子听明白后,一定要让他道歉。)

  5、夸奖快乐(当孩子道歉后,父母一定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与表扬,因为知错能改是一种美德,更需要一种勇气。)


总的原则是:先警告再惩罚。 没有警告的惩罚对于孩子来说:是伤害而不是教育手段。 因为,孩子是智慧大师,他是在用“无赖行为”来测试父母容忍的底线在哪里? 当父母真的不退让,孩子就会运用他天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您真的不让步,那我只好让步了。”

其实,孩子的无赖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社会活动中经常运用的“谈判行为”。孩子的无赖行为说得不好听,就是孩子与父母斗心理的过程,孩子运用“天性”与“智慧”跟父母‘斗智斗勇’。

  1、天性:是指孩子与身俱来的优势资源

  A、眼泪 B、哭声 C、不讲面子、不怕丑的勇气与胆量

  2、智慧

  A、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各位父母们,不知道您们有没有注意到,每次孩子在耍无赖时,他的眼睛始终不会离开一个位置,那就是“您的眼睛”。他会死死地盯住您的眼睛跟您“谈判”。根据您眼神的变化,他会采取不同的策略。这是很多父母最后妥协的最大败笔。“斗败”了都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说孩子是“智慧大师”呢?就是指这一点。有人问李嘉诚:您成功的第一秘诀是什么?李嘉诚说:“我运用了人人小时候都有的智慧: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这八个字,就是我成功的第一秘诀。”各位家长们,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孩子学习”呢?所以, “小孩子,懂什么?”这样的话我奉劝各位家长们:不要再说了!小看,孩子的智慧,终会被孩子耍的团团转。常言道:人小鬼大!就是在说孩子的大智慧呀。

  B、孩子很清楚:“我在父母心目中的位置”

  孩子就是运用“天性”与“智慧”来跟父母谈判。孩子再不断地测试父母的心理底线,迫使父母妥协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达到目的。

  第三种 说谎行为

  (一)、人为什么会说谎?

  1、说真话会受到惩罚。

  2、说真话要承担责任。

  今天,在这里主要是说说孩子的说谎行为。 孩子的说谎大部分是:怕受到惩罚。 人从几岁开始说谎,我没有做过具体的研究。 但没有说过谎的孩子,您见过吗? 有某权威机构做过一个调查: 10岁以上的孩子,92.5%的孩子都曾经说过谎。

  (二)、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说谎呢?

  1、犯错误 2、失败

  从孩子的角度来讲,犯错行为是孩子成长中必须经历的重要部分;但如果父母将孩子的犯错行为是用:‘故意行为’来评价而不是以‘学习行为’ 来评价时,孩子只需要经过三次教训,就有意识地学会了‘说谎’。因为,说谎没事, 说真话会被训、被骂、被打。

  (三)、人出错时:

  1、第一反应是: 内疚、紧张、害怕 。

  2、犯错的人,最渴望得到的是: 别人的谅解。 而不是指责,谩骂及纠正。

  (四)、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们应该如何做呢?

  用“一等二听三给”的方法,而不是“一训二骂三打”。

  1、一等:是指“等一下”的意思。 当孩子出错时,父母用“等一下”的办法来处理有两个好处 :

  A、给自己一个控制情绪的机会。B、给孩子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

  这个阶段,父母一定要记住“孩子不说您一定不要问,什么话都不要说 。”

  2、二听: 耐心地去听孩子讲:“发生了什么事?” 千万别乱打岔。 这个时候,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让孩子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3、三给: 完成了前两步,再给出合理的评价,孩子会心服口服的。

  了解孩子这三种行为及处理方法后,“当家长不烦”的意愿就可以成为现实。更可以使您的家庭生活品质向“家长越做越轻松;孩子越学越进步;家庭越过越和谐”的方向迈进。带上“感情”的眼睛去看世界,您会天天以泪洗面的;带上“理智”的眼睛去看世界,别人会觉得您没有人情的;带上“智慧”的眼睛去看世界,这个世界处处都充满着阳光的。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请您带上“智慧”的眼睛去看您自己的孩子吧!您会发现一个学习的天才,一个智慧大师,一匹千里马就在您的眼前。

  各位家长们:

  去做一个‘倾听专家’吧!而不是一个唠叨专家;去做一个‘激励大师’吧!而不是一个‘指责大师’;去做一个‘慧眼识珠的伯乐’吧!而不是一个一看就知道的‘找错能手’。

  当家长不烦!

39
2016-7-31

亲爱的家长们,很久没有读这样的文章了吧,轻轻地读一读,看看自己有什么感受呢?

在船上,为了看日出,我特地起个大早。那时天还没有亮,周围是很寂静的,只有机器房的声音。

天空变成了浅蓝色,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儿扩大了它的范围,加强了它的光亮,我知道太阳要从那天际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里就出现了太阳的一小半(儿),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这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步一步地,努力向上面升起来。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那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光亮,射得人眼睛发痛,同时附近的云也添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人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了,人却不能够看见它。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出光芒,透过黑云的周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儿),到后来才慢慢儿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黑云变成了紫云或红霞。这时候,光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7
2016-7-30

我们身边存在一些有趣的人,每当他们终于下定决心准备着工作的一瞬间,都会“啊-啊--”地打上一个大哈欠,然后揉揉鼻子:“那么,开始干吧!”

也许有些不雅,但是这种行为的确能够使得我们的精力在悠闲舒缓中集中。“让工作始于一个哈欠”也可以当作一种因人而异的方法。

双手高举舒展身躯打一个哈欠,也许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其效果简直可以与伸展体操相媲美。

伸展筋骨利于血液流动,因此可以有效地刺激大脑神经中枢,让我们的头脑豁然开朗。

还可以深呼吸。展开双臂做扩脑运动的同时深呼吸,这种方法对整天依靠人满为患的地铁上下班的职员来说最为适合。早晨上班时地铁里相互拥挤空气混浊,不由自主地就会造成紧张情绪。为了让情绪归于平常,请你做几个深呼吸来调整吧!

4
2016-7-29

记得曾几何时社会上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24个小时,你都在努力吗?”不用说,这种说法绝对言过其实,就连工作8小时一直努力都很困难,更别提一整天毫不松懈了。如果硬要人们连续24小时工作,那么必然会违反客观规律,最后只会造成“出工不出力”的状况,丝毫没有效率可言。

“一个半小时”正好,至多不能超过“两个小时”。当然,为了使这两个小时完全集中精力,必须下一些排除干扰的功夫。

另外,事事追求完美的心态也是不可取的。有人说自己很多事情都非做不可,但实际上其中的大部分都可以打打折扣。取而代之把节省下来的精力用在“两个小时”上,对着能够提高80%业绩的工作暗喝一声:“就是它!”然后倾尽全力迎头去做。

如此看来,生活、工作的“要穴”便豁然开朗了。只要能够狠狠点中它,那么任何事情一定都能够做到称心如意。

生活原本应该自由自在,一天24小时拼命工作并非生活的真谛。完美处理事务的标准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能否充分运用20%的黄金能量。

干了十多个小时之后仍然感觉并没有完成内心的目标。这正是缺少的“集中精力的两小时”的缘故,对那些把应该做的事情放在两个小时里集中解决的人来说,他们往往不用加班也可以获得完成工作的满足感。

1
2016-7-28

一个朋友经常买书,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把新书拿到手并不是急于翻阅,而是先把书名、作者名以及全书概述简单地记录到本子上,然后直接把书寄赠给附近的一家图书馆。每当朋友需要的时候,都会去图书馆借阅自己的赠书。

有一些人,他们认为即使买书也没时间看,所以干脆从一开始就不买任何书籍。对些我是持反对态度的。

的确,书籍这种东西一旦来不及阅读积攒下来,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因此我一直在寻找某种整理藏书的办法。

想必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吧?书店里发现一本喜爱的书却苦于没有时间阅读,不过仍然割舍不啊买了回来,打算以后有时间的时候再说,但一直到现在还不曾翻开那本书的第一页。

说起来很简单,所谓“积累阅读”就是只要发现一丝空闲时间,立刻抓起书本翻阅的方法。可以说这是一种教你怎样与书为友的方法。

原本“没有大块空闲的时间仔细看书”,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往往存在很多空余时间,完全可以利用这些间隙拿书来看,至于“时间间隙”具体何时出现我无法判断,但是只要一出现就应该立刻掏出书来看上几页。

5
2016-7-27

有调查说,经常制定完美日程表的生活方式比整日毫无计划的生活方式充实三倍之多,当然,所谓的“三倍”只是一个方便性的说法。为了避免放任自流无所事事,为了向着健康快乐的生活发展,制定一个合理的日程安排非常重要,同时,它对于改变自身惰性、养成“现在就动手、立刻去做”这样积极的习惯也很有帮助。

不过大家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往往容易忽略一件事情,那就是日程表只有被公开才有实际意义,而把一份好不容易拟定的安排计划小心翼翼地掩藏起来实在是没有必要。

公开日程表相当于对外公开“某某时候,我要完成某某事情”,这代表了一种志向宣言。也正因为如此,每当实行起来困难的时候我们都牢记“如果没有完成目标,那可就......”然后才能继续坚持不懈,人们对自己说过的话多少都会持有一定的责任感。

如此一来,“今天干不动了,推到明天再说吧”这样的消极想法将被遏制,于是你又拥有了一个“战胜自身惰性”的有力武器。

3
2016-7-26

时刻做好孩子的榜样

  没有什么比母爱更能帮助孩子形成好习惯。母亲们如果是陶瓷制作师,孩子们则是制作陶瓷的黏土。柏拉图也说过:“人的一生,最开始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在稚嫩的小孩身上。因为在一开始,他们对什么都没有印象,大脑是一片空白,我们的习惯和思维很容易影响到他们。”

  换句话说,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优秀、健康、快乐、聪明和有礼貌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在我所熟悉的朋友当中,有一位母亲性格恬静、内秀,她喜欢一切沉静的东西,并且影响到自己的女儿。有一次我到这位朋友家做客,注意到当其他孩子在后院大吵大嚷、玩得兴致勃勃时,她的女儿却只是非常安静地坐在台阶上。我敢说,她这样做并不是排斥她的小伙伴们,安静地坐在那里正是她参与的方式。这让我感受到了有其母必有其女的道理,同时也感受到了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居然可以影响如此之深。孩子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母亲的“次等模型”,这是每个做母亲的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小心的问题。

  意识到这一点,在有了小维妮弗里德后,我对自己的行为、语言都做了严格的要求,从行走的步态,到着装的搭配,再到接待客人时的礼仪,哪怕是一些读书的小习惯,我都尽量让自己做到完美,以维护我作为母亲的榜样形象。

  很多时候,孩子的习惯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的,因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爱上读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也做了不少努力。当维妮弗里德两三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开始读书。每次,当她吃饱后,舒舒服服地躺在那里,我就随手拿过一本童话或者希腊神话故事等,用清晰的声音有感情地为她朗读。当她大一些的时候,为了培养她读书的兴趣,我有意识地在她面前读书。久而久之,每次看到我坐在书桌前,她就会找一本属于她的童话书,坐在我身边,像模像样地看起来。

11
2016-7-25
事实上,生活中总是有无数的烦恼,正如古老的诗歌中唱的那样:“烦恼总是不请自来。尽管我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心情,但却无法阻止那些带着坏心情叩响门环的人。”要知道,我们周围的一些女性遇到伤心事后第一时间就会去找人倾诉,很不幸我常常成为那个被倾诉者。善于聆听是一种很好的能力,但时常让一位母亲浸泡在伤心的泪痕里,就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

  然而,对于这样的访客是无论如何不能拒绝的。为此,我组织了一个不定期的聚会,邀请周围邻居尤其是那些经常有抱怨和不满的母亲们参加,在这个聚会上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每个人把不满情绪都表达出来,然后大家给沮丧的人讲笑话,直到把她逗乐为止。

  有的时候,母亲们不愿意把所有的心事讲出来,我们就把事情写在条子上,然后让大家帮助解答。因为聚会的气氛非常轻松,所以无论问题解决得如何,到了最后,参加者的那些不良情绪总是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我们干脆叫这个聚会为“盛开的母亲”,意思是大家能像怒放的花朵一样,不仅美丽而且灿烂。

  真正的母亲应当懂得克制烦恼、忧虑和困扰,用平静和欢快的心情去迎接她们的孩子,用微笑照亮整个家庭。快乐的母亲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而一个快乐的家庭环境会帮助孩子在智力、体力和道德方面取得快速的发展。
12
2016-7-24

“心罚”比毒打更可怕

  我坚信,唇枪舌剑的责骂比鞭打对孩子的伤害更大,责骂往往不仅仅对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更易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在父母的责骂声中,孩子往往无所适从,变得胆怯,长大后出现逆反倾向。

  但一些家长仍然信奉“棍棒政策”,认为如果他们不用棒子就会宠坏孩子。他们硬化了他们应该承担的精神责任,认为用棍棒才能让他们的孩子明白真正的道义。海伦?亨特?杰克逊在她的一本书中就讲述了一个长老会的牧师鞭打他 3岁孩子的事。书中那个可怜的孩子被活活打死,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不愿意背诵父亲口授的冗长的祈祷文。我想如果那个男孩活到成年,恐怕也不会热爱上帝,因为严酷的早期训练会让他觉得上帝这个万能的父亲是残酷的。我至今还没有见到过哪个孩子是被父母的棍棒打成才的。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父母体罚孩子的现象(尤其在城市)也在大大减少。但还是经常会听到一些父母对“不争气”的子女出言训斥与嘲讽,所谓的“心罚”。

  父母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表面上看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体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心罚”则是在伤害孩子的心灵。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没有自尊心、羞耻感,这大错特错。其实两三岁的孩子已有了自尊心,只不过孩子的自尊心表现的形式不一样。作为父母,不应低估或忽视孩子的自尊心。

  这里我想告诉父母容易造成孩子心灵伤害的 10种话语,这 10种话语父母一定要慎用。

  ★ 恶言,如“蠢家伙”“傻瓜”。

  ★ 轻蔑的语言,如“没用的家伙”“你简直是废物”。

  ★过分责备的语言,如“你又做错事,真是坏透了”“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呢”。

  ★压制的语言,如“闭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强迫的语言,如“你必须..”“我说不行,就不行”。

  ★威胁的语言,如 “你要..我就..”“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去吧”。

  ★哀求的语言,如 “求求你别这么做好吗”“乖”。

  ★抱怨的语言,如 “你做这种事,真令我伤心”“你怎么又..”。

  ★贿赂的语言,如 “你若考5个A,我就给你买那个漂亮的洋娃娃”。

  ★讽刺的语言,如 “你可真行啊!竟敢做出这种事来”。

  生活中我们要多给孩子些鼓励性的话语,见到孩子的长处要多给他鼓励和表扬。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要责骂他,要给他指出错在哪里,并讲清道理。我想这些孩子会懂的。

  我的邻居拉金斯太太有个淘气的儿子卢克,大家都认为他很淘气,不听话,我却不这么认为。当卢克跟小朋友们玩时和普通的孩子没什么两样,而一旦拉金斯太太出现,他就表现得不一样了。如孩子们在沙地上正玩得高兴的时候,只听见拉金斯太太在很远处喊道:“卢克,你要是再把衣服弄脏,就别想吃晚饭了!”可怜的卢克看了一眼已经脏兮兮的衣服,就继续挖沙子玩。过一会儿,拉金斯太太又喊道:“卢克,回家吃饭了!你要不回来我再也不管你了,你这个不听话的坏孩子!”她这种叫喊经常没有任何结果,每次都会以小卢克被她强行拎着耳朵拽回家收场。她的做法,别说是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成年人也会无所适从,怎么可能不产生逆反心理?

13
2016-7-23

心理学上有一种叫“皮格马翁效应”现象:如果关心一个人,并且寄予期望,对方会勇气和自信心倍增,奋发向上。实际上我们太少称赞孩子,多数父母关心孩子的时候,往往都是孩子做错事或者有问题出现的时候。父母这种少表扬,多指责的做法会使孩子的创造力受到影响,甚至被埋葬。

与此相反,表扬和鼓励会增加自信。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也会使孩子有自信,从这一刻起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专家一致认为,对孩子的一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就是父母。亲子的日常对话,亲切注视孩子的目光,都是开启孩子潜能的开始。和孩子一起分享的所有时光,都会成为孩子享用一生的珍贵财富。

父母的表扬有时不一定会立刻看到效果,但是必定会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内心,在往后的某一天浮现出来,成为孩子的重要支柱。

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答案很简单,就是和孩子一起做“时间旅行”--一起回想起有特别意义的过去。趁着吃饭或吃点心的时候放松心情,亲子一起回忆往事,聊聊孩子的优秀表现,鼓励他日后还可以做得更好,例如:“上次寒假你参加的那个冬令营的老师,对你的领导能力赞不绝口,你还记得吗?”这种谈话会大大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应该认真记录孩子一天之中做得最好的、能够获得赞美的事,帮他制作一份珍贵的“成功日记”。这样一来,就能时时刻刻依据场合和气氛,找出合适的故事说给孩子听。这个方式就像孩子小时候玩的过家家游戏,可以让孩子知道,他就像是漫画、电影中那些面临宇宙毁灭时力挽狂澜的英雄,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

18
2016-7-22

  我正式学习英语是9岁以后,从北京转学到石家庄上小学四年级开始的。那些认为孩子越早学英语越好,甚至从婴儿期就开始的说法,在我个人的经历上,只体现出语音方面的问题。要知道,在中国当前如此重视英语学习的教学体制下,基本上不会出现年龄阻碍成绩的现象,只要你跟得上老师和教材的进度。

  今天这里要说的,和考试、教学、分数基本无关。有关的是幼儿英语启蒙的方法。这个启蒙非常重要,乃至能影响到孩子这辈子对英语的感情。

  多大开始“听”

  正如前面所说,我从9岁才开始学习英语,根据儿童心理学中关键期的理论,我基本上错过了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关键期(请注意,我还没有错过关键期,12岁以前应该都算关键期,但我的确错过了学习的最佳年龄段,也就是6~8岁)。从理论上讲,我的起步算晚了。不过,我对英语的直觉,或者说对英语的敏感,确实从六七岁就已经开始接受“熏陶”了。这个熏陶,不是我家里有什么英语教授或外交官,而是我的奶奶,她在我出生后看到我的第一眼时就断言:这孩子将来要学英语。

  我无从知晓奶奶的判断是否因为我的薄嘴唇,还是她早就知道英语日后的重要。总之,在我2岁半到3岁期间,家里找到一个驻外大使的夫人看护我(在那个特殊年代,大使自杀了,夫人需要谋生)。我周一到周六在她家里,据家人想象,夫人一定是和我说了英语的,因为她的英语好得很。半年后,她的亲人把她接到了美国。

  半年时间,要说对一个不到3岁的幼儿日后的英语有何重要影响,实在难以估计,就算她天天跟我说英文吧,我怎么会一个字都不记得呢?我记得的,只是在我6岁开始,我家里那台收音机(奶奶叫它电匣子),外面还带棕色皮套,开始接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英语教学节目。而这个教学节目,也是中国人教的。

  如何“听”英语

  家里人没人教我,就是让我听。到时间就打开收音机,奶奶什么也不多说,就在一边陪我听。听完也没有人问什么,因为他们也都不懂,唯一的要求,就是天天听。我呢,肯定什么都没有听懂,也没有记住。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因为我家里在那个年代受到的特殊待遇,同伴们都欺负我,所以英语广播成了陪伴我的朋友!

  而这样貌似毫无学习效果的“听”,让我“听到”了英语的发音和音调。虽然没有看不到发音人的口型,我却在懵懂中感受到了英语的声音。在年幼的我的心里,在当时的环境下,如同天籁之音。

  等我9岁转学到石家庄那个暑假,不知道当时为什么北京不教英语,而石家庄却教。我要升小学四年级,石家庄从三年级开始就学英语了。所以,我得在暑假恶补英语。当时由我父亲教我,要知道他是从俄语半路转过来学的英语,他的水平可想而知了!几个回合下来,同样比起他教我数学,我父亲当时就预言:我是学英语的料,没有数学天赋!这个预言,就这样推波助澜让我的英语水平在自信中蓬勃起来,与此同时,数学能力一直平平。

  看看吧,家长朋友们,我们对孩子的言语,很多时候就决定孩子一生的发展!

  因为父亲的英语发音不标准,他很有自知之明,就用当时我家最贵重的财产——唱片机,给我播放当时弥足珍贵的灵格风英语!要知道,那可是唱片呀!一转一转的唱片,连同唱针滑动的声音,就那么定格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每个星期天,我都会被允许听灵格风英语,听得我如醉如痴!多年以后,当我们国家风行美国英语发音时,我却怎么都不舍得放弃我那有点伦敦的英语音调,那是我童年珍贵的回忆。其实,我们现在也可以发现,越是重大场合,比如高规格的中外记者招待会、CCTV的新闻播报等,规矩的翻译仍然是一口标准的英国音——这代表着庄重和英语的素养。

  为什么要“听”

  因为在6~8岁时听了2年的英语,所以,尽管我一句话也不会说,但英语的语音意识、语感非常好,为我能出口成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从小学开始,我很快就在英语学习中脱颖而出。

  毫不夸张地说,我包揽了小学历次英语竞赛的一等奖。而从中学开始,所有河北师大附中的英语演讲比赛,我只在高二那年是二等奖,余下的一等奖,赫然全是鄙人的名字。还记得唯一一次二等奖,我居然还伤心得哭了。要问我为什么这么强,就是听了太多的纯正发音的地道英式英语,听出了感觉,听出了自信,很自然地,出口就是人家的话!

  很多家长都着急,我家孩子学了几年英语,怎么什么也不说,是不是白学了?也有家长来咨询我,学英语有没有什么秘诀。当然是有的。对于一个学龄前幼儿来说,说英语和说母语一样,需要过程和大量的丰富刺激。在语言学习中,这种刺激就叫做“输入”。只有“刺激”累计到一定程度,孩子的认知发展到一定水平,他们才会在七八个月开始,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字、词来,这叫“输出”。

  语言的输出远比输入要复杂得多。需要幼儿在各个方面做好心智的准备,包括发音器官的成熟。不光是英语,母语学习也是如此,我们大人恨不得从孩子出生第一天就开始“输入”。

  听,就是最好的语言准备,也是必需的。

  因此,针对幼儿学习英语,无论你给孩子花多少钱报班上课,都远不如在家里挺。我坚信,父母一定要给孩子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准备,即英语环境刺激。让他们多听,不是单纯听儿童英语歌曲那么简单,听的是那些有情节的英语对话和故事。不要拷问他们学会了什么,就是把听英语作为一件好玩的事情,当作孩子的一个习惯来培养,更不能急于求成。孩子需要时间,才能主动自发地输出她们理解的英语。

  怎样利用孩子的兴趣

  美美听得最多的还是英语短儿歌(不单是歌曲,还有诗歌)。她也听我说,我会尽量说最地道最标准的英语,当然,有些我知道自己说得不标准或者不是原汁原味的英语,我也绝不显摆,她也不可能达到听什么就说什么的水准。

  在英语学习这件事情上,我对美美非常自信。因为她有浓厚的兴趣,我非常注意保护好这个兴趣。日积月累,真的有成效。某一天,她故意逗我,上床睡觉成心把床单都扯乱了,等着我过来看我惊讶的样子。我一过来,就假装生气了。美美突然说:“妈妈,你现在‘赛德’吗?”起初我一愣,没有反应过来。美美又说:“妈咪,你是sad吗?”因为她用了“妈咪”,我终于醒悟她在用英语问我是否伤心了。我当时哪里还顾得“伤心”呀,我都心花怒放了!要知道,幼儿自主的英语输出,远比我们的提醒要有价值。更何况,这个形容词(伤心,sad)是她2个月前从班里学的,从来没有跟我重复过。

  我当时觉得是个英语学习的时机。于是,我做的表情是生气,美美看出是“生气”而非“伤心”(针对她弄乱床单的行为),接着她说“angry”。我说:“对了,请用完整的句子说出来。”美美高兴地说:“Mom is angry. Mom is sad。”我很高兴,开心地夸奖她,美美接着说的英语是:“Mom is happy。”

  我听了2年的英语还不会讲一句英语,到9岁才开始说单词,后来不是英语也不错吗,而且还一度成为资本。美美还不到5岁,潜力大着呢!

  听多了,自然水到渠成,对语言的感知和语言的意识,都会发展起来。对学龄前幼儿来说,听比说更重要,听是基础,如果说的音调不对,将来就很难纠正。所以,为何不先提供标准的发音环境,让孩子的耳朵先喜欢英语呢!     文/谢影

0
2016-7-21
想教育出优秀的宝宝,父母首先要学会对孩子说以下五句话!
1.“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就事论事,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时候,孩子会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不喜欢!”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等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做是他的对立面。当孩子在做不恰当的事情时,这样说还能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当孩子又在跟你讨价还价时,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这句话。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孩子的表哥买了双新鞋,那是因为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小孩子都需要买双新鞋。
    23
    2016-7-20

    因为有某种顾虑,就生硬地阻止孩子的行动,家长这样做其实是比较自私的,考虑的是自己的担忧,做决策的依据是让自己放心,而不是让孩子快乐并得到锻炼机会。检验一个母亲给孩子的爱是否优质,有一个试金石,即母亲是否愿意充分地对孩子放手,是否愿意推动孩子自主和独立。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与其说是锻炼孩子,不如说更考验自己。家长应该适当勇敢些,有勇气接受这种考验。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已初中二年级了,学校在寒假要组织一个冬令营,由老师带学生到哈尔滨看冰灯、滑雪。孩子想报名参加,妈妈因为孩子从未离开过自己,认为他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差,不放心,就不让去,说要等到妈妈放假后,由妈妈亲自带他去玩,孩子为此非常不乐意。家长认为反正都是去哈尔滨,都是去看冰灯、滑雪,时间差不多都是一周,妈妈带他去还可以一路照顾他,这有什么不好呢。

    这位妈妈的担心当然是有道理的,哪个家长面临这个问题时,都会考虑孩子会不会照顾自己,安全不安全的问题。但这样的安排有几个错误

    一是家长没考虑孩子需要社交,需要和同龄人在一起。看冰灯、滑雪只是整个冬令营中的几个点,而孩子的快乐是在和同龄人一起出远门这整个过程中。二是夺走了他的一个锻炼机会。孩子“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差”,不正是由于他一直缺少这样的锻炼机会吗;培养他照顾自己的一个机会现在好不容易来了,家长却又要夺走。三是因为这件事家长和孩子发生意见冲突,并且最终使孩子屈服于家长的安排,这让孩子觉得他的意见总是得不到尊重;这会让孩子要么逆反心理很重,要么毫无主见,而且也很容易形成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思维方式。

    因为有某种顾虑,就生硬地阻止孩子的行动,家长这样做其实是比较自私的,考虑的是自己的担忧,做决策的依据是让自己放心,而不是让孩子快乐并得到锻炼机会。

    放手不是冒险,而是让孩子通过种种实践机会,锻炼胆量和能力,从而也能学会防范危险。如果家长总是怕孩子出意外,总是保护得严严的,将来他真遇到什么事,可能还没有能力和勇气应对。这如同担心孩子摔跤,就不允许他去学习走路,结果是他将来会走得更为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度呵护也给孩子的安全留下隐患。

    至于安全问题,家长应该和学校共同探讨,把出行方案好好研究一下,把每个细节推敲好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另外家长平时也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让他学会照顾自己,保护自己。在这个基础上,要尽可能早地让孩子独立去从事各种活动。一旦觉得可行,就高高兴兴地让孩子去做。

     

    14
    2016-7-19

     

    给孩子一个选择

    允许儿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如果你让孩子学芭蕾舞或练健美操,两者中自由选其一的话,她做自己喜欢的东西会特别投入,不嫌辛苦的。

    接受现在的他

    孩子会按自己的速度发展、成长。如果,你爱把自己孩子与人家孩子相比的话,容易让他产生错觉,如果他不如谁,就是一个失败者。逼迫不对,鼓励有益。

    发现隐藏的困难

    如果发现孩子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 家庭作业了。你要耐心询问,让他实话实说———被坏孩子欺负了,他不喜欢他的老师等等。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在安静的房间里注意力最集中,有些却喜欢热闹的背景环境。如果你的孩子不爱被独自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就让他在餐桌上做功课吧。

    向儿女说说自己工作的酸甜苦辣

    每天下班回家后,不妨与孩子讲述自己工作中高兴或烦恼的事情,以激发孩子的憧憬和热情,可能他会想:“我努力工作的话,会像妈妈一样成功。”假如你的工作乏味,没甚可“晒”,也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没获得一定的资格或学历,就无法找到一份有趣的工作。有的孩子不愿像父母那样生活,所以会激发他奋发图强。

    以理服小孩

    如果孩子想放弃钢琴教育时,你别冲着他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不如说出想他继续练下去的理由,他有可能会回心转意。即使他仍不同意,也给了他畅所欲言的机会。

    赞扬和赏识

    多给孩子赞扬和赏识,但表扬时要有的放矢,言之有物,他给你看他刚做完的某个东西,你不是简单说句很好,而是说:“我很喜欢你在文章中论述这个观点的方法,这样说很发人深省。”或“你的音阶弹得非常流畅。”等等。他感觉就不一样,下次会更努力,以博得你的肯定。

    明智的奖赏

    不必给孩子许以大奖,当他们做得好时,送点小礼物以资鼓励就行了。万一,他们没能达到预定目标的话,也不必因此而愁眉苦脸。

    12
    2016-7-18


    优秀的孩子是这样培养的

    教育篇: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长篇:
      1.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
      2.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3.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
      4.让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6.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7.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8.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9.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0.记得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
    11.记得经常的亲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头,让他(她)知道你的爱!
    12.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3.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14.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15.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16.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17.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
    20.在生活中创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
    21.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22.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这很重要。
                        

    生活篇:
    1.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2.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
    3.经常和孩子郊游。
    4.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笑着入睡!
    5.给孩子一个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
    6.如果有条件,每天晚饭过后和孩子到户外散散步。
    7.快乐与孩子一起分享!
    8.对小家伙开心的笑,并希望他(她)也常笑!
    9.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0.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11.给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时间和空间。
    12.教会孩子骑自行车,游泳,这都是进入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
    13.每天早上与孩子相互问候,让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来。
    14.夫妻实在要吵架,请一定要记住:避开孩子
    15.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着问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乐吗?
    16.不给他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他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快乐的人生。
    17.着重进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8.只要与创作尘埃有关,不要责备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乱
    19.父母对自己的双亲要孝敬有加,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了爱,同时父母也是他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20.父母之际间要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21.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22.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
    23.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得与义务” 的关系。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恶劳的许多性格。
    24.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
    25.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学习篇:
    1.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2.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3.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4.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5.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6.教他(她)足以带来成就感的知识:古诗、数字、故事、家务、玩耍、交朋友···
    7.教育孩子读好书、好读书
    8.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
    9.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10.孩子的房间要有自己的书桌,书桌上要有几本自己爱看的书籍,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
                      
    娱乐篇:
    1.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一起听他爱听的故事等。
    2.和孩子一起玩游戏、锻炼身体。
    3.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
    4.多让孩子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片、益智节目等,少看动作片、连续剧。
    5.孩子看电视时,家长们适时地陪他们一起,并且对里面的内容作一些讲解与讨论。
    6.春天可以和孩子骑自行车去郊游,夏天和孩子一起去河边游泳,秋天则背着铁锅和孩子去野炊,冬天一家三口在野地上打雪仗,堆雪人。
    7.允许孩子收集各种废弃物。
    8.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9.和孩子下棋,让孩子知道落子无悔,教育他对自己所做事要负责任,同时下输了要承认,家长有时也要放手让孩子赢一两盘,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10
    2016-7-17
     
          我遇到一个令我头痛的女生,她叫考利。每逢我讲课时,她就直视着我的眼睛,接二连三地打起响亮的哈欠。他的哈欠不仅长,还富于戏剧性,很有感染力,随之整个教室便“唯闻一片哈欠声”。每打完一个哈欠,她就甜甜地笑着,很真挚地表示歉意,其实她根本不含歉意,这只是一场“对老师的考验”。
      

        “给她父母打个电话。”哈尔老师向我建议,“只要给他家挂个短短的电话,她就会乖乖的。”“但如果我的老师给我父母打电话,抱怨我在课堂表现,我父亲会狠狠揍我。”我说。最后,我决定给她父母写张便条,说我很高兴教考利这样的学生,她不光聪明,还有极好的幽默感受,考试平均分也达到B的好成绩。第二天,考利刚打出第一个哈欠,我就把没封口的信封递给她,请她转交给她父母。不消说,她悄悄看了里面的便条。然后,哈欠没有了。
      
         到下个星期一,考利主动来到我的办公室。
      
         “谢谢您写的便条,约翰逊小姐。”她说,“我妈把便条贴在冰箱上好让每个人都能看见。那是我家张贴荣誉的地方。但我爸不相信我上您的课得了B。”“我也不明白你为什么没得。”我说,“你很聪明,考试总是最先交卷。”“是的,”她说,“但我考试从没得过A。”那是因为你没把题做完。如果你做完了,就能得A。”“但我从没得过,”她低头看看笔记本说,“我总是得C。”“你认真学习吗?”我问。“没有。”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敢担保,如果你认真学习,就能得A。”我轻轻地拍拍她的笔记本,直到她抬眼看着我。
      
         到下一次考试时,考利得了B+。对期终时,她的英语考试得了A。
    11
    2016-7-16

    父亲每次收到来信的当天便会给对方写回信;需要赠送礼物的时候他也会尽早把谢函准备妥当。哪怕某天回家比较晚,吃过家人留下的晚饭之后父亲也会抽出时间,直到写完所有回信之后才会欣然睡去。

    父亲的这种习惯源于他决定某件事情之后就必须完成的决心。拜父亲所赐,我现在也养成了这个习惯。

    我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试着出现这样的想法:立刻着手,不能拖延!几次之后一定会有所收获。(在此建议大家来一个七天习惯大挑战,坚持这样的想法和做法7天)

    比如收拾厨房这件事,一定要在用餐过后马上动手;换洗的衣服立刻洗掉从不过夜,洗衣机里永远不要看到昨天遗留下来的脏衣服。当然,这样的生活方式需要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形成。母亲不要等到孩子喊着:“妈妈,帮帮忙”才走过去;丈夫、孩子也要主动多干些家务才行,当家里有需要处理的事情的时候,注意到的人要马上动手,能动手的人也要马上动手!

     

    8
    2016-7-15

    【家庭主妇的经济价值】月嫂、育儿嫂一个月要几千吧?母乳一个月要多少钱?一个孩子就是一座金山堆起来的,妈妈的付出要用金钱来衡量的话,值多少钱?美国有一个测算,家庭主妇的经济价值大概一个月5万美元。可是中国的男人却整天喊着:“我赚钱养你。”中国家庭主妇们挺起腰板吧!

    1
    2016-7-14

    我11岁时,父母亲送给我一本装帧精美的伟大古典著作。我认真地阅读着这些书页,当我翻过最后一页时,我哭了。

    我小心翼翼地将这本书保存了许多年,想把它送给我自己的女儿。当凯茜11岁时,我把这本书拿给她。她很喜欢这份礼物,努力读完了前两章,然后将书扔在书架上几个月,碰都没碰过。我失望透了。

    出于某种原因,我从前一直认为我女儿像我,她也会喜欢我小时候爱看的一些书,从此,她就会类似我的气质,她会喜欢我喜欢的东西。

    “凯茜是一个可爱、精力充沛、很爱笑、又有点恶作剧的女孩儿,”她的老师告诉我。“有她就有趣,”她的朋友说。“她为生活兴奋,能够很快在任何地方发现幽默,她很敏感,”她父亲这么说。

    有一天我对丈夫说“这一切对我太难了。凯茜对事物有着永不终止的热情,她想玩的渴望,她永不停止的笑声和玩笑,都让我无法承受。我从来都不是这样。”

    读书是我13岁前唯一的快乐。在心中,我知道自己对我们两人间的差异感到失望是不对的,但是,在我内心深处,我确实失望。凯茜是我的一个烙印,我对此感到难过。

    这种没有说明的感觉很快就传递给一个孩子。我知道她会感觉到,而且也会因此难过。我对自己这样的无情感到难过。我知道我的失望没有任何道理,但是,我是这么爱这个孩子,它无法改变我的心。

    深夜,当所有人都睡着了,房子又黑又静时,我祈祷理解。一天早上,很早,当我躺在床上时,重要的事情发生了。就几秒钟,一个画面闪过我的大脑,我看到了长大成人的凯茜。我们是两个成年人,手挽手,冲对方微笑。我想到我自己的妹妹,和我们之间的差别。但是,我从来不希望她和我一样。我意识到,终有一天,我和凯茜都是大人,就像我妹妹和我一样。最好的朋友没有必要彼此相像。

    我脑子里跳出一句话“你怎么敢把你的个性强加到她身上。欣赏你们的差别吧!”尽管,这句话仅持续不过几秒,就这么一闪念,就这么一觉醒,改变了我的内心,而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完成这一点。

    我的感谢、我的感激都又回来了。而我与女儿的关系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内容丰富,充满快乐。

    3
    2016-7-13

    在孩子生活的最早期,我们视他为一面镜子--我们在他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通常从脸开始,“他眼睛像我/鼻子像他爸爸”。随后便转移到他的好恶上来,“他喜欢整理自己的柜橱,就跟我一样。”所有这些相似之处都证明我们的孩子是属于我们的一部分。所以,日后当我们不得不接受他不仅与我们不同,而且还要刻意证明这一点的时候,或许会让我们深感震惊。

    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孩子来证明自己,让自己觉得可以为他人所接受,他会觉得受到了束缚和压制。成长已经够艰难的了,但是,如果你还要你的孩子对你的幸福负责,只会让他觉得成长更加艰难。

    785
    2016-7-12

    孩子的成长轨迹你是否全程在场?作家王朔有一女。他在女儿出生后仍常在外面玩。老婆对他说:“我很遗憾你没有见证到孩子的成长”。后来,王朔接受采访,坦言这是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什么都可以重来,什么都可以再试一次,然而,孩子的成长轨迹只有一次”。爸妈们一定不要让自己留遗憾。

     

    2
    2016-7-11

    让孩子变消极为积极的14招

    第一招  找到孩子消极的内在原因
    第二招  让孩子公开宣布目标
    第三招  强健体魄是建立积极态度的基础
    第四招  良好生活习惯是保持积极心态的法宝
    第五招  让孩子养成大声朗诵的习惯
    第六招  让孩子养成提前到达校的好习惯
    第七招  让孩子多结交积极乐观的朋友
    第八招  让孩子养成写大字的习惯
    第九招  让孩子做点家务以摆脱消沉
    第十招  鼓励孩子多做些新的尝试
    第十一招 让孩子在家务中培养责任感
    第十二招 不要总问是与不是的问题
    第十三招 培养孩子追根究底的积极心态
    第十四招 多表扬少批评更能使孩子积极上进

    10
    2016-7-10

    如何与陌生人交流

    孩子对于环境及陌生人的适应能力是头等大事。让孩子学会如何与陌生人合理交谈比吓唬孩子更重要。如果你经常告诉孩子,“坏叔叔会把你带走!”,一旦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发自内心的恐惧就会被坏人所利用。


    发生自然灾害时怎么办

    尽管部分自然灾害给予我们充足的准备时间,但是不幸的是,还是有一些灾难来得悄无声息。因此,在平时教会孩子对于一些灾难的基本应对方法极为重要,关键时刻,它或许能挽救孩子的性命。


    走丢了怎么办

    教会孩子应对走失情况可以保证有一个欢快的重聚画面,否则孩子得到的是无助,而你收获的只能是失职的教训。


    基本认路技能

    基本的方向感会让孩子终身受益。这点可以在你平时出门购物时得以实现。让孩子“带领”你去经常去的购物大楼,然后再让孩子“带领”你回到停车场。这样的做法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对于基本方向的判断。同样的,平时在周边遛狗时,目的地也可以交给孩子来决定。


    了解邻居和周边地区

    孩子最好能够熟悉自己所住的区域并且熟识自己的邻居,这样紧急状况发生时,至少他们能有人可找。

    记得家庭地址和电话

    你可能认为只要说一次孩子就会记得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然而孩子并不经常将它写下来帮助记忆。因此,遇上孩子不见了的情况,孩子能够谨记家庭地址和电话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急救护理

    急救护理可以帮助孩子在受伤后及时得到处理。经常和孩子谈论急救护理,例如小伤口应该如何处理,而严重的创伤又该怎么办。特别的,要让孩子分辨清楚小伤和大伤的区别。

    发生火灾怎么办

    对于火灾的应对措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遇到此类危险时能否逃生。

    朋友和亲戚住在哪里

    平时串门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让孩子记住朋友和亲戚家在哪里。这样,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可以确保孩子寻找的对象是可信赖的。

    紧急事件如何处理

    除了知道发生紧急事件要拨“110”,确保孩子会使用通讯工具和学会寻求帮助一样重要。

    2
    2016-7-9

    看了一篇文章,说现在的孩子已不会玩,打发业余时间通常是看电视、打游戏、上网,双休日要上兴趣班,孩子们说,呆在家里没劲,也没有人一起玩。家长们在双休日似乎也热衷于把孩子们送往兴趣班,而自己则在家上网聊天或是看电视。。。。。。何不把双休日变成自己的享受乐趣的家庭时间呢?我们来看一看这一家人的家庭时间是如何度过的

    我觉得,在我们家里,所有人最喜欢的家庭之夜就是我们参加各种冒险活动的时间。我们谁都不知道将要玩什么。也许是在后院打一场排球,然后在中学体育馆里游泳,接着到匹萨店去吃东西。或者,也许是到高尔夫练球场去,让每个人打一桶高尔夫球,然后去看电影,最后回到家里喝点加冰激凌的乐啤露。我们也许会到娱乐中心打一场迷你高尔夫球,然后在后院的蹦床上跑一跳,天黑后讲一些鬼故事,然后在后院的露天里睡觉。或者,我们也许和另外一家人远足前往红石峡谷,生一堆火烤软糖吃,然后去打保龄球。有时候,我们会去参观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科学博物馆,恐龙博物馆。有时候,我们租录像带,看家庭电影,或者吃爆米花。

    在夏季,我们可能会去游泳,或者利用内胎顺着普罗沃河漂流而下。在冬季,我们也许会滑雪或者乘坐雪撬,打雪仗,或者在湖面上滑冰。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会经历什么冒险,这也是一半的乐趣所在。

    有时候,另一家人或者姑妈、舅舅、表亲也会加入我们的队伍。那么,我们可能会开展持续一整天的“马拉松”,其中包括掷蹄铁游戏和射箭,打乒乓球、网球和篮球。

    所有家庭时间当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乐趣。是乐趣让家庭成员团结起来并建立了亲情。是乐趣制造了聚会中的欢乐和愉悦。

    正如一位父亲所说的那样

    家庭时间让我们有机会开展在忙乱的生活中通常不会开展的活动--共度时光,享受乐趣。要做的事情好像总是很多--办公室的工作,家里的活儿,准备晚餐,帮助孩子们准备就寝。我们没有花时间放松一下,享受团聚的乐趣,而这其实非常重要,在压力巨大的时候尤其重要。

    我们发现,单单是和孩子们一起摔跤、说笑话、放声大笑就非常有治疗作用。这创造了一种让他们放心和爸爸妈妈开玩笑的环境。这让他们感到自己得到了喜爱。

    如果气氛总是过于严肃,我想他们会猜想“爸爸妈妈真的喜欢我吗?他们喜欢和我在一起吗?”但是,如果我们能定期聚在一起,放松精神,真心享受彼此相伴的乐趣,他们就会知道,我们喜欢和他们在一起。他们把“得到喜爱”与享受乐趣联系在一起。

    好像是这种家庭时间机制在帮助我们--给我们时间--变得自然而率直。一周当中,孩子们对家庭时间的企盼超过了其他一切。因为我们在一起是如此快乐,所以他们总是确保活动如期展开。

    18
    2016-7-8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因此,

    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培根  

     

    0
    2016-7-7

    前几天,儿科医生微博称:接诊一位4岁男童,急性肠梗阻。开始以为是柿石疹,后检查是凝胶样物体。问家属,原来喝了一大杯珍珠奶茶。医生称,不建议小孩喝珍珠奶茶,那些人工色素、防腐剂对小孩有害无益,而所谓珍珠也容易被吸到气管里。

    0
    2016-7-6

    感恩:也是一种修养;

    宽容:学会"心理换位";

    乐观:开启光明未来之门;

    自信:构建动力金三角;

    诚信:他人生的通行证;

    勤劳:培养他勤劳的"蜜蜂"精神;

    礼仪:孩子社交的“名片”;

    责任:将责任感植入他的心灵花园;

    坚强:让稚嫩的肩膀不畏惧困难;

    主见:让成长的空间更自由 ;

    0
    2016-7-5

    注意哦,没有必要过早进行知识传授哦!

    1、永远也赢不了的游戏。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2、过早的知识传授。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了自信。

    3、大量的负面暗示,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

    0
    2016-7-4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之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已无法帮助孩子应对未来的种种挑战。

    家长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看到这种变革,也都知道传统的“3R”--阅读、写作、数学--仍然不可或缺,但远远不够。他们的孩子需变得更加可堪重任、锐意进取、宽宏大量,需要进一步强化他们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企业家们发现,符合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的人才越来越难找,他们需要那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研究分析能力、科技运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人,需要那些能够自我激励的创业型青年人才,这些人才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帮助下一代做好准备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向他们强调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积极主动和个人才能(因为相互攀比是磨灭自信的罪魁祸首)的重大价值。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家里,越早把这些技能融入日常活动最好。

    11
    2016-7-3
    做孩子朋友的第一步 没有被惩罚的威胁  
        我两个女儿喜欢逛街,我也培养自己去逛街的习惯,她们喜欢台湾年轻的歌手,我也跟着听呀!无论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计算机游戏,我都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只有你学习他的语言,他们是不可能会来学你的语言的。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 
        把孩子当作朋友,和他谈心。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他他一天经历的事。如果他告诉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不要训话,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刚开始时,如果他有点不敢讲时,先对他保证不要生他的气。 
        其实父母亲要做孩子的朋友,定义就是无话不说。你要让他对你无话不说,前提是他要对你有足够的信任,“说了以后你不能骂我,不能批评我,不能认为我很坏,很不好”,最多你是听我倾诉,或帮我开导,而不是一听就要处罚。
        我的为人处世很多是学自我的父亲母亲,但是父亲在世时,他没有和我很亲近。在他过世之后,我只能通过我的母亲、兄姐来理解他的想法或为人。我想这是中国常见的父子关系。我感觉到,父亲是很了不起的人,但没有机会更多认识他,因为这份遗憾,我尽量花时间陪我的小孩,而且尽力做一个可以和她们说心里话的父亲。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以后,无论他是否成功、我的教育是否成功,我总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把我当作朋友。
     
    摘自李开复微博
    7
    2016-7-2
    只是听话不是优点
       许多父母希望孩子乖,如果乖就是听话,听话就是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相反地,我希望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做最乖的小孩,绝非是我培养小孩的目标。但如果乖是善体人意、懂礼貌,这些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不听我们的话,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有权力来跟我们讨论一些事情。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那不就是我们所要的吗? 
    孩子愈大  规矩要愈少  
        虽然我相信启发式教育,但是我也相信孩子需要管教,需要规矩。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 
        1. 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 
        2. 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3. 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讲好的惩罚;
        4. 规矩越少越好,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 
        如果你不告诉他原因,孩子不会因为你说的一件事是对的或是错的,就在心里深深记住。设立规矩却又不讲为什么,一方面,小孩子就无法学习自律;另外一方面,孩子会把父母亲定位为独裁者,没有通融的余地。如果你订了一个他无法接受的规矩,他不是认为你不好,就是会叛逆性地想去做什么。
        这些规矩,如果你把它订得像是监狱般的死硬,如果孩子违背了,我就要来处罚,孩子听话就会变成一个他律性的,而非自律性的,他律性的规矩恰恰就会让孩子变成消极被动的,只有自律性的才可能变成积极主动。
        我觉得孩子愈小的时候,可能愈需要这些所谓的规矩,但随着孩子长大,可能父母要学着信任孩子。违规要惩罚,但规矩要愈少愈好,而且孩子愈大,愈需要愈少愈好。
        我们(家)到底有多少规矩?其实我都想不出太多的规矩,可能不会超过三、四件事。比如说,她们出门的话,我们会订一个时间,希望她们能够(在那之前)回来;计算机上、网络上不能与陌生人聊天,还有重视礼貌,见到长辈尤其要站起来,还有,就是负责任,自己的房间要收干净,吃完饭要把碗拿到厨房。这些可能是我们会去要求的。
        很严重的像是喝酒,吸毒,打人,我觉得不用立规矩了,这是非常清楚不可以做的。她们也理解这是不可以做的,所以我们不用去重复。
        但另外,我们也不会因为她们违反了规矩,就马上处罚她们,偶尔忘一次就处罚也太(严厉了)。所以前提要讲清楚,违背规矩之后先提醒,可能是多次提醒没用之后才会考虑处罚。
        其实孩子学父母亲并不是只是听规矩,他们会看你怎么做,而不是听你怎么说。每次孩子做不好的事,你就会跟他大叫,甚至说出不好听的话,他们当然会认为,原来这样子,生气时就应该这么说话。他们慢慢地就会耳濡目染,学习了这些坏习惯。所以做父母的要注意自己的以身作则。
     
                              摘自李开复微博
    8
    2016-7-1
    生活中所需的知识远远超出学校的基本科目,除非你有幸碰见一位打破常规的老师,否则,你的小孩将无法学到生活中所至关重要的事情。图中整理了27种技能,转走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掌握!
    0
    2016-6-30

    很多人都惧怕某种小动物,那一种痛苦的体验。没有惧怕或惧怕不深的人,体会不到那种折磨。

    不要让孩子有“怕”。不怕小动物,也不怕“大灰狼”,不怕“警察”,不怕“鬼”--道理都是一样的。

    第一,大人害怕什么,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尤其是孩子小时候。比如圆圆小时候我从来不让她知道我怕那个小动物。在给她讲故事时偶然会在书上遇到。要是按以前的样子,我会吓得一下子把书扔掉。但为了不吓着圆圆,就硬是忍下来了,找个借口赶快翻过这一页就是了。爸爸领着好去看那个小动物时,我只是假装去做别的事,不让她知道我是因为害怕才不过去一起看。等她长大些后才知道我害怕那种东西,那也就影响不到她了。

    第二,如果孩子已表现出害怕什么,要创造机会让他慢慢接触那个东西,一点点接受,如果能想办法让他接受了第一次,以后就会越来越容易。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差点要接受那个小动物了,因为几个小朋友都在玩它,我也开始有些兴趣了,但当时没有人鼓励我,就在我快要接受时被人提醒,你怕这个,别玩了。

    第三,不要出于保护孩子而强化他对某种东西的恐惧,只要转移注意力就可以了。比如孩子表现出对某种东西害怕时,不要以怜爱的口气安慰孩子说“不要怕,我们不怕它”,这种安慰是一种无意识的奖赏,让他觉得害怕是应该的;大人这时应该用轻松的口气谈别的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觉得家长没在意他的恐惧,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的恐惧可能没必要。

    第四,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怕什么东西。大人这种议论会更加强化他的恐惧心理。

    好像有一种说法,在所有消极感受中,比如悲伤、焦虑、压抑等,惧怕是最折磨人的。人生“无怕”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这需要从童年开始,从具体的小事上开始。

    3
    2016-6-29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 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 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另有专家指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 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美国专家谈孩子学做家务

          你的孩子是否已经到了可以帮你干一些简单的家务 事的年龄,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帮助做家务的良好习 惯,来自美国的早期教育专家为您提供以下建议:

          如果你曾经有过要求你的孩子收拾桌子或是他的玩 具的经历,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一场艰难的战争,一个 处于学龄前阶段(3-6岁)儿童的孩子已经开始能够对 大人的要求表现出不耐烦和抵制的情绪。这可能会使你 感到与其要求他去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容易。

          对父母来说,刚开始时与其说是让孩子帮忙,还不 如说是给父母增加负担。但这却是培养孩子养成帮助人 的良好习惯的大好时机。4,5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用以 完成简单的家务劳动所要求的良好的协调能力,灵敏 度,和集中力。,即使他们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意图, 对孩子来说也家务劳动是益处多多。父母要充分信任孩 子,让他们发挥自信去独立完成某件工作。同时也要帮 助孩子理解帮助他人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尽管孩子们会觉得做一些家务劳动是件有趣的事 情,但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却非易事。这个年龄段 的孩子渴望被人依赖。所以要求孩子形成作家务的好习 惯却非不可能。如何让孩子轻松的,持久地养成这个好 习惯,以下几点家长必须注意:

          1、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这阶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诉他, 他的工作对家庭带来很大的帮助,会因此节省出更多的 时间,让全家人一起娱乐。

          2、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权利

          给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够做的家务的清单, 让他/她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工作,这会让他/她感 到,自己拥有选择和控制的权力。从而心甘情愿去做自 己选择的工作。

          3、把任务细致化,并给孩子做示范

          一个整体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间收拾好”)可能会 让孩子困惑并挫败孩子的积极性。把一个任务分拆成数 个步骤(把玩具装进玩具箱里,把书放到书架上摆整齐 等等),这样他才会确切的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 应该亲自给孩子做示范,回答他所有的疑问直到他能够 独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即使他忘记 了某个步骤,不要批评他,高高兴兴地提醒他知道他记 住为止。

          4、忘记“完美主义”

          对这个年龄孩子来说,积极地参与比起结果来说更 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袜子不够干净,擦的桌子不 够亮,不要去批评他的工作,批评会挫败孩子的自尊, 更会降低他与人合作的意愿。如果某项工作要求每次都 必须完成得尽善尽美,那这绝对不是一项适合孩子去做 的工作。

          5、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工具

          不要给孩子一把比他还高的扫帚,给他一个小小的 扫帚用来把案板上的面包屑清扫干净。如果你想让她帮 你收拾饭桌,那末,就只让她把吃剩的饭菜帮你拿进厨 房就行了。

          6、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孩子抱怨做家务的繁琐和无聊, 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作家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 事。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认识到,帮助大人尽快做完这些 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陪他/她一起玩。

          7、不要强迫孩子

          不要采用强迫的方式,给孩子留一个缓和的过程或 一点余地。比如“我可以让你玩十分钟,十分钟一到,你 必须立刻去收拾你的书桌。”这样的方式。

          8、提供奖励

          表扬和奖励会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带来极大的帮 助,而   另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计 划: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每一步骤绘制一张图表, 每当她顺利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就奖励她一颗小红 星。当他顺利地完成整件任务,奖励他一件他所希望得 到的合理的奖品。

          9、合理安排所有任务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重复做某件事就会让孩子感到 乏味。所以应该不断地变换任务内容,但绝不要打破传 统的习惯分工,例如让男孩子拖厨房的地,女孩子就让 她去做一些需要细心的工作。

          10、给孩子发展的空间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给他/她的工作,就应该给 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扩大他/她的工作范围。比如, 他巳经可以熟练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类工作,那在你 的指导下,就应该让他学习如何使用洗衣机了。

          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

          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 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 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孩子可 以做哪些家务劳动?这张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或许可以 借鉴一下。

          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 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 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帮妈妈把衣服挂上 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父母给孩子适量的 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 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 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 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 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 里。

          4-5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 并能独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铺床;准备餐桌(从 帮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帮忙摆盘子);饭后把 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 (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 要穿的衣服。

           5-6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 并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从帮妈妈把脏床单拿 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 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学用的东 西);收拾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 处)。

          6-7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 并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

          7-12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 并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 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把垃圾箱 搬到门口街上(有垃圾车来收)。

          13岁以上: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 务,并能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 两面);清理冰箱;清理炉台和烤箱;做饭;列出要买 的东西的清单;洗衣服(全过程,包括洗衣、烘干衣 物、叠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

          凡是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 大了多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从孩提起就应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 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 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的手,使其终身受益。

    0
    2016-6-28
    1.批评情绪化。当你情绪激动的呵斥孩子时,真的知道在说什么吗?
    2.批评泛滥化。当你不断翻孩子“陈年老账”时,你还记得要说的主题吗?
    3.批评扩大化。不仅对事,而且对人,给孩子贴标签。
    4.批评急躁化。
     
    体验错误,尝试挫折是孩子成长的途径,急躁冒进的批评会限制孩子的发展.
    0
    2016-6-27
    培养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的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所以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放不开手脚,这样却导致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
        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ker)指出,“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进入了社会后,孩子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业、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老板、创业还是加入公司,学工还是学商……,每一天面临的都是选择。孩子需要独立性、责任性、选择能力、判断力。
        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听话被动,等着别人帮他作决定或做事情,那他进入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会被重视。
        我小时候记得最清楚的事,是我五岁的时候,告诉父母亲说我不想读幼儿园了,大部分的父母亲可能会说“好呀,好呀,我认为你应该继续读。”或“不,不,不,你不该再读了”。但我的父母就是把这个决定交到我的手上。
        他们一方面告诉我说,你去读的话,可能是全班最小的学生,与你同龄的人在一起,有什么不好呢?另一方面也告诉我,当然,你要去读也可以,我认为你可以学得更快,成长得更好,还告诉我如果考试过了就可以读。讲清楚事情的利弊,让我决定。
        当Google创办人布尔(Sergey Brin)与佩吉(Larry Page)接受记者访问,到底他们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曾经就读过的哪个学校时,他们的答案并不是斯坦福大学,而是蒙特梭利小学。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除了把选择权给孩子,培养孩子的负责心、好奇心,信任他们,别无他法。然后,还有五件不要去做的事:
        (1)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你有顾虑,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计算机,不要说,“不准!”告诉他,如果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
        (2)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学习最好的来源,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如果父母只要想要孩子避免失败,会有几个不好的后果,第一个就是孩子可能会为了怕失败只去追寻那些很简单的目标,不敢自我挑战,把自我的目标订得太低了,第二呢,他可能认为失败是一种惩罚,是羞愧的事情,甚至失败了不承认,或是无法从中学到教训,这是相当可惜的事情。
        (3)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4)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5)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不要觉得自己为孩子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孩子只有服从。 
        在管教的方法上,没有一定的对错,因为孩子要因材施教;另外,我觉得父母亲也有自己的个性,不代表只有一种方式(才是对的)。但对我来说,我个人认为(加强语气),对一个孩子来说,你用“不允许”,“不准”,“做了违规就要处罚”,这种传统的方法来教导孩子的话,我觉得他会学会的就是:“我不应该做这件事,因为我怕惩罚”。
        我觉得更好的方式是鼓励他们,激发他们去做想做的事情,每个人都该有自己想追寻的理想,更鼓励他们正面地往这边走,负面的则才用“稍稍的”惩罚把它挡住。
     
    摘自李开复微博
    8
    2016-6-26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指的不仅仅是要采取主动行为,还有就是我们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有进行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原则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情绪和条件基础上的。积极主动的人是变化的催化剂,他们主动选择不做受害者,不起反作用,也不埋怨其他人。

    习惯二:以终为始

    不论是个人、家庭、团队还是组织机构,当他们第一次在头脑中计划一个项目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塑造自己的未来了。这个项目可以是很大的,也可以很小;可以是关于个人的,也可以是关于众人的。他们认同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的原则、关系和目标,并且会始终坚持这些。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指的是要整理自己手头的任务,按照重要顺序排列起来,并且始终坚持最重要的事情最先去做。不论你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中,你生活的重点和行为的动力应该是那些你最重视的原则,而不应该是你手头最紧迫的任务和强制力。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寻求的是所有互动关系中的互惠和相互尊重。这种思维的基础是充足的机会,而不是匮乏和对抗性竞争对手。这种思维方式同自私自利型(我赢你输)思维方式和殉道型(我输你赢)思维方式都不一样,因为它思考的中心是“我们”,而不再仅仅是“我”。

    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倾听并且试图去理解他人而不是想要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进行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了,开始在建立一种关系了。这样做就能够更加自然也更加容易得到随后公开发言的机会和被他人理解的机会。去了解别人需要经过深思熟虑,而想要让别人了解你则需要勇气。能否获得高效能就在于是否能够平衡或者调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是第三条出路:既不是你的方案,也不是我的,而是独具特色的第三种方案。它比我们每一方的方案都要好。只有在尊重、重视甚至颂扬双方的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它的重点是要解决问题、抓住机会、平衡差异。这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合作方式,是一加一等于三、等于11、等于111甚至更多。统合综效同时也是任何高效能团队或者关系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所在。一个具有统合综效的团队实际上就是一个互补型的团队。在这样的团队中,某些成员的强项总是能够弥补另外一些团队成员的不足。这样你就能够优化团队整体的优势,并使得个人的弱项变得无足轻重。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指的是要一直在四个基本的生活领域内不断提高自己;这四个方面是身体、社会/情感、心灵和灵魂。这个习惯能够提高我们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前面提到的获得高效能的其他六个习惯。

    前面的三个习惯可以用七个字来总结:许诺并恪守承诺。作出承诺就是要积极主动; 习惯二是承诺的内容,而习惯三则是关于恪守承诺的。

    互补型团队七个习惯中的第四到第六个习惯也可以用一句话进行总结:让大家参与进来一起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有相互间的尊重(习惯四),相互理解(习惯五)和创造性的合作(习惯六)。

    习惯七不断更新是要提高你在生活中四个方面的能力:身体、头脑、心灵和灵魂。它是关于提高个人品格和安全感(习惯一、二、三)以及提高互补型团队的精神和个性。

    11
    2016-6-25
    公园,妈妈看到花说:“宝宝这是菊花,是黄色的哦!”爸爸看到风车说:“宝宝那是风车。”爷爷发现鸽子说:“宝贝,天上有鸽子飞”…还没等孩子自己发现,家长急不可待地把看到的东西指出来。表面是向宝宝传授知识,实际却局限了孩子整体观察能力,也剥夺了他们自我探索的乐趣。
    0
    2016-6-24

    有调查显示,70%以上的儿童喜欢爸爸给自己读书,但调查同时发现,92.84%的家庭经常是妈妈陪孩子阅读,65%以上家庭的父亲很少陪孩子阅读,且很少给孩子买书。父亲陪孩子阅读的方式是孩子渴望但又缺欠的,这一现象应引起社会重视。你家是什么情况呢?

    16
    2016-6-23
         随处可以看到妈妈皱起的眉头和无奈的耸肩,她们无可奈何地抱怨:“这么不听话的孩子,气都快被他气死了,……”

      为什么不试着做不生气的妈妈呢?为什么要让自己气得上窜下跳、风度尽失呢?别忘了,享受当妈妈的快乐,才是我们生养孩子的唯一理由!

      生养孩子绝对不是人生的一个任务,而是一种享受。

      如果有人只是把生孩子当成自己人生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或者根本没有打心底里做好陪孩子慢慢长大的准备,那很难想象他会在当爸爸或者当妈妈的角色里,找到快乐。

      妈妈们想要陪伴孩子成长,享受到无限乐趣,做个不生气的爸爸妈妈,现在就开始修炼吧!首先,妈妈们要了解,其实做妈妈可以很轻松的享受自己不生气的理由,才能做个不生气的妈妈!

    1
    2016-6-22

    ▲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一次考试的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掌握了没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读书。即使从应试的角度考虑,从长远来看,读书也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他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实在重大。

    ▲让学生直面学习中的困难,打破快乐轻松学习的神话,这是每一个明智的师长要做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 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抚养。

    ▲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

    ▲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哪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 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要向孩子提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

    ▲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

    ▲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

    ▲ 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长是否负责任,却必然地决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是很公平。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

    ▲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对于那些多动和富于攻击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们自己——天长日久,他们会成为人群中不受欢迎的孤独者。当然,教师会竭尽全力,不让这种情况发生。作为家长,对此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家很任性。”这实在是家长自己应当深刻检讨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视,及时扭转。否则,学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了,这个集体才叫厉害呢!”有人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我非常赞同

    ▲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

    ▲孩子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件幸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导、帮助他们,如果在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将多么幸福。

    ▲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起来没有差别——五年之后,他们将有多么不同。

    ▲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

    ▲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长一截——一学期就在全然不同的两个档次了。资质相同的孩子,摊上不同的父母,其发展也就不一样。

    0
    2016-6-21

    有一位初一学生的家长,发愁自己的孩子不会写作文,问我怎么能让孩子学会写作文。

    当我了解到她的孩子很少读课外书这个情况后,建议她这方面加强,并给她推荐了两本小说。她给孩子买了这本书,孩子读了,很喜欢,读完了还要买其它小说来看,为此她给我打了电话,显得非常高兴。但过了一段时间,再见她时提到孩子阅读的事,她却是一脸愁容,说现在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了,不知该怎么办。

    原来她在孩子读完这两本小说后,就急忙给孩子买了一本中学生作文选。妈妈的理解是,读课外书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光读小说有什么用,看看作文选,学学人家怎么写,才能学会写作文。可孩子不愿意读作文选。家长就给孩子提条件说,你读完作文选才可以再买其他书。孩子当时虽答应了,但一直不愿读作文选,结果作文选一直在那里扔着,孩子现在也不再提说要买课外书了,刚刚起步的阅读就这样又一次搁浅了。

    这位家长的做法真是让人感叹,她不理解小说的营养价值,也没意识到阅读是需要兴趣相伴的。她认为读小说不如读作文选“有用”。这种想法,好比是想给孩子补充维生素,却拿一盒腌制的果脯取代一筐新鲜苹果,大错特错了。

    我一直不赞成学生们读作文选 ,所以也从不让圆圆读。她的课外阅读书籍大部分是小说,此外有传记、历史、随笔等。只是在高三时,为了把握高考作文写作要点,才读了一本“高考满分作文选”。圆圆高考作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许与她研究过那些满分作文有一定的关系;但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如果没有她十几年来持续不断的阅读,和业已形成的良好的文笔,高考前读多少本“满分作文选”也没用。

    现在,不少家长不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只是热衷于给孩子买作文选 ,订中小学生作文杂志。这是一个极大的认识误区。

    10
    2016-6-20

    胜利的时刻转瞬即逝,我无法只为胜利而活着。

    人们常常为成功和失败赋予道德的意义--成功光荣,失败可耻。做父母的也会受到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所以,如果孩子成功了,他们视之为自己的成功;如果孩子失败了,他们视之为自己的失败。这种将孩子的成败视为自己成败的思维方式不仅有害,而且也不合逻辑。

    当家长将孩子的归功于自己时,他们实际上是窃取了孩子的成功,并可能导致孩子在未来的失败。母亲可能侵占孩子的成功,好让自己感觉良好,并急切地把它告诉别人。她也可能将孩子的成功归功于自己,其潜台词是,要是没有她的付出,孩子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孩子的成功总是他人据为已有,他最后可能会奋起反击,并不再买对方的账,否则,他就可能落得个身心俱疲。

    家长将孩子失败的责任完全归咎于自己,对孩子同样没什么益处。孩子的失败让家长感到羞愧,可能导致他们惩罚孩子,或者对失败轻描淡写。这两种反应,都会妨碍他从错误中学习,他因此也不会取得新的进步。

    26
    2016-6-19

          美国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学业成就在80%的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情商技巧,智力因素只占了20%。

          这些情商技巧包括了自信心、意志力、压力应对、自我管理的技巧、情绪控制、挫折抵抗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具体来讲,孩子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懂得制定目标,并能以目标为导向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应对考试压力,能够控制焦躁的情绪并懂得自我激励。

          良好的情商能力让孩子延迟满足,能够自己管理自己。

          另外,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影响也很大,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孩子们更加喜欢学校,他们要懂得怎样建立并维持友谊,学会拒绝而又不伤害对方,同时也能够接受拒绝。

          情商高的学生,更加自信,上进心强,容易把握机会自我表现;抵抗挫折的能力也比较强,不容易放弃也很少加入小团体。

    9
    2016-6-18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即使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所成就,所以情商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情商虽有一定的先天遗传因素,但更重要是后天发展的。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呢?

           一、教孩子学会生存技能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群在山里野餐的小孩子迷路,在潮湿饥饿中度过了恐怖的一夜,他们无望地失声痛哭,“人们永远也找不到我们了”,一个孩子绝望地哭泣着说,“我们会死在这儿。”然而,11岁的伊芙雷站了出来,“我不想死!”她坚定地说,“我爸爸说过,只要沿着小溪走,小溪会把我们带到一条较大的小河,最终你一定会遇到一个小市镇。我就打算沿着小溪走,你们可以跟着我走。”结果,他们在伊芙雷的带领下,胜利地穿出森林。

          也许人们会认为,像伊芙雷这样的女孩生来就有才能,其实才能不是天生的,得益于其父的后天的教育。目前西方国家,包括东亚的日本,十分重视孩子的生存教育,从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们如何学会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来,自己学会吃饭,整理自己的东西,并知道什么情况下怎样保护自己等。

          二、培养忍耐力和自制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幼儿园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块糖,并告诉他们:“现在吃,就只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以后的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这在心理学叫延时效应,或延时满足。

          许多孩子办事虎头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长大以后事业上也少有成功。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努力争取成功。

          三、多接触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长大后易敏感、退缩。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团结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长大以后也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所以,孩子懂事时就要让他适应新环境,对胆小的孩子鼓励他多接触人,或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一过程又叫脱敏。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四、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孩子对外界刺激最初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开始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甚至会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这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也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不但使他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会扼杀了他的积极性,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事,耐心地给以讲解,或一起玩。

          五、让孩子多动脑 一个男孩子因为腿短而无法爬上滑梯的第一级台阶,他央求妈妈把他抱上去,母亲告诉他:“动动脑筋你就会有办法的。”小男孩想了想:“把我的小推车拖到那儿,然后站上去。”“很好,去吧,孩子。”母亲说。小男孩这样做了,一切变得十分容易了。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总会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

          六、培养自信心和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一个在体操方面很有前途的12岁小孩来见总教练,总教练没有当即让她表演体操,而给了她4只飞镖,要她投射到办公室对面的靶子上。那个小女孩胆怯地说:“要是投不中呢?”教练告诉她:“你应该想到怎样成功,而不是失败。”小女孩反复练习,终于获得成功。因此,在生活中,你应该告诉孩子,做任何一件事心里首先要想到成功,而不是失败,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错事或弄坏东西都是在所难免的,不要老是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气给你添麻烦,而要多考虑什么有益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因为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家长也要克制自己简单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让孩子玩某样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开。

          八、给予鼓励和支持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需要鼓励和支持,千万不要泼冷水。尽管他们的梦想对你来说是那么稀奇古怪,你应高兴的是他们拥有较强的幻想力,幻想力正是创造的导师。

          九、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和合作意识 社会是一个群体,任何一项事情光靠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这就要学会同不同人打交道,并能取长补短。父母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这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并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亲爱的家长,你的孩子是否都具备这些品质呢?

    2
    2016-6-17
    1、坚持读书给孩子听。
    2、在公众面前别批评孩子。
    3、父母保持一致。
    4、学会知足。
    5、使用神奇的接触。
    6、不要抱怨。
    7、坚持做你认为好的事。
    8、停止指手画脚的评论。
    9、花时间单独和孩子一起。
    10、不要老是坐在电视机旁,还要野餐、攀山、户外运动。努力!
    2
    2016-6-16

    当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想想这篇文章。每位父母都认真的读一遍吧!

    13
    2016-6-15

    2011年中国首份财商指数报告出炉,报告中三项数据发人深省:中国人财商指数高达60.1,且现在城市居民90%以上的人关注投资、关注房产、关注股票这样的信息,然而 90%以上的大学生对于理财、财商几乎没有概念,但对于潮流、明星、各种各样的国际品牌却非常熟悉。面对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中国孩子财商教育严重缺失。

    1
    2016-6-14
    1、培养爱心,要让孩子明白,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方面出类拔萃同样重要。
    2、多一些表扬和鼓励,能使孩子创造奇迹。
    3、有技巧地和孩子谈“禁忌”,如毒品、性等。
    4、将界限适当放宽,让孩子有成就感。
    5、指明方向,培养是非观念、责任感等。
    6、与孩子一起玩耍、欢笑。
    0
    2016-6-14

    一旦孩子知道了家里的规则,就不该有商量的余地。

    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舍不得孩子受罪,因他的痛苦而否认我们事先所定的规则。

    这样会令孩子变本加厉地破坏规则,更加不服管教。

    我们可以认同与同情孩子的情绪,拥抱他甚至跟他一起伤心流泪,但是绝不能侵犯我们自己事先设立的规则。

     

    2
    2016-6-13
    2
    2016-6-13

    1、品德比分数更重要。

     2、诚实是做人的第一美德。

     3、竞争中的公平最可贵。

     4、凡事都要问一问自己的良心。

     5、要学会说一声:谢谢。

     6、你知道关心父母,这让我很开心。

     7、我很高兴你有一颗同情心。

     8、我希望你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3
    2016-6-12

    这些观点,你同意吗?

    生一个男孩,就让他做一个顽皮的孩子,跌痛了爬起来,只要记得不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生一个女儿,就要尽量给予她最好的生活,宠她呵护她,让她分辨真善美,这样她才不会轻易为了诱惑而动容。不论男孩或女孩,有机会都带他/她经常旅行,见多,视野会宽广,心胸宜豁达,幸福自然来!

     

    7
    2016-6-11

    外国父母怎样惩罚孩子的?大家可以从从中汲取一点经验教训:

    美国家长的法宝:“计时隔离”;

    新西兰父母冷处理:让孩子体验后果;

    日本父母避免当众处罚:给孩子留下尊严;

    韩国家长惩罚有新招:没收孩子的手机!

    作为中国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合理的惩罚孩子呢?

    一起来说说在你的家庭生活中当孩子做错事,不听话的时候,你是如何对待的呢?有惩罚吗?惩罚合理吗?

    3
    2016-6-10

    “饥饿疗法”看似残酷,其实比任何药物都有效,对宝宝的正常心理发育极有帮助。不过,“饥饿疗法”只是为了纠正宝宝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应长时间过分使用此法。对于采用“饥饿疗法”还不奏效的,你可以向医生或营养师寻求帮助。

     

    6
    2016-6-9

          有一位叫婷婷的10岁小姑娘曾这样告诉妈妈:“我们班里的同学现在还只知道傻玩呢!我现在要多学一点,等到六年级他们挨累的时候,我就可以玩了!”是谁给了孩子这样的功利之心?自然是父母。然而,他们却忘了告诉孩子,童年一去不复返,儿时向往的游戏和歌谣,长大了就不在感兴趣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告诉本报记者,“儿童成长是有规律的,童年阶段最重要,该阶段发展的充分、自由、快乐与否,将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在我国的儿童教育中,处处体现了成人化特征
      
       一次,我国上海市与德国汉堡市联合举行一场儿童摄影比赛。上海方面非常重视,从人力到物力都给予了全力支持,然而获大奖的中国孩子却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呢?从技术方面来讲,中国孩子的技术更胜一筹,然而成人化的要求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只能拍摄上海的城市变化,如何长高,如何变美。然而德国孩子拍出的作品才真正地体现了孩子的视角:兄弟俩吃雪糕,吃的满脸都是,这才是儿童生活。
       在一次光明小学四年级的公开课上,语文老师讲了“麻雀”的故事。大意是说:一个猎人牵着猎狗在深林里走,突然一只刚出生的小麻雀从树上掉了下来,猎狗扑上前去,想吃掉小麻雀。就在这危急关头,一只老麻雀飞了下来,挡在猎狗面前,努力扑扇着自己的翅膀,威严的样子把猎狗吓得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两步。猎人一见很是感动,麻雀虽小却有这等勇气,于是动了恻隐之心,把猎狗牵走了。
       课文讲完了,老师向同学们提问,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什么?有孩子说:“老师,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伟大的母爱。”因为这是补充教材里的正确答案,绝大多数的孩子当然不置可否。然而,一个小男孩始终举着手,并表示不同意之前同学的答案。他说:“你怎么知道老麻雀是母的呢?我从头到尾把课本看了好几遍。也没有看到一处告诉我们老麻雀是母的啊?怎么就是母爱而不是父爱呢?”老师想了想,还是鼓励了这个孩子独立思考的精神。于是把标准答案改为:伟大的亲子之爱。
       “其实,孩子具有敏锐的目光,细腻的感觉和真实的表达,然而很多成年人对孩子的这些天性表现出过分的担心,甚至压制是不对的”,孙云晓说,“不能用成年的思维来揣摩孩子,孩子之所以为孩子,就是他们有儿童的幼稚性或未成熟性,而成人化才是他们成长中的大敌”。
      
       只有儿童本位,才能够培养出真正有创造性的人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儿童培养成为下一代的接班人,所以全民都很重视教育,听起来似乎没有错。但实际上,儿童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成为一个大人,首先应是儿童本身的发展,童年期同样具有独立的价值。
       总所周知,儿童有四个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国际儿童权利公约和国家未成年保护法都特别重视并保护这四个权利。孙云晓认为,未成熟性是而儿童发展的一个特征,表现在他的观察、做事的方式,都有很多幼稚的地方,但这是一种权利。然而正是这种儿童的视角和表达,才成为了儿童创造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孙云晓十分担忧地表示:“现在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不仅使孩子过早地成人化,更剥夺了儿童自己动脑、动手的权利,以至于在童年的最佳发展期丧失了一生的创作力。”
       在西方就是儿童本位多一些,有人权思想。早在100多年前,美国近代教育思想家杜威就提出了“儿童中心论”,即儿童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而在东方就是成人本位更多,主要还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君君臣臣,等级森严,强调礼仪和父母的权威。其实,美国100多年前所处于的工业化时代,与我国现在颇有很多相似之处。之前的美国也有等级区分,抑制了人才的培养,然而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彻底解放了儿童的天性,进而带来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发展。
       孙云晓认为:只有儿童本位,才能够培养出真正有创造性的人。以儿童为中心,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解放学习能力。人一定是在自由的情况下,才能都进行创造。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正是美国杜威先生的学生。他提出了“六大解放”,概括性的指出创新的前提是要解放人。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也同样处于教育荒废的状态。通过一系列教育改革,由“分数至上”转变为“心灵教育”,才有了如今日本的济济人才。
      
       “童年快乐,成年悲惨”是个伪真理
      
       对于“虎妈”的言行,孙云晓是坚决持反对意见的。他认为,“虎妈”是成人化教育的典型代表,她惊扰了孩子童年的梦想。世俗话的标准,未必是儿童的标准,儿童有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如果不考虑孩子本身的愿望和差异性,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不利的。不能用模式化的标准来衡量成功,尊重孩子,走一条适合他的道路,这个很重要。
       有人曾经说,如果有了快乐的童年,就会有个悲惨的成年。孙云晓表示,这是一个伪真理,伪经验。相反,很多成年人的悲剧都可以追根溯源到童年时期。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的快乐铸就了一生的快乐,童年的悲哀也造成了一生的悲哀。
       伟大的教育家卢梭曾提出,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浪费时间。儿童是需要做梦、犯傻,需要慢慢地长大的,不能急功近利。正是这种看上去的浪费,却为儿童赢得了成长的时间和空间。现在的父母恨不得把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其实就是浮躁,他惊扰了孩子的梦想。最新调查发现,我国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这都反映了成年人的心态。一位总是披星戴月上课的农村学校校长曾说,这种做法叫“水多泡倒墙”理论。孙云晓苦笑着说:“把人都泡倒了,教育还有何快乐而言”?
       现如今,只有10%左右的孩子是因为喜欢上学而上学的,泱泱大国却缺少大量有创新力的人才,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长们,是不是该审视一下自己呢?

    1
    2016-6-7

    研究发现,当爸爸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孩子玩耍时,夫妻间的关系更为牢固,家庭成员间更倾向于相互支持的风格。如果父亲参与更多的是照顾孩子时,夫妻间的分歧要比由妈妈作为主要照顾者的夫妻间更多。[思考]这个研究说明啥?

    2
    2016-6-6

    我一直重视圆圆的阅读。大约从她一岁左右就开始天天给她讲故事,也许她开始时听不懂,但她喜欢听,明亮的双眸入迷地盯着我的嘴或书,不哭不闹的。到她稍大一些,能听懂后,就不断地要求我给她讲故事,每个故事都要一遍又一遍地听。不管她要求讲多少次,我几乎从不拒绝。

    每个婴幼儿都喜欢听故事,都喜欢看书。如果说有的孩子表现出不喜欢看书,不喜欢听故事,一定是由于家长没及时让他接触阅读,把最好的时机错过。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被其它东西(当下主要是看电视)取代了--很多家长把这件事轻视得如同孩子不小心洒了碗饭一样,事实上这是非常大的损失。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下家庭教育的流行语,每个家长都这样想,每个家长都会这样说,但为什么孩子跑着跑着就落后了,为什么失望的家长总是大多数?就因为儿童教育中许多输赢概念被搞错了。按搞错的概念去做事,当然会把事情弄糟。

    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家长们更愿意看到那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人们热衷于把孩子送进学前班提前去学拼音、学外语,热切期待孩子每次考试都能拿好成绩,热情地给孩子报许多个课外班,培养各种才艺,他们认为这就是在起跑线上领先一步了。

    而早期阅读没有做,暂看不出什么差异。从学前到小学毕业,甚至到初中,课外阅读的同学如果只针对各种考试学习,常常表现出成绩方面的优越。这给不少家长带来幻觉,以为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它会影响学习,所以一般不会引起家长的注意。

    事实上,不重视儿童阅读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为之一,从小的阅读差别才是重要的“输赢”差别。很少获得阅读熏陶的孩子,即使他们在小时候表现得聪明伶俐,成绩优良;但由于他们只储备了很少智力能源,往往从中学开始,他们就会表现出综合素质越来越平庸,学习上越来越力不从心的趋势。这方面艰难和困惑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而那些阅读量大的孩子,他们一般来说不仅从小表现出聪慧,而且在学习上有很强的爆发力。就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来说,他们从小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和阅读兴趣,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人。

    具体到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是和阅读有直接的关系。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写作。

    7
    2016-6-5

    孩子皮一点本不是啥大事,但如果他总不听劝,不是拿口红在墙上画画,就是想尽办法吃你禁止的食物,那可有点闹心了。如何纠正孩子这些坏习惯?美国《父母》杂志向家长们推荐了一个60秒计划。

     

    0
    2016-6-5

    “这孩子真是有主意!”“这孩子真倔,真不听话!”家长们经常抱怨孩子不愿和家长交谈,即使有交谈,也难以愉快地进行。

    父母和孩子能够顺利地交流思想对于相互之间保持良好关系非常重要。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讲出自己的思想感受,这样父母就可以理解和帮助他们。同时,父母也希望孩子能用适当的方式而不是顶撞的方式来表达感情,并且接受父母的忠告。

    但是,孩子并不是生来就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也不是一开始就不愿和父母交流。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是从父母那里习得的,父母的态度、习惯对孩子的行为方式有很大影响。

    如果我们问家长:“你经常与孩子交流吗?”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当然啦,我们经常说,可他一点也不听!”其实,家长所谓的交谈,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唠叨、提醒、批评、哄骗、威胁、说教、质问、忠告、评论、探查、奚落......等等,这些做法不管出发点是多么好,都只能是减少而不是啬真正交流的成份,只会使相互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和充满敌意。如果你总是板起面孔教训或批评你的朋友,你会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呢?你们的友谊还能维持多久?那么,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一定会恶化。

    将心比心地想一想,当你心烦意乱的时候,你希望别人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呢?有时,你会希望有人听你讲话并努力去理解你,接受你的感情,你的孩子难道不会这样想吗?因此,做父母的要学会与孩子交谈的技巧,同时也教会孩子表达自己思想与倾听别人意见的方法。

    父母同孩子谈话应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谈话要有针对性。一次谈话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家长不要动不动就摆出一副讲大道理的架式。无论你多么善于讲道理,也无论孩子看上去多么认真地听你讲话,谈话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行为问题。孩子需要知道他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单靠解释是不够的。很多家长特别喜欢指教或说服孩子,他们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些理由、意义和原因等等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希望孩子一下子长大成人,事事正确无瑕。其实,这样做一点儿效果也没有,只能使孩子厌烦,变本加厉。最好的做法应该是采用温和的语气直接了当地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如果孩子已做错了事,也要明确告诉孩子应受怎样的惩罚。不能啰哩啰嗦一大篇,干打雷不下雨,孩子想干什么还干什么。

    第二,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熟程度决定谈话方式。父母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论孩子大小,一律采用一成不变的谈话方式。对年龄小的孩子长篇大论讲道理和对青春期的孩子关禁闭同样都是无效的。要针对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发展阶段随时改变谈话方式和技巧。一般来说,对年龄小的孩子应侧重于具体管教,而对年龄稍大的孩子要侧重交谈。把两种方法的次序弄颠倒了,后果是很不利的。那些在孩子很小时就对他们讲大道理的家长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变得越来越不好管教,当孩子长到十几岁时,家长又试图用严厉惩罚的手段对待孩子,但是,已经听惯了大道理的孩子甚至比一般的孩子更不接受这种惩罚,他们会强烈地反抗,甚至做出过激的行动。

    第三,要心平气和但严肃地对孩子讲话。有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只有大喊大叫才能使孩子听话,而事实上这样做反而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孩子的性格要么发展成暴躁易怒,要么走向反面,变得畏缩胆小。

    当你发现自己越说越急,越说越快时,要暂时中断讲话,放慢呼吸,重新和孩子目光接触,然后平静而清晰地讲话,这样比大声喊叫要更有威严,更为有效。

    第四,不要采用问话的方式。对孩子提出要求时,要直接、明确,讲清要他做什么,什么时间做。不要以商量的口气说:“现在把衣服叠起来,行吗?”“把碗洗了,好吗?”这样问孩子,孩子会回答“不好”。“等一会儿吧。”你的指令就不能有效地得到贯彻。

    第五,谈话用词要简单明了。不要对孩子长篇大论,解释过多,不要使用孩子不理解的词,这样孩子会不明白你要他做什么,易于产生厌烦情绪,或忘记你开头要求的事情。

    例如,要求孩子将自行车放好,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快把自行车放好,要不然可能被碰坏;再说天要下雨了,车淋了雨就会生锈......”也可以说:“你马上去把车放好,不然一个星期不能骑!”相比较而言,后一种说法对孩子更有效。孩子能很快记住简单明了的事实结果,却很难记住一串大道理。因此,不要对孩子大讲什么意义、理由之类的理论,而是给他两个简单明确的要求,让他做出选择。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很快去做,而不拖拉。

    第六,让孩子了解你的态度。孩子做错事后,如果你直接指责他,可能会遭到反抗,适得其反。但是,如果不告诉孩子你的不满情绪,那么孩子就不知道不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在。因此,家长可以用“我”而不是“你”开始讲话,例如:“我真是急死了,你回来这么晚,我还以为你迷路了!”不要说“你是怎么搞的?现在才回来!”用“我”代替“你”开头,可以避免对孩子的批评、指责和攻击,同时又能有效地表达出你的不满情绪,让孩子在知道自己做错了的同时,又能感受到家人的担心,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6
    2016-6-4

    孩子没洗手吃饭,你是怒斥:“告诉你多少遍了,饭前洗手,没记性!”,还是“手还没洗呢。”孩子养的鱼几天没喂,你是指责:“你太不负责任了,不知道喂就别养。”还是说“看鱼饿的游不动了。”不要带着情绪评价,简单描述你看到的就够了。否则孩子关注的往往是负面的评价,而不是问题本身。

    3
    2016-6-3
    1、吃东西学用筷子、端碗端水要拿稳
    2、个人卫生独自漱口、刷牙、洗脸、穿衣、大小便能够自理
    3、穿衣服(懂得辨别鞋子和手套的左右、衣服正反、裤子前后)
    4、问候他人
    5、做家务
    6、认路问路
    7、协调能力(有固定的玩伴会与他人讨论、协商,然后尝试着解决问题。)
     
    0
    2016-6-3

    对孩子的好行为适时适当的奖励,可以使孩子感到愉快,从而使孩子愿意重复这样的行为。奖励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果孩子表现得好,你立即给予奖励,这个行为就会得到巩固,它能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第一声叫出爸爸、妈妈时,家长的微笑和热切的动作鼓励了孩子继续这样做,孩子从家长高兴的样子中意识到你喜欢对他这样做。总之,在上述情况下,孩子的最初行为都被产生的结果予以强化了。但是,有许多家长不了解给孩子奖励什么东西合适,总是凭自己的高兴,有时给孩子买一大堆礼物,有时又把奖励忘得一干二净。下面介绍几个进行奖励的方法和要点。

    第一,了解情况。使用下面的表格对孩子的需求做一个调查。因为孩子的兴趣变化很快,所以每隔一段要重新调查一次。

    奖励项目的调查

    (1)如果你希望得到三样东西,它们是什么?

    (2)如果你有以下这么多钱,你准备如何使用?

    0.5元;1.00元;1.50元;2.00元;2.50元;3.00元;5.00元以上

    (3)如果你可以单独和爸爸进行一次活动,你想做什么?

    (4)如果你可以单独和妈妈进行一次活动,你想做什么?

    (5)你想得到什么额外的优待(多看一次电视,晚点儿上床睡觉......等等)?

    (6)你想和朋友一起做些什么?(看电影,踢球,买冰淇淋......)

    通过调查,你就能找出合适的奖励项目,然后可以把这些项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奖励孩子每天的进步,另一部分用于奖励孩子每周或每月的进步。例如:

               每日的奖品                              每周的奖品                                  每月的奖品

                  粘贴画                                        书                                           玩具

                  小食品                                      电影                                        外出游玩

    第二,交替使用不同的奖励方法。由于孩子对新鲜事物永远充满好奇心,而对旧的东西会很快失去兴趣。因此,经常交换奖励办法可以保持奖品对孩子的吸引力,使家长的奖励更有效。例如,每次小宝帮爸爸倒一次垃圾后,爸爸就奖励他一个塑料动物玩具,开始时他很兴奋,但是,几周以后,他就对这一大堆玩具失去了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上面所说的结果不断改变奖励方式。

    恰当的奖品可以用来强化你正在培养的孩子的好习性。例如,只要孩子能做到放学后先做完作业后再玩,就可以奖励他多玩30分钟,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培养出放学后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当一个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固定下来后,再针对下一个行为,进行有目标的奖励。

    第三,奖励要及时。年龄越小的孩子,越要及早奖励,否则,会使奖励失去效力。孩子对家长的许诺记得最清楚,如果答应了不兑现,或推迟兑现,都会给孩子一个不守信用的坏榜样。不要向孩子许诺你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要用其他东西或奖励方式代替你答应的事情。当孩子按要求去做了,就要按照事先说好的条件奖励他,你必须使孩子深信你能履行诺言。

    第四,用奖励的方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需要耐心和时间。有许多家长总希望一蹴而就,急于求成,恨不得孩子的表现一夜之间就有很大的改观;或者,经常在孩子刚刚有了一点儿进步时,失去耐心继续奖励的办法,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让我们来看一个成功进行奖励的例子。小宇是个八岁的男孩,聪明又顽皮,上课总是开小差,不能专心听讲,回家后又贪玩,不能按时做作业,显然,他很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针对小宇的问题,心理医生开始时要求他只要能做到一回家就做作业,做完作业再玩,爸爸妈妈就给他记上一个小红星,同时,做完作业越早,玩的时间越长。积累了三个小红星后,给予一个小奖励(例如,吃冰淇淋),积累到六个小红星时,给予一个比较大的奖励(例如,上动物园,踢球等),依次类推。当然,如果没有做到,则得不到小红星,也就得不到奖品了。这样做了几周后,小宇的进步非常明显,他已经能够做到约束自己的行为,先去做作业了。接着,心理医生又要求他作业要做得正确率高,又快又准,才能得到奖励。慢慢地,他学会了自己检查作业了。与此相配合,家长一开始是每天检查小宇的行为表现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随着孩子的成长,各种能力慢慢成熟和巩固,奖励的次数逐渐减少。相应地,老师也从每天汇报延长到每周汇报,最后只是偶尔汇报。父母的奖励也变成偶尔奖励,让他始终意识到父母仍在注意他的行为。这一使用奖励方法的教育过程 ,可以培养出孩子的自制能力,认真细心,独立性等等,可谓一举多得。

     

    79
    2016-6-2

    鼓励是改善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最重要技巧之一。这一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使之成为能正视现实,克服困难,而不是追求完美主义的人。

    作为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完美无缺,他们的注意力不是放在他们所喜欢或欣赏的行为上,而是放在孩子的错误行为上,总是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正如有一位家长所言:“孩子一天当中只有极少的时间能让人觉得愉快,大部分时间都让人烦得要死!”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家长。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家长期望孩子懂礼貌,尊重别人,但他们自己却总是大声训斥孩子,粗暴地对待孩子。他们期望孩子自信、自立,却总是帮孩子做这做那,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能、自卑,没有机会去完成困难的任务。因此,重要的是,家长应该变消极态度为积极态度,在孩子失败或遇到挫折时,变训斥为鼓励,变嘲笑为指导。当然,在具体做时,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不要给孩子消极的期望。当一个家长要求孩子第二天早晨自己收拾书包时,应该说:“我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而不是说:“你能做好吗?”后一种表示,会使孩子自己也怀疑自己是否有完成这个任务的能力,在具体做的时候就不是努力去做,而是容易气馁,半途而废,招致失败。

    第二,不要对孩子提出不合理的高标准。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上课时能时时刻刻专心听讲,每天都能做到作业本整整齐齐,穿着干干净净,然而,这对于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家长不能对孩子期望过高,不要使孩子觉得他们始终达不到预想的标准,这样的孩子会过早地失去童真和快乐。

    第三,不要设置双重标准。很多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很严,却对自己用另一套标准。例如,有些家长要求孩子东西从哪里拿的就要放回哪里,可自己却常常乱丢东西;他们要求孩子一回家就做作业和家务,而自己回家却可以歇一歇,什么也不做。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感到不服气。

    第四,家长必须学会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的缺点。举例来说,当孩子做作业错了几道题后,家长往往不能容忍,他们不是注意到孩子在20道题中做对了15道,而是紧紧盯住做错的5道题,如果家长想帮助孩子进步,又总是着眼于他们的缺点,那就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试想一下,如果有人总是在提醒你记住你的缺点,那会怎样?你会有自信心吗?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总体上讲很不错,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进的时候,才可能改善自己的行为。所以,作为家长,对孩子出现错误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出错是每一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事,首先要肯定孩子好的一面,然后再帮助孩子改进不足的一面,让孩子感觉到,错误是应该改正的,错误是能够改正的。

    第五,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而不是代替干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对正在洗衣服或做饭的孩子挑三拣四,嫌孩子干得不好,最后干脆自己动手,不让孩子插手了。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越来越懒。家长代办多,会养成孩子好吃懒做,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责任感差等诸多问题。因此,当孩子正在尝试着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正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不要去干预,更不要包办代替,因为干预表达了一种暗示:“你没有能力把这件事做好。”如果孩子请求你帮助他,那你应该用建议的方式表达你的意见,而不是开“处方”式的,给孩子现成的答案,你可以这样陈述你的意见“如果......,你想想会发生什么呢?”“你有没有考虑过......?”“我发现......很有帮助。”等等。如果孩子为了得到你的注意,不愿独立思考和行动而请求你的帮助时,你就应告诉他,你对他的能力充满信心:“你以前就做得很好,所以,你现在也一定能够做好。”

    只有你相信孩子的时候, 孩子才会相信自己。不要总是说:“你能做好吗?”“你要是做不到怎么办?”如果家长不相信孩子,孩子就难以培养出自信心,家长应学会少看孩子的错误,多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应机敏村指出孩子所做努力的积极一面。

    第六,重视孩子的贡献、自身价值和优点。要想使孩子感觉良好,就要使他感觉到自己是有用之人,并且知道他们的贡献确实有用,受到重视。

    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时,总是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在家里又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因为孩子做什么都难以达到父母的高标准。要想使孩子觉得自己有用,家长应客观地评价孩子,肯定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特长为家里做出一份贡献。例如,孩子擦玻璃不干净,但擦车可能做得很好;扫地可能不干净,但取牛奶买馒头却很麻利......;我们总能发现和培养出孩子做某件事的特长,使这件事成为孩子的“专利”,常常赞扬他,鼓励他越干越好。这样,孩子当然会为自己在家中的“重要位置”而感到自豪和自信。

    第七,鼓励每一个进步,而不是关注最终的成就。家长常常关注孩子的期终考试,却忽视平时的每一个微小进步,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索性不去尝试每一个微小的努力,因为他一下子看不到长远的后果,又缺乏耐心和意志。因此,家长需要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进行鼓励 ,使他们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

    总之,鼓励应郑重于内在的评价和个人的贡献,在鼓励中教会孩子接受和认识自己的不足,充满自信,在做贡献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33
    2016-6-1

    对于7-13岁的儿童来说,贪玩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动画片、游戏机、小人书都能使他们着迷,要想让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是很难的。许多家长并不了解如何合理地管教孩子,不是表现为不休的“唠叨型”,就是属于放任的“呵哄型”。而这两种类型家长的管教方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有害无益的。他们把“管教”简单地理解为“惩罚”或“哄骗”,眼睛只盯着孩子的成绩单,作业本,逼着孩子做这做那,如不就范,不是讽刺、打骂,就是许愿、哄骗。事实上,管教孩子大有学问,接下来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科学管教孩子的技巧,您不防试一试

    1.如何表扬孩子

    家长总是很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而对孩子的优点却视而不见。例如,当孩子一放学就自觉地做完作业,家长却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给予适时的表扬,但当孩子一回家就看电视地,父母常常要大声训斥。

    在孩子的生活中只有批评,缺少表扬,会使孩子变得自卑,缺乏自信心,有时甚至自暴自弃,任何意见也听不进去。当孩子有好的行为时家长无反应,从事消极活动时却能引起家长的注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经常地创造出消极的“事故”,让家长来注意。

    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表扬多了会使孩子翘尾巴,过多的表扬的确会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重要的是要做到表扬恰当。怎样才算是表扬恰当呢?

    要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表扬孩子的人格

    表扬尽可能具体,如“小刚,你今天见了客人没有打招呼,多没礼貌,我们很生气”、“毛毛,你今天能按时上床睡觉,妈妈很高兴。”这样的话使孩子能了解自己具体的缺点和优点,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实实在在的表扬可以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要表扬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如果孩子在某一件事上有些小小的进步,家长就应该及时表扬。如果对于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孩子就会时时得到进步的动力。

    当然,也不能拿表扬当饭吃,当一个好的行为固定下来后就不用表扬了,而应该注意其他方面。

    表扬的方式要恰当

    父母常常简单地给孩子买东西以示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以为然了。表扬的方式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符合孩子的需要。

    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反应来判断表扬的方式是否合适,如果孩子表面上对你的表扬不当回事,实际上还是按着你表扬的行为继续做了,那就表明你的表扬方式是恰当的。

    表扬要及时

    对进步的表扬要视孩子的年龄而定,年龄小的孩子要在短时间内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年龄大些的孩子时间拖后一些也可以起到作用。总的来说,及时表扬是对一个好的行为的反馈,可以及时巩固这个行为。

    充满无条件爱的表扬

    父母不要把爱当作与孩子行为的交换条件,这样会使孩子为了讨好父母,让父母“喜欢”而去做某件事,应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之所以喜欢他的这个行为,是因为这个行为是对的,父母要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行为上,而不是其他人的评价上,父母要经常无条件地给孩子以关心和爱,使孩子长大后变得不那么敏感、多疑,而是充满信心。

     

    69
    2016-5-31
    “智商”、“情商”,虽然现在的父母都很关注对孩子这两个方面进行培养,可是,孩子或许更愿意父母培养他另外一种能力——“玩商”,即孩子对玩耍的参与及收获。

      玩耍,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具,每个孩子都爱玩游戏。父母们是否还记得自己孩提时代玩耍时的样子吗?那时,你会为得到一本新的连环画书或一样盼望已久的新玩具而欣喜若狂,同时,在兴奋异常的感觉背后,你还会发现自己有一种强烈的、想学习的喝望。

      儿童通过玩耍来探索世界,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学习驱动力。父母亲要学会鼓励孩子聪明、巧妙、愉快地玩,发展孩子的“玩商”,不仅能帮助孩子多学知识,还可使他们愉快地生活,与别人和谐相处。

      玩耍,带给孩子N多益处:

      1、通过玩耍,儿童了解自己的周围世界。

      2、在玩耍中培养儿童与其他人积极相处的能力。

      3、通过玩耍,儿童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关注别人。

      4、玩耍能担高儿童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为今后进学校学习打下基础。

      5、玩耍能促进双侧大脑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的发育。

      6、在玩耍中发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性。

      玩耍,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父母亲通过观察孩子的玩耍,或与孩子一起玩,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觉,了解他们如何表达兴奋和沮丧,观察他们的忍耐力、好奇心和创造力。

      在孩子玩耍时,父母的注意事项

      1、要允许孩子选择他自己的玩耍方式,允许他充分地研究和探索玩具,即使方法不对也不要去干涉,除非他要求,才去帮助他。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死板的规定会阻碍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2、在你打算让孩子结束玩耍,转而让他吃饭、睡觉或外出的时候,要记得设法早些提醒孩子,让他有充足的时间高高兴兴地结束玩耍。这能使孩子感到我们尊重他的玩耍,促使他乐于合作。

      3、为孩子准备好固定的存放玩具场所,每次玩耍结束时要求孩子自己收拾好玩具。

      4、如果可能的话,每天都要花一点时间与孩子一起玩一会儿。

      玩耍,离不开玩具的辅助

      玩耍,哪能没有玩具!设计精美的玩具能刺激儿童智力的发展。玩什么玩具、如何去玩,都会对儿童的潜在学习能力产生影响。研究表明,玩具能刺激儿童大脑的发育,促使脑神经细胞多生长突触。

      各种玩具功能的简单介绍

      ·玩拼装模型可以提高儿童考察和领会事物的能力;

      ·玩纸牌游戏有助于儿童集中注意力;

      ·玩各种积木(积塑)可以使儿童得到对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的初步感觉;而且,在不断自由组合新的形状时儿童的创造力和适应性也得到了发挥;

      ·玩充气棒和拳击袋可以让儿童活动,也可以让孩子在发怒或有挫折时发泄一下感情;

      ·玩拼图玩具可以锻炼儿童分类、选择、认识不同的形状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看书可以让孩子增加知识,提高想象力和理解力;

      ·玩蜡笔和彩色笔可以开发、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和才能;

      ·玩内容积极的电脑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竞争精神;

      ·玩娃娃和长毛绒玩具可以让孩子练习交谈,锻炼照顾别人的能力。

      与孩子一起步入“玩耍旅程”,不仅可以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更能促进孩子的发展,那么,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玩吧!

    0
    2016-5-30

    对有些人来说,很小的事情有可能是重要的事情。有一次,一名学生在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来找我,他先表扬了我的课,然后对我说:“柯维博士,您是人际关系方面的专家,可您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

    他说得对,说得我又懊恼又尴尬;这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教训。我总是太过倾向于强调抽象的概念、任务和功效。所以,除非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经十分牢固,而且有共同的目标,否则很难获得高效能,尤其是与没有安全感的人一起的时候更是这样。对事就不会这样,因为事务是没有感情的,只有人才有,即使是那些所谓的大人物,他们也是有感情的。小小的礼节和善意都将不断地产生巨大的红利,这就是情商所探讨的问题。

    一方面,人们不一定会买这种表面的礼貌技巧,会知道有时候这些是为了想要操纵别人的。但是真正的礼貌、善良和尊重均来自一个人深层次的本性,而这并非一定需要很多的社会理解和礼节性的殷勤。

    我教育孩子们的时候会对他们说,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如果他们学会并且真诚持续地使用四句话(加起来只有十个字),那么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一个字:“请”。

    两个字:“谢谢。”

    三个字:“我爱你。”

    四个字:“要帮忙吗?”

    29
    2016-5-29

    有一天,卡尔独自一人在家,他把我们家养的一只小狗拴在屋外的院子里。不久,天下起雨来,但卡尔并没有把小狗带到室内来。小狗在外面“汪汪”大叫,冰冷的雨水使它浑身发抖。这时,他的母亲从外面回来,看到这种情况,赶忙将小狗牵到了屋里,并立刻质问卡尔。

    “卡尔,你为什么让小狗在外面淋雨。”

    “我......我忘记把它带回来了。”

    “可是,你没有听见它在叫你吗?”母亲听他那样说非常生气,因为她知道儿子在撒谎。

    “我想它在外面没什么!”儿子为自己辩解道 。

    “没有什么?那么把你也放在外面去淋一会儿雨,你愿意吗?”“不愿意。”

    “卡尔,你自己不愿意,为什么要小狗去淋雨呢?你看,天气这么冷,小狗也会生病的。把小狗放在冰冷的雨水中,这是多么残忍呀!假若有谁让你去淋雨以致生病的话,做妈妈的会该有多么伤心呀!”

    听了母亲的话,卡尔低下了头。他承认是自己错了,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一定要爱护小动物。

    卡尔的母亲就是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开始,一点一滴地培养儿子的善行,并教会他做人的道理。

    34
    2016-5-28
    随着电脑、游戏机的普遍化、低龄化,小孩早早地就患上了近视眼,而且患近视的小孩数量逐渐增多。得了近视的小孩因为心理上的原因,喜欢隐瞒自己得了近视的真相,父母不能及时发现,从而使得近视度数加深。将教给家长七招,使得小孩“假近视”无处遁形。
     
     
    0
    2016-5-28

    自信其实很简单,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无论干什么事情,对自己缺乏自信,必然一事无成。反过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充满自信,对工作信心十足,那么他无论干什么事情,也会百折不挠。

    "你是非常聪明、非常好的孩子。"这是我在对卡尔的教育之中用得最多的一句话。每当儿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总是用这么一句世上最美的语言帮助他摆脱内心的苦恼。

    每当儿子痛苦和失落之时,我会对他说:“你一定行的,我相信你。”儿子毕竟是孩子,他太弱小,在他的人生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我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和支持他。每个人都会有失落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失去信心的时候,何况是孩子。只有让儿子充满信心,他才能在未来的人生中面对一切挑战,才会拥有幸福的人生。

    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辈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如果从一开始我就对卡尔缺乏足够的信心,儿子现在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是我简直不敢想象的。

    卡尔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对自己的能力一点儿也没有信心。当他战战兢兢地把他的第一篇文章递给我时,我就注意到他眼中的不安,似乎他在等待着我的审判。读完他写的文章后,我发现那的确是篇糟透了的文章:问题没有交待清楚,句子不完整,还有很多错别字。我应该怎样去评价它呢?由于我感到儿子对写作缺乏自信,我知道我不能简单地说一声“不好”就能解决问题。在我沉默之时,儿子流露了忧伤的眼神。可他没有想到,我对他说一句令人兴奋的话:“非常不错,这是你第一次写作,爸爸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比你差远了。”这时,儿子的眼光中闪烁出兴奋的光芒。

    不久,儿子把他的第二篇文章给我时,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如果我看到卡尔的文章不尽如人意,立刻就把他否定了,甚至骂他“笨”“蠢”,这样就伤了儿子的自尊心,也毁掉了他的自信心。恐怕他以后再也不会用笔写文章了,也就扼杀了他的一种才能。

    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回味无穷,丑陋的东西总是令人胆战心惊。“夸”可以使被夸者产生美好的心境,从而留下美好的回忆,从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80
    2016-5-27

    在卡尔犯错误时,我总以最简单的方式让他明白道理,而不是长篇大论和喋喋不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我发现长话短说、要求明确、大度和气往往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我从来没有打过儿子,因为那是一种粗暴的行为,是我厌恶的。很多父母用体罚的手段去管教孩子,效果往往是短暂的,他们不仅责打孩子,还说一些非常伤人的话:“不要你了,滚!”“你太蠢了!”“你不可救药!”等,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孩子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格外的呵护,尤其在自尊心上。显然,只要是有责任心和爱心的父母都会注意到这一点。不要说有意伤害,即使在不经意之中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也真是令人痛心的事。

    7
    2016-5-26
    3
    2016-5-26

    在散步的过程中,邻居史密斯太太发现女儿的裙子被弄脏了,她立刻生气起来,开始冲着女儿大声责骂。看到女儿大哭以后,她又马上给了女儿一小块点心。我问史太太,“你为什么责骂女儿呢?”“她总是这样经常弄脏自己的裙子。”史太太这样回答。“可您为什么又给她一块点心呢?是为了表扬她的行为呢,还是给她受责骂的补偿?”史密斯太太哑口无言,她不知应该怎样回答我。

    这时,小女孩已经被弄得糊里糊涂,她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会责骂她,更不知道挨了骂后她为什么又得到了点心。母亲这样的做法,让女儿弄不清是非,这对她的成长是相当有害的。

    5
    2016-5-25

    我让儿子学会许许多多的东西,但决不想把他变成那种呆头呆脑、形同枯木、板着面孔、难于接近的人,我应该对儿子长大成人后的行为负责。如果儿子只是一个满腹经纶、知识丰富的人,却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不会对其他的人有所帮助,有所贡献,那样的话,我一定会感到难过和愧疚的。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和他的母亲非常细心地照料他,但从不娇宠、溺爱他。我很少将儿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随便爬。父母应该是孩子最早的老师,而不应该是他的保护神。当儿子不慎摔倒在地时,在大多数的时间,我不会去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儿子应该从这些小事中学会独立的能力,他应该明白,他不能永远依靠父母,而要靠自己。

    我认为,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是对孩子的一种真爱,那种对孩子的娇宠和过分的呵护只会让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吃尽苦头,那可怕的结果只能是一种罪过。

    缺乏忍耐、不能自我克制是没有修养的,是会令人瞧不起的。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学会忍耐,将来也不会有大的作为。在我的家庭中,如果儿子受到伤害,即使他大哭也绝不会在我这里得到过分的安慰和同情。

    11
    2016-5-23

    2005年在网上看到一篇报道,说沈阳一个13岁女孩,在一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获得冠军,而这一佳绩居然是她的父亲在三年时间里抽女儿400个耳光得来的。这仿佛是一个典型的“不打不成才”的例子,它不知会让多少父母相信用耳光可以促进孩子“成才”。

    可是,一个平均两三天就要挨一记耳光的孩子,尤其是个女孩子,她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呢?耳光打在皮肤上的痕迹很快会消失,但留在心理上的创伤能消褪吗?女孩要长大,她将不只是个“弹钢琴的人”,她还会是个有很多种角色的人。作为更多的角色,她将会表现怎样一种面貌呢?如果说这个个案有代表性,它不代表一种畸形价值观下危险的做法。它在用一个单一成就,去赌孩子人格健全与一生的幸福。

    我曾见过一位母亲,她得意洋洋地说,孩子就得打,我那孩子,只要揍一顿,或臭骂一顿,立刻就听话了。可以断定,这位母亲只能在孩子还未成年时,在着眼于某一孤立事件时,并且在她毫不关心孩子的幸福感时有这份得意。她的得意不真实,也不会长久。

    我还认识一位女孩子,她很漂亮,学习出色,工作能力强,看起来性格也活泼开朗。在她身上似乎找不到缺点。她只是一直以来胃肠功能不好,二十岁上大学时急性胃穿孔,差点要了命,胃被切去三分之一。医学上早已发现,慢性胃肠疾患和人的消极情绪以及压力有关。从她的疾病及偶尔流露的一些性格特点,我估计她儿时的生活一定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心理创伤。果然,后来有一次我们随便聊起来,说她妈妈从小打她,打得非常狠。比如有一次她放学后到妈妈单位来拿钥匙,走时忘 了和办公室的阿姨说再见。就这么点事,她妈妈半夜加班回来,一把将她从被子里拎了出来,暴打一顿。她说当时自己正睡得香,冷不丁挨打,根本都不知道因为什么,而类似的事发生过很多次。

    她可能是为了维护她妈妈的面子,说她一点都不怪妈妈,甚至说正是因为她妈妈那样严格要求,她才有今天。我发现她总是无节制地吃各种零食,尤其是刺激性的食物。胃部切除手术不久,就不顾医暴饮暴食,又发生胃出血,好长一段时间不能吃饭,到稍好一些,又开始无节制地吃。我劝她少吃零食,她说她经常心情不好,吃零食能缓解心理压力,所以顾不了那么多--这个坚强的女孩,真是把所有的痛苦都自己扛,零食成了她一直以来的心理去痛片。我不知她妈妈知道这些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后,想到女孩的身心健康时,是否还能骄傲得起来?

     

    8
    2016-5-22

    对许多人来说,家庭和办公室已经调换了位置。家庭生活已经变成了以“提前完成任务”为目标的紧张演习,家庭成员们花15分钟时间吃饭,然后就慌慌张张地去踢足球;为了不浪费时间,他们试图利用就寝前的半个小时培养亲情。另一方面,在上班时,你可以与别人交往,在休息时间放松一下。相形之下,工作场所像是一个避难所--成年人交往、竞争和相对自由的庇护所。因此,有些人甚至愿意延长工作时间,因为他们对工作的喜爱超过了家庭。霍克希尔德写道“在这种家庭--工作生活的新模式当中,疲倦的家长避开了尚未化解的争吵和肮脏待洗的衣服,投入了工作的可靠秩序、友好气氛和有节制的欢快情绪当中。”

    不仅是家庭环境的气氛发生了变化。还有对工作的极力认可。许多外界的奖励--包括嘉许、酬劳和升职--满足了我们的自我价值意识,令我们精神振奋,猛然拖着我们远离了家庭和家庭生活。它们形成了一种不同目的地的诱人构想,一个浪漫而温暖的乌托邦--兼有辛勤工作的满足感和堂而皇之的理由,在满足不可想象的时间安排和要求的“忙碌”当中忽视了重要的东西。

     

    6
    2016-5-21
    6月11日下午,安徽合肥一男子去厨房烧水,不慎撞到玻璃门上,被玻璃碎片划伤大动脉。危急之时,三名过路的蜀山小学六年级学生黄丽君、陈翔云和何帆立即解下红领巾扎住其伤口,并打电话求救。目前,该男子已脱离生命危险,他的妻子6月18日到学校感谢这三名小学生,并归还红领巾。
    0
    2016-5-21

    【早教不当:缺乏沟通能力】

    ①家长每天只是督促孩子认字、写字,很少和孩子说话;

    ②孩子忙着上各种学习班、兴趣班,没精力和小朋友玩;

    ③时间花在背诵古代经典和英语单词上,生活词汇掌握得少,语言表达力差;

    ④欠缺自主意识,无法适应陌生环境。沟通能力差,上学后难于适应群体生活。

    贝克汉姆和他的孩子们

    0
    2016-5-21

    最终,生活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家庭。当人们即将告别人世时,最令他们追悔莫及的往往就是没有为家庭尽到的义务。收容所的志愿者说,在许多时候,由于心事(尤其是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纠葛)未了,人们似乎坚持不咽下最后一口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一种承认,一声道歉或一次原谅)才安然辞世。

    那么,当我们最初被某人所吸引时,当我们新婚燕尔时,当我们的孩子还很年幼时,我们为何不抓住家庭的重要意义呢?当不可避免的挑战降临时,我们为何不牢记这一点呢?

    对于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来说,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对生活的描述非常生动。他说,“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还没有唱出。每天我总在乐器上调理弦索。”我们很忙碌--忙碌得超乎想象。我们弹奏了几个音节,但我们似乎始终没有达到奏响乐章的生活层次。

    6
    2016-5-20

    微软msnNOW报道,美国加州六岁的小比尼近日吃午饭时,桌对面吃苹果的同学突然噎住了。于是她冷静走过去,用海姆利克氏急救法帮同学摆脱了险境。比尼觉得没什么,但大家看来,她救了同学一命。她说,这招急救法是从一个儿童节目上偶然学到的。

     

    0
    2016-5-20

    【不要以为孩子不懂爱】

    一组专业人员问一群4~8岁的孩子:“什么是爱?”结果答案的广度和深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关于爱,你的孩子是怎么看的呢?

    0
    2016-5-20
    一个小姑娘走到父亲的桌边。他不胜烦恼,纸张散得到处都是,正忙着在效率手册上写东西。她站在他身边。父亲始终没有注意到,直到她最后说,“爸爸,你在干什么?”他头也不抬地答道,“哦,没什么,宝贝。我要做一些组织规划工作。这些纸上写着我要拜访和谈话的所有人的名字,还有我要做的所有重要的事情。”小姑娘犹豫了一下,然后问,“爸爸,那上面有我吗?” 10
    2016-5-19

    1
    2016-5-19
    小按钮原来喜欢看动画片,玩电脑,读书的时间不多,所以通过协商我们共同订立了21天挑战《每天阅读至少一篇有意义的课外书》。坚持了21天挑战成功!小家伙高兴地不得了,逢人就说:他获得了挑战21天勋章了。挑战成功后有20多天了,这个习惯寂静很成功的养成了。每天他都要自己看一会书,我也感到很欣慰,并给他办理了小脚丫绘本馆的借书卡,他已经很主动的坚持借书还书了,还会主动地给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和讲述书中的故事。
     
     
     
                                               小按钮的姥姥写
    0
    2016-5-19

    这是一些能提高幼儿专注力的游戏。

    1.找不同

    2.拼图

    3.搭积木

    4.穿珠子

    5.躲猫猫

    6.走直线

    7.讲故事

    8.看图书

    9.听音乐。

    要孩子具备一定的专注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谨记的是当孩子专注的做某一事情的时候,在不伤害自己,他人的前提下,不要去干扰他,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

    0
    2016-5-19

    现在有一种令人心痛的事实,许多中小学生特别害怕开家长会,家长会的日子经常成为他们的“受难日”,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大好的男孩子,家长会通知简直是下达给他们的“惩罚通知”。在他们的经验中,家长会就是“成绩排名会”和老师“告状会”。后果是回家轻则遭训,重则挨打。

    在家长会后打骂孩子的家长,一定是简单粗暴的家长。他们大多平时不主动和老师们沟通,只是在开家长会时或老师“请家长”时,才听到一些关于孩子的在校情况。老师向他反映孩子不守纪律,或者孩子成绩不佳等各种问题,都是他生气的理由。从学校回家的路上,他不去想孩子的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不去反思自己在教育中是否有过失,不去思考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他只是想赶快找孩子算账。这样的家长他们对待孩子原本就简单粗暴,在家长会后处罚孩子,与其说想“教育”孩子,不如说只是家长想平息自己心头的怒火,想出口恶气。但这只能让孩子的问题变得更为糟糕。

    孩子是敏感而脆弱的,如果老师和家长见面,变成了让孩子蒙羞、挨训的恐怖事件,后果只能是让孩子憎恨老师,讨厌学校;让孩子在学习、自信、道德等方面失去上进心和判断力;而且最后多半会反映在学习上,影响学习成绩。

    即使从家长会上发现孩子学习退步,不守纪律,和同学打架,甚至旷课等严重问题,回家后也不应该打骂孩子。要先和老师好好分析沟通一下,尽可能寻找出问题的由来。孩子不会凭空出现问题。出现问题,一定是有一些长期积淀的症结没得到解决,或是有某个外在因素使一些小问题恶化。比如一个孩子突然不想上学了,就要考虑他和班里同学的关系是否出现了问题,是否受到某个老师的批评而感到委屈,是否遇到了他人的威胁等;孩子的成绩一路下滑,就要考虑自己对孩子的学习管理是否得当,观察他最近情绪如何,对什么感兴趣,主要和哪些人交往,他遇到了什么打击或诱惑等。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和孩子沟通交流,首先让他信任你,能对你讲出他的困惑或困难,然后获得你的鼓励和帮助。

    14
    2016-5-18

    除了“静态阅读”,还有“动态阅读”,比如一起去剧场看一场儿童话剧,去郊外踏青,和自然对话,都属于“动态阅读”。“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学到知识,领悟人生,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书籍只是达到这些目的的一个载体,因此父母不必过于拘泥于静态地阅读书本!”

    1
    2016-5-17

    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到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

    每当我看到有的家长洋洋得意地宣称他尚处学龄前的孩子认了多少字或多少英语单词,而他的方法是就制作一大堆卡片或把英语单词贴得满家,我总是有些担心,这样行吗?

    现在还有许多“早教机构”,他们所谓的“早教”其实就是让孩子认识一些字或字母和单词。学习的过程可能弄些花样,有的是扮演“字母角色”,有的是一起大声喊出某个音节,实质也是孤立地学字词。我怀疑,这样的课程,对孩子们有意义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提出“有意义学习”,这是一个和“机械学习”相对立的概念。他的重要论断是,有意义学习才是有价值的。依据他的理论,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所以是低效学习。

    前几天又从报纸上看到一个消息,说一个四岁的孩子能认得两千汉字。原来是他的爷爷把字词贴了满家,每天记孩子认。学外语的人都知道,如果孤立地背单词,忘得很快,但如果把单词放到语境中学习,效果就非常好。所以孩子如果认了好多字,却不会专注地读一本书的话,那是很不妙的一件事。把识字和阅读割开了,可能早早地破坏孩子识字的兴趣和自信心。

    学习中如果再加上炫耀,那是最坏的。恐怕只是在制造一个漂亮的肥皂泡吧。

    卢梭说,“人们在煞费苦心地寻找教读书写字的最好办法,有些人发明了单字拼读和字卡,有些人把一个孩子的房间变成了印刷厂。真是可怜!”

    和谐合理的方法往往是美的,也是有效的;坏方法则把原本简单的事变得复杂、低效;我们在儿童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寻找好方法,不要想当然地用坏方法去教孩子。

    9
    2016-5-16
    人格就是一种财富,它是人的良好意愿和尊严的财富。从小对孩子进行人格的投资——这虽然不能直接在物质方面变得富有,但是,孩子们可以从赢得的尊敬和荣誉中得到回报。无论是东方的圣人,还是西方的哲人,都十分重视人格,苏格拉底说:“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堕落为禽兽,而品德也必自然提高。”因此,“良将不怯死以苟且,烈士不毁节以求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人格的力量,就可以战胜困难,也可以抵御邪恶,如古人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留下一串光辉的足迹。 11
    2016-5-15

          美国的小孩,不管学习好坏、长得丑俊、高矮胖瘦,个个都是趾高气扬、活灵活现的,谁都觉得自己很特别,是个人物。换句话说,这些孩子都特别自信。
      那么,他们的自信是从何而来呢?
      一、父母无条件的爱使孩子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 love)。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美国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宝宝,无论你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你,养育你直至你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
      他们爱孩子,尽情地享受孩子的成长过程,享受孩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用尊重、鼓励、欣赏、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有父母的爱在后面支撑,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么,都无所畏惧:“我爸妈爱我,肯定我。”他心里非常踏实,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
      能做到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他们本身也都是自信的人,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所以不会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或者把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逼着孩子去代为完成。他们知道每个孩子各有特点,会鼓励孩子做他自己,扬长避短,相信孩子最终都会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自食其力的人。
      孩子心中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就是父母的爱、无条件的爱。因为他是父母的宝贝,不是因为他是什么“钢琴神童”或是“数学天才”,或者他得到过什么奖。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你学习好了爸妈才会满意,你奥数比赛得奖了爸妈才高兴,孩子心里会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并学着戴上势利的眼镜去面对爱与关怀。父母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再对孩子提出高标准,孩子长此以往会变得紧张、焦虑、患得患失。
      精神科医生认为: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多数都能从其家庭教养方式中找到症结。父母对孩子性格和情绪的影响超过了学校和社会。
      二、尊重使孩子自信
      自信,来自自尊,一个人首先自尊,然后才会自信。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内在的,只关乎自己的,是外部环境无法撼动的自我认知。
      自尊最初是来自外界对他的尊重。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会都要尊重他。美国学校一直强调“鼓励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学生们建立起正面的自我认识,不因和其他人的长处比较而自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他学数学不开窍,但是他人缘好,有领导才能;也许他作文不行,但是他画画好,有艺术细胞;也许他不善表达,但是他体育好。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他的长处,并创造机会让他的长项得以发挥,从而确立他的自信。
      一位朋友从小到大都是学习尖子,考上了北大生物系,后来在普林斯顿大学拿到分子生物学博士。毕业后在赫赫有名的大制药公司里工作。在公司里她常常感到窝火,因为那些美国同事技术知识都远不如她,却个个自我感觉极好,张口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最深刻的……”“我使这个课题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而她,却总是在找自己的不足,开会时从来没有勇气说出自己做得多么好,实际上她比所有的人贡献都大。她觉得和美国人相比,自己在实力上最强,欠缺的就是一份自信心,因为这个她在公司里失去了很多机会。
      等到她自己的孩子上学了,她参与了学校的活动后,感慨万千地说,美国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多尊重啊,孩子班上有个脑子明显有毛病的孩子,老师都是一直在鼓励,十道题做对了一道,老师马上让他到前面将那一道题算给大家看,大家一起鼓掌鼓励他继续努力,没有分毫的讽刺挖苦。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没有自信吗?哪里像我们小时候,考试没考好,父母说骂就骂,违反了纪律,老师叫你站在教室前面接受大家批判,哪里有一点尊严可言?
      她说:“像我这种全校第一的尖子生都被打击得自信全无,别说那些差生了,难怪那么多学习不好的同学都要破罐子破摔了。”
      美国的成年人把小孩当做大人一样尊重:父母进入子女房间要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其他隐私……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
      一个不被尊重的孩子不仅没有自信,他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因为没有人给他示范过。
      教育学家们在深入研究后曾得出结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孩子们就会有力量克服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难,用努力进取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当务之急不是让孩子学认多少字,背多少诗,做多少道题,而是要尊重孩子的细小的感觉,给孩子培养出一份自信心来。
      三、赞赏使孩子自信。
      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获得肯定与赞赏的需要,如果一个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别人赏识的,自己对别人来说是重要的、有意义的,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愉悦的、自我肯定的感觉。孩子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常常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评价来给自己定位。如果他经常被表扬,他的心里就充满了自豪和自信,觉得自己很优秀很特别。相反,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都是训斥、挑剔、责备甚至挖苦,一个小小的过错就被家长抓住不放没完没了地进行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什么都做不好,他就会否定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因此,家长在生活中应当对孩子多一些赞赏鼓励少一些指责批评,当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时,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夸奖和赞美,不要害怕会把孩子给“夸得不知天高地厚”“夸得骄傲了”,有自信的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当孩子遭遇失败或孩子行为有过失时,不能对孩子全盘否定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更不能盛怒之下对孩子拳脚相加,这种做法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心灵上留下创伤。
      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法令。以立法的形式要求学校必须提高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缩小或消灭劣势群体(如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之间在学业上的差距。其实,美国的学校不仅仅是在学业成绩上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在文艺体育各项活动中,也尽可能地给所有学生同等的机会,给每一个人参与的权利。
      小学的运动会是每一个孩子都要参加比赛的,篮球足球棒球等运动队还有管乐队弦乐队,谁想参加谁就报名,不是根据个人水平甄选的。无论是表演还是比赛,观众们都是掌声雷动给予孩子们鼓励。
      从上一年级开始,班干部就是大家轮流当,上讲台演讲,人人都有资格,怎么讲都行。有的小孩讲话没个章法,磕磕巴巴的,前言不搭后语,老师会表扬他的观点特别,勇气可嘉。
      老师总是千方百计地挑出孩子的优点、亮点,进行表扬,而忽略孩子不足的地方。久而久之,孩子好的地方就会变得越来越好,长处会越来越长。孩子因为自己的长处而得到自信。
      最开始接触到美国学校的老师,我以为自家孩子比较幸运,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后来发现,几乎每个老师都是这样,才知道鼓励学生发现孩子的长项是老师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美国的父母认为孩子身上显现出的性格行为上的缺点,大多数都与父母的教育不当和榜样欠佳有关。
      所以,天下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带孩子的父母。
      四、信任使孩子更自信。
      做父母的常常会有意无意否认孩子的感觉,说出不信任孩子的话语。比如孩子说太热了,不想穿外衣,我们会斥责孩子:热什么热?妈妈一点都不热。孩子想帮忙端盘子,妈妈马上说:“你端不稳的,看把盘子给打了。”如果孩子抱怨功课难,我们会说:“怎么别人会做就你不会?你一定是上课没有好好听讲。”孩子要尝试一件新事物,有的父母会说:“得了吧,你那两下子我还不知道,别丢人现眼了。”
      甚至孩子成人了要找对象,父母依旧不放心孩子的眼光。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人,连父母都不相信孩子的判断能力,他的自信从何而来?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一再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一点一点地扼杀掉了。
      所以,作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觉和判断。如果孩子说热不肯穿外衣,那么摸摸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很热。可以替他拿着外衣,等到他需要的时候再给他穿上。他觉得课程太难,和他一起分析难在什么地方,找到症结,帮孩子解开。他想尝试任何事情,都给他机会让他去试,给他充分的信任和学习的机会。
      自信,一个人真正内在的自信,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而培养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自己先对自己的小孩有足够的信心:不管孩子是否得过奖,不管孩子的考试成绩如何,不管孩子学的是哪个专业、上的是哪个大学,甚至不管他上没上大学,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将来要干什么,并且踏踏实实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那么,他就会在未来的世界里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真正自信的人,不靠学历、工作成就、金钱、外貌这些外在的价值支撑,他自己认定自己的价值,内心的平和正是来自于此。

    0
    2016-5-15

    如果满分是100分,那么很多家长肯定会朝着满分努力,甚至还希望创造101分的纪录。可家长100分的付出,在孩子身上能收到100分的效果吗?

    0
    2016-5-15

    每周,每个班都会轮流指派一个学生当班长。每天,全校范围内都会播放早间新闻,镜头中出现的学生则可以获得全体同学的广泛认同。学校、班级定期都会举办庆祝活动和颁奖典礼。但是,除了庆祝活动和所颁发的奖励,学校提供的真正激励却在于,不断使我们回归平和心态的四要素,即人类的四项基本需求--生理需求、社会情感需求、心理需求、精神需求。每天,寇姆小学的学生几乎都可以在这四个方面获得某种激励。每周的五天上学日内,学生们都可以前往健康、安全的学校学习。在学校里,他们受到广泛认同和关爱,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学校里,他们参与富有意义的活动项目,听老师们、管理员们、家长们、朋友们呼唤自己的名字,称呼自己为领导,表扬自己的长处;在学校里,他们知道自己正为人生旅程积极准备......除了这些回报,孩子们还能再提出什么要求呢?

    每周,学生们所获得的奖励都会展示在教室、学校集会、早间新闻中。学校着重奖励的是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技能,而不只是考试成绩。

    因此,学生们只要每天上学,随时都可能受到表扬。正如穆里尔的描述,“你会看到,我们无时不刻不在表扬学生,你会听到老师们的感谢词。我们告诉孩子,他们身处在关爱中,得到了十足的欣赏。我们学校共有900名学生,我们每天必须和每个孩子保持接触,这非常重要,即使这种接触可能只通过早间新闻电波传送开来。这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所在。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受到信任。”

    10
    2016-5-14

    1.“你来决定”,让孩子决定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我爱你,但我不喜欢你这样做。”将爱孩子和不喜欢这种行为区别开来;

    3.“你要知道,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求。”教孩子不要追求无谓的公平;

    4.“告诉我,你心里真实的想法!”帮助孩子梳理情绪,分析事实。

     

    1
    2016-5-14
     
    小贝壳加入小红星五天的变化
     
        我叫小贝壳,今年六岁了,加入小红星已经有五天的时间了,爷爷奶奶都说我有个很大的进步。晚上能按时睡觉,早上不赖床了, 每天早晚起来都大声朗读一遍《星士的七个好习惯》,主动洗漱表现的也比以前有进步。
        小贝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你加油呀!争取尽快成为红花士哟!
    0
    2016-5-14

    过半美国孩子不知父母是富翁

     

      新快报讯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一份19日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美国超级有钱人,没让子女知道自己全部的财产。

      美国银行发布的调查显示,财产在300万美元以上的美国有钱人当中,“对其财产的保存或传给子女或捐赠给慈善单位,有完整规划者,少得出奇”。

      受访的457人当中,许多都是战后婴儿潮出生者,而且是白手起家的第一代有钱人,有“属于这个世代明显不同的心态”。受访者中,52%的父母并未毫不保留地告知子女自己的财产有多少,其中15%根本不说他们家有多少钱。

      1/3的父母说他们从没想过要这样做,不过也有24%的人说,担心小孩会因为知道爸妈有钱而变懒。20%的父母说,他们会做出不佳的决定或浪费金钱,也有13%担心外人会因此占他们子女的便宜。

      只有34%的有钱父母说,他们坚决相信自己的子女有能力处理他们打算遗赠的财产。

          相比较之下,中国的很多孩子却是很早就知道自己是富二代,你对此是怎么看的呢?

    12
    2016-5-13

    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

    我发现,和孩子玩“开小卖部”,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通过这个游戏教孩子学加减乘除,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一种真正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学习也可以在快乐中进行。而且,在快乐中进行的学习会让孩子学得更好。

    在玩“开小卖部”游戏时,大人要拿出认真而单纯的心态,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投入地去玩,不要在这个过程中有任何说教,更不要因为孩子算错账训斥孩子。

    在游戏中要把孩子的乐趣放在首位,学习放在第二位。

     

    15
    2016-5-12

    1、常说:你先想想看;

    2、遇到困难不立即帮助;

    3、不管问题多荒唐都认真回答;

    4、孩子想说说不出时,不立刻帮说出来;

    5、不打扰孩子热衷或专心的事,即使到睡觉时间;

    6、对孩子的“新发现“,表示惊奇和赞叹。

    7、教孩子做事,用语言解说,并要孩子复述。

    3
    2016-5-12
    孩子见人不喊,情况往往是这样的。面对一个陌生的叔叔或阿姨,孩子有一点胆怯是正常的,本来已积蓄了勇气,刚要张口喊,父母便在一边开口了:“快喊叔叔啊,这孩子,就是胆小。”一刹那,孩子勇气全消。渐渐地,见了人便真的不喊了。事实上这都是做父母一手造就的。
    4
    2016-5-12

    哲学家弗洛姆认为,利已主义与孤独是同义语,而人不可能在与外界毫无关系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目的。人只有和他的同胞休戚相关、团结一致,才能求得满足与幸福。爱邻人并不是一种超越于人之上的现象,而是某些内在于人之中,并且从人心中迸发出来的东西,它是人自己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人使自己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并使世界真正成为他的世界。激光照排发明人王选先生说,“考虑自己和考虑别人一样多,就是好人。”我们也坚信,家长所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个好人。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磨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4
    2016-5-11

    孩子总说“不”,也许让您烦躁,但这却是情商教育的大好时机!

    孩子可能在表达:

    1.不喜欢;

    2.希望自己尝试;

    3.吸引父母注意。

    高情商父母请试试这样回答,鼓励孩子表达真实感受:

    1.你认为怎么办比较好?

    2.你希望怎么做?

    3.你现在有什么感觉?

    4.如果你现在不想做,打算什么时候做呢?

    9
    2016-5-11

    如果孩子不与成人交流沟通,其代价将是非常巨大的。交流沟通能力对于社交健康、情绪健康和个人成功非常重要。如果成人,尤其是父母不与孩子交谈,孩子便很难自在地与他人交谈。不交谈,意味着没兴趣,孩子可能将之理解成对他的忽视。所以,家庭中的沉默会给孩子的自尊、自我价值感以及他对未来婚姻家庭关系的信任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家庭中的交流,也有助于孩子在其他有权威的成人以及同伴面前自如地表达自己的布点,这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对他将来与专业人士和官员打交道时坚持自己的立场亦会有所帮助。

    15
    2016-5-10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财商”已成为与智商、情商并列的三大不可或缺的现代社会能力。理财专家建议,家长应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理财教育,培养孩子的财商,让他们正确认识、应用并管理金钱。

      家长应用游戏、亲身体验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财商”培养,并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按一定的步骤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3岁左右,家长可拿不同面值的货币让孩子识别,让孩子对钱有初步认识;4岁,通过游戏或带着孩子花钱,让孩子了解不同货币之间的关系;5岁,带着孩子一起劳动,让他们知道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6岁,孩子已会运用简单的加减运算,可以与孩子玩开商店的游戏,让孩子扮演营业员;7岁孩子开始有独立意识,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商量,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他们如何使用零用钱。

      8岁孩子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零用钱可能会超支,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各种合理的途径来挣点零花钱,例如安排额外家务,参加比赛等;9岁孩子的独立能力更强,事先让孩子列好一定时间内的开销计划,判断是否超支,与孩子一起进行支出调整;10岁可以帮助孩子算账,让他们了解节约的好处,培养储蓄观念。

      11岁孩子开始有品牌观念,家长可以让孩子计算买一件品牌产品要花费几个月的零用钱,有没有同类替代产品,价格相差多少;12岁孩子进入高年级,有一定的理财能力,父母可以为孩子开设银行账户,通过利息收入让孩子明白存钱罐里的金钱与银行里的金钱的区别;13岁以后孩子的理财意识已逐渐成行,可帮助孩子购买一点债券、基金定投等金融产品,让他们了解投资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同时,还能带来更多的回报。
     

    0
    2016-5-10

    【中国欧美教育对比】

    中国:小学累、中学苦、高中拼、大学混。玩耍的年龄被逼学习,学习的年龄只想玩耍。

    欧美:小学玩、中学混、高中学、大学拼。玩耍的年龄就玩耍,学习的年龄才学习。

    小、中、高阶段中国学生一般占优,进入大学阶段,欧美学生迅速超越。

    太看重起点,必将失去终点。

    蓝星士都都

    1
    2016-5-10

    我们来看对男孩和女孩的通常做法

    对男孩

    许多家长认为,武装他们的儿子应对言语攻击和失望的最好办法是使他的脸皮变厚,让他变得“坚强”起来。他们通过三种方法达到这一目标1.一些人养成了同儿子严厉讲话的习惯,只是为了让他习惯被伤害,获得对伤害的免疫力。2.一些人总是对自己的儿子说,他的情绪使他容易受到伤害,因而他应该否定或者远离那些情绪。3.最普遍的做法是,人们建议男孩子予以反击。

    比上述方法高明得多的保护他的方法是增强其内在力量--他的情绪和自信心。其他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不仅会对男孩子的自尊和自我认识造成巨大伤害,还会使他将自己与其“本质自我”隔绝开来。让他穿上“情绪盔甲”会阻止他表露和隐藏自己的情绪,因而,从长远看,对他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会有什么益处。

    那么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1.增强你儿子的内在力量,信任他;相信他能干;让他拥有一定的生活自主权;尊重他对世界的看法,并告诉他你爱他。

    2.当他遇到麻烦时,给他以帮助。不要奚落他,也不要对他说,“你怎么会让自己陷入到这场困境中呢?”

    3.鼓励他遵从并相信自己的直觉,“鼓励”意味着给他勇气,或者“壮大他的胆量。”

    4.教给他一些在伤害他人的人面前能派上用场的果断用语,比如,“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一定要说那些伤害人的话/做那些伤害人的事”或者“我没有必要听你的话”,并建议他随后转身离开。和他一起讨论可能采用的种种策略。

    对女孩

    许多家长认为,武装他们的女儿应对言语攻击和失望的最好办法是使她的脸皮变厚,让她变得“坚强”起来。他们通过两种方法达到这一目标,有的家长用一些刻薄语言粉碎女儿的期望,为的只是让她习惯痛苦,获得对痛苦的免疫力。有些家长总是跟自己的女儿说她不该有那样的情绪,她的情绪使她容易受到残酷生活及他人的伤害,所以,他们要她抑制自己的情绪。

    比上述方法高明得多的保护她的方法是增强其内在力量--她的情绪和自信心。其他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不仅会对她的自尊和自我认识造成巨大伤害,还会使她把自己伪装起来。让她穿上“情绪盔甲”,会阻止她表露和隐藏自己的情绪,因而,从长远看,对她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会有什么益处。

    那么家长可以怎么做呢?请参照男孩的做法。

     

    9
    2016-5-9

    何时向孩子说不?

    孩子当然不能为所欲为,但父母向孩子说不的时候也需要谨慎。有些时候父母不让做一些孩子想做的事情,原因是父母自己怕麻烦而宁愿忽视了孩子的需要。

    孩子一般在这几种情况下才需要父母坚决说不:

    ①做危险的事;

    ②超越规则和界限;

    ③伤害到别人的利益甚至安全;

    ④推卸责任和说谎。

    3
    2016-5-9

    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令人激动的一关。提升能力、迎接挑战和克服障碍,尝试冒险和各种各样的做事方式,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获得更强的控制力,学会为自己设定边界,所有这些对于孩子成长为独立的、负责任的成年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不幸的是,家庭之外的世界被认为是一个越来越危险的所在,让孩子们在没有成年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玩耍和旅行,家长们自然会感到担忧。家长们往往并不鼓励孩子们独自一人出去尝试,逐渐给予他们更大的自由,而是常常监督、陪伴、限制和阻止他们。孩子们到哪儿都有人开车接送,甚至被劝阻不要在屋前花园里玩耍,更不用说上街或者去公园了。让孩子们安全地待在室内,做父母的可以放下心来。出于为这种利已之心辩护,他们认为自己是在最大限度地为孩子着想。但是,学会应对危险及各种未知因素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孩子需要长出属于自己的翅膀,并学会如何使用它们。

    家长们可以怎么做呢?

    对男孩子

    1.让你的儿子独力做事可以为他提供自我检验的机会。否则,他会觉得更加难以确立自我身份,建立自尊,也难以学会在一个更大的群体中该如何行动,以适应社会。

    2.逐渐给他一些家庭之外的自由,开始的时候坚持让他和哥哥姐姐们在一起,或者在某个值得信赖的团体的安全保护之下。

    3.对社交不太感兴趣的男孩子常常琢磨地图和时刻表。地图和时刻表有助于他从乘坐当地公交出行中获得乐趣,从而满足他的独立要求。

    对女孩子

    前两项与男孩子一样。

    第三项有些区别

    3.不要到哪儿都开车去,可以让她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开始的时候,和她一起坐,好让她在你的安全陪伴之下熟悉周围的路。

    10
    2016-5-8

    急功近利的教育扼杀了中国人多少乐观的心态、追求生活质量的能力、创造力和领导力啊。 “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

    7
    2016-5-8

    在你照顾你孩子的同时,你也得照顾好你自己。我们不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人的自我感觉越好,越是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善待与之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人们。这些我们都知道。我们也知道,当人们一整天都不痛快或者当人们非常疲乏时,常常会冲至亲至爱之人发泄其沮丧之感。照顾好自己是一项有益于他人的投资,因为当我们行事得体时,我们会积极乐观地面对他人,并将这种良好的感觉传递给他人。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你都相信自己的能力,并设法解决出现的每一个问题,这是很难做到的。大多数家长和照料人都会更加喜欢孩子的某一发展阶段。老师们还可以选择是教年龄小一些的学生还是大一些的学生,而家长则别无选择,他们得把孩子从小带到大。你肯定有犹豫不决的时候,但是孩子们非常看重坚定的品质。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与你的配偶及朋友一起讨论,仔细检视自己最初的反应,如果你仍然持有相同的看法,那么请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并保持始终如一。

    和他人交谈,这对你往往会有帮助。

    发现切合你的小小的奢侈,也就是一些能让你静下心来并恢复自信的事情。可能是读一本无聊的书,看电影,与朋友小聚。

    确保你让自己振作起来的安排是切实可行的。否则,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尽量定期安排一些让自己振作起来的活动。有些可以分成若干小的时间块一点点实现,有些则需要花费更长时间,因而需要提前筹划。

    如果“我一直想......”,那么,就立即去做吧。

    16
    2016-5-7
    许多人都能了解电脑辐射对人体带来的伤害。当你远离电脑一个星期后,你会发现痘痘不见了,脸上的皮肤光滑了,精神状态也变好了。别意外,这都是因为你远离了电脑辐射的关系。

        电脑前工作如何防辐射

      外表光鲜的ol一族让人羡慕,但由于长期面对电脑,ol女性也受到很大的辐射伤害。其实,内部调养可以很好的改善电脑辐射引起的皮肤暗沉和身体疲惫问题,正对着电脑的你快来看看吧!

      1、常做体操消除疲劳

      长时间上网,你可能会感到头晕、手指僵硬、腰背酸痛,甚至出现下肢水肿、静脉曲张。所以,平时要多做体操,以保持旺盛精力。如睡前平躺在床上,全身放松,将头仰放在床沿以下,缓解用脑后大脑供血供氧的不足;垫高双足,平躺在床上或沙发上,以减轻双足的水肿,并帮助血液回流,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在上网过程中时不时伸伸懒腰,舒展筋骨或仰靠在椅子上,双手用力向后,以伸展紧张疲惫的腰肌;还可做抖手指运动,这是完全放松手指的最简单方法。此类体操运动量不大,但远比睡个懒觉来得效果显著。

      2、平时准备一瓶滴眼液,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你不希望第二天见人时双目红肿,面容憔悴,一副黑眼圈,那么切勿长时间连续作战,尤其不要熬夜上网。平时准备一瓶滴眼液,以备不时之需。适当的滴一滴滴眼液,能缓解眼睛疲劳,减少眼睛因疲劳而引起的疼痛感。但切勿过量使用,过量使用会使得眼睛过份的依赖。

      3、上网时注意缓解眼部疲劳

      方法是:将黄瓜或土豆切片,敷在双眼皮上,闭眼养神几分钟;或将冻奶、凉茶用纱布浸湿敷眼,可缓解眼部疲劳,营养眼周皮肤。在电脑旁放棵绿色植物或者多喝点绿茶,没事多做点按摩,也有一定缓解作用。

      4、平日多增加营养,多补充维生素b

      对经常上网的人,增加营养很重要。维生素b对脑力劳动者很有益,如果睡得晚,睡觉的质量也不好,应多吃动物肝脏、新鲜果蔬,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物质。脂肪酸、维生素a、k、e也是防辐射的好帮手,这些元素在哪些食物中存在呢?草莓,牛奶、蛋、肝、花菜、卷心菜、茄子、扁豆、胡萝卜、黄瓜、番茄、香蕉、苹果等含有以上成分,其中未成熟的草莓含量尤甚,多吃这些食物有防辐射损伤的功能。

      5、肉类、鱼类、奶制品也有助于增加记忆力

      巧克力、小麦面圈、海产品、干果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协调性,是上网时的最佳小零食。不定时地喝些枸杞汁和胡萝卜汁,对养目、护肤功效也很显著。饮料方面最好避免碳酸饮料,可以用茶代替。把蔬菜水果列为主打零食也不错,特别是葡萄、草莓胡萝卜、黄瓜、西红柿等。

    1
    2016-5-7
        怎样引导孩子安全上网,这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网络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孩子从小接触网络对他们今后更快地适应时代发展是有好处的,这是作为家长都明白的道理。但家长担心所谓的网络垃圾、网络污染会对孩子造成危害,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只要对儿童的上网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可以避开这些风险。

      一、要有家长的引导

      儿童在十岁左右就可以独立上网了。上网就像孩子上街一样,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家长先是带着孩子走,待孩子熟悉了基本的路径后,家长就可以松开手,看着孩子操作。

      指导孩子从玩简单的游戏、画画开始,使儿童获得关于电脑的一些基本知识,认识电脑的作用,使孩子把电脑当作一种工具来认识和使用,养成一种健康的上网态度。家长尽可能鼓励孩子亲近网络,增加学习的动力和自信。

      二、家长要多监控

      孩子上网,首先要指导孩子进入安全的网站,家长要控制上网时间,养成孩子遵守诺言的习惯,该下线时就下线,培养孩子不迷恋网络的习惯,增强自控能力。

      当孩子存在操作失误或者接触到不健康的东西时,家长要宽容地对待孩子,和孩子交心谈心,告诉他改正的方法,并在随后的时间里跟踪调查。

      三、制定上网规则

      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订上网规则。如:只能进入指定的几个网站;别人推荐的网站须经过家长同意才能进入;不可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学会保护自己等。

      四、鼓励孩子探索

      鼓励儿童在儿童网站中自由穿行,让他自由活动,自由摸索,按自己的意思选择喜欢的活动方式,这样会促进孩子的发展。

      家长要不断学习网络知识,做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引导孩子直观感受网络的用途,识别网络的利弊。

    1
    2016-5-7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象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我们经常说圆圆“像牛顿一样”,这不是一句表扬,而是批评,批评她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用心,犯种种低级错误。

    这句话来自圆圆小时候看过的一个故事。说牛顿醉心于实验,有一次一位朋友中午来看他,但就等不到他,朋友和他开玩笑,把佣人给他准备的午饭都吃了,然后走了。待牛顿终于从实验室出来,走到餐桌旁,看看桌上的残局,自言自语说“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然后离开饭桌,又钻进实验室。

    天才因为太痴心于某件事情,在生活中常常犯傻,做些令人发笑或令人生气的事,流传下来成为经典故事。可现实生活中出现这类人和事,却多半会被看作“不用心”、“不聪明”,引起人们的不屑或生气。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儿童教育中。

    绝大数儿童在童年时代都会醉心于某件事。或者是用全部心思思考第一只小鸡是从哪里来的,以至于听不到妈妈三番五次叫吃饭的声音;或是玩得过分投入,忘了上厕所,尿了裤子;也可能读一本有趣的画册,忘记了写作业......一千个孩子会有一千件痴迷的事情,尽管这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是多么简单或毫无趣味;再加上孩子们的幼稚和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甚至闯一些小祸。

    大人用什么态度对待孩子的这些小“不是”,这不是件小事,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的一个朋友说到她未竟的文学梦时,讲到一个事情。她初中时经常一边拉风箱蒸馒头一边看小说,结果有几次看得太投入,没注意看火,把火弄灭了,她的父亲一发现就打骂她一顿。近三十年过去了,她说起这事还是很难过,觉得这事对她的心理健康和事业成长有长久的消极影响。用她的遭遇对比爱迪生的母亲对儿子种种“过错”的理解和支持,真的可以感到,孩子最后成不成“才”,父母在这些细节上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是很关键的。

    如何看待孩子无意中犯的一些小错误,对这些小错误家长应该以何种态度处理--这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大问题。

    我的女儿圆圆作为一个普通孩子,别人会犯的小错误她也经常犯。比如花好几百元买个电子辞典,用了没几天就丢了,都不知道丢哪儿了;做炒鸡蛋,蛋皮磕开后,把蛋液直接打进垃圾桶,接下来考虑蛋壳该扔哪里,才发现搞错了;让她把剪子放回工具箱,她拿着剪子在家里绕一圈,返回来奇怪地问我给她剪子干吗。每当这个时候,我只能无可奈何地说她“像牛顿一样”。

    “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该生气的事化解为一句玩笑,既让孩子知道他哪里错了,又不损害他的自尊心,还暗含了对他的理解,甚至隐藏着对他某种才能的褒奖。这样的批评话,孩子比较爱听。

    哪怕有的孩子永远在生活细节上不精明,永远有“像牛顿一样”的毛病,只要不是什么大事,请允许他有这些毛病。

    想一下我们自己,同样也有很多弱点,会不时犯些小错。比如我不止一次地犯可笑的错误,穿运动衣出动跑步,跑的过程中觉得运动裤有些别扭,回来才发现是前后穿反了;去商场退一件衣服,进了商场才发现衣服根本没带出来......,这些毛病像肤色一样,长在我身上,不好去掉。我的先生和孩子也各自有他们的“毛病”,发生了,我们笑笑,经常自嘲我们的那些低级错误为“像牛顿一样”。这在我的家里完全是件趣事,不会遭到蔑视或训斥。

    13
    2016-5-6

    【培养了不起的男子汉】

    一、在家中挂一幅世界地图。

    二、为男孩买个地球仪。

    三、不单纯学外语,接触不同的文化历史和习惯。

    四、在男孩的床头摆放丰富有趣的世界知识图书。

    五:与孩子一同上网,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

    2
    2016-5-6
    下午跟然然玩了星士棋,下五局她连赢了四局,呵呵。。。然然赢了第一局的时候耶耶了半天,孩子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在下棋过程中我注意到大圆里有内容是后退8步,或是后退5步,或是返回起点,一开始我很担心然然遇到这样的情况会耍赖,可她运气挺好,前三局都没碰到,倒是我连续的后退,第三局干脆返回了起点,我笑着说,“哎呀,我要回原点了!真是的!”然然就抿着嘴乐,我还特意说了句,“然然,你看妈妈回到原点了也不发脾气,这是游戏,我们得遵守游戏规则,知道了吗?”
    然然只是嗯了一声,到了第四局我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小家伙掷到后退8步,立刻变了小脸,不高兴了,我不玩了,我要重来!
    “哎,然然,刚刚怎么说的呀,这只是游戏,这次后退了,没准下次再掷一次的时候就能走捷径,我们都要遵守游戏规则的!”
    过了一分钟,小家伙好像是想开了,说:“好的,我明白了”,果真她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时,会很高兴的面对,能做到“脸不变,心不跳”了,嘻嘻
    接下来又玩了一局,这次是我获胜了,“我终于赢了!”小家伙也笑着看我,你也赢了,我也赢了!

    在下棋的过程中小家伙还自己改了游戏规则,一会用55当起点,一会用87当起点,在玩棋的过程中还让她复习了一百以内的数的顺序,对大圆里的字也能认知一二了,感觉这个星
    0
    2016-5-6

    吃是人的一种天性,它怎么可能需要费那么大力气让孩子张嘴呢?

    许多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发愁的家长不去思考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我国五、六十年代,包括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哪里听说有不好好吃饭的?那个时候家里孩子多,哪个孩子需要追着喂饭?只要有吃的,哪个孩子被饿着了?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生活越来越好,为什么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厌食?

    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本杰明 斯马克先生对这一问题阐述得非常清楚,他说,“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吃不下东西?主要原因是喜欢催逼孩子吃饭的父母也不少”--这句话把事情解释得很清楚,孩子不喜欢吃饭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太在意孩子的吃饭,在这个问题上太强求了。孩子的正常食欲被当下物质和时间都比较充裕的大人好心地破坏了。

    不是现在出生的孩子天性变了,是父母都有精力来做反天性的事了。

    斯马克先生认为,“每个儿童生来就有一套自行调节进食数量和种类,满足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精妙的生理机制”也就是说孩子自己最清楚自己想吃什么,该吃多少。大人不要管,他就能正常发展自己的饮食功能;而家长在这方面如果经常干涉孩子,事情就会变糟。“儿童有一种被逼急了就要顶牛的本能。吃什么要是吃得不高兴,下次见了就讨厌......催逼儿童吃饭是无益的,反而会进一步败坏食欲,使之长期得不到复原。”

    23
    2016-5-5

    原则一:让孩子真正拥有钱;

    原则二:给建议但支配权交给孩子;

    原则三:让孩子花自己的钱;

    秘诀一:为孩子开立银行账户;

    秘诀二:借钱给孩子,培养贷款观念;

    秘诀三:从相关游戏中认识,善于理财才能致富;

    秘诀四:为孩子开户投资基金或是购买股票,让孩子跟着一起参与。

    遗憾的是,在我们国家这些原则和秘诀很难实现,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第5星球的红星银行和红星股市来给孩子体验!

     

    1
    2016-5-5

    圆圆10岁上初一时开始玩电脑游戏,经常玩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每天周末总是一玩就四五个小时,到寒暑假,能一口气玩七八个小时。那两年,她买的杂志基本上都是电脑游戏方面的,和同学朋友们电话聊天,也经常是关于电脑游戏的内容。

    她玩电脑游戏是在我的怂恿下开始的。

    圆圆在烟台上小学时,同学们都还没开始玩电脑游戏,也可能因为当时同学家有电脑的还不多,也许是因为他们当时还太小。她知道这回事,但并没有真正感兴趣。到北京上中学后,电脑游戏好像一下子在中小学生中开始流行了。她一方面从同学那里知道电脑游戏很有趣,另一方面又从媒体、其他家长、学校那里听到太多的对电脑游戏的批评。她可能有所顾虑,有矛盾,就一直没主动提出要玩。到初一第二学期,我问她是不是班里有同学在玩电脑游戏,告诉她想玩你也可以玩。她有些意外,但马上就非常快乐地接受了,立即就出去买了游戏盘回来。

    我的考虑是,既然电脑游戏能让孩子们那么着迷上瘾,其中一定包含着巨大的乐趣。孩子总应该玩点什么,我要让我的孩子快乐,在她的每个成长阶段获得那个阶段应有的快乐。因为现在的孩子们缺少玩伴,在玩耍方面太单调贫乏,如果没有一件有趣的事让他去做,那他多半是要在电视机前消磨时间了。我宁可让圆圆在游戏中浪费时间,也不愿她经常呆在电视机前。适合她看的电视节目太少,电视又完全是被动接受,经常看会使人大脑迟钝;游戏却是主动参与,玩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智力投入;而且游戏可以让她熟悉电脑。再一个考虑是,她的同龄人如果都在玩,她不玩的话,就会缺少一个重要的交流话题。

    至于她会不会上瘾,我不是没有担心,但不想因噎废食。总的来说我有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我对游戏的认识和对自己孩子的了解。

    电脑游戏也就是个游戏,并不是毒品,它和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并没什么本质区别,只是这个游戏更有趣更复杂。想一想,儿童对哪一种游戏不上瘾呢?我们小时候一伙儿小孩子玩打仗或捉迷藏,经常玩得忘了回家吃饭,忘了睡觉,直到大人找来,强行把我们拉回去。当时我们也总是不愿意散去,甚至得挨顿揍才肯回去。而现在的孩子没办法在楼下找到那么多小伙伴,只能在电脑上和虚拟对象玩耍。他们也会常常玩得忘了时间,总觉得没玩够。这两种“玩耍”没什么区别。

    对游戏有浓厚的兴趣和病态的“成瘾”,这是两种不同的状态。我相信绝大多数吤前者,只有少数的孩子会发展到后一种状态。据说姚明也喜欢玩电脑游戏,另外还有一些事业及学业上很有建树的年轻人也喜欢玩游戏。所以并不是电脑游戏本身有问题,而是孩子缺少自控力,使事情变得糟糕。这是家长首先要明确的一个观念。

    游戏上瘾其实反映的是游戏之外孩子的另一个问题。一个孩子如果长期钻在游戏里不肯出来,以至于成为一种病态,那是因为游戏外的世界让他感到枯燥、不快或自卑。一个孩子如果因为电脑游戏耽误了前途,那他即使生活在没有电脑的时代,也会有别的事情把他拉下水。我坚信使人堕落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心灵的空虚,或某些素质的缺失。那些在游戏中堕落的人,即使没有电脑游戏,也会有另外的什么东西使他不可自拔。

    事实上,电脑游戏已成为当代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无论家长喜不喜欢,他们最终都是要玩的,所以,在要不要让孩子玩电脑游戏的问题上,家长已基本上不需要决策了。大势所趋,挡是挡不住的。所在思考的是,如何让孩子既能玩游戏又懂得自我约束,怎样才能娱乐、成长两不耽误?

    10
    2016-5-4

    没有谁可以规定小河必须画成蓝的,小河本身是没有颜色的。但我们画画儿的时候,总得用一种颜色把它画出来呀。如果画画儿只能画真实的颜色,那我们就永远找不到一支可以画小河的笔。

    一张画只有好不好看,没有对或者错。你可以大胆地使用各种颜色--河流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欢,它可以是任何颜色。

    10
    2016-5-3
    0
    2016-5-1

    5
    2016-4-30

    叫醒孩子最上乘的方式就是温柔和耐心,要让孩子感到足够的安全,用愉悦的刺激来传达“醒来”的信号。提醒:切换与启动的时间因人而异,有人需要五分钟,有人需要十分钟...请根据这个时间,决定你去叫孩子的时间点, 不要要求孩子在你下达指令的那一刻马上就弹起来。

    0
    2016-4-30

    核心提示:近日,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指出,“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教育部表示,实施《指南》原则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

    《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相关专家表示,这个《指南》是一个科学详细的参考,可以让老师和家长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遏制“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记者看到,《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对于5~6岁的孩子,《指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教育部表示,实施《指南》的原则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胜利幼儿园沈杭凯副园长就接触过不少“焦虑”家长。“对于六岁的孩子,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利用各种游戏、活动,让孩子学会十以内的加减,并应用熟练。在游戏中、生活中学会数学,也会运用到生活中。但有些家长存在误区,孩子如果在书面上会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就觉得孩子很好很厉害,如果不会,就觉得没面子,很着急。我曾经看过某个小学对一年级新生做过入学调查,调查新生的认字情况,他们发现,到二年级,孩子们的识字水平基本相当,其实超前学习并没有太大意义。”

    沈杭凯副园长表示,有这个《指南》,就可以给家长一个参考:“拔苗助长的教育很容易把家长的焦虑转移给孩子,死板的教育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对孩子发展很不利。”

    晨晨今年9月上小学。去年6月,妈妈林女士就决定接下去一年不让晨晨读大班了,而改报了“学前班”。

    “好几个朋友的小孩都去读过学前班,说进小学适应快,也比没上过的小孩成绩好。”上了半个多学期后,林女士发现,学前班的数学很难,学的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很多都是小学里的内容。

    晨晨外婆很得意,逢人便夸晨晨聪明,把小学生都比下去。但林女士隐隐有些担心:“那么难,担心孩子很累。”

    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幼儿园孩子的数学、英语、识字能力都堪比小学生。有些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小学化”,有些幼儿园并没有相关教学内容,望子成龙的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担心孩子读小学后跟不上,特别另找语数外培训班,提前学习。

    在不少人眼里,孩子会认多少字、背多少单词、做几道数学题,成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但这样的标准到底有无科学性?

    不少家长将认字看作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

    5~6岁孩子学会10以内加减即可

    相对于只关心孩子在学习、认知上的能力,《指南》更关注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等多个具体指标。

    有家长仔细阅读《指南》后发现,自家孩子在认知上“超前”,但在生活能力、人际交往上存在比较大的“落后”,这和现在家长“包办”孩子日常生活,孩子没有机会锻炼自理能力不无关系。

    杭师大学前教育系系主任武建芬表示,之前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发布于2001年,是指导幼儿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但比较笼统,而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指南》在《纲要》的基础上各方面细化。

    “之前只规定总的目标,而没有具体目标,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解读,难免带有个人的东西。现在细化了,一线工作者操作过程中就能相对规范。”武建芬表示,《指南》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参照,她提醒,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规律和特点来,切忌盲目和急功近利。

    幼儿自理能力落后于认知能力

    《指南》部分内容

    数学认知

    3~4岁: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

    4~5岁: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长短、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5~6岁: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能用简单的图表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4岁:在提醒下,饭前便后能洗手。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

    4~5岁:饭前便后能主动洗手,方法正确。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5~6岁:能根据冷热增减衣服。 会自己系鞋带。 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4
    2016-4-30

    今年的儿童节我要给睿睿一个特别的礼物,我订购了一套教育游戏,在这套游戏中,我会和睿睿努力实现共同成长。这里最让睿睿感兴趣是,可以通过自已的良好表现获得自已渴望的玩具,而让我最感兴趣的是自已和孩子将会设定目标和计划,孩子有计划,我也有计划,比如在规定期限(21天)内不生气,不抱怨。。。总之这是一份特别的礼物,我会在儿童节那天,让睿睿生活在幸福而期待中。

    此外,孩儿她爸也在我的说服之下,单位领导也批准了他的请假。我和他将在儿童节当天全程陪伴,吃喝玩乐一天!

    多么奢侈的一天啊。。。用我和老公的责任感成就了孩子的幸福感,值啦!

    期待还不只这些呢!

    儿童节当天早上7:40分,睿睿将被一通闹铃声叫醒:是故事机里传出的专门对睿睿的祝福!

    11:30来自第五星球的姐姐会和睿睿通电话!

    睿睿幸福的第五星期之旅就此拉开帷幕!

    呵呵!

    这些都是睿睿不知道的。。。

    嘘!保密!

    顺便说一句,为了成长,我在这里开辟了新的空间,而且还要这里留下我努力学习的汗水。。。。

    呵呵!

    加油吧,睿睿妈妈!

    人生就是因为拥有这样的期待才变得如此的美妙吧!

    我和睿睿在这里祝福天下所有的孩子节日快乐!!

    2
    2016-4-30

    我听一个朋友说,她儿子所在学校创建“文明校”,创建活动中有个项目是搞“无噪音走廊”。就是下课不许孩子们在走廊里大声喧哗。学校天天派小干部们在走廊里巡视,抓喧哗者。小干部们把握不好标准,经常是哪个孩子一不留心说话声音稍大就被记下来,就要扣班里的分。结果各班主任们为避免扣分,下课把学生关在教室,不让学生到走廊中,谁想上厕所先在教室里排队,一个上完回来另一个再上。听说这个学校的走廊确实很安静,经验还被推广到别的小学......

    在“无噪音走廊”里成长的孩子,他所感受到的,实质是学校教育的野蛮。这样一种创建“文明校”活动,能让孩子心底生长出什么样的“文明”呢?

    教育应该为培养孩子的习惯而工作,不应该追求表面的整齐和迎合某些消极癖好。在学习环境方面,既不需要故意制造喧闹,也不需要过分追求安静,顺其自然才是最好。学习环境如果符合儿童的天性,孩子能自然形成学习上的抗干扰能力,他们在这方面有惊人的生长力。

    15
    2016-4-30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且最重要的榜样。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也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人。幼小的孩子很快学会一套绑架家长的做法,“不听话”就是他们惯用的绳索,消极但有效。这种事件积累得太多,会形成极端心理,发展为一种偏执。

    多年来人们习惯于要求孩子“听话”,这仿佛是为了孩子好,但深入分析,就可看到这是成人与孩子间的不平等。并非父母们不愿平等地对待孩子,而是不容易对自己的权威意识产生警觉,不曾意识到自己在孩子面前扮演了权威的角色。

    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他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这样的人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中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但在孩子眼中,他们只不过是些“不听话”的家长。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凡是那些非常自以为是,性格偏执的人,他的童年中一定有一段较长的必须服从于他人意志的生活,个人的意愿不断受到压抑。这是童年时代环境给他留下的心理创伤,一生难以愈合。很多人把这种偏执施行于自己的后代身上,又在后代身上留下偏执痕迹。

    20
    2016-4-29
    1、边吃饭,边给孩子看电视。2、饭前,给孩子只吃喜欢的肉菜,边吃边玩。3、边吃饭、边让孩子喝牛奶。4、饭前1小时给孩子吃甜食。这些习惯不但会导致孩子食欲下降,长期下去,还会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身体出现营养不良,发育也受影响。 1
    2016-4-29
       许多父母最为苦恼的是孩子自己玩到陌生的环境接触或者见到生人感到恐惧,明显孩子的社交出现了问题。这些孩子交友有困难,如果能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帮助,就会改变状况。虽然父母不能控制孩子的全部社交活动,但以下方法可以鼓励和帮助孩子交友。

      一、多和伙伴接触

      教育专家们说,父母们常犯的一个共同错误是总认为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找到自己的朋友。心理学家托马斯?伯恩特指出:“一个孩子只有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才能增进友谊。因此,父母要为孩子交友牵线搭桥。”达耶和鲁斯夫妇一搬到加利福尼亚州,就忙着为四个孩子结识新朋友。他们不顾孩子们的反对,坚持让他们参加一个夏令营。从夏令营回来后,孩子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13岁的艾伦说:“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孩子们,要求我们今年秋天和他们上同一所学校。”达耶说:“夏令营为他们建立友谊提供了一个机会,不然,我们的孩子到新学校就不认识任何人。”

      二、给孩子足够的选择余地

      孩子需要大人的指导,也需要自己决定一些事。比如,父母常常为孩子的穿着和发型烦心,但专家们说,只要不出格,最好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一个星期六,莫纳·奥杰达带着12岁的儿子贾森去逛商店。当孩子试穿一件她从未见过的鲜艳异常的衬衣时,莫纳十分惊讶,但孩子解释说:“我的朋友们现在都穿这种衣服。”当莫纳看着这件红、紫和金黄色交织的衬衫时,她回忆起自己十多岁时喜欢穿的一些衣服。她说:“当时我母亲认为我穿的衣服是稀奇古怪的,但通常还是让我穿。所以,我为贾森买了那件衣服。”

      给孩子选择余地的另一个方面是挑选朋友。尽管父母希望孩子交朋友,但决不愿意他们交错朋友。除非孩子遇到危险,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分辨哪种友谊要得,哪种友谊不值得。艾丽诺的儿子大卫13岁时交了一个朋友,艾丽诺发现儿子的朋友喜欢和人争辩,生活习惯也不好。这位朋友来家里玩,不经允许就到厨房里拿东西吃。艾丽诺向大卫提出来,但决不强求孩子停止和这位朋友来往。很快在接触中大卫亲身感到这位朋友蛮横、粗俗,不再和他来往了。

      三、尊重孩子间的差异

      孩子的社会需求是不同的,了解这点很重要。比如,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很多朋友。数量不等于质量。对有些孩子来说,一两个朋友就足够了。12岁的莎拉·凯勒是一个聪明、创造力强的女孩,喜欢跳芭舞和弹钢琴。当她不是一个人玩的时候,她总是和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在一起,她9岁的妹妹雷切尔却恰恰相反。她们的母亲说:“我常开车送雷切尔去参加一个又一个社交活动。我曾劝说莎拉多出来活动活动,但我终于发现,莎拉的兴趣和雷切尔不一样。”

      四、培养广泛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如果你不会游泳,你就不会被邀去游泳;如果你不会跳舞,你就不会被邀去参加舞会。但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就有了自信心,并为他们结识新朋友提供了机会。心理学家托马斯·伯恩特说:“友谊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那么就培养他们的广泛兴趣。这样,在参加共同的活动中可以建立朋友之间的友谊。”父母要帮助孩子在参加的各种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米切尔·伊顿13岁时,比其它同龄的伙伴瘦小,开展体育活动时,他总是缩在一边,也很少和同班同学到水滩上去玩。当他决定参加一项增加体重的训练时,他的父母表示支持。几个月后,见了成效。他很快又和体育馆里的新伙伴参加了其它体育活动,并要求自己在新的项目上也取得成功。

    五、为孩子做出榜样

      记住别人的生日并安排和朋友聚会的父母,以自己的言行告诉他们的孩子如何和朋友建立友谊,孩子会从父母和朋友的交往中学到很多东西。在许多家庭中,倾听别人意见,关心别人是作为家训世代相传的。班姆设法把父亲对待友谊的美德传给他13岁的儿子詹姆斯。班姆说:“最要紧的,我希望他尊重和同情别人。我父亲就是这样和别人友好相处的。”没有比友谊更贵重的礼物。在充满爱心、耐心和温情的指教下,父母能使孩子们接受并学会这些方法。

    0
    2016-4-29

    假如你的孩子每天早晨上学时磨磨蹭蹭的,总得你催促着穿衣吃饭拿书包,得你拖着往外跑才能不迟到。那么你纵使每天把“快点,不要磨蹭”这句话说一万遍,就这个缺点批评孩子一万遍,也解决不了问题;你不断的重复只是让孩子稳定地形成这样一个坏毛病。如果你换个方法,则问题可得到根本的改善。你可以郑重友好地跟孩子谈一次话,告诉她从明天开始,早晨自己掌握上学时间。然后从第二天开始,你真的能做到不催促。你只是完成你自己该做的事,如准备好早饭,或把自己收拾停当,准备去送孩子。至于孩子,她的时间自己安排,你心平气和地等她磨蹭。

    孩子第一天不适应,可能磨蹭得迟到一小时,路上急得都哭了,和你发脾气,怪你不提醒她。这时,你就表扬孩子说,“妈妈发现你真是个好孩子,有上进心,不愿意迟到。今天是第一天自己安排时间,还不习惯;以后肯定会安排得越来越好。”注意,你说这话时,要拿出诚意,不要口是心非。只要家长能真心诚意地坚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不发火,不指责,不包办,坚持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经常给孩子“记功”;在孩子了出现反复时,仍然能从她的消极表现中找出积极的地方,给予真诚的表扬。那么,孩子的自觉管理意识一定能形成,磨蹭的毛病一定能改掉。

    28
    2016-4-28

    0
    2016-4-28

    1.学习习惯,可以每天固定一个时间,由父母陪孩子一起看书、讲书;2.饮食作息习惯,从婴儿期就要按时休息、按时进餐、均衡饮食3.语言习惯,善于沟通要从语言开始,让孩子学会说话举止文雅、待人诚恳、落落大方;4.劳动习惯,培养动手能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自己做!

     

    0
    2016-4-28

    鲜蛋(冷藏30~60天),

    熟蛋(冷藏6~7天),

    牛奶(冷藏5~6天),

    酸奶(冷藏7~10天),

    鱼类(冷藏1~2天,冷冻90~180天),

    牛肉(冷藏1~2天,冷冻90天),

    肉排(冷藏2~3天,冷冻270天),

    香肠(冷藏9天, 冷冻60天),

    鸡肉(冷藏2~3天,冷冻360天),

    花生/芝麻酱(冷藏90天).

     

    0
    2016-4-28

    从这一步开始,领导教学法将真正从基础平台浮现出来。从这一步开始,人们对领导教学法的信仰将腾空起飞。从这一步开始,文化将重获新生。

    如果你的办事方法一成不变,那么,你得到的结果也将一成不变。

    在学校里,培养领导能力意味着寻找老师、管理人员的优势--他们的天赋,他们的内心召唤--并放飞这些优势,意味着将他们的心声、思想、身体、灵魂投入到教育事业的洪流,意味着发挥学生的天赋、释放学生的潜能,这就是那些学校一直在做的。

    当释放别人的天赋时,有几个问题值得问问“老师独立办事时,我们该赋予其多大程度的信任?”“我们怎么知道,哪个老师需要更多帮助?”“我们应该更多地指导学生呢,还是应该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我们如何才能够利用别人的天赋,美化校园,为学校建立有趣的传统?”

    提示 如果没有对第一步“建立互信”、第二步“明确目标”(明确使命、愿景、战略及义务)或第三步“整合体系”进行仔细考虑或明确沟通,就匆匆进入第四步“释放天赋”,很可能会制造教学混乱,而不是减少教学混乱。

    7
    2016-4-27

    记住,如果第三步没走好,前面的所有努力都将白费,而且之所以没走好,多数情况是因为人们完全忽视了这一步的作用。

    学校一旦完全认清采纳领导教学法的目的,他们的典型举动就是,想要直接参与进来,直接在班里实施。但有件事连商界也在学习,那就是想要成功,必须在具体实施计划之前先整合好各种资源。许多领导人不够妥当,他们认为自己能够越过整合的步骤,直接实施计划。许多人都这么做,所以,许多改革努力都付诸东流。

    有许多体系需要整合到使命、愿景、战略和义务中。但是,有四个体系,全是关于人力资源的体系,决定了领导教学法能否实施成功。它们是1.吸引员工;2.安置员工;3.发展员工;4.奖励员工。

    第一,吸引。哪些人是可以推动实现领导教学法的关键人物、衣食父母?你如何将他们吸引进来?如果计划进行根本性变革,就必须重新调整人事安排--甚至是老员工。他们的思维基本形成定式,需要先破后立。要达到这种效果,越早把他们拉进来越好。深谋远虑的领导人在设定目标、愿景、战略时,就会把人们早早地拉上船。为了达到大批员工自愿跟进的效果,需要先预测,哪些人或哪些团体会反对,并进而谋划好应对措施。老师是学校最核心的资产,但老师也给学校造成最大威胁。但是,如果人们把改革看作是你和他们平等共事,那么,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同上一条船。所以,早期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实施领导教学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员工同上一条船。

    提示 如果重新思考本书中的几个学校,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把家长拉上船。他们邀请家长参加筹划会议以及“七个习惯”培训,有些学校甚至带他们去寇姆小学参观。实践证明,家长已成为领导教学法的坚决拥护者,他们还贡献了一些相当惊人的智慧,明显提高了教改效果,促进教改取得成功。

    第二,安置。为了成功实施领导教学法,老师和管理人员需要担当哪些角色?学生们需要担当哪些角色?安置的内涵是,在恰当的时间,把恰当的人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安置需要回答的问题有“谁将做哪些事?”“谁有权做哪些决策?”“谁值得他们信任?”人们常常称之为“组织架构”。

    提示 穆里尔说,参观学校的来宾最常向她索要的就是学生领导角色列表。然而,她非常不愿让别人看。因为,这些角色都是学生自已设计出来的,其他学校的学生应该也会设计出来,没必要前来索要。换句话说,她并非不情愿分享列表;因为,她一直都在和人分享。在她看来,让学生自己设计角色远比角色列表本身重要。学生能够参与进来、能够自由设计,才是关键。

    第三,发展。训练学生,从而让他们融入领导角色,或者让他们训练其他学生。还需要考虑如何让家长参与 整个过程,这样,他们也将熟知“七个习惯”。一般来说,家庭环境能对学生成长产生最强大的直接影响。

    第四,奖励。

    提示 如果奖励制度、领事别人的状况或衡量进步的标准,同使命、愿景、战略、个体义务不匹配,那么,别指望领导教学法能实施长久。此外,请记住, 在领导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虽然获得有趣的奖励,受到公众的认可,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但是,精神层面的奖励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7
    2016-4-26

    实施领导教学法的过程中,,人们常常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如何从第一阶段,也往往是“我们经常这么做”的舒适的基础性阶段,推进到第二阶段。无论何时,只要刮起改革之风,有的人便会产生疑问,有的人则会鼓足勇气,两股势力相互斗争。如果要让勇气战胜疑问,就需要放开手脚、大胆向前。于是,我们必须为此设立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否则,还有什么方法比这更有效?

    进入明确目标这一步骤,人们需要回答如下四个问题。

    第一,我们的使命是什么?使命不是终极目的,却是勇往直前的理由。每个学校在刚开始实施领导教学法时,所有孩子都会问,“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在学校里这么做?”“为什么领导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对老师或管理人员来说,问题是,“为什么值得这么做?”“为什么家长们要支持这个教学法?”寇姆小学的初始目的是为了增加生源,但结束和衣食父母的讨论后,他们将愿景表述为“领导才能,人人有份”。他们最大的疑团解决了,他们要帮学生做好准备,应对21世纪的挑战,没多久,学校注册学生数量明显提高。如果学校越把教育使命定位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帮助学生为应对未来生活武装自己,那么,衣食父母们就越会支持学校,关键是要专注地以终为始,而且这个“终”必须是正确的“终”。

    提示 对于学校实施领导教学法的短期目标,你或许希望能把它简洁地表达出来。如果这样,我建议你先罗列三四个原因,回答学校为何计划教改。可以从每个衣食父母的角度寻找答案。

    第二,我们的愿景是什么?如果使命就是短期目的,那么,愿景就是终极目的。思考愿景的方法之一就是想想“结果”,它是你们学校希望在一段时期内达到的特定成果。比如说,你希望学校的学生行为、守纪情况、老师满意度、家长参与度以及考试成绩,在两三年内达到什么水平?人们对愿景的内涵分析得越具体入微,他就会越专注地制定计划、采购教具、研究教案、管理班级。

    提示 缺乏紧迫性和完成期限限制的愿景,只能算是白日梦,所以,将愿景分割成一系列现实目标和有确定期限的里程碑,效果会更好。

    人们在教学楼里感到愉悦、幸福,也给出了积极评价,这是因为,我们所有教员就是一个团队,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愿景。

    第三,我们的战略是什么?如果愿景是终极目的,那么战略就是达成终极目的的手段。如果老师、行政管理人员没制定计划就匆忙行动,那么无论使命、愿景多么引人注目,多么令人充满希望,这都没什么意义。战略计划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一般有两种战略(1)刚性战略;(2)柔性战略。

    刚性战略主要回答,学校如何达成它的使命、愿景,学校如何实施领导教学法。其中包括,提出合乎逻辑、有条不紊、具有可控性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表,还包括严密地回答下列问题“我将把哪件事摆在第一位?”“推进速度有何要求?”“需要投入哪些资源?”“需要哪些人参与进来?”“我们如何从切入点着手?”“我们的计划可行吗?我们有能力实施计划吗?”

    柔性战略则体现在校园的价值观中。“我们在过程中如何对待别人?我们如何对待学生?”有人称之为“行为守则”,也有人称之为“协作守则”。从某种意义上看,柔性战略反映了学校的综合特征,而刚性战略则反映了学校的综合能力。

    提示 无论是刚性战略,还是柔性战略,如果变得非常详尽、冗长,就会失去活力。为了实施领导教学法,需要把战略浓缩在一两页纸中。记住, 有时候,浓缩就是精华。

    第四,每个人需要承担的义务是什么?明确的义务界定了每个人在实现战略的路途中所需承担的角色。他们会开始吗?他们会提供支持吗?他们会移除障碍吗?明确的义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所有人都需要承担的共同义务;2.每个人需要承担的特定义务。比方说,寇姆小学的所有师生都有一项共同义务,那就是,看到地上的垃圾时,必须捡起来。他们都愿意承担这类义务。学校还为每个人设定了特别的行为义务和目标。

    提示 如果人们越觉得自己的义务与学校的使命、愿景、战略联系得非常密切直接,那么,他们就会产生主人翁意识,越会充分投入,他们就越不可能做出与学校的使命、愿景、战略相违背的行为。

     

    13
    2016-4-25

    任何改革都困难重重,即使改革只涉及一个人,也概莫能外。这很像杂技大师在荡秋千,他必须设法从安全的低点荡到高点。听起来或许有些心惊肉跳,如果杂技大师坚持不懈地投入时间、精力,锻炼身体协调性,那么,他最终都会达到一个新高度。如果是50个老师一起荡秋千呢,所有人正站在秋千上,设法把秋千从低处荡起来。有人兴奋,有人紧张,有人坚决抵抗。让大家齐心协力、同时用力,简直比登天还难。

    当人们愿意做出必要贡献、愿意展开创意风暴、愿意追求合作共赢时,且当人们真正开始追求永恒而普适的法则时,他们就会成功地把秋千荡起来。

    我将简要介绍四个步骤,并给出一列问题和提示,希望大家能明白该从何时启动领导教学法。我们称这四个步骤为“领导力的四要素”。如果你是家长,我希望你能牢记,这四个步骤完全可以在家里实施。

    第一步  建立互信

    如果一个组织中的互信程度很低,它的变化速度就很慢。当然,这里所说的变化指“积极变化”。“消极变化”的速度则会很快,基本不需要特意推动,就像正在生根发芽的种子。

    如果一个学校想谋求变化,就必须建立互信。如果教工内部的相互毁谤不断、教职队伍的心智不够成熟、教职团队的业务能力不强、细节管理流于形式,那么,这个学校的变化将非常缓慢。因此,在实施领导教学法前,学校需要优先考虑现有的互信水平,想办法解决互信程度不高的问题。

    我一直都喜欢引用的模型图是“影响力金字塔”。金字塔的基座就是模范或者榜样,人们所看到的,就是榜样。优秀的榜样,能使人们相信领导教学法。优秀的榜样,能使老师相信校长的独到言论,能使学生相信老师的谆谆教诲。我的职业阅历告诉我,一个组织必须建立内部互信,组织的领导人必须值得信赖。如果能从组织内部发力,则会实现又快又好的变化。只有领导人值得员工信任,具有突出的人格魅力、工作能力、“本我卓越”时,他们才可能推动员工建立互信。老师们希望学生建立互信时,也是如此。如果老师或管理层展示“本我卓越”时,只是随口说说,走走过场,其他人一眼就能看穿,孩子们的目光尤其敏锐。

    金字塔的腰部是“联系”,表示我们人际关系的质量。人们所感受到的,就是“联系”。领导关心、体谅、理解员工的程度,可以通过他们间的“联系”体现出来。有句俗话说得好,“在别人知道你多关心他以前,他不关心你知道多少”。所以,领导技能和教书育人一样,关键点都落在“联系”上。让我们再听一听穆里尔是怎么说的,“我们知道,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肯定会提高,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在学校里和每个人都联系密切。老师们从不会忘记,他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学生保持积极联系,这样,学生们在学校里都能主动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影响力金字塔”的塔尖是“施教”。一旦觉得自己获得了别人的理解和认可,学生们接着就变得大胆开放地积极影响别人,也会仔细接受教师的谆谆教诲。同样,一旦看到校长的优秀榜样,和他建立了良好关系,并感到自己的价值获得认可,老师们也会变得大胆开放地积极影响他人。所以,人们从所见、所感、所闻中提炼出来的,就是“施教”

    如果老师和学生建立了良好关系,那么,学生们就会遵照他的教学规则、教学步骤和纪律准则。互信是任何改革方案的重中之重。

     

    今天请细读第一步 建立互信,明天请继续收看第二步 明确目标

    5
    2016-4-24

    1.“你来决定”,让孩子决定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我爱你,但我不喜欢你这样做。”将爱孩子和不喜欢这种行为区别开来;

    3.“你要知道,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求。”教孩子不要追求无谓的公平;

    4.“告诉我,你心里真实的想法!”帮助孩子梳理情绪,分析事实。

    ----------------------------------------------------------------------------------------------------

    蓝星士:何佳锦

    6
    2016-4-24

    0
    2016-4-24

    现在的“学前班”,并不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学前教育”,它基本上就是小学一年级的缩写本。虽然学前班的课程比一年级的少些,孩子的玩耍时间多些,上学和放学时间也比一年级孩子自由些,但总体教育模式和教育价值取向却和一年级一样。

    从上课形式来说,孩子们每人有了一张自己的固定课桌,有了上下课,有了作业;从内容上看,学习的一般都是拼音、写字、英语单词、100以内的加减法等。老师总是要求孩子们乖乖地坐在座位上,手放到背后,认真听课,每天要孩子们在作业本上一遍遍地抄写生字和拼音,并给孩子打出成绩,甚至还要布置家庭作业。老师们的目标是把孩子驯得听话,识一些字,把作业写得整整齐齐的。这让老师们很有成就感,这些“成就”往往也被小学校领导和家长们认可。特别是家长们,觉得孩子在学前班学了认字和写作业,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可是,这些是“赢”吗?

    学前班那种死记硬背的、毫无创造性和发现乐趣的学习,即使放到小学高年级那里,也够僵硬的,更何况放到学前儿童身上。学前班有上课、有作业、有纪律,却没有智力活动。学前班教学让儿童付出的多半是一些畸形的、消极的脑力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那些没有让儿童每天都发现周围世界各种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地方,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熄灭。”--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孩子的学习来说是致命的。

    也就是说,就我国当前“学前班”的整体情况来看,不但不能依孩子们的生理及心理发育让他们在智力 、习惯、创造力等方面上一个台阶,反而在这些方面形成阻碍。所以,学前班发展到今天,它的存在已变成正常学制教育中的一个“骨质增生”。但这个多余的东西现在却被许多人看作是天使背上的翅膀,以为这样的“多”总比“少”要好,这实在是个错误!

    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事实却是孩子的双腿在起跑线上就被捆得开始发麻了。

    14
    2016-4-23
          爸爸出差前,那天,女儿刚好符合蓝花士条件,因这段时间比较忙,我没有太注意这件事儿,可女儿却在前一天晚上刚过12点的时候,就跑来找我说:“妈妈,我已经是蓝花士了!”我说真的吗?好像应该还有一天吧!可她说,“不信你看嘛?我的头像下面已经显示是蓝花士了!”我过去一看,不知道小家伙什么时候上的小红星网站,看着时间应该是刚变过来,看来在孩子的心中,这个升级真的是很重要的了。我赶紧跟她说:“好吧,那我明天赶紧查看一下你的勋章寄过来没有吧!”其实算下来,这个勋章女儿已经惦了很多天了,总是会问我,今天离三十天还有几天呀?
          蓝花士的勋章终于被我带回来了(为了保密,我一般都是在符合条件后才把东西拿回来,并告诉女儿是刚联络官刚收到的。),晚上一回家,眼尖的女儿就看到了新的勋章和行动历,她还发现由于装在包里,勋章的角处有一点被折的痕迹,并因此不大愿意。然后,女儿开始急切地催爸爸开庆祝会,因为还没有吃饭,我就对女儿说:“宝贝,我们吃完饭后再专门开庆祝会吧!为了能保证你的庆祝会顺利召开,建议你先把今天还没有完成的星士任务完成了吧!”于是,小家伙就开始自己对照着行动历认真地琢磨起来,我做着饭,看到她自己做了课外阅读、还过来给我讲了讲,又帮我做了点小活,又自己去做了一些奥数作业,煞是可爱!
          吃完饭后,我们的庆祝会终于可以开了,可爸爸又去折腾他的电脑去了,叫也叫不过来。女儿生气了,“爸爸,难道你忘了今天有那么重要的活动要进行吗?你是不是一点都不关心我呀?”爸爸赶紧服从了女儿司令的指挥,拿起了相机。
          每次的庆祝会,我们都会很认真的朗读不同级别花士的特点,并表演个节目,以示庆贺。这次也不例外,女儿表演了《感恩父母》这首诗,女儿读的很有感情,读完还特意问我:“妈妈,是不是特感动你呀?”呵呵,这个小调皮!今天重新回忆起那天的情景时,很多具体的情节已经不大能想起来了,但女儿激动的表情和庄重的神情却让我总也难以忘却。而且又突然想起应该在每次的庆祝会上专门增加一项总结:把当期内完成的计划情况认真地总结一番。下次的庆祝会,一定会更有价值的。
     
          自从请来小红星,加入第五星球之后,这里的生活就成了钰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倒是我,最近因为忙,不大能顾及上她,有些计划也没有注意和她一起去完成。不过跟小家伙已经商量好了,明天开始稍微轻松一些,我们开始新一周的任务,而且最重要的,是训练宝贝不用妈妈提醒,自己主动完成任务哟。
     

    0
    2016-4-23
    目前很多家长认为早期识字就等同于早期阅读,或者把早期识字当成了早期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因此很看重幼儿是否识字以及识字的多少。

      早期阅读不等于识字
      “早期识字是早期阅读的天敌”主要是为了强调一点,就是早期阅读不能和早期识字混为一谈,更不能被早期识字所取代。识字重要不重要?

      识字重要,但识字是在小学里有足够时间可以完成的事情,不应成为
    幼儿园阶段孩子学习的重点。为什么要把识字放在小学而不是幼儿园来教?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小学初级阶段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前运算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期,孩子更容易接受抽象的文字符号,这时候让他们识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幼儿园让孩子去识字却事倍功半。为什么?因为幼儿园的孩子还没有准备好,还不具备大量识字的条件。

      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阶段强迫孩子学习识字,孩子可不可以学会?当然可以,他会死记硬背。在美国也有些家长让孩子识字。要知道,英文是有拼写规律的,只要掌握了拼写规律,你拿到任何字都可以读。

      所以有些小孩子拿到《华盛顿邮报》就可以朗读,并不奇怪。关键问题是孩子读完之后根本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孩子识字再多,没有阅读理解就等于零。

      而在强迫孩子大量识字的过程中,一个更隐性,也更可怕的后果是很有可能会因此而抹杀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使孩子觉得阅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们知道,任何人都不会去主动追求痛苦的。所以如果孩子认为阅读是痛苦的,当他有了自主权的时候就绝不会选择阅读。

      早期阅读是什么?

      我认为是培养孩子对图书的喜爱与兴趣,是把书、把阅读变成孩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美国,很多家长与幼儿园把阅读作为一件固定的事情来做。

      比如说美国家长,孩子上床,把被子盖好,必做的一件事情是给孩子读一本书,然后家长亲一亲孩子,与孩子互道晚安。孩子在心满意足中进入甜美的梦乡。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若没有书相伴他就会很难过。这时成人再教会孩子上哪儿去找书,孩子就会一辈子与书生活在一起了。

      这实质上讲的是儿童阅读发展的阶段问题。在孩子识字和自主阅读之前,还有两个很重要的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孩子阅读并不一定需要识字。
    孩子阅读发展的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让孩子认识书、喜欢书。
      我在美国有一个朋友生了一个儿子,我送给孩子一些小礼物,其中包括一本绒布做的小书。有人可能会感到疑惑,新生儿怎么看书啊?其实很简单,孩子妈妈把这本用绒布做的书放在孩子枕头边,孩子会摸的时候他会摸到书,孩子会玩的时候就会拿起这本书来玩。书里有故事,家长还可以读给孩子听。


      这样,孩子从小就与书生活在一起。等他大一点的时候,还可以给他买塑料书,洗澡的时候也可以看。还可给他买硬纸板书,他可以撕,可以啃,他想怎么样做都可以,重要的是让孩子习惯在自己的生活中总有一本书相伴。

      第二个阶段是家长与孩子一起分享书。

      做这件事家长要花很多时间,因为一开始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自己看,他看不出什么一二三来。但是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可以给孩子讲,让孩子帮着翻书,有时也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

      有些书,比如“饥饿的毛毛虫”这样朗朗上口的故事,家长念几遍,孩子就听熟了,记住了。这时就可以让孩子念给家长听。其实我们知道,孩子不是在念书,而是在背故事。但这一过程很重要,孩子一页页地翻书,每一页的故事他都知道。等他把故事“念”过许多遍之后,书上的字他就认识了。通过“念”书的过程孩子还了解到书面语与口语之间是有联系的。

      书上的东西可以念出来,嘴里说的东西也可以写下来。孩子的这种自然而然的识字,我并不反对。我反对的是拿着识字卡识字,是脱离生活实际、死记硬背式的识字。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给孩子做出一个示范。如果父母很爱读书,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爱读书。
     

      在自主阅读前的这两个阶段,孩子即使一个字也不认识,他仍可以读书。读什么?读画。因为我们知道儿童图书都有画,画可以告诉孩子故事。

      还有些儿童书是无字书,让孩子看着画讲自己的故事。我班上就有这样的孩子,特别爱看书,拿着一本书,一页页翻,嘴里念念有词。可是你仔细一听,他“念”的与书上写的完全不相干,但是他有自己的故事。

      他翻一页,讲一段,只是用图画中的角色来编自己的故事。把书念完,放下,他满意了。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呢?实际上是他写书的开始,他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做什么?家长可以把孩子的创作记录下来,就成了孩子的书了。当孩子可以自己写书,他就成了作者了,他一定会更加喜爱书。

      读书习惯是随时随地可以养成的。它不见得非得从小开始,当然从小开始效果最好,但是迟了总比不开始好。而且在孩子青春期发育之前,机会的窗口是永远敞开的。

      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要让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关键在成人。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自己很喜欢读书,也经常读书,追求读书。给孩子一本书,父母首先要与他一起读,而且每天固定有一个安静的读书时间,这样才能培养起孩子的读书习惯。开始的读书时间可以短,慢慢地加长。要让孩子喜欢阅读,关键是为孩子选择他感兴趣的好图画书。

    2
    2016-4-23

    0
    2016-4-22

    20日是第23个“中国学生营养日”。据调查,我国7-12岁城市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26.4%。城市儿童仍然存在铁、钙、锌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问题。城市儿童动物性食物摄入偏多,加上缺少活动,导致肥胖率快速上升,肥胖儿童患糖尿病呈上升趋势。

    4
    2016-4-22

        我国今天的教育体制,是完全按照西方模式建立起来的,其精神实质在于知识学习,而不是人格教育和德性培养。即使其中有一些道德教育课程,也往往成为不受人重视的“点缀”,事实证明这些课程多数不太成功。然而,这种模仿西方建立的学校体制,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盲目地学习西方,废除了传统的国学,成为今日中国社会一系列精神道德问题的根源之一。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在西方,人格教育和德性培养,主要是通过家庭和教会来完成的。学校与教会的分离,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分而治之,乃是西方教育传统的主要特征之一。今天西方语言中的“学校”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本义为“闲暇”,“希腊人是这样考虑的:一个人有了闲暇时间,他就利用它进行思考,寻求事物的来龙去脉。对于希腊人来说,闲暇与追求知识之间的联系是不可避免的”。希腊人最热衷的学问“哲学”,本义也是“爱知识”。可见西方学校教育的传统是重知识,不重德性。但是如果我们认为西方人不重视或放弃了德性教育,就完全错了。相反,教会承担了人格培养和德性教育方面的主要任务。今天,我们到欧美国家的任何一个地方,哪怕人口只有几百人的小镇,也能看到三五座不同的教堂。很多西方人都是从小跟父母一起,在教会的熏陶下长大的。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是在父母和教会的教育下慢慢形成的。教堂所组织的、旨在培养人们如何做人的读经班和研讨活动,可以说不计其数。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既然不可能全盘接受西方的基督教传统,让宗教成为全社会最有效的道德教育手段,却又将中国古代的人格和德性培养传统从现行教育体系中取消了,这不是学习西方教育体制的一个败笔吗?

        我们大概也知道,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内容,本来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宗旨的;即使是治国平天下,也是为个人的自我完善为目的的。孔子曾谆谆告诫弟子,做学问的根本目的为“为己”而不是“为人”(《论语?宪问》)。《论语》中孔子与弟子讨论“学”,通常都是指待人接物和性格修养。儒家经典《大学》一书,就是教人如何成为“大人”之学。所谓“大学”,指使人成为一个与天地并立的、“大写的人”的学问。易言之,“大学”就是使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崇高的道德情操、理想的人格境界和辉煌的事业成就的人。这种“大学”的理想不正是我们多数人所梦寐以求的吗?这种学问今天已经过时了吗?

        那么如何来学习《大学》呢?孟子认为关键在于一个“养”字(《孟子?滕文公》)。所谓“养”,既可指通过日积月累的培养,也可指让生命在修身中获得滋养。你修身不是为了别人或社会需要,而是为你那干涸的心田施加营养,让它获得充分的滋润和健康的成长。今天,我们面对知识分子的中年早逝,职业精英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广泛的社会心理疾病,不能不认识到修身和养性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应该认识到,古人博大精深的养生学问并未过时。当我们每天拖着疲惫的心灵上班,带着深刻的焦虑下班,感情、婚姻、家庭、事业、人际关系方面的种种问题,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哀叹为什么活得这么累时,也许该问一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体制没有教会我们一门生活的艺术,让我们从小学习如何面对人生的各种问题,把握正确的生活方向,创造精神的幸福和快乐?古人在过去几千年漫长岁月里,在这些方面所摸索和积累的伟大智慧,我们凭什么轻而易举地抛弃?

        宋代以来的理学家们认为,真正的道德进步不是去服从教条的规范,而是去挖掘合乎自己天性的东西。他们将“道德”的“德”解释为人性中固有的虚灵不昧的内在品质,认为学习和修养只是认识到人性中固有的优良品质,成全我们的天性。只有这样,才能“有德”,而“有德”即“有得”。古人云:“德者,得也。”“得”,是心得,指心灵的收益和滋养。可见他们并没有把“德”理解为抽象的道德规范。古希腊文中也有一个“美德”(aretee)的单词,可指灵魂中高贵的部分。希腊哲学家强调美德是人合乎人的天性的,可见其含义与古汉语中的“德”相近。但是希腊哲学家们主要从思辨的角度来理解美德是什么,关心美德是什么,而儒家关注美德如何实现。

    1
    2016-4-22

      〈总叙〉原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说: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

    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茍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说: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 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 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 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 ,我们在父母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 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 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 金汤堡垒。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性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现在我们在家庭就能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出则悌〉原文: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餘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解说: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 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 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不要太过要求他们,长大自然就适应了,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要礼让长辈,因而误导孩子养成坏的习惯。而《弟子规》却指导我们,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已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

    〈谨〉原文: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说:

    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 。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 ,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分穿着 ,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我们年纪还小尚未成年 ,更不该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 ,跪拜时要恭敬尊重。

    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 展开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

    进门的时候慢慢的揭开帘子,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与棱角要远一点 ,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的一样小心,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 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敷衍了事。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

    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放大音量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假使有人请问:“你是谁”,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听不清楚到底是谁。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 ,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这些平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 ,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创造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的辨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 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现出美玉来。


    --------------------------------------------------------------------------------

    〈信〉原文: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茍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解说:

    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 ,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 ,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 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 ,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 ,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听见 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 ,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 了。


    --------------------------------------------------------------------------------

    〈泛爱众〉原文: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解说:

    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 。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 ,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 ;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 ,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 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 ,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 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份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

    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或者,财物只与他人应该慷慨多 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他人对我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求他人谅解,及早忘掉仇恨 ,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对待家中的待婢和仆人,本身行为要注重端正庄重不可轻浮随便,若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就更完美了 。权势可以获使人服从,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却不以为然。唯有以道理感化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虽然现在也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上下尊卑的关系仍然处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仁德君子的泛爱众 ,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


    --------------------------------------------------------------------------------

    亲仁〉原文: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解说:

    同样都是人,类别却不一定整齐,就一般说,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占了大部分,而有仁德的人却显得稀少。对于一位真正的仁者,大家自然敬畏他,仁者说话不会故意隐讳 扭曲事实,脸色态度也不会故意向人谄媚求好。能够亲近仁者,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自然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者,无形中就会产生许多害处 ,小人会乘虚而入,围绕身旁,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


    --------------------------------------------------------------------------------

    〈余力学文〉原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解说:

    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 ,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尤其是基本的孝道 ,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孔子曾指出 :“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 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步就班的读完。读书时要有规范 ,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

    遇到滞塞难通的地方,更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 ,其意自现。有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

    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周墙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 ,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写字若随便不公正,就是心里先有了病,排列经典图书,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立刻归还原处,即使发生紧急的事也要 先收拾整齐以后才能离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你爱书,书爱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

    如果不是传输圣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 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

    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的虽高 ,但只要按步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到达。处在蒙昧年幼之时,若采要正正当当的教材,配合优良的环境,来培养学习,就能造就圣贤。《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 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这本书应该认真的反复读诵 ,深入内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至行为的指针。

    0
    2016-4-22

    人们不拒绝改变,人们拒绝被改变。

    自主也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孩子,知道自己想做成什么样的事情,并且能够立即着手努力工作,在不必依赖成年人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这有助于他们产生自主感,因为她们可以充分掌控自己的生活,觉得自己非常强大而不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同时可以控制有时被人们称为“真实性”的东西,使自己可以按照内心的真实想法行动。那些没有获得自主的机会,或者缺乏自主能力的孩子,会感到无助。感到无助的孩子,很快就会觉得无望。

    自主和独立相互促进 。孩子越自主,越能更好地实现独立。他所肵有的独立空间越大,就可能越自信和自立,并显现出主动性和创造力。尽管如此,你仍要告诉你的孩子了,你鼓励他自立,这并不意味着在他出现问题、需要你的忠告时,不可以向你寻求帮助。

    8
    2016-4-21

    广东省家长最关心的10 大家庭教育困惑

    排名 内容 占投票人数百分比

    1 什么才是孩子发展的良好方式 64.8%

    2 怎样预防孩子染上网瘾 57.7%

    3 诚实的孩子会不会吃亏 54.8%

    4 该不该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较 52.4%

    5 怎样赏识孩子还会进步 49.9%

    6 孩子为何与我们对着干 48.3%

    7 如何向孩子表达更多的爱 47.7%

    8 家庭教育到底要教育什么 47.6%

    9 是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还是督促孩子按时休息 47.1%

    10 该不该让祖辈带孩子 44.5%

    6
    2016-4-21
       所谓逆反心理不是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父辈和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孩子在发育的过程中会有两个逆反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岁的时候,这个时候由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说话、运动、认识事物能力的发展,他会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亲的教育观点就会产生冲突。第二反抗期是在青春期前后。从心理发育的角度来说,这都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但对父母亲来说,会觉得孩子在对抗自己。

      迈向自立第一步

      孩子逆反期的表现各不相同,在父母看来是“逆反”,对孩子来说却是迈向自立的第一步。在这之前孩子都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现在却是在尝试自己的方式。这时期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将来孩子长大以后父母和孩子关系的基础,所以父母要正确对待。

      想做就让他做

      如果孩子想自己做,就让他自己做,即使做不好,也不要批评他,要跟孩子一起找原因。当孩子说“讨厌”、“不”时,要问问孩子“为什么讨厌?”“你想怎么做?”孩子还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能会突然生气,这时父母要忍耐一些。如果有逆反心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发脾气或大吵大闹。这样持续下去,不但不能形成很好的个性,还会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
    0
    2016-4-21
    1
    2016-4-21

    有人曾经说过,真正的幸福,不是到达目的地,而是旅行的过程。你是否幸福,取决于你对自己满意的程度,也就是内在的信心,我们称之为自尊。“幸福即是自我满意。”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如是说。

    消费社会或许会带给孩子们更多的快乐,但往往也会降低孩子们发现真实自我的可能。女孩子越是追求时尚或某一群体,她就越是缺乏确定的偏好或倾向。她越是不用小心提防,唯恐不能为他人接受,她就越是自信和独立。

    当然,人们的自信也有起有落。有些情况下,我们自信满满,而有些情况下,我们却惶恐不安;和有些人相处,我们处之泰然,和有些人相处,我们却底气不足。在特定的阶段,孩子们的自信也会自然下降,这是儿童成长的正常现象。女孩子的自尊在14岁时急剧下降,而男孩子在这个年龄时却可以非常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到了19岁男孩子的自尊会跌至谷底。

    自信的女孩子有主见,珍爱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的能力何在,对自己充满信心,能给他人带来快乐。如果她能够理解自己当下的内心世界,就会带着希望、目的、激情和目标,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自信并非因为你觉得自己完美无瑕,而在于认识到自己干得不错,便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如果你非常喜欢自己,你就能够容忍自己身上那些不太让人喜爱的地方。当你觉得自己长于某些事情,就可以承认 自己在其他方面还不太擅长 ,并坦诚而谦卑地面对他人,而不会有损你的自我形象。

    如果你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女儿充满信任和信心,为她提供安全感和确定性,并抽时间陪伴她,给她以关注,命名她能够相信自己,那么,你的女儿就会自信而独立地成长。

    19
    2016-4-20

    /webdisk/2012-5-16/2012516171915992.swf

    0
    2016-4-20
        做家长是门“艺术”,在与孩子沟通和平时生活时都要遵循一些潜规则,那么家庭教育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1.不要瞧不起孩子

      有时你或许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说“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4.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因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5.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绝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6.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7.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做法是无效的。

      8.不要纵容孩子

      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9.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教育他。

      10.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对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3
    2016-4-19

        杨澜不觉得做神童有什么好,也不要求孩子哪方面必须要有特别突出的成就,但她衷心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也能给别人带去快乐。为此,杨澜身体力行,努力培养孩子具有几种习惯和品性:爱好运动、慈悲为怀、善于表达和富有幽默感。  

     

    3
    2016-4-19
        某一对80后父母,思想前卫。女儿5岁了还跟爸爸一起洗澡,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两夫妻一起洗澡也不关门,爸爸上厕所不关门,孩子也都一览无余。同样,有一位母亲为了不让儿子对性太好奇、太敏感,从小就一直坚持和儿子一起洗澡,现在儿子都十一二岁了,此时,她困惑了,还能一起洗下去吗?对此,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副园长吴冬梅表示非常遗憾,“我觉得孩子对性好奇,与什么时候接触裸体或是接触裸体的时间长短没有关联”。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对家长来说,固然一直都是一个挺头痛的问题。但类似于这种认为“裸体”就是性教育,认为让孩子看到异性器官就是性教育的做法,确实有点“雷人”不浅。——性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性审美,核心是人格的教育。因而作为父母,首先要有正确的性观念,不能片面地认为给孩子一个裸体就能消灭其性好奇,就能消灭性幻想。

      笔者曾在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网站首页看到这样一则离奇的新闻《年轻后妈赤身裸体教子》,大致意思是这样的:“年轻漂亮的后妈在为儿子收拾房间时,意外发现第二任丈夫的儿子修陆经常浏览黄色图片和黄色网页,并发现了其制订的性犯罪方案,为了阻止儿子的性犯罪,这位后妈在一个夜晚一丝不挂地站在了儿子的面前,然后在家经常不避讳修陆而有意无意地裸体活动……结果儿子真的改变了,还在日记中写道:我有两个妈妈。第一个妈妈给了我生命,第二个妈妈给了我圣洁的灵魂……”

      该篇报道出来以后机遇曾引发了诸多的争议,大多数网友对此报道发出了质疑,且认为教育方式离奇、教育效果不实。笔者同样不信这样的一个结果:设若性教育只是简单到让异性之间“裸体”观摩一下就可以凑效的话,那么干脆找几个伟大的“裸模教师”来拯救中国岌岌可危的性教育状况算了!

      其实,在当今社会家庭里赤裸相见的状况并不少见,但这样的状况只能给孩子一种感官上的认识,况且每个孩子的性成熟期是有区别的,尽管有的孩子对成年人的裸体并不陌生,但会过早地对异性的身体感兴趣。因而这种靠裸露来 “震撼”的教育,只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眼前教育,而不是一种长远教育。甚至还有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反刺激,让孩子走向犯罪道路。

      一味说教,固然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但简单粗暴就能够解决问题吗?大多数的家庭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就是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很多青少年在青春期之所以会有“性”的问题,这是因为生理的发育而诱发的心理问题。设若我们能够在平时的沟通与交流中适时地进行疏导,还用得着把自己剥光来戒除孩子的性淫吗?

      为人父母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的,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性教育的核心是人格的教育,帮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性观念,不是单单靠和孩子一起洗澡或是一起如厕就能解决的。而类似于后妈随孩子所好而采取裸来体满足孩子欲望的做法,更是荒唐之极。道理非常简单,越是接触女性的身体性的欲望就愈是强烈,所以人们对故事的结局产生怀疑也就不足为怪了。

      对下一代的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责任。然而,由于认识的原因偏差、知识的欠缺和习惯养成等等原因,一些家长没有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正在成长发育中的人,也不知如何培养孩子求知、生存、合作、发展的能力,从而走入了教育的误区,做出了“雷人”的举动,但其结果却往往与自己良好的主观愿望相悖离。

      真正的性教育不是裸体教育,更不是往孩子的书包里塞安全套,而是一种科学的心里疏导教育和人格教育。因而抹掉说教的痕迹,随机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从而让孩子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对性正确的意识或是观念,并时时提醒孩子如何适时保护自己、以免受到坏人的伤害。——这,才是我们应当做到的!

    3
    2016-4-19

    我爸爸从来没有来过学校参加家长会、观看体育比赛,也没有看过我演戏。他认为他挣钱养家,已尽了自己的本分,这让我伤心不已。最后,我决意辍学。

    这个孩子的父母非常有钱。他的母亲对他非常关注,而父亲却不。而他显然希望父亲母亲都能了解他做过的每一件对他来说都非常特别和重要的事情。

    向你的孩子表明你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兴趣,并不需要你花费太多的心思和精力,先问一两个问题和他进行沟通,并随后表明你的看法;每天抽出一小会儿时间,和他谈谈他的生活和想法。参加晚间举行的会议、体育比赛等,需要花费稍多一点的精力,特别是需要你因此而请假的时候。但是,如果你能克服不便尽力准时到场,会让孩子觉得他对你非常重要,认为你是认真对待他的学校和学习的。

    但是,大人们也可能向孩子提出过多的问题,而且往往是基于不正当的理由。这时候,孩子可能视这些问题为唐突的盘问而闭口不言。

     

    1.基于正当的理由,问该问的问题。直截了当地问,要么就不闻不问。不要试图转弯抹角地从他那里套到什么信息,因为你的孩子准能搞明白你要干些什么,因而对你守口如瓶。

    2.等孩子主动告诉你考试或者测验的成绩;不要一开口就问他考试或者测验的成绩如何。

    3.在一天行将结束的时候,不要问他,“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可以跟他说说你今天都做了些什么,之后问他,“今天你有什么想跟我聊聊吗?”

     

    24
    2016-4-18

    有许多家长说再穷不能穷孩子,其实原话不是这样的,原话很完整,那就是“对国家来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对家庭来说再富也要穷孩子”,也就是国家再穷,教育的投入预算一定要争取越高越好;家庭再富裕,对孩子花钱要苛刻,让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节俭、勤劳,学会谦卑,绝对不能让孩子挥霍。

     

    0
    2016-4-18

    一) 表扬过多;(二) 提问过多;(三) 命令过多;(四) 否认感觉;(五) 呵斥和嘲笑;(六) 不以身作则。

    0
    2016-4-18

    1)小提琴:5-6岁 2)钢琴:4-5岁 3)绘画:5-6岁 4)戏剧: 3岁到成年 5)书法:三年级 6)外语:1-2岁 7)围棋:3-4岁 8)游泳:从出生开始9) 体操:3岁 10)溜冰:4-6岁 11)棒球:4-5岁 12) 乒乓球:3岁 13) 滑雪:4岁 14) 柔道: 四年级 15) 西洋舞:2岁半到3岁 16) 古典舞:4-5岁 17) 珠算:三年级

    0
    2016-4-18

    0
    2016-4-18

    你的孩子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必须拥有足够的自信。但是,如果孩子一犯错误你就批评,那么,孩子是不可能拥有自信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误在所难免。英国词作家Fran Landsman写道,“在通往明星的征途上,每个人都会留下伤疤。”错误也会有所助益,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对正在做的事情看得更加清楚。错误让我们知道,哪些管用,哪些不管用,哪些需要换一种方式去做。错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我们必须理解的道理。

    现今的很多公司都懂得这个道理。美国一家IT公司的文化箴言是,“如果你事事成功,那么,你已经失败了。”因为某个人犯错误,表明他具有冒险和创新的信心。现今的企业奖赏纠正错误的员工,而不处罚制造错误的员工。

    如果你害怕犯错误,并否认自己的错误,这对你的孩子并不会有什么帮助。爱你真实的孩子,爱他的错误及他的一切,而不只是她完善的那一面。

    家长要做的是

    1.坦诚而轻松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向孩子指出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2.给你孩子时间,让他看到自己的错误。你也可以对他说,“我看到这里有两个错误,你能发现吗?”之类的话。

    3.作业做得马虎,可能是因为他没在最合适的地方、最佳的时间、以最佳的方式做作业。问问他自己觉得是什么原因。

    4.如果孩子在考试的压力下取得了让自己失望的成绩,可能是因为她过度在意考试结果,并担忧你对考试结果的反应。

    5.犯了不该犯的错误,可能是因为她理解上有偏差,或者功夫下得不够,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也可能是因为她正为某事犯愁。

    5
    2016-4-17

    一种爸爸妈妈:

    1、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

    2、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

    3、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

    另一种爸爸妈妈:

    1、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爸爸妈妈来办;

    2、宝贝,记住不能吃亏;

    3、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

    你是那一种爸爸妈妈吗?

     

    0
    2016-4-17

    1.让小鹰慢慢张开翅膀。2.不在饭桌上争吵。3.下班后尽多和孩子一起。4.不要把孩子逼入死角。5.逐渐灌输对学习热爱。6.纪律不是多余的,明确你对他的要求。7.让孩子勇敢坚持自己意见。8.制定目标,而不是惩罚方法。9.打骂是在教孩子使用暴力。10.担当起家长责任。11.给孩子闲聊乐趣

    0
    2016-4-17

    英国7岁女童克洛伊•丹尼斯在家中浴室帮助母亲蕾切尔顺利产下一个女婴,成为英国年纪最小的助产士。半夜听到妈妈尖叫,她立即起身抓起一条毛巾奔向浴室,为刚出生的妹妹取暖、擦洗身体。生产过程中,一直陪在母亲身旁安慰母亲。

    0
    2016-4-17

    支持和鼓励可以给男孩子以力量,使他们更好地集中精力,将事情进行到底,取得更大的成功,并对自己取得的进步产生良好的感觉。而控制和强迫只会使他们精疲力竭、怨恨不平,并可能选择放弃。

    支持和鼓励男孩子,可以帮助他分担责任,给他尝试新事物的勇气。相反,控制和强迫男孩子,却是在加重他的负担,暗示不相信他可以独自处理好事情,打消他的勇气,削弱他的自信心。

    望子成龙的控制型成年人可能会替自己的儿子完成各项任务;让他参加各种活动;立刻指出他的错误所在;争强好胜;恐吓孩子;接二连三地为他设定新目标;在他周围走来走去,和他一起做作业,甚至直接用橡皮把他的错误擦掉,等等。

    家长要做的是

    1.关注你儿子的所作所为。在一旁看着他从事各种活动。在他特别下工夫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询问他进展如何。

    2.为他提供帮助,带他到他需要去的地方。和他一起讨论各种问题,并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3.当他跟你讲他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功时,请认真倾听。分享他对梦想和目标的热情。祝贺他取得的成就。

    4.信任他,帮助他在可以控制的时间范围内为自己设定目标。

    5.发现并接受你儿子的学习方式及他喜欢的行事方式。

    10
    2016-4-17
     每天与孩子谈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说,爸爸妈妈听,叫做“谈心”;只是爸爸妈妈说,孩子听,叫做“唠叨”。每天与孩子谈心5分钟,安静5分钟,让他跟你聊聊天,不带任何个人主张,我听你说。在这种谈心的过程中亲子关系得到升华。 2
    2016-4-16

    必须纠正孩子的12个坏习惯,这些习惯您的孩子有吗?假如存在,及时用行动历纠正哦!

    ⑴打断谈话。

    ⑵攻击性行为。

    ⑶假装听不见你说话。

    ⑷无视规则。

    ⑸使小性子。

    ⑹夸大事实。

    ⑺挖鼻孔。

    ⑻不良擦拭。

    ⑼不遮掩地咳嗽、打喷嚏。

    ⑽抠疮痂。

    ⑾忘记洗手。

    ⑿咬指甲。

    3
    2016-4-16

    法国哲学家尤伯尔说,"孩子们需要榜样,而不是批评家。"如果你的儿子看见你为他作出表率,那么,他也会试着安全而自在地发现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看到父亲或其他男性榜样不掩饰自己的情绪,认真考虑自己的想法,这对男孩子尤其重要。大男子气的男人一个显著而无益的特征是,他们的意见被作为“真理”以威严而专横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不容改变。这种做法排除了包括孩子在内的其他人对事物持有不同看法的可能性。

    想法和论点应该可以提出和解释,但不宜坚持,当然,一些重要的纪律问题可能除外。一个有用的原则是,坚持你被倾听的权利,而不是你对世界的看法。一个人的内在力量建立在宽容和尊重他人,而不是控制他人之上。而且采取这一立场,也可让你感到解脱,如果你不需要控制他人,你就没有必要总是正确的。

    如果你感到生气、伤心或者沮丧,请说明原因,别只是大吼大叫。

    当你向你的儿子解释你对他行为的反应时,他可以从中学习如何评价和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这有助于培养他的责任感。

    跟他说说你是如何作出某个具体的决定的。比如,你可以说,“我首先想到了这一点,然后我意识到那一点,最后,我决定......”。

    对你自己的情绪负责。你可以说“当......的时候,我感到生气”,而不要说“是你惹得我生气。”

    当你的儿子骂骂咧咧时,让他改换措辞来表达他试图表达的内容。你自己也一样。

    12
    2016-4-15

    很多家长看到别人孩子能说会道,伶牙俐齿的时候都表示教导有方,很是羡慕,其实不用羡慕别人的孩子,几款简单的游戏,也可以让你的孩子能说会道起来!

    1
    2016-4-15

      作为家长,每个人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但希望孩子考个一百分,而且最好是门门都是一百分。是谁会这么说呢?不是别人,是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他在给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题词:“不要考100分。”很多学生不解,陈省身认为:“考个七八十分,就可以了。“如果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功课上,就必定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打了一个比喻。农民种地不施化肥,亩产四五百斤。后来施化肥,亩产提高到五六百斤。但施过几遍化肥后,产量就很难再提高上去了。而且还因为施肥过度,造成土壤板结,不适宜再种水稻。结论:施肥要有度,学习也要有度。过度用功就像过度施肥一样,不仅不能增产,反而会破坏土壤。

      朱清时考入中科大时,只有460多分。最高分是数学,93分,物理79分。那时的高考,没有过度“施肥”。讲完课,只复习了一个月就高考了。但那时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却都很强。因为除了书本知识以外,他们还积累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

      一个孩子是不是有出息,绝不是看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爱迪生上小学时,成绩经常在全班倒数第一;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满脑袋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把心思用在功课上;华罗庚,一上课就调皮,几门成绩不及格……但也许正是他们当初的“顽皮”,千方百计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爬山、钓鱼、逛书店、玩游戏、看工人做工、帮农民种地等等,才有了以后成功的潜力。经历就是潜力,尤其是正在成长期的孩子,一切新鲜的东西,都会激发和扩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自信心,诱发求知欲。 

      不考100分,是一种坦然,也是一种自信。很多的事情,都是欲速则不达。教育要讲科学,培养孩子也要讲科学。科学地分配时间,科学地使用体力,科学地储存能量,科学地开发智力。考场上考的是学生,考场下考的却是家长。所以我们都该问一问自己,敢不敢对孩子说:“不要考100分!”

      教育孩子不要考一百分,需要社会共识,需要勇气和胆识。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地区这样做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因为没有好的分数,孩子就上不了好学校,可能上不了大学,更可怕的是失去找好工作的机会,个体也不敢冒这样的风险。虽然历史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伟大人物学生时代未必都是高分数的学生。

        教育孩子不要考一百分,更需要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应取消百分制,取消学校的等级制,取消重点学校,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实现教育公平。应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注重品行的培养、人格的修炼,注重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提高。

     

    3
    2016-4-15

    我知道爸爸是爱我的,但我几乎不了解他。我知道,为了养家糊口,他非常卖力地工作,但我们几乎从未谈过这些,这让我觉得自己似乎是一个不完整的人。

    许多调查表明,孩子们喜欢父母在他们身边,即便父母并不和他们一起些做什么。他们希望同样多地看到父亲和母亲,并且男孩子希望与父母共处的时间,与女孩子并无区别。甚至十几岁的男孩子也希望有更多机会看见自己的父母。

    英国的男人比大多数欧洲国家的男人工作时间要长一些,这意味着他们在家里与家人共处的时间要少一些。如果男孩子所依靠的人看起来并不关心他们,他们就不会觉得自己被爱和可爱,不会觉得自己被信任和可以信任,不会觉得自己被他人尊重和值得他人尊重。唯有男孩子生命中的重要成人花时间与他共处,给他以关注,他才会感觉到被认可,进而建立起自我价值感。你全身心关注你的儿子,满足他希望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时间里与你共处的需求,有助于他树立自信,提升对自己的认可度。

    家长要记住

    1.礼物不能替代你的陪伴,不要试图以买礼物来补偿你不能和儿子在一起。

    2.当你和他在一起时,打开你的电话答录机(好集中精力和他在一起),并花时间弄清他的所思所想,和他谈谈最近他都在做些什么、玩些什么。

    3.和他一起玩耍,参与他最喜欢的活动,或者看着他从事他最喜欢的活动,或者对他说,“洗车的时候,我喜欢你跟我聊天。”

    4.履行去看望他的每一次承诺,定期和他保持联系。

    5.安静共处的时间,和活动精彩纷呈的共处时间一样宝贵。

    6.尽量在家里做你必须完成的事情,这样你就可以和家人在一起。

     

    13
    2016-4-14
    4
    2016-4-14

    孩子们喜欢被人注意,给他人带来快乐。当我们的女儿干了件漂亮事儿,并且知道已经引起我们注意的时候,看到她们的内心充满自豪感,这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这也正是建设性赞赏的本质。

    女孩子喜欢赞赏,因为当她们尽力以后,喜欢看到有人理解并欣赏她们付出的努力。而且赞赏还有助于她们培养自律。他人的赞赏和鼓励,使女孩子获得该如何生活的明确的正面信息--她们应该做些什么,而不是只听别人说她们不应该做些什么。

    许多人觉得很难慷慨地赞赏孩子。批评孩子使他们感觉自己居于控制地位,并且是无所不知的。而对孩子进行赞赏则让他们觉得自己丧失了相对于孩子的强大优势。一些人不知道赞赏孩子什么或者如何赞赏孩子。一些人认为,赞赏会使得女孩子变得自大或者懒惰,对自己做得不完美的事情感到沾沾自喜。但是,被他人注意和赏识常常会促使女孩子更加努力,还可以向她们展示如何对他人做出积极的反馈。

     

    13
    2016-4-13

    美国加州动物园一只老虎早产生下三胞胎全都夭折, 母虎因此患上产后忧郁症。动物园只好找到了一窝猪 宝宝,在小猪仔身上裹上虎皮,送到了虎妈妈身边。 奇迹出现!小猪仔不但没成为虎口之食,反而唤起了 虎妈妈的母爱天性,把猪宝宝当做自己的孩子疼爱, 老虎的身体也逐步恢复了健康。

    0
    2016-4-13

    每个男孩子都需要别人接受并认可真实的自我,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一直是个“好孩子”或者“成功的孩子”,符合你认为他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的理想。如果他总是试图按照你设计的模子行事,他将很快失去自己的个性,并很难对其真实的自我感到有信心。

    小男孩可能会比女孩子遭到更多训斥。他们通常比女孩子更加闹腾,更爱吵闹;因为协调性不够好,更易于发生意外事故;因为语言能力发展较晚,因而无法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准确的说明。生硬的斥责传递出对他们的不认可,会对他们造成巨大伤害。如果你一定要因为这些事情而斥责他,请将他和他的行为区分开来,这样可以使他在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理解行为后果的同时,保持自我价值感完好无损。

    爱闹腾的男孩子通常身体健康,爱好玩耍,同时也很累人。不要仅仅因为对他的某一行为或态度不满就失去对他的信心。任何时候都不要因为你的批评而让他感到伤心欲绝。

    84
    2016-4-12
    有很多新手妈妈,对英语启蒙很急切,但是看到很繁杂的内容又觉得无从下手,所以希望有一个最直观的操作步骤。而对于我一直强调的理念感到不理解。有些人甚至说,我就想要知道具体怎么做用什么资源,你和我说那么多干吗?

       实际上,理念是核心,步骤是活的,只要理念上不走偏,步骤上都是可以也应该根据孩子的需要去调整。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这个道理。至于资源,万种资源没有绝对的适合所有人的资源,而且同样的资源用法不同效果也不同。

       为了缓解大家的焦虑心情,节省时间,我还是帮助大家梳理一下目前的内容,以便新手妈妈能迅速抓到要点。

       在孩子没有开始之前,如果家长过去对英语学习没有细致思考的话,很多内容会觉得不好理解。所以开始的时候,可以简单过一遍知道基本概念。对于自己孩子目前还接触不到的环节,可以留在后面细读。

        理解了用母语方式学英语这样一个基本思路之后,就可以着手实施。做的过程中回头再看书,会觉得很多内容过去理解不了的都变得容易了。如果一直不开始,可能怎么看怎么晕。

       那具体如何用母语方式学英语呢?怎么操作?

       1、语音输入:即磨耳朵。

        儿歌、童谣、韵律诗、动画片、图画书的音频等等,都可以作为磨耳朵的素材。不同类型的资源有不同的特点。

       建议大家按照10倍的资源提供让孩子自己来选择。具体其实并不一定把这些资源都拿到手上,目前有很多可以在线观看的网站,按照资源名称搜索之后,可以让孩子在线看下是否喜欢。喜欢的再去找,这样可以更经济更有效率。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理念决定方法,方法决定素材。而综合地说,理念决定效果。劝大家不要过于纠结具体怎么做,而是把精力放在综合育儿理念的把握上,让孩子轻松、快乐、高效地进行英语启蒙,按照母语的方式学习,和英语母语孩子的英语能力接轨,培养后劲和内在动力,而不必急于在童年期看到什么样的英语成果。

       2、亲子阅读

        阅读分亲子阅读和自主阅读。所谓亲子阅读就是别人读(包括家长和老师)孩子听,不要求孩子认字。所谓自主阅读是孩子自己认字之后自己读出来。

        亲子阅读从0岁开始,这是北美的做法。亲子阅读重点不在读这件事,而在于亲子关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听书、啃书、撕书、玩书等等活动都属于亲子阅读的范畴。亲子阅读可以培养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等。

        亲子阅读随时可以开始,在启蒙初期,如果能抓好儿歌童谣动画片的语音输入,同时配合亲子阅读,那么孩子的英语启蒙很容易上轨道。一般两三个月就能看到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并且会有适当的复述性输出,即使家长并不要求孩子输出。如果同步配合互动性的交流,输出量会更大些。

        3、Phonics及自主阅读:

         Phonics是英语国家孩子通用的通过训练拼读能力来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一般英语母语的孩子4岁左右开始学习,当然前期的语音意识及音素意识的渗透更多。

         具体到中国孩子,phonics不适合过早开始,当然之前的渗透是没问题的。

         美国为了推广phonics设计制作了大量的phonics配套读物。目前国内有一种倾向,就是孩子从小接触英语就从完全用这些读物。结果孩子很小就能读出来英文了,大家觉得成就感很足。实际上这个做法和中文的早识字是同样的,对于孩子通过阅读尤其是绘本阅读来提升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会有影响。所以请大家综合考虑英语启蒙中综合能力的培养问题,不要局限在英语语言本身。

         找孩子当下可以开始的资源开始。同步地,再研究上面的这些具体内容,该看书看书,该研究博客、论坛、家长手册和讲座音频都可以同时进行。

         这个过程中,注意观察孩子对资源的反应,根据孩子的情况随时回头找答案。孩子开始一段时间之后,再看过去看过的内容,就会发现对书以及博客讲座的理解和以前不一样。所以,带着问题找答案,是随时要进行的。

         另外关于看书理解的问题,发现目前的知识碎片化还真是比较严重。有些妈妈看书不注重体系,建议大家看书的时候一定要把目录连接在一起好好读几遍,看看其中的逻辑关系。如何能做到科学?理念、次序、方法都很重要。好的次序事半功倍。目前看很多人知道phonics重要,于是就盲目开始,但是次序完全不对。这方面的问题,就算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问,就算是我每个问题都给解释清楚了,总体的概念依然没有。而这对于孩子的综合路线是会有很大影响的。

        咱不能仅仅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抬起头眼光才能放远,这也是我介绍北美教育体系、从路线上去考虑孩子的英语甚至未来发展规划的原因。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如果能把它作为一种载体,不仅开阔视野、了解文化,更锻炼思维能力,它就成为孩子自身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若干年后,可能具体的英语知识忘记了,但是英语启蒙过程中所获得的思维能力会伴随终生。这才是我们英语启蒙的核心价值所在。

    0
    2016-4-12

    做家务是孩子建立自信的一种方式,家务能教会孩子实际生存的技能,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道理,帮他们更好地从幼年到成年过渡。美国育儿专家伊丽莎白·潘特丽,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设计了一份《儿童学做家务事年龄表 》

    和自己的孩子比照一下,哪些还做不到呢?

    0
    2016-4-12
    2
    2016-4-12

    0
    2016-4-12

    每个女孩子都需要别人接受并认可其真实的自我,这不仅仅是因为她一直是个“好孩子”、“乐于助人”或者“非常成功”,符合你认为她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想。如果她总是按照你设计的模子行事,她将很快失去个性,并很难对其真实的自我感到满意。

    小孩子总是容易陷入困境,因为她们正在学习规则,学习事物运行的规律,学习如何管控自己。生硬的斥责传递出对她们的不认可,会对她们造成巨大伤害。如果你要对你女儿做过的某件事情发表看法,一定要明确,你不认可的是她的行为,而不是她这个人,这样可以使她在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理解行为后果的同时,保持自我价值感完好无损。

    不要仅仅因为你不满意她的某一行为或想法就对她丧失信心,不要因为你的批评而让她感到伤心欲绝。

    13
    2016-4-11

    李开复:多年前,“读写能力”是很关键的,有读写能力的人可以接触知识,传播想法。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搜索能力”成为最关键的;这些人能有效地找到最有价值、最相关的信息。随着社交时代的来临,“社交网能力”变得更关键,那些能够经过虚拟人际关系和群众的智慧,得到信息、机会、人脉的人,有巨大的优势。

    0
    2016-4-11

    1. 儿童时代是一个胡说八道的时代,这不是缺点,而是他们成长的一个特点。我们要尊重儿童的未成熟状态,童言无忌才能健康成长。  

     2.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象今天这样需要以孩子为师,反省自身,保持童心,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3. 家里有个青春期的孩子,就要备一本性教育的书。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父母要以身示范,让孩子看到什么是真正的男人和女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婚姻。  

     4. 全部儿童教育的使命可以概括为8个字——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发现儿童就是发现儿童的潜能特点和成长规律,解放儿童则是解除捆住儿童的各种束缚,捍卫儿童的权利。  

    5.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父母是否了解和尊重孩子关乎孩子一生的发展。  

    6. 别看孩子弱小,强大的力量正孕育在弱小之中。真正的教育就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  

    7.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问题在于爱有真假之别,犹如真假种子之别。假种子坑农民坑一季,假教育坑孩子坑一生。  

     8. 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代替孩子体验。  

     9. 溺爱孩子根本不是爱,而是一种软暴力,是对儿童权利的剥夺,其实质是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真正的人。  

    10. 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成功的,教育的任务就是使他们继续成功。成功并不完全是排他的,因为人人能成功的新理念是:成功就是发展,成功就是选择,成功就是和谐。  

     11. 心理健康的12字秘诀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如果能做的这12字,一生的幸福就有了保障。  

     12. 所有那些鼓吹可以成批制造“神童”的方案,都是以赚钱为目标的骗人方案。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成长的道路是各种各样的。凡是忽视儿童个性差异的认识和行为,都是违背科学规律的。  

     13. 教育孩子要避免那种一做什么就要当状元的想法。状元意识就是悲剧意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是制造童年恐慌的宣言。  

     14. 如果父母和老师对“好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宽容过多,会使他们的弱点变成隐患。甚至是“定时炸弹”。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

    0
    2016-4-11

    0
    2016-4-11

    有一天,他从学校回到家中时,比我很长一段时间看到的他脾气都要暴躁。他举止粗鲁,显得漫不经心。说起话来,就像在运动场上跟人讲话一样。这时我意识到,他可能是在重复别人对他说过的话。我的理解让他感到如释重负,他猛地伸出手臂搂住我,并大声哭了起来。

    所有的孩子在被他人误解时都会感到极度沮丧。起初,他们只是感到恼怒。但是,当误解持续下去时,男孩子就会开始质疑他对自己的看法是否正常、合理和正当。当男孩子认为其愿望总是被人忽略或遭到误解时,他们不仅会感到难堪,而且会越发怨恨和愤怒,更加有害的是,还会产生自我怀疑。

    你可以通过预见他的需求,谨慎地说出他可能的想法,来表明你对他的理解。比如,你可以说“我猜想你感觉有点孤单,是吗?”这样说给他留下了不同意的余地,也避免你给他留下令人激愤、自以为是的印象,或者让他觉得你可能是不对的。

    13
    2016-4-10

    1、给孩子一个选择;2、接受现在的他;3、找找是否有隐藏在暗中的困难存在;4、积极地谈论你自己的工作;5、解释你的理由而不是对孩子大叫;6、重视赞扬的作用;7、适度的进行奖赏;8、让孩子不时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红花士小溪

    2
    2016-4-10

    运动能使人长高,但也不是任何运动都能使人长高:

    1、有利于长高的运动:排球、篮球、足球、芭蕾、健美操、伸展体操、跳绳、慢跑。

    2、不利于长高的运动:举重、负重练习、过度运动、消耗过大的运动(马拉松等)。

    0
    2016-4-10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研究发现,尽管社会阶层、财富或社会地位不同,父母如果社交生活健康,孩子学习成绩一般要好于其他同学。

      谢菲尔德大学教授布朗和泰勒选择3000名家长和他们的孩子作为研究对象。他们研究这些孩子5岁时的读写、计算、口头表达成绩,将其与孩子父母的社交生活习惯对比。

      两名研究人员询问这些父母的问题包括:有多少朋友,是否参加体育俱乐部、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居民委员会等民间团体,参加社区聚会的次数如何等。结果显示,父母善于社交的孩子学习成绩比那些父母社交生活较少的同班同学高出1个百分点至4个百分点。

      泰勒认为,这也许是因为父母将社交中一些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也可能是因为这些父母将社交生活的良好氛围带入家庭生活。

    0
    2016-4-10

    有一天,我6岁的女儿从学校回到家中时,显得特别暴躁和疲乏。原来,她同最好的两个朋友吵架了,一天都很难受。她的情绪真的非常低落。不过,在我给她讲“两人成伴,三人不欢”,并且向她解释,即便是3个成年人在一起也是既有活力又有麻烦之时,她的心情变得明显好起来了。

    所有的孩子在被他人误解时都会感到极度沮丧。起初,她们只是恼怒。但是,当误解持续下去时,她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及其对现实的理解。如果你女儿的愿望、想法或体验总是被忽略或误解,她将变得怨恨不平、愤愤不已,这一点也不足为怪。

    你可以通过预见她的需求,使用“我猜想你现在感觉有点孤单,是吗?”之类的语言,谨慎地说出她可能的想法,以表明你对她的理解。在谈话即将结束的时候提出问题与她进行讨论,可以为她留下不同意的余地,也避免你给她留下令人激愤的自以为无所不知者的印象,或者让她觉得你可能是不对的。

    3
    2016-4-9

    1、孩子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平时过度表扬或批评;

    2、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3、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源于父母滥用奖励缺少惩罚;

    4、孩子不服管教,源于父母在教育问题上意见不统一;

    5、孩子缺乏自信,源于父母盲目扼杀和过分保护。

    星球花士:佳佳

    3
    2016-4-9
        从上周四5月4日开始设定小红星任务,女儿一直都非常积极,星期六晚上已经晋级为红花士,星期一上午,在小红星客服的提示下,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授衔仪式,女儿是非常的兴奋,说:“妈妈,这是查尔赫爷爷给你快递过来的吗?”我平时喜欢网购,快递送东西她已经很习惯了,我说:“不是的,妈妈是小红星网的联络官呀,我受小红星的委托,给你授衔呀,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更多的小红星”,女儿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嘴里还不停地说“小红星真好玩!”
       星期一的红星任务全部完成了,从这一天起,我们协定了《每天听写5个单词的21天挑战计划》,她说“妈妈一定要监督我,我要攒很多很多的小红星,买自己的玩具,妈妈生日的时候给你买蛋糕。”我很欣慰,去年的生日,她就是攒了自己的零花钱给我买了一个很漂亮的蛋糕,有女儿真好。
      女儿一直都不喜欢读英语和听写单词,我就是想通过21天挑战养成她记单词的习惯,坚定信念,坚持每天执行,一定会成功的。
      还有一个就是女儿以前脾气是很急躁的,容不得别人几句说教,动不动就大喊大叫,这几天来我们设定的任务有一项就是“不生气”,这几天她做到了,几乎这么都天都没再生气过,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非常感谢小红星,让我女儿找到了上进的动力。
       
    0
    2016-4-9
    0
    2016-4-9

    国人的传统观念,以孩子听话为荣。对孩子的要求是“你要听话”,称赞孩子说“你真听话”。事实上不听话的孩子代表他思维活跃,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尝试和挑战新事务。所以,孩子不听话父母别着急,给予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从而让孩子自己做出正确行为判断比强硬的行为要求更妥当。

    2
    2016-4-9

    男孩子常常拐弯抹角地寻求父母及其亲密成年人的爱。当他们再大一些,能够理解作为男人意味着什么的时候,他们可能认为,做男人意味着感受爱,同时不能表现得过于软弱,让人觉察到他们的爱或对爱的需求。

    男孩子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即充满活力、喜欢喧闹,有时调皮捣蛋和具有破坏性的男孩子,也需要沉浸于他人的拥抱给自己带来的温馨和安全感之中。大一点的男孩子接受起来更加困难,当拥抱者为女性之时尤其如此。所以,和女孩子相比,男孩子常常采取更加富有进攻性的方法来获得所需之爱,而女孩子主张自己与生俱来的情感权利,则要直截了当得多。

    如果你儿子突然从背后袭击你或者给你狠狠的一拳,这意味着他需要你的爱,所以你最好充满爱意地回应他,而不要因为觉得“受到了惊吓”而对他予以猛烈的回击。你的目标应该是逐渐养活他与父母的联系,同时不让他觉得陷入情感困境或或者产生被抛弃之感。

    15
    2016-4-8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很自私、占有欲望极强,不懂得与人分享,妈妈担心孩子日后与人难相处。而跟只争不让的霸道宝宝相反,过分谦让的宝宝不懂如何争,只知一味让,妈妈又担心这样会不会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吃亏。“争”与“让”,到底哪个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1
    2016-4-8

    当我第一次离开家去约会的时候,我爸爸告诉我我看起来棒极了,男孩子和像我这样特别的女孩子谈情说爱,真是太幸运了。如果他没有理解并欣赏我的特别之处,那是他的失败。爸爸让我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并给我应对一切的力量。

    自尊心较强的女孩子,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能干和可爱,拥有明确、正面的自我意识,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自己。自信的女孩子对自己能够做成什么样的事情、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持乐观态度。她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要求,坚守自己的原则,开发自身的潜能。缺乏自信的女孩子充满全面的自我怀疑,这使得她们易于产生内疚、羞愧之感,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倘若没有人对女孩子的能力表现出最初的信任,认为她值得爱、支持和关注,任何女孩子都不可能相信自己。

    36
    2016-4-7

    0
    2016-4-7

    1、别插手,给孩子空间。

    2、让他自己安排时间。

    3、创造条件让他自己锻练。

    4、有难题自己找答案。

    5、善于抓住机遇,培养竞争能力。

    6、自己去解决小朋友间的交往矛盾。

    7、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8、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

    9、鼓励孩子从失败中站起来。

    作为父母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还不够呢?大胆在留言,然后不断改进吧!

    5
    2016-4-7

    家庭早教绝不能机械灌输,应在日常生活中找寻机会,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渗透式教育。在亲子活动中启发诱导,家长在跟孩子一起看动画片、读漫画书时,发现故事中的小朋友有哪些优秀品质,及时给孩子讲解,并启发孩子向他们学习,此时孩子精力集中,学习、模仿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0
    2016-4-7

    一天中有三个时间段,分别是拼命工作、尽情玩耍以及安心养神的三个时间段,而后者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能否找到工作、娱乐、养神三项活动时间的平衡点,错落有致地把它们安排妥当,是我们度过愉快一天的标准,而仅仅在意“工作、娱乐”是不够的。

    为了舒缓身心,驱赶疲劳,消除压力,什么都不做,安心养神静静地发呆倒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努力工作尽情玩耍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在二者之间还存在一种过渡式的行为方式--安心养神。我希望大家能够充分体会什么都不做,静静发呆给我们带来的惬意。

    一天只要几十分钟,一星期只要一天,我们应该有意的制造出一段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只是发呆的时间,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这么做可以舒缓我们紧张的情绪。

    为了能够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关掉手机,不要被别人轻易找到。

    不想多余的事情,比如“现在某某某正在干什么呢?”

    不要因为什么都没做只是发呆生出罪恶感。

    办事雷厉风行的人都明白“什么都不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状态”这个道理。

    37
    2016-4-6
         周日,今天是进行“星士行动历”第一天。宝宝早上起来,表现很好,
         早上,带着公主去吃早餐。
         路上母女俩在聊天。
     
         公主:“妈妈,什么是打工呀?”公主原来还在想着“星仔”哥哥打电话时说的话。
       
        妈妈:“恩,让妈妈想一下。”
        “打工,就是给别人提供服务----也就是给别人干活。有时候给别人服务能挣到钱,有时候给别人服务挣不到钱----是自己心甘情愿的。比如,爸爸给别人打工,可以挣到钱,供咱们花。可是爸爸也给咱们家服务,经常照顾咱俩,给咱们买东西,做饭。我们并不给他付钱。还有,妈妈平时也给你洗衣服,做饭,照顾你,还要给你改家庭作业,你给妈妈报酬吗?”
     
       公主抱着妈妈的腰,把小脸伸到妈妈前面,
        说“不给,但是我给你的是‘爱’呀!”
     
       妈妈 说:“宝贝,你说的太精彩了,‘爱’才是无价之宝。”
     
        公主:“托马斯的妈妈就这样说的‘爱是看不见的礼物,可以使人开心呀!’”
      
        妈妈:“爱是最好的礼物”
     
       公主:“妈妈,什么是精彩呀?”
     
    。。。。。。。。。。。。。。。。。。
     
       
      
    0
    2016-4-6

    在气势恢宏的历史巨著当中,世界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英国的爱德华.吉本确定了罗马文明衰落的五个主要原因

    1.家庭机制的崩溃

    2.个人责任感的削弱

    3.赋税过于沉重,政府的过分控制和干预

    4.追求日益具有享乐主义色彩、暴力和不道德的愉悦

    5.宗教的衰败

    他的结论构成了一个催人猛醒和具有启发性的视角。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视角审视当前的文化。这促使我们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我们的未来和我们子女的未来都取决于此

    谁来照管我的孩子--当前令人不安、极具破坏性的文化还是我自己?如果我们不负责第一步的创造,就会有其他人或其他事物来代劳。“其他事物”就是极具影响力、动荡、毫无道德可言、对家庭不利的环境。

    如果你不动手,这种环境就将塑造你的家庭。

    33
    2016-4-5

    剩菜剩饭怎么吃不致癌:

    原则:剩荤不剩素 凉菜都别留,

    储存:蒙上保鲜膜凉透放冰箱,

    回锅:海鲜放姜蒜 肉菜加点醋,

    翻新:米饭做成糊 牛肉变肉松。

    你学会了么?

    0
    2016-4-5

    0
    2016-4-5

    注意哦,没有必要过早进行知识传授哦!

    1、永远也赢不了的游戏。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2、过早的知识传授。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了自信。

    3、大量的负面暗示,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

    1
    2016-4-5

    我曾看过一个电视节目,两名罪犯单独表达了入狱如何使他们麻木;他们说到,他们不再关心别人,也不会再被其他任何人的伤痛影响。他们说自己如何变得自私透顶,他们如何封闭在自己的生活中,他们如何将人们视作“东西”,不管是帮助他们获得所希望的东西的人,还是阻止他们得到这些东西的人。

    这两个人都得到机会,对他们的祖辈进行了深入了解。他们开始熟悉他们的父母、祖父母和曾祖父母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奋斗、成功和失败。在采访中,他们都指出这对于他们的意义有多大。意识到他们的祖辈都曾面临挑战,并努力克服,使这两个罪犯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看其他人。他们每个人都开始思考,即便我犯了很糟糕的错误,我的生命也没有完结。我要像祖辈一样克服这些困难,我将为我的后辈留下一些他们能够理解的东西。不管我是否离开监狱,我都能做到。他们将知道我的历史和我的想法。他们能更好的理解我在这里过的生活。这两个人--穿着橙色的囚服坐在那里,他们眼中的强硬消失了--找到了道德心和希望。这来自对家庭的回归,发现祖先--他们的家庭的历史。

    每个人都有家。每个人都可以问,“我的家庭遗产是什么?”每个人都能设法留下些东西。我个人认为,即便超越了我们自身的影响力和我们家庭的力量,我们也能引入更高形式的影响力--上帝的力量。如果我们坚信--决不要疏远儿子或女儿,而是要用我们的力量做任何事,接近他们,并不断给予忠贞的誓言--上帝可能就在他认为恰当的时间,并以他的方式帮助我们。我们从不知道人何时被激发,进入他们的灵魂深处并运用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天赋,最终回家的自由选择。

    我一生中最珍惜的一些时间都是我走下飞机的时候。我会看到一家人在那里等一位远行的家庭成员回家。我会停下来,观看,用心感受。当这些亲人互相拥抱,眼里充满重逢时快乐和感激的泪水,证明他们珍贵的感受和真正的财富,我的眼睛就湿润了,我的内心就渴望回家。他们--还有我--又一次肯定,生命就是回家。

    72
    2016-4-4

    育儿专家说,“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不能随意用! ”所以一起来看看到底应该夸奖我们的小宝贝吧!小贴士:1.夸具体不夸全部;2.夸努力不夸聪明;3.夸事实不夸人格。你都注意了吗?

    0
    2016-4-4
          生日的第二天早上,因为前一天出了事儿,钰儿和我的心情都还不是特别的平静,但生活还在继续,窗外的天空仍然晴朗,门外的世界依然如故,熙熙攘攘的路上,充满了急着上班上学的人群。
          突然听到钰儿小声的感慨:唉!地球人太忙了,还是第五星球好!妈妈,第五星球是不是太小了,要是大一些该多好呀!
          孩子有这样的感慨,说明开始用自己的脑子想事儿了。我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可还想进一步地确认一下。于是问她为什么这样说,她说:“你看,彬彬和邦智要比赛、添添要写作业、阳阳牙疼、馨馨妈妈要上夜班,就只有坤宝贝能来,可他太小,还不到三岁,不安全!地球上的人,都是各有各的事儿,但第五星球的人,他们都知道我的生日,还给我祝福!第五星球多好啊!将来我一个人到第五星球上时,我也会想你的,妈妈!”
          听似儿语,但儿语中却真的说明了一个大道理,可不是吗?地球人都是那么忙,连小孩子都忙,忙作业、忙学习、忙比赛、忙生病,忙的没有时间和小朋友一起玩儿,小小的孩子们,却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忙,连玩都耽误了,难怪连小孩子自己都发现地球人的忙了。可我们地球人呀,真的就那么忙吗?我们的孩子们,真的就必须要那么忙吗?
          有时想起来,好像所有的道理,自己都能想明白,可面对小家伙的这个感慨,我却真的想不出来答案,是啊,美丽的第五星球,你给了孩子无限的遐想空间,可你能回答得了孩子的问题吗?
    0
    2016-4-4

    1.陪孩子一起长大,不如和孩子一起成长;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教育方式的问题。孩子出生的时候并没有附说明书,而没有人是天生合格的父母,所以家长也需要学习、成长。
     
    2.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一个独立的人,才能在人生的历程中走得更高更远,而这需要从小去培养。

    3.崇尚创新,追求永恒的探究心境;

    犹太人把仅有知识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鼓励孩子提问、质疑,并耐心地去引导孩子探求。

    4.享受游戏,感受学习像蜂蜜一样甜美;

    游戏,特别是寓教于乐的游戏,可实现“不教的教育”。孩子本来是不知道学习是个什么东西的,通过引领者的行为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是非常快乐的游戏,是非常有意思的行为,从而让孩子从心理上不再恐惧学习,达到享受学习的目的。

     

    457
    2016-4-3
    希望孩子聪明伶俐,那就抽出更多时间与孩子说话吧!谈话是一个综合训练,会刺激孩子的听觉、视觉、感官的发展,对智力开发十分有益。研究显示,家长健谈并与孩子谈话频率高,尤其是在宝宝9个月至3岁时与

    孩子交谈多,这些孩子上学后有明显的成绩优势。
    5
    2016-4-3

    教育家孙云晓说过:“一个孩子一天需要4次拥抱,才能存活;8次拥抱才能维持;16次拥抱才能成长。” 70%的孩子喜欢父母的拥抱,三分之一的孩子认为人的一生都需要父母的拥抱!!

    2
    2016-4-3

    艾伯特 .E .N  .格雷经过一生的研究,在一次题为《成功的普遍名称》演说中做出了最深层的解释。他说,“成功者有干不成功者不愿干的事情的习惯。他们也不愿干,但是他们让自已的厌恶感让位于他们的决心。”

    作为你家庭中的领袖,你拥有坚定可敬的决心。而这种决心--目标感觉--将驱动你的勇气,在阅读这本书开头的一些东西时,打消你的恐惧和不适。

    事实上,谦逊和勇气可以被比喻为家庭的母亲和父亲。我们需要谦逊来意识原则都在控制中。我们需要勇气在社会价值体系转向另一方的时候服从这些原则。而勇气和谦逊结合产生的孩子就是正直,或者是一个根据原则建立的生活。而孙子就是智慧和丰富的精神。

    这就让我们--作为个人和家庭--在走错路的时候还抱有希望,并能一次次回到正确道路上的东西。我们必须一直记住存在准确控制的“正北”原则,我们有将这些原则应用于我们所处的情况的选择力,而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即便家庭生活中存在固定的斗争,但是,没有人努力带来更多的奖励、更宝贵的东西和更深的满足感。以我所有的心力,我确信尽管家庭生活中存在挑战,但是它值得我们做出所有的努力、牺牲、给予和长时间的忍耐。永远都存在希望的光亮。

    131
    2016-4-2

    许多幼儿很早就在父母的要求下训练写字、学习英语单词等,如早教不当,会对造成心理虐待,甚至会酿成悲剧。所以,即便是实施早教,也要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最好是能在游玩中学,游戏中学,随时随地向孩子灌输知识,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让孩子增长知识等。

     

    4
    2016-4-2

    “我们已经把母语教育下降为语言文字工具化的训练,下降为对听说读写的单纯训练,而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支离破碎的学习中儿童不断被异化。”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上,“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女士深感语文教育中阅读的缺失不仅危害了语文本身,更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每到“世界阅读日”前后,社会舆论就开始关注青少年阅读话题,然而,这种“应景”式的关注,并没能提高“阅读”的地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反而越发严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一个缺少精神力量的人。今年年初出版的《读书》杂志刊载了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的论述:“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

    “在学校里,阅读要跟没完没了的习题做斗争,走出校门还要跟各种遥控器做斗争。”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说。

    最聪明的一代可能会变成最愚蠢的一代

    北京的砚楠已经上初三了,在她的记忆中,认认真真从头读到尾的课外书,大概也就是小学时读过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了。“小学高年级时忙着小升初、上各种补习班,根本没时间看课外书,上了中学后有了手机,看书就都在网上了。”

    砚楠的情况是当下大多数孩子的真实写照。

    上海针对29所小学和26所中学所做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完成作业后,阅读课外书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的这一比例为42%,他们主要阅读的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

    现在孩子的时间被各种辅导班、应试训练占据着,剩下的时间用来学钢琴、学画画、学舞蹈、学围棋……

    “有十八般武艺在身,孩子们是强大了,但这是一种孤独的强大。”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的周其星老师说。

    因为在各种“术”的学习中,孩子们的心灵并没有被唤醒。

    “儿童具有灵性思维。”诗化语文教学的探索者和倡导者周益民老师说,“儿童期就是文学期,阅读是一种对儿童天性的唤醒,好的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相结合。”

    虽然没有一页一页地看书,但是孩子们对书的内容并不是不了解。“我没看那些名著,但是我看电视剧了,《红楼梦》中的人物我也都知道。”砚楠说。

    眼睛永远没有心走得远。阅读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单纯的视觉享受无法提供的。

    学者们还有另一层担心。

    “四年级前从未完完整整读过一本书,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缺乏读完整本书的能力。”蒋军晶说,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迁移为对整体事物的把握能力。因此,小时候缺少阅读完整图书的能力,长大后可能会缺乏对整体事物、整个团队的操控能力。“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是聪明的一代,但是只注重学业,正在使他们丧失更多的能力,就有可能成为愚蠢的一代。”

    功利化不仅会毁了阅读也会毁了孩子

    其实,家长们并不是总反对孩子阅读。

    一个专门经营图书的网站公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父母认为读书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家长在图书的选择上却与孩子有较大不同:孩子最喜欢看的图书类型是“小说”和“人文社科”,而家长希望孩子看的是“科普”和“励志”类的图书。

    还有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父母去书店只给孩子购买与学习进度相关的教辅书或者作文集;访谈中,一些高年级学生表示,每逢新学期开学,老师推荐一些“较好”的教辅书受到家长们的追捧。

    显然,在读书这件事上,家长的做法带有功利色彩。

    砚楠的书桌上摆放的书并不少,基本都是辅导书和作文选,“辅导书做题时经常用,作文选写作文时也会用。但是,只要不学习的时候,我肯定不会碰这些书。”砚楠说,她喜欢看的书全在手机里,可以随时打开看两眼。

    “只有‘低压迫’的阅读才能让孩子享受阅读本身带来的快乐。”周益民老师说,即使是那些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图书,当你宣称读了它就能提高作文成绩时,孩子对它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

    其实,当孩子们可以自由阅读并喜欢上阅读以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目前,周益民老师所在的学校就有两个学生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分别写出了几万字和十几万字的小说。

    童话书中蕴藏着大智慧

    让孩子们的生活中有图书为伴,不仅仅是语文教育和提高孩子文化素养的需要,还因为一本好的图书本身蕴藏着宝贵的人生智慧。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教授介绍,有一本简单的图画书叫《失落的一角》,主角是一个缺了一个角的圆,它觉得自己不完美,于是便想找回来。

    它在寻找这失落一角的时候,走得慢慢的。它看到了一朵花,它走到花前面闻一闻花的味道;它看到了一个小甲壳虫,便跟甲壳虫一边走一边聊天儿;它又碰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它便经历了一段美丽的爱情。后来它终于找到失落的那一角了,它把自己拼成了一个圆。于是它走起来飞快,像一个火车一样快,停都停不下来。它看到花,可再也闻不到了;看到朋友甲壳虫,也停不下来了;又看到了蝴蝶,可是它跑得太快了,扑了一个空。寻找了半生的圆,却发现还是失掉一角比较好。于是它慢慢地让自己走到路边停下来,然后轻轻地把好不容易找到的角放下来,它现在又可以唱了:缺掉一角真好。

    “我读过很多很多的儿童文学,你要问我哪一本书没有哲学,我简直想不起来,因为优秀的儿童文学里面到处有哲学,如果你达到了比较高的阅读水平的话,你想看不见这个哲学都很难。”梅子涵说。

    “世界上没有圆满,任何以为自己已经圆满的其实都误会了。这是一本很简单的没有多少字的儿童文学告诉我们的。”梅子涵说。

    梅子涵教授曾多次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到过斯蒂文森的诗《The lamp lighter》(点灯的人)——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

    “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我们这些人,也是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孩子们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梅子涵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樊未晨

    1
    2016-4-2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所做的美国社会经济地位流动性调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改变人们经济地位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美国人心目中最有价值的投资不是住房、汽车,而是教育。

      在美国,普通民众如何来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呢?而社会又是如何提供民众改变自身经济地位的环境和条件的呢?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所做的美国社会经济地位流动性调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改变人们经济地位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美国人心目中最有价值的投资不是住房、汽车,而是教育。

      高等教育是穷变富的敲门砖

      是否接受高等教育直接影响到民众能否从低收入家庭向中高收入家庭转变。研究显示,从1979年至2008年,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年收入增长幅度比高中毕业生年收入高出一倍,现代科技的发展对高技术人才需求都显示出教育的重要性。在穷人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比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进入高收入群体行列的几率高出4倍。整体而言,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低收入家庭儿童,有45%的人在人生中仍处于低收入家庭的行列,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低收入家庭儿童有84%的人经济地位发生大转变,他们的家庭收入进入中高收入人群的行列。

      美国民众对美国高等教育质量有着不同的看法。40%的民众认为高等教育质量好和很好,42%的人认为一般,还有15%的人认为很差。不过在教育投资价值上,大多数民众认可高等教育投资的重要性。86%的大学毕业生认为教育投资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投资,只有6%的大学毕业生认为高等教育投资不值得,另有7%的大学毕业生不置可否。在校大学生对于高等教育投资是否值得的问题,依然是持肯定态度的人占多数,84%的在校生认为高等教育投资是非常有价值的投资;2%的人持否定态度,认为高等教育投资不值得;另有14%的在校生有点稀里糊涂,搞不清楚高等教育投资到底是值还是不值。

      民众肯定高等教育投资的价值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接受高等教育可以在经济上获得较高的回报,这一点从大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收入的差异上已显露无遗;二是接受高等教育能够在职业发展上拥有更广阔的前途,在职业生涯中,大学毕业生特别是一些职业型学位获得者往往更容易进入美国高收入群体。在美国,收入高的家庭比收入低的家庭、教育程度高的人比教育程度低的人更看重高等教育投资的重要性。年收入50000美元以上的家庭中,91%的家庭认可高等教育投资的价值。而在年收入50000美元以下的家庭,只有73%的家庭认可高等教育投资的价值。而在大专教育程度的人群中,有72%的人肯定高等教育投资的价值。大学教育程度的人群中,肯定高等教育投资价值的人数比例为82%。硕士以上教育程度人群中,则有93%的人肯定高等教育投资的价值。

      近四成高中毕业生不上大学

      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高中毕业生都有机会上大学,但每年高中毕业生中仍有很多人选择不读大学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目前美国25至64岁的成年人中,高中和高中以下教育程度的人数比例为40%,大专教育程度的人数比例为30%,大学教育程度的人数比例为19%,硕士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比例为11%。美国成年人教育程度的比例基本反映了社会人才的金字塔结构,而如果想进入中产阶层行列,接受高等教育是个阶梯。

      对于那些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并不是他们都认为高等教育没有价值,经济因素往往成为一些年轻人放弃大学之路的主因。在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中,67%的人表示他们要打工来维持家庭生活,57%的人认为挣钱比读书还紧要。48%的人不上大学是因为差钱,上大学的费用承担不起。另有34%的人干脆来个“读书无用论”,不接受高等教育也无所谓,他们不认可高等教育的价值。

      事实上,家庭经济状况对子女是否接受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影响,低收入家庭成员进入大学的比例要远低于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例如,在35岁以下年收入不到30000美元家庭,59%的家庭户主没有大学毕业文凭。而在35岁以下年收入50000美元以上家庭,只有35%的家庭户主没有大学毕业文凭。

      收入高低影响子女能否进入大学

      根据统计,美国高中毕业生中有35%的人没有接受高等教育,26%的人进入2年制大学,21%的人进入普通的4年制公立大学,6%的人进入4年制名牌公立大学,12%的人进入私立2年和4年制大学。如果从年轻人的家庭收入状况和接受高等教育人数比例的角度观察,收入越高的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越高,进入名牌大学的人数比例也越高。

      表1为美国家庭年收入与接受高等教育情况对比表,如果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家庭收入状况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很大。低收入家庭子女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高达56%,年收入25000至70000美元的家庭属于中等和中低收入家庭,这类家庭子女未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依然高达42%。而中上中产阶级家庭的情况出现很大变化,这类家庭子女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大幅下降,为26%。高收入家庭子女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最低,仅为12%。

      高收入家庭子女不论是在接受高等教育还是进入名牌大学的比例上均占有优势。这类家庭子女进入名牌大学的比例也非常高,38%的高收入家庭子女进入4年制名牌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就读。中上中产阶层家庭子女进入公立名牌大学和私立大学的比例为21%,中等和中低收入家庭子女进入公立名牌大学和私立大学的比例为13%,而低收入家庭子女进入公立名牌大学和私立大学的比例仅为7%。

      表1 美国家庭年收入与接受高等教育情况对比一览表

      家庭年收入(美元) 未读大学比例 读2年制大学比例 读4年制普通公立大学比例 读4年制名牌公立大学比例 读2年制和4年制私立大学比例

      125000以上 12% 20% 30% 16% 22%

      75000-125000 26% 26% 28% 7% 14%

      25000-70000 42% 28% 17% 3% 10%

      25000以下 56% 26% 11% 2% 5%

      家财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

      虽然美国高等教育的大门是向每一个年轻人开放的,但两点因素却制约着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首先,美国大学学费连年上涨,从1981年至2009年,4年制大学的教育费用上涨了125%。尤其是公立大学的教育费用涨幅凶猛,这使得很多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因无法承担而放弃进入4年制大学。第二,低收入家庭子女在进入大学前的学术准备远落后于高收入家庭子女。高收入家庭占有财富上的优势,有充裕资本在子女教育上做大笔投资。因此,高收入家庭子女在进入名牌大学上比低收入家庭子女占有更大优势,也更易于接受高质量的大学教育。

      201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家庭财富的增长对穷人家庭子女进入大学的比例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家庭净资产为零的家庭子女,进入大学的比例仅为9%。如果家庭财富增加,家庭净资产达到35000美元,穷人家庭子女进入大学的比例会上升到29%,增幅为210%。如果家庭净资产能提高到75000美元,穷人家庭子女进入大学的比例会上升到52%,增幅为477%。如果家庭净资产能提高到150000美元,穷人家庭子女进入大学的比例会上升到94%,增幅为944%。

      从上述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穷人家庭如果能够改变经济地位就可以为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而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后又能够使自身的经济地位发生转变,从而形成经济地位转变的良性循环。对于高收入家庭,尤其是年收入125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即使收入增加但对于子女进入大学的比例影响并不是很大。

      高等教育学生贷款成双刃剑

      美国政府为了鼓励民众接受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推行联邦政府的学生贷款计划。在上个世纪,借贷支付大学学费成为一个非常好的理念,先借钱去读大学,找到工作后再还钱。可以说,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大学梦,同时也创造了机会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时至今日,借贷支付大学学费仍是不少美国家庭和年轻人在接受高等教育中关键的一环,但学生贷款债务的增加也成了不少家庭的负担。有专家预测,美国下一轮的经济泡沫不是在股市,也不是在房市,而最有可能发生在学生贷款债务上。

      根据美联储的全美债务报告,2011年第三季度末,美国高等教育学生贷款债务达到8700亿美元,超过民众的汽车贷款债务(7300亿美元)、信用卡债务(6930亿美元),学生教育贷款债务成为美国人仅次于房屋贷款债务的第二大债务。由于进入大学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学费日益高涨,美国背负的学生教育贷款债务还将继续攀升。2012年初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学生贷款债务已经飙升至1万亿美元以上,如果这一债务危机爆发,会危及脆弱的经济复苏,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并可能给新的经济危机设置了舞台。

      活到60岁仍在还学生贷款债务

      美国的就业市场依然不稳固,学生贷款债务变得越来越难以偿还。因为无法找到工作,许多毕业生重返学校,这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负债。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学生的平均学贷债务已经突破了25000美元,即在10年中上升了25%。这些迅速增长的债务对纳税人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这些学贷中有80%是政府发放的或是由政府担保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年龄在60岁以上的美国人依然背负着365亿美元的学生贷款债务,约占美国学生贷款债务的4.2%。

      根据美联储的报告,美国约有3700万人背负学生贷款债务,而39岁以下人群所占比例最大,约占全部背负学生贷款债务人数的66.5%,背负的学生贷款债务金额为5801亿美元,占全部学生贷款债务金额的66.7%。如果细分,30岁以下人群背负学生贷款债务的人数比例最高,占39.6%,债务金额为2949亿美元,占全部学生贷款债务金额的33.9%。其次是30至39岁人群,占背负学生贷款债务人数的26.9%,债务金额为2853亿美元,占全部学生贷款债务金额的32.8%。值得关注的是,在40至59岁人群中仍有不少人背负学生贷款债务,也就是说大学毕业10年、20年、30年后还得为还债奔波的人不在少数,这个年龄段的人占背负学生贷款债务人数比例高达26.6%,债务金额为2409亿美元,占全部学生贷款债务金额的27.7%。至于60岁以上还在活到老、还债到老的人,占背负学生贷款债务人数比例也有5.3%,债务金额为365亿美元,占全部学生贷款债务金额的4.2%。这只能说苦了这些老人,到了晚年还在替年轻时的梦想还债。

      表2 美国学生贷款债务状况一览表

      年龄 占债务人数比例 占债务金额比例 债务金额(美元)

      30岁以下 39.6% 33.9% 2949亿

      30-39岁 26.9% 32.8% 2853亿

      40-49岁 14.8% 16.4% 1426亿

      50-59岁 11.8% 11.3% 983亿

      60岁以上 5.3% 4.2% 365亿

      学生贷款债务负担有多重

      美国家庭重视子女的教育,宁肯负债也要孩子上大学,学生贷款债务金额虽然很大,但从统计数据上看,七成多学生贷款债务人所背负的债务是在25000美元以下。如果说学生贷款债务超过50000美元以上会对借贷人造成较大经济压力的话,美国学生贷款债务在50000美元以上人数比例约占学生贷款债务人总数的11.3%。不可否认,学生贷款债务超过100000美元以上,对于学子和家庭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债务。但由于这样高额借款的学生往往是攻读职业性学位,比如医学和法学博士学位,学费高,但学生毕业后找到高薪工作的机会也大,偿还债务的能力也较强。

      目前美国人当中背负学生贷款债务的人数有3700万,其中540万人出现无法按期偿还学生贷款的行为,涉及到的债务金额为850亿美元,约占全部学生贷款债务金额的10%。美国家庭重视教育,也认为高等教育投资是最有价值的投资,这也是为何大多数人愿意背负债务也要上大学的一个原因。不过学生贷款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经济不景气、工作机会难寻的时候,学生贷款就会成为大学毕业生沉重的债务负担。而且学生贷款无法经由破产程序免除债务,活到老就要还债到老。美国目前仍有近200万名60岁以上的老人还在为偿还学生贷款奋斗,可谓一生活在债务的阴影里。

      表3 大学生学生贷款债务金额一览表

      学生贷款债务金额 占学生贷款债务人数比例

      10000美元以下 43.1%

      10000-25000美元 29.2%

      25000-50000美元 16.5%

      50000-75000美元 5.9%

      75000-100000美元 2.3%

      100000-150000美元 1.9%

      150000-200000美元 0.7%

      200000美元以上 0.5%

    1
    2016-4-2

    成为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是你们能够彼此鼓励。你们可以鼓励对方。你们能相信对方。你们能让对方坚定。

    在我妈妈去世前不久,在前去参加一次演说的途中,我在飞机上打开了她写给我的一封甜蜜的信。尽管我们每天都通电话,我大约每周看她一次,她还是经常写这样的信。充满感情的私人信件是她表达意愿、欣赏和爱的特殊方式。

    我记得我看她的信的时候,感觉到眼泪流过我的脸颊。我记得对自己如此脆弱,我有点尴尬,有点孩子气,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我感到那么温暖、那么受宠、那么不被人爱护。每个人都需要母爱和父爱。

    母亲去世后,我们在她的墓碑上刻下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的一句,“一想起你的爱使我们那么富有......”

    我希望你们慢慢地、仔细地读这首十四行诗。用你们的想象力理解每一句的丰富意义。

    当我受尽命运和人们的白眼,

    暗暗哀悼自己的身世飘零,

    徒用呼吁去干扰聋聩的昊天,

    顾盼着身影,诅咒自己的生辰,

    愿我和另一个一样富于希望,

    面貌相似,又和他一样广交游,

    希求这人的渊博,那人的内行,

    最欣赏的乐事觉得最不对头;

    可是,当我正要这样看轻自己,

    忽然想起了你,于是我的精神,

    便像云雀破晓从阴霾的大地,

    振翮上升,高唱着圣歌在天门,

    一想起你的爱使我那么富有,

    和帝王换位我也不屑于屈就。

    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孩子和孙子“想起甜蜜的爱”。有什么比这一点更重要、更了不起吗?

    就像你们许多为人父母的人一样,在我们的每个孩子降生时,桑德拉和我都分享那种超乎寻常的、美妙的心灵体验。

    经过所有事,尽管我们在90%的时间里都走错了路。但是我绝对确信,我们最了不起的角色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人父母。就像我的祖父所说--“在男人一生所能追求的事业中,没有哪项事业能像被称作丈夫和父亲的这份工作更富责任感,更富机遇。一个男人,无论他做出多大成就,依我判断,如果没有亲人围绕在他的身边,他都不算成功。”

    45
    2016-4-1

    ①喜欢怀抱绒毛类玩具的孩子,有可能是感情丰富、细腻、依恋、温情的人;

    ②喜欢拼装玩具的孩子,通常好奇心强,容易被吸引,注意力保持较久,做事比较有耐性;

    ③有的孩子喜欢运动性玩具,他们通常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对内心的情绪不加掩饰,动作就是他们的言语。

    1
    2016-4-1

    当孩子被欺负,父母可以这样做:1.鼓励孩子结交更多朋友;让孩子学会了勇敢面对挑战和挫折.2.不要让孩子间的摩擦演变成家长之间的冲突;3.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引导孩子多参与社会性活动,多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

    0
    2016-4-1

    你是生活中的专家。找出你正面临的任何一项挑战,应用七个习惯找出一个符合这些原则的办法。你可能会决定同另一位家庭成员或一位能帮助你的朋友一起进行这些练习。

    习惯1:积极处世
    我能对我的行为负责吗?我如何利用暂停键根据原则行动,而不仅是做出反应?

    习惯2:先定目标后有行动
    我心中的目标是什么?个人或家庭行动演说能帮多少忙?

    习惯3: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我做的最重要吗?我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集中?每周一次的家庭时间或一对一的帮助怎么样?

    习惯4:双赢的想法
    我真的想让每个人赢吗?我能坦诚寻找使每个人满意的第三条道路吗?

    习惯5: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
    我能更热心地理解他人吗?在表达我的观点的时候,我能够怎样运用勇气,以及对别人的体谅?

    习惯6:协作增效
    我同谁,怎么样才能与某个人进行创造性的交流,找到解决这个挑战的办法?

    习惯7: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能怎样运用个人和家庭的新生,这样我们就能将我们的最佳精力投入这次挑战?

    18
    2016-4-1

     1、爸爸陪宝宝时间长短可影响宝宝数学方面能力

    2、爸爸对育儿的参与程度越高,宝宝就越聪明,适应力更强,性格更宽容,更有责任感。

     3、对男宝而言,父爱使男宝更独立,对女宝而言,父爱奠定她一生对异性看法。

     4、父爱缺乏易致宝宝烦躁不安、睡眠不良、不讲道理。

    1
    2016-3-30
    请记住,“三思而后行”是和睦家庭的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活动。实际起草家庭使命宣言只不过是开始,只有当你把家庭使命宣言融入你的家庭生活,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之中时,它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确保你必须永远将家庭使命宣言牢记在心,思考反省家庭使命宣言,把它作为你们家庭生活的根本大法。你可能希望将家庭使命宣言印出来,或是使每个人人手一份,把它放在钱包里,或是将它用镜框镶起来挂在墙上。有一家人把他们的家庭使命宣言做成饰板挂在门铃上,饰板上写着“这座房屋内有爱的声音和服务的精神。”每当进出家门时,这块饰板都会提醒家中的每一个人为他们谋求的家庭而奋斗。 18
    2016-3-29

    我丈夫和我的婚姻总是不稳定。我们都是非常固执的人,知道我们确实想要什么,并下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得到的人。

    一年半前,我们打破了壁垒。三年前,杰弗告诉我他要读研究生--到地图另一端的宾夕法尼亚去。我对之非常不高兴,因为我的事业蒸蒸日上,我们刚安了家,我们家人都住在附近,我对这种安居乐业的生活很满意。

    我气坏了,对这件事极力反对了大约半年。最后,我决定,好吧,既然我嫁给了这个家伙,我想我会跟他去的。我愤怒地跟随他跋山涉水来到宾夕尼亚。在后来的两年里,我从经济上帮助他,但仅此而已。我对来到这里很生气。我不是东部人,因此我花了一段时间才适应了宾夕尼亚。我在这里没有朋友家人。我必须从头开始。我不停地指责杰弗,因为他把我拽到这里,我的生活才这么悲惨。

    但杰弗最终毕业时,我说“好吧,我都工作这么长时间了,该你找工作了。”他完成任务似的开始通常的找工作的行动,到处申请,参加面试。但是,事情也不如他所愿,他很难过。

    我当时甚至没有考虑他的难过。我只是想让他在什么地方--不管什么地方--找个工作,把我从这个土里土气的大学城带出去。

    他不断试着告诉我他的感受。他说,“你知道吗?安吉,我想做的就是开一家自已的公司。我不想为其他人工作。”

    我说,“你知道吗?我真的不在乎。因为你上学,我们欠着帐。我们不平等。你必须工作,养活我们。我想再生几个孩子。我想安顿下来。我想在一个地方住一段时间,而这些你都做不到。”最后,我断定这是因为他长大后都不知道自已要做什么的原因。我真的很难过,最后回到西部我父母家去了。

    我在那里时,决定面试一份工作。最后我得到了这份工作。我打电话给杰弗说,“你找不到工作,猜 猜我干什么了。我出去找了份工作因为我想工作。”我工作了大约三个月后,我接触了七个习惯。

    杰弗终于决定找我谈谈我们的事。我们彼此怨恨。他住在宾夕法尼亚,我住在犹他。我们几乎不说话。我们没有家。我们的东西都在仓库里。我们有个孩子。我们走到了危机点,我们要继续保持婚姻,还是各走各的路?

    他到的那一天我们出去吃晚饭,我想,我要再试一试。我要想一想双赢,否则这件事要毁了我。我要试着协作,如果这是我能做的最后一件事。

    我向杰弗解释了这些,他也同意试一试。接下来的四五个小时里,我们坐在饭店里讨论这些事。我们开始列一个单子,写下我们的婚姻到底想要什么。他惊讶地发现我想要的是稳定,我不在乎他拥有一份普通的工作,但是,普通的工作是我看待稳定的方式。

    “如果我能给你稳定感,开创我们自己的事业,这你能接受吗?”他问。

    我说,“当然。”

    “如果我能实现这一点,你能找到你自己喜欢的工作,住在这个国家中你喜欢的地方,是不是很好呢?”

    我还是说,“当然。”

    他接着说,“你不喜欢工作吗?这是不是你一直让我找个工作的原因?”

    我说,“不是的。我其实很喜欢工作,但是我不喜欢所有这些都是我的责任的感觉。”

    我们来来回回,说清的所有问题。那晚,当我们走出饭店时,我们拿着一份写着我们共同的、清楚定义的理想的单子。我们写下来,是因为我们害怕不写下来我们就不会按照它去执行。

    去年9月,也就是这次晚餐的一周年,杰弗又拿出来这个单子,我们盘点发生了什么事。

    他开了自己的公司,而且还蒸蒸日上。不过还在创业阶段。他有时一天工作20个小时,为了这家公司,我不得不向妈妈借钱。但是,公司已经达到盈亏平衡,我们已经还了很多债。

    我开始更认真地考虑我自己的工作--以防杰弗刚开业的公司陷入困境。但是,我开始喜欢我的工作。我被几次提升,最后找到我真正喜欢的工作。

    我们买了一套房子。事实上,我们发现我们完成的单子上写的所有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那时我第一次感觉到稳定。我很高兴。这一切都开始于那一晚,我们坐下来决定练习习惯四、五和六的那一晚。

    18
    2016-3-28
    前天,突然想到要利用红星网站给的工具,激励一下小按钮。我就用查尔赫爷爷的名义给小按钮写了一封信,并且注上拼音:
     
    xiáo àn niū xiáo péng yǔu
    小  按 钮 小   朋   友:
    ni hǎo  zhù hè ni  jìn shēng wéi  lán xīng shì
    你 好! 祝 贺 你  晋  升   为  蓝  星  士!
    bìng yòng  zì jí zhèng  dē dè xiǎo hóng xīng gòu mái lē zì jí xǐhuān dē wán jù
    并   用   自 己  挣    得 的 小   红  星  购 买  了自 己 喜  欢 的 玩 具。
    xī wàng ní jì xù nū lì,  zǐ xīng shì zài xiàng ní zhāo shǒu nē.
    希 望   你 继 续 努力, 紫  星 士  在  向  你 招  手  呢。
     
     
     
                                              chā ěr hè  yē yē
                                                  查 尔赫  爷 爷
                                                        2012.4.26
    这封信连同玩具一起放在他的小书桌上,他放学回来一眼就看到了,高兴地举起信,满屋跑着跳着:“查尔赫爷爷给我来信了!”并让我给他读信,哈,我说:“我没学过拼音呀,读不好,还是你来读吧,让我也听听查尔赫爷爷说的什么。”小家伙打开信封,啃啃巴巴的读起来,呵呵还行他把信的内容读下来了。
       我就说:你是不是也要给查尔赫爷爷写封信呀?小按钮拿出纸和笔准备写信,停了一会他说:“有很多字我不会写呀。”我就提醒他,那查尔赫爷爷写的你怎么会读呀?小家伙马上反应过来:我用拼音写吧。注:小按钮刚学到拼音整体认读,动手写信估计会有困难。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我就问他,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他说:我一定会成为紫星士!哈,好好,就写这句吧。上传小按钮写的信的原件,给大家看看,这是他第一次自己写信了。

     
    查尔赫爷爷  你好。
    我一定会成为紫星士的。
     
               小按钮
            2012.4.27
     
    拼音汉字并用呢。
        今天早上4.50小家伙就醒了,催促我把他写的信寄出去。呵呵我这可是一箭双雕,既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也让他练习了拼音的拼读和书写。
    3
    2016-3-28

    妈妈在厨房洗碗,听到小孩玩耍的声音,对他喊道:“你在干嘛?”小孩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妈妈并没泼冷水教唆道“小孩子不要胡说”而是微笑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喔!”——这个小孩就是阿姆斯特朗,后来他成为地球第一位造访月球的访客。天下父母请多给孩子鼓励,并尊重他们的梦想。

     

    0
    2016-3-28

    我永远都忘不了第一次系着安全带滑下山的经历。悬崖可能有120英尺高。其他几个人训练往下滑的时候我一直在看,后来我就跟着做。我看到他们安全地被山脚等着的人接住,并听到山脚下人们的欢呼声。

    但是,轮到我时,我所有的理智都跑到了肚子里,我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感。我应该滑下悬崖。我知道我身上系着一条安全带,以免我跌得鼻青脸肿。我脑子里想着其他人成功地完成。我对整个环境都很了解,也感觉很安全。我甚至是一名指导--不是技术方面,而是社交、情感和精神方面。所有四十名学生都看着我这个领袖和导师。但是,我害怕了。走下悬崖的第一步一切都变成了真的,我心中那种心安理得瞬间变成了各种想法和绳子。确实很害怕,但是我终于做到了--就像其他人一样。安全地走到了山脚,我因为成功迎接挑战而感到兴奋。

    你有过这种感觉吗?

    60
    2016-3-27

    有调查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睡眠时间长短关系密切。凡睡眠少于8小时者,61%的人功课较差,勉强达到平均分数线者仅占39%;而每晚睡眠10小时者,76%中等,11%成绩优良。有学者提出,智商 情商 睡商=完美人生。

    3
    2016-3-26
    孩子的成长轨迹你是否全程在场?作家王朔有一女。他在女儿出生后仍常在外面玩。老婆对他说:“我很遗憾你没有见证到孩子的成长”。后来,王朔接受采访,坦言这是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什么都可以重来,什么都可以再试一次,然而,孩子的成长轨迹只有一次”。爸妈们一定不要让自己留遗憾。 5
    2016-3-26

    我认识一位男士,他是在一个极为玩世不恭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后来,他娶了一位非常好的妻子,是她帮助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并发现了自己从未挖掘的巨大潜力。随着自信心的建立,他越来越意识到自己过去成长环境中的有害之处,并越来越融入他妻子及其父母的家庭氛围。她的家庭有着普通家庭都要面临的挑战,但她们的文化却从根本上给人以滋补、关爱和力量。

    对这位男士来说,回“家”就是回妻子的家--与她的家人一同欢笑,与爱他、信任他并鼓励他的岳父岳母促膝谈心到深夜。最近,这位男士--已届不惑之年(40岁)--打电话给岳父岳母是想问他能否与他们共度周末--参观他们的房子,在家里留宿并与全家人一起吃饭。他们痛快地回答说“你当然能来!”他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是“这个家庭”为他治愈了心灵的创伤。参观了她家之后,这位男士说“就像是洗了个澡,一切都有了新的感觉--还克服了青少年时期留下的心理障碍,找到了希望所在。”在新的力量鼓舞下,这位男士又成了他自己母亲及全家的榜样和指导,帮助他的家庭重建稳定与希望。

    遇到挫折或病痛时,真正的抚慰治疗包括所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身体(包括在医疗或替代医疗方面享受最好的技术和医疗条件,还要始终重视强身健体),社交/情感(包括挖掘积极因素、避免因批评、嫉妒和仇恨而带来负面影响,与家庭和朋友保持密切联系,这个强大的支柱将带给你信心、祝福与支持),头脑(包括掌握医学知识、了解人体对付疾病的免疫系统),精神(包括磨练意志,从上帝或比你自己更高的神灵那里汲取力量)。家庭的恢复更新有助于为家庭的所有成员提供上述四方面的全方位治疗,能使人们应对各种困难与挫折,并促进身心、情感、头脑和精神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3
    2016-3-25

    共同学习可以成为一种令人愉快的传统,成为家庭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之一。而且还能证明,你在养儿育女的同时,也养育了你的孙辈。

    一个重要的学习传统是看书。全家可以一起看书。孩子们不仅需要自己看书--还需要看见父母做出表帅。

    几年前,当儿子乔舒亚问我是否看过书时,我感到十分惊讶。我意识到,他从来没看见我读书,因为我几乎总是在一个人静下心时才看书。事实上,我每个星期都要看三到四本书。可是每当和家人在一起时,为了全身心地陪伴他们,我从不看书。

    近来,我看了几篇研究报告,认为孩子们不看书的头号原因就是他们看不见父母们阅读。我想这就是我这些年来的失误之一吧。要是我能够坚持更加开放式的阅读习惯,孩子们就能经常地看到我在读书。而且,要是我能更加尽心尽责的话,就应该把看书时学到的东西和受到的启发与孩子们分享。

    全家共同学习不只是一项传统,而且也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需求。当今世界,生活节奏和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令人难以置信,真的是“除非跑得更快,否则会被落得更远。”有不少产品上市的第一天就已经过时,而许多职业的半衰期只有三到四年的时间。速度之快令人吃惊、让人害怕,这正是家庭里形成重视不断学习的传统和风气如此重要的原因。

    10
    2016-3-24

    我们每个人都要吃饭。滋补身体、头脑和心灵的方式往往要通过肠胃,需要细心周到的考虑和决断,在没有好电视、也不必匆忙中狼吞虎咽的时候,组织有意义的聚餐是行之有效的。不过,也不必长此以往总是如此,尤其是需要每个人参与准备和清理的聚餐,更不能太多。

    家庭聚餐很重要--即使每周一次,而且这种聚餐实际上是每周的“家庭聚会”。如果整个进餐过程使人感觉有意义、有乐趣而且准备充分,那么,家庭饭桌就成了圣餐桌,而远不只是就餐台。

    我认识这样一个家庭,他们把任务书贴在餐桌附近的墙上,以便能在全家共同进餐时交流思想共同提高。他们在倾诉当天遇到的种种困扰时谈论任务书中的某个方面。相当一部分家庭通过进餐前的共同祷告进行精神充电。

    许多家庭还在家庭晚餐中融入知识更新的内容,用它来交流一天的学习体会和最新知识。有一个家庭在晚餐时设立“一分钟演讲”,给每位家庭成员一个题目--从诚实为人,到最开心的轶闻趣事,即当天发生的任何事情--每人可就此发表一分钟的演讲。这种做法不仅丰富了谈话内容和趣味,使每个人得到娱乐和放松,有时甚至是“捧腹大笑”,而且还有益于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锻炼。

    还有一个家庭,餐桌旁始终摆放着一套百科全书。如果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当场查找答案。有一次,他们家里一位来自特拉华州的客人说,他家所在的州面积很小。

    “到底有多小?”有人问道。他们在查阅其他州的相关介绍中发现,亚拉巴州的面积大约52000平方英里,相当于26个特拉华州那么大。而得克萨斯州的面积则是特拉华州的131倍还多。当然,要是与面积只有1200平方英里大的罗得岛州相比,特拉华州还算大的呢!

    要学习的实在太多了!什么州是桃州?它是不是盛产桃子的地方?一只鸟每天能吃多少东西?相当于其体重的多少倍?鲸鱼比大象大多少?

    尽管对孩子们来说,搞清楚每个州的面积究竟多大或许并不十分重要,但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却极为重要。而且,当他们发现,学习是一种乐趣,他们周围的大人们也酷爱学习时,他们就会成为积极热情的学习者。

    有许多方法可以使进餐时间变为一种锻炼头脑丰富知识的课堂。可以时常邀请一些客人到家里共进晚餐,谈天说地。可以边吃饭边听古典音乐唱片,聊聊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作曲家的生平。还可以每周从图书馆借一幅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挂在餐桌旁的墙壁上,谈谈这幅作品和创作它的艺术家。而口中品尝的食物又给你提供了谈论饮食习惯、营养配餐、以及不同国家风味习俗的话题。

    13
    2016-3-23

    如果父母不留意孩子所看的电视节目,电视就变成了他们家的保姆。对看电视不加约束,就如同将一位陌生人引入你们家,他每天对孩子说两三个小时,谈的都是在这个万恶的世界,暴力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当然,当这一切发生时,父母并不在场,因为他们相信电视能让孩子尽量保持安静、感兴趣和放松。长此以往,这位老师每天一次的家访就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种下没人能够改变的错误观点的种子,造成没人能够解决的问题。

    美国政府的一项研究表明,看电视能造成一个人肥胖、充满敌意,闷闷不乐。在此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与每天学习一两个小时的人相比,每天看电视超过4个小时的人烟量大,而且也不愿意动。

    将看电视的时间限制在每天最多两小时,并观看经过筛选的节目的家庭会获得以下家庭关系的重大改变

    孩子学会在家庭中培养价值观,并且不断加强。家人学会如何建立价值观,以及如何在一起讲道理。

    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将大大改善。

    家庭作业将在时间压力下减小的情况下完成。

    个人交谈的时间将大大提高。

    孩子的想象力将回到生活中。

    每位家庭成员将变成了有眼光的电视节目的选择者和评价者。

    父母将再次成为家庭领袖。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能代替看电视的习惯。

    14
    2016-3-22

    通过了解孩子的“年龄和阶段”来理解你的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

    成长以普遍原则为基础。孩子先学着翻身、坐、爬,然后才会走和跑。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哪一步都不能省略。这些内容必定要有先有后。

    这个道理在物质世界千真万确,在情感和人际关系领域同样正确无误。但是,物质世界的一切是看不见的,迹象也没有那么直接和明显。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的生理成长阶段,同时还要了解他们的头脑、情感和精神成长阶段,绝对不要试图走捷径、干扰或回避这个过程。

    如果我们没有诚心诚意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没有按照他们的意识水平与他们交流,我们往往就会对他们抱有不合理的期望,并且在无法实现这些期望的时候感到沮丧。

    我记得有一个下午,我因为年幼的儿子把他所有的衣服都堆在房间的地板上批评了他。我说“你不知道自己不该这样做吗?你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吗?不知道衣服会变得又脏又皱吗?”

    儿子没有反抗。他没有提出异议。他默认了。我甚至感觉到,他想按我说的那样做。但是,日复一日,他仍然把衣服扔往地上。

    有一天,我最终意识到,他可能只是不知道怎样把衣服挂起来。他只是个小不点。于是,我用了半个小时训练他怎样把衣服挂起来。我们练习把他星期天穿的裤子从裤脚处拎起来,挂在衣架的横杆上,然后把衣架挂在衣柜低层的架子上。我们练习扣衬衫正面的扣子,把衬衫翻过来,把两侧的三分之一折向中线,把袖子折起来,然后把衬衫放在抽屉里。

    他很喜欢这种训练。事实上,当训练结束后,我们甚至把他所有的衣服都从衣柜里拿出来重新挂了一遍。我们太开心了。我们之间产生了亲密的感觉。他还学会了挂衣服。他干得很不错。

    正如我在这个儿子身上发现的那样,问题并不在于他不知道挂衣服的重要性,甚至不在于他不愿意挂他的衣服。他只不过是没有这个能力,不知道该怎样做。

    多年后,到他十几岁的时候,他再次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不过,在那个时候,问题的核心已经不在于能力,而在于动机。如果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诉诸动机。

    解决训练问题的第一个关键就是正确识别问题。如果脚出了毛病,你不会求助于心脏病专家。如果房顶漏水,你不会去找水管工。诉诸价值观或动机都无法解决能力问题--反之亦然。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在家庭中执行一项任务,我觉得提出以下三个问题非常有用

    应该让这个孩子去做吗?(价值观的问题)

    这个孩子能做吗?(能力的问题)

    这个孩子愿意做吗?(动机的问题)

    根据回应,我们会知道怎样努力才是有效的。如果是价值观问题,解决方法通常就是充盈感情银行账户和教育。如果是能力问题,解决方法通常是训练。教育和训练之间存在差别。教育意味着“激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出深入和恰当的解释,激发“我应当这样做”的意识。训练意味着“输入”--在这种情况下,要向孩子灌输完成这项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教育和训练都非常重要,你要根据问题的性质来选择加以运用。

    如果问题在于动机,解决方法通常就是通过内在、外在或二者结合的方式强化理想行为。你可以提供外在的奖励(比如零用钱、奖励、某些特权或“额外的零用钱”),也可以强调内在的奖励(如果人们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如果人们聆听并遵从自己的良知,就会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或者,你可以双管齐下。

    6
    2016-3-21

    我们太容易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了!你的生活中难道不是这样吗?你在一时间忘乎所以。你说出了违背本心的话。你做出了日后悔恨的事。你想“哦,如果我当时停下来思考一下,我就绝对不会做出那样的反应!”

    很显然,如果人们根据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采取行动,而不是基于一时的情感或处境做出被动反应,家庭生活会美满得多。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暂停键”--它能够把我们的际遇和我们对此做出的回应阻断开来,使我们得以选择自己的回应。

    作为个人,我们有可能形成这种暂停的能力。我们也有可能在家庭文化的中心形成一种习惯,学会暂停一下,做出比较明智的回应。

    9
    2016-3-20

    人生于世,也有潮汐涨落,

    把握住涨潮的时机,便可导致成功;

    失去良机,一生的航程

    必定触礁搁浅,终身颠沛。

    我们现在正漂浮在满潮的海上;

    我们必须顺流前进,

    否则将要一败涂地。

    我们必须现在就抓住这次潮汐,因为尽管社会趋势对家庭不利,但我们都深知家庭是最重要的。事实上,当我向世界各地的听众发问,问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三种东西是什么,有95%的人提到了“家庭”或者“家庭关系”。有75%的人把家庭放在了首位。

    家庭关系美满,生活本身就会美满。

    7
    2016-3-19

    如果你的孩子1、喜欢谴责别人,因你批评过多。2、喜欢抱怨,因你总挑剔TA。3、喜欢对抗,因你对TA有敌意和强制。4、不够善良,因你是缺少同情心人。5、胆小,因TA常被辱骂。6、不说心里话,因你爱翻老账。7、不辨是非,因您专制,没给TA自主和思考机会。

    2
    2016-3-19

    你也许在努力维系自己的婚姻,或者在谋求加以修复。或者,你也许已经拥有幸福的婚姻生活,但希望能锦上添花--能达到极为美满的境界。你也许是个单身母亲(父亲),你所要面对的没完没了的苛刻要求和沉重压力令你不知所措。你也许在艰难地抚养一个倔强的孩子,或是一个受到流氓团伙、毒品或其他社会消极力量控制的反叛少年。你也许在竭力把两个“漠不关心的”家庭融为一体。

    也许,你希望孩子不必别人提醒就愉快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和家庭作业。或者,你试图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多个(显然是相互矛盾的)角色--比如家长、法官、陪审员、狱卒和朋友,因而感到大为头痛。或者,你在严厉和放任之间动摇不定,不知道应该怎样管教孩子。

    你也许只是在为了糊口而挣扎。你也许在“拆东墙补西墙”。你的经济困扰也许几乎令你难以承受,耗尽了你所有的时间和感情,以至剩不下多少精力去关注人际关系了。你也许在从事两份以上的工作,你和你所爱的人就像黑夜里航行的船只一样彼此擦肩而过。建立美好家庭文化的想法也许看似遥不可及。

    也许你的家庭中存在着争吵不休的气氛和环境。家庭成员争吵、打架、高喊、尖叫、提出苛刻要求、大吼大叫、恶语相向、嘲笑讥讽、相互指责、挑剔批评、出走、摔门、彼此忽视、拒人于千里之外,或者其他种种。也许有些年龄比较大的孩子甚至不回家,与生俱来的感情似乎荡然无存。也许你婚姻生活中的感情已经不复存在,或者正日渐消失,或者你感到空虚而孤独。或者,也许你竭尽全力让一切完美,但局面全然没有改观。你精疲力竭,你产生了徒劳的感觉,感到“这又有什么用?”

    或者,你也许是一位极为关心子女的祖父(祖母),但却不知道怎样做才能有所帮助,而不至于使局面变得更糟。也许你与儿子或儿媳的关系很不和睦,仅剩下表面的礼貌和内心的冷战,而这种冷战有时会爆发为激烈的冲突。也许你多年来(在成长过程中或婚姻生活中)一直受到虐待,你热切地下定决心要终止这一循环,但你似乎找不到可以遵循的模式或榜样,总是会恢复自己所厌恶的那种倾向和行为。或者,也许你们是一对迫切想要生儿育女、但却无法如愿以偿的夫妇,你们觉得婚姻生活中的甜蜜意味开始冲淡了。

    你也许甚至承受着以上的多种压力,你感觉不到任何希望。无论你的处境如何,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家庭与其他任何家庭加以对比。任何人都绝对不可能了解你的处境当中的所有实际情况,除非你觉得他们能无所不知,否则他们的建议就一钱不值。同样,你绝对不可能了解其他家庭或其他人的家庭处境中的所有实际情况。我们的共同倾向就是把我们自身的处境安在别人身上,试图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妙方。但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通常只是冰山一角。许多人认为,别人的家庭近乎完美无缺,而自己的家庭却行将破裂。然而,每个家庭都面临着自己的挑战,都存在着自己的问题。

    妙的是,构想比包袱的力量大得多。也就是说,相对于过去积聚的所有痛苦经历或目前面对的所有处境而言,你对未来的构想(更好的处境,更好的生存状态)具有更大的威力。

    如果要构想一个更美好、效能更高的家庭,也许要从你开始。但是,为了让构想充分发挥作用,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也必须具有参与意识。他们必须帮助形成构想--或者至少要理解并接受这个构想。理由很简单。你是否玩过拼图或者看别人玩过拼图?你在脑子里想着拼好的画面有多重要?玩拼图的所有人在脑子里想着相同的拼好的画面有多重要?如果没有共同的构想,人们就会借助不同的标准做出决定,其结果就是彻头彻尾的混乱。

    关键是要形成所有家庭成员都能接受的构想。

    5
    2016-3-18
    2
    2016-3-18

    孩子犯的错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父母和老师必须加以纠正的,比如说一些坏的缺点和习惯,欺负弱小、不讲礼貌、小偷小摸等等。但是如何纠正的方式和方法必须要适当,最好是既能给予惩罚,又能让孩子提高认识、避免再犯,让他们自己真正认识到并改正才是最重要的。另一类是孩子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这实际上是他们不断尝试、经历错误、得到改善的一个过程,是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如果在这样的尝试过程中对他们戏弄、打击,就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恐惧,害怕去尝试。比如孩子如果唱歌的时候发音错了,家长就戏弄他,以后就很难让他开口唱歌了。要给他们尝试的勇气,因为想试试瓷碗会不会摔破,孩子专门把碗往地上扔,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能说是孩子犯错。你最好让孩子自己把碎片清理干净,他就可以记住这是易碎的,也会联想到玻璃等易碎的东西,就会自动学会小心爱护这些物品,避免自己受伤。

    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应该给他们一个犯错--认识--改正的机会,以宽大和包容来对待孩子的错误。当然,对于严重的错误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加以改正。重要的是,在纠正和惩罚这些错误的时候,不能羞辱、嘲弄、打骂孩子,这也是为人父母需要提高的素质。

    有个6岁的小朋友约瑟夫,调皮可爱,出了名的好动,幼儿园的老师几乎每天都要向他妈妈告状,公然被称为问题儿童,妈妈为此伤透了脑筋。这天妈妈去接他的时候,教约瑟夫跳舞的史密斯小姐告诉她约瑟夫今天闯了祸。妈妈听了后当场就狠狠地训了约瑟夫,约瑟夫一句话都不说,瞪着老师挑战性地笑了笑,把老师气得够戗,没办法,妈妈只好急匆匆地带他回家了。

    回到家,妈妈本想接着训他,见他好像突然乖了不少,自己从书包里拿出彩笔和本子来,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画画。妈妈也就没在意,忙着做晚饭去了。不到一会儿,正在炒菜的妈妈听到“哐当”一声,她急急忙忙地跑了出来,看到打碎了的大花瓶和满地跑的球。“又在搞什么鬼,整天闹事,你什么时候能给我安静点?”约瑟夫哭了,妈妈反倒奇怪了,这孩子打死都不哭,我这一骂怎么突然就管用了呢?“球又不是我的,花瓶更不是我打破的。”原来球是从窗外飞进来的,妈妈错怪了约瑟夫,怎么办呢?妈妈觉得很不好意思,愣在那儿下不来台。“妈妈,你为什么总是批评我呢?我安静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表扬我?”约瑟夫的话使妈妈更惊讶了“是啊,我几时表扬过儿子?”妈妈内疚地安慰约瑟夫,并向约瑟夫道歉。

    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有时候孩子远比大人要敏感,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孩子,许许多多你不在意的事,对孩子而言却是大事。

    7
    2016-3-18

    1
    2016-3-17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时刻注意聆听孩子的说话,用自己对孩子的信任、尊重去促使孩子表达自己,与自己有所交流、有所沟通。

    1.要对孩子感兴趣。如果你对孩子以及孩子的活动表现出有真实的兴趣,你和孩子之间不但打开了通路,而且会使他们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母亲对孩子表示关心、照顾,让他们谈论有关自己的事,孩子便会感到与母亲在一起很亲密。

    2.要给孩子留出接触的时间。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时需要母亲或父亲,特别是母亲在他身边听他讲话,当孩子经历着内心的恐慌、创伤或有失望情绪时,他们特别需要温情的安慰,孩子也很想知道他们的父母在分享他们的好消息或愉快时的心情。应使孩子感到你不是由于忙或急着做其他的事,而无暇听他们说话。

    3.听孩子讲话要专心。一个好的聆听者,必须集中注意力,选择一天不忙的时间和安静的地点,听孩子说话。在这个时间,不要做家务活,用眼睛注视着孩子,表示是真心在与他接触,每天都要为孩子提供与他们单独接触的机会,哪怕只用几分钟,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散会儿步。”或者说“让我们到小房间去单独在一起谈谈。”

    4.耐心地鼓励孩子谈话。开始和孩子交谈时,需要向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为了使孩子的谈话持续下去,要用一些鼓励的词,如“嗯”、“我懂了”,也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孩子。在结束谈话之前,尽量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让孩子详述某一问题的情景,尽量描述它的细节。

    5.注意自身的行为语言。行为语言是我们向孩子传达住处的一种不用语言的方式。许多母亲仍然不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行为向孩子表示“我在听呢,我感兴趣,我在注意”。有几种主要信号可以表示对孩子的注意,正面向孩子;与孩子紧挨着坐;身体竖直或向孩子倾斜;眼睛互相接触;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孩子。此外,应当避免紧张,并表示兴趣,面部表情和声调都是和蔼的。

    6.表示自己有同感。一个好的聆听者,最重要的技巧是摆脱自己对问题的思想和感情,设身处地想他人在经历着什么。有了这种技巧就能敏感地意识到孩子情绪的波动,并将自己符合实际的看法告诉孩子。

    7.帮助孩子弄明白,并说出自己的经验。聆听,是母亲帮助孩子对自己内心活动和感受的比较深入理解的过程。在聆听过程中,通过母亲的词语对孩子的叙述加以解释和说明,可以帮助他们弄清楚自己所表达的意思。在解释时,要多运用词汇,尽可能帮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准确、清楚地表达出来。

    8.准确反映孩子的情感。一个极为有效的聆听技巧,是要使自己成为孩子感情的一面镜子,用语言帮助孩子反映他们的感受,特别是幼小的孩子,不会说出他们的感受,不能像成人那样表达自己的感情。

    10
    2016-3-16

    美国布什尔海大学家庭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从小常挨打、挨骂的小孩在智商测验中平均得分为96分,不常挨打或几乎不曾挨骂的小孩平均得分为108分。

    这12分之差可能来自于不打小孩的父母花较多的时间讲理、解释。研究显示,语言上的亲子互动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

    3
    2016-3-16

    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少儿阶段就开始进行,做得愈早,效果愈佳,否则将会非常被动。

    年少的孩子不具备固定的收入,不具备成熟的金钱意识,他们不知道怎样管理好自己的钱,但有强烈的使用钱的要求和欲望。这就容易导致孩子在用钱方面极易出现种种错误,这些错误直接关系到他们本身的成长,关系到他们的发展和前途。

    通过对一些孩子的观察和研究,我发现他们都有非常近似的错误,滥用父母的钱;现在享用,以后付钱;只把钱看成是现在买某种东西的一种工具;没有存钱积累的习惯,花掉的比积攒的多;钱在被花掉之前,已经有好多次的购买欲望了;买东西时,把身上的钱花个精光;只在花钱时才有一种满足感;轻易相信别人付出的承诺;不作计划。

    有的父母无偿地向自己未成年的孩子提供金钱,一味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花钱要求,放纵孩子过分的物质欲望,这只能助长孩子的恶习。当他们在成年以后靠自己有限的收入生活时,一旦需要做出影响自己经济境况的重要决定,就显得手足无措,既缺乏能力也缺乏心理上的应变力。

    对孩子使用钱上的教育,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攒钱或一定要让他经商,而是要让他成为一个能干的、健全的、真正的人。在这一点上,基础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该教会孩子诚实。让孩子懂得在金钱面前保持自尊。

    其次,让孩子学会节俭,认识每件东西的价值,而不是无谓的浪费和对有价值东西的破坏和消耗。对每个家庭而言,如何持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教会孩子认识每件东西的价值,因而爱惜保护它。

    17
    2016-3-16
    1
    2016-3-15

    男人,就应该多承担点!古人造字时就说得很清楚了!

    有人回复:各位女士,把老公调起来就是钱啊。

    5
    2016-3-15

    在成长的时候,孩子不仅需要不同的小伙伴,也需要不同的成年人伙伴。因为这些成年人伙伴一方面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则能从不同的角度给孩子不一样的关爱。如果孩子能有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的机会,今后就会比较适应经常要与人打交道的成人社会。这些成年人能够成为孩子学习的各种榜样,从他们身上孩子能够学到不同的东西,他们与孩子的不同关系也能教会孩子如何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交往方式,因此这一课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的场合,有些孩子因为没有经常与成年人交往,难免有时会怯场。而如果平常多一些这样的锻炼机会,他们就会从容应对,表现自如。让孩子与各种成年人交往也是孩子拓宽自己能力范围一个很好的途径,有时甚至还能够弥补父母的一些缺陷。有些孩子的父母知识程度不高,那么孩子可以通过其他有学问的叔叔阿姨们获得这方面的学习;而有些父母太忙了,陪孩子的时间不多,如果孩子自己有一些成年人的朋友,他们能像长辈一样地关怀孩子,就能填补孩子情感上的一些空白。

    从儿子两岁以后,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也不论参加音乐会还是看歌剧,我去哪儿都带着他,让他从小就与身份各异的各阶层人士交往、谈话。这样做的结果是,儿子具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从小到大从不怯场,越是人多或越重要的场合,儿子就发挥得越好。

    4
    2016-3-15

    【男孩成长3阶段】 1、出生到6岁,是属于母亲的。2、6~13岁,男孩感受来自内心的召唤,开始尝试成为男人。父亲角色越来越重要,在培养善良品性同时培养竞争意识。3、14岁到成年,完成从幼稚到成熟转变,需成熟男人引导。父母不再占主导地位,但须为儿子挑选好引导者,否则会在同样无知同伴寻找自我.

    1
    2016-3-14

    要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首先应有恒心,也就是说在认准一个目标后保持在该目标上的持久注意力。

    在锻炼孩子勇气方面,英国人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英国西南部的瓦伊河畔,有一所由少年探险组织建立的河流探险训练中心,专门为孩子们提供进行探险活动的机会,以训练他们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在这里,孩子们每天一早就来到河边,由专门的人负责教他们游泳和划船。训练是艰苦和紧张的,每一次练习都有孩子落水,也有些人受伤。在激流中拼搏,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孩子们在这里不仅仅学习了划船等技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出勇敢的精神,同时也懂得了互敬互爱和团结合作。

    在英国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活动,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某种技巧,而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和勇敢精神,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有时候,锻炼孩子的勇气,常常对父母自己的勇气是一个考验。如果父母自身就对困难或带有一些危险的活动感到害怕,那么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就不可能有勇敢的精神。有些父母仅仅是为孩子的安危担忧而牺牲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我认为这样做事实上是很自私的,因为这些父母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感情不受到万一可能发生的危险所带来的伤害。

    看到别的孩子放心大胆地玩耍而自己的父母总是陪着会觉得很厌烦,认为父母多事,对他不公平。我们对他越不放心,他就越气恼,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很多父母为求保险而对孩子加倍保护,造成孩子缺乏勇气。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我认为父母应该克服这种自私,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应该大胆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勇敢的人。

    18
    2016-3-13

    【不可不知的理财定律】1、4321定律——收入40%供房及其他投资,30%生活开支,20%存款,10%保险。2、31定律——每月房贷还款数不宜超总收入三分之一,否则成房奴。3、双10定律——保险恰当额度应为年收入的10倍,保费支出恰当比重应为年收入10%……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3个定律必须掌握。

    0
    2016-3-13

    儿童本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一切事物都以自己为中心去认识,不能明确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把自己禁锢在自我的躯壳中。

    儿童怎样才能摆脱这个自我封闭的躯壳呢?只有一条路--参加社会生活,发展他们的社会性。孩子只有接受社会,才能了解他人,了解自己以外的所有事物,即通达事理,他们的身心才能健康地成长。

    如果孩子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和体验,加上家长的溺爱娇惯,就会使他们形成任性固执、不知道爱人、缺乏责任感、依赖性强、性格懦弱孤僻等心理特点。同时,单元结构的住宅环境,也不利于孩子的社会生活。

    孩子必须走出封闭的家门,加入小伙伴的社会活动中,才能健全地发育和成长。从对威特的教育中我发现,儿童到3岁时就想交朋友,需要小伙伴,这就是社会性的萌芽。一个哇哇大哭的幼儿,妈妈怎么哄他也无济于事,如果过来一个小朋友逗他玩,他立即就会破涕为笑,这是因为小伙伴之间容易形成“共鸣心理”,能互相接受对方的影响。小伙伴的作用是大人所顶替不了的。儿童和亲人的关系是“竖”的关系,和同龄儿童的关系是“横”的关系,伙伴们的关系与母子关系不同,他们之间是平等的,要求友谊、信赖和合作。小伙伴们在一起,起到了“儿童教育儿童”的作用,他们在这里逐渐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和联系,他们开始认识到随心所欲、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是无法与其他儿童交往的,他们必须要遵守伙伴中的“法则”,谁违背了法则就会被排挤,不受欢迎。这样,他们就逐渐从“自我”中走出来,学会了谦让和互助,了解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4
    2016-3-12
    0
    2016-3-12

    在教儿子语言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十分有用的方法,我现在将之归纳在下面奉献给诸位

    1.要发纯正的语音。教孩子发纯正的音一定要简洁明快,千万不要啰嗦。比如教孩子发一个音“a”,直接教就行了,完全没必要说上一大段话,那样孩子听不清楚,就容易读错。

    2.用语言能力滋养能力。孩子能学会任何一个难度很大的发音。教育应该重视这种强大的生命力。举个例子来说,幼儿在开始说话以前,听到过多少遍“doktor,doktor医生”这个词,而在他学会另外一个词语之后,如“妈妈”“爸爸”,从而使自己的词汇量增加到3个。在练习这3个词的过程中,他的语言学习能力不断增强,从而学会第4、第5个词。这一个过程可以这样介绍“这个问题你明白了吗?”“明白了。”“那好,我们继续吧。”

    3.在他耳边不停地说。几乎每天晚饭后我们都要带儿子出去散步。从家里到村口的教堂,一路上我看到什么就讲什么,有意识地叫儿子注意,高高的树,矮矮的草丛,飞动的鸟儿,粗粗的木栅栏;路灯,楼房,马车,各种花草,各种人,还有忙碌的小蚂蚁。。。。。。

    4.讲故事是写作文的基础。

    5.少说这个那个,多说新词。

    6.不让他遭受方言和粗话的污染。我反对教给孩子不完整的话和方言,比如教孩子“咂咂-吃奶”“丫丫-脚”“汪汪-狗”之类的。

    7.力求措辞严谨,语言生动。

    8.别让语法败坏了孩子的胃口。在教儿子语言时,语法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对孩子来说,更没有多大必要。因此,在儿子8岁前我并未专门教过他语法,而是通过听和说来教。孩子其实都喜欢说话,从小时起,他们就常常一个人把学到的单词反复地说着玩。我就利用孩子的这种倾向,把儿子能理解的有趣的故事,用精选的词句组成短文,让儿子记住。他不仅能很快地记住,并总是很高兴地复述着。以后,我把这些短文翻译成各种外国语让他说,他也能很快记住,根据我的经验,在人的一生中,1至5岁可能是最有语言才能的时期了,父母千万别让这种才能白白枯死。

    6
    2016-3-11

    【别超前给孩子买东西】 若想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应经常让TA经历等待和渴望的过程。而不是在TA刚学会走路,就迫不及待地 给买好儿童自行车,孩子会认为TA得到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经历过内心长久渴望被满足的那份喜悦,何谈感恩呢!爸爸妈妈们,不要为了满足自己内心需求,无意中害了孩子哦。

    3
    2016-3-11

    我的一位朋友有两个孩子,他的儿子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处处都让人感觉到他的与众不同,经常干些令人心烦的事,经常欺负妹妹和别的小伙伴。

    有一天,我的这位朋友找到我,想让我给他提供一些管教孩子的办法。

    他对我说“我的儿子真令人讨厌,他不仅喜欢嘲弄别人,连吃面包也与其他孩子不同。他明明知道我讨厌他的某些行为,可他偏偏那么做,好像是专门在气我。”

    听了他的话,我感到很奇怪。这孩子连吃面包都会惹父亲生气,恐怕也有些太与众不同了吧。于是,我要求去看看这个孩子。

    那天我和朋友一家共进午餐。在饭桌上,我特意仔细观察这个调皮的孩子。

    我发现,这个孩子在吃面包的时候,把面包皮细心地剥下来,然后用手把它捏成一个球形吃掉,而把剩下的部分丢在盘子里。与此同时还得意洋洋地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把面包皮剥下来了!”

    于是,他的母亲开始训斥他“你怎么总是这样,居然还当着客人的面。”这时,他的父亲似乎也要发怒了。

    我给朋友使了一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发怒。饭后我给他讲了一个“对付”孩子的办法。

    第二次,这个孩子故伎重施,像往常那样把面包皮剥下来后,也对母亲说“妈妈,我把面包皮剥下来了。”可是他的母亲只说了一声“我知道。”

    孩子说“你不说我吗?”

    “不说。”

    没过多久,我的那位朋友又找到了我,说孩子现在已经没有剥面包皮的习惯,也和其他人用一样的方法吃面包了。他觉得很奇怪,问我是什么原因。

    其实道理很简单,孩子的那种做法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即使被父母责骂,他也会觉得受了重视。在他眼里,父母的责骂就是一种奖励,而他的做法就是为了这种奖励。后来,父母对他的这举动不闻不问,毫不关心,他自己也渐渐觉得没趣了,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坏习惯。

    还有一个小男孩,染上了说粗话的习惯。因为他的一个小伙伴爱说“屁股”两个字,他学会了带回家里。由于这两个字不是什么风雅的词,他的母亲觉得很讨厌,很快就加以制止。可是相反,孩子不但没有停止说这两个字,还一连几个星期编造出不少关于“屁股”的话,说什么“天上有个屁股”、“屁股点心”、“甜屁股”等。他的母亲气得不行,最后干脆懒得理他。后来孩子发现这样说已经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也就慢慢地不说了。

    这是因为孩子起初说的粗话得到了旁人的奖赏而反复地说,后来没有了鼓励就不说了,曾经使他颇感兴趣的粗话也就渐渐地被遗忘掉。

    对于孩子来说,能够得到父母有效的管教是非常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仅仅停留在管住孩子上,让孩子循规蹈矩,没有活力,没有创造性。这种办法根本不能让孩子健康地发展。在我看来,这种管法还不如不管。也有些父母因为顾及孩子的自尊心而不去教育孩子,这也是错误的做法。

    21
    2016-3-10

    1、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改定时为定量。

    2、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3、少唠叨和训斥,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

    4、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的事情。

    5、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6、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

    3
    2016-3-10
    0
    2016-3-10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就是指春天到郊野去游览。初春时,芳草始生,杨柳泛绿,至郊外野游,踏青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曾有记载:“上巳(农历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杜甫在诗中也曾记载了皇家浩浩荡荡春游踏青的情景,“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北京民俗历来有踏青的讲究,每当青草依依、清水涟涟之时,人们便脱下长布衫,走出四合院,三五成群到乡野山间赏景散心,一冬的沉闷一下子便烟消冰释。

      踏青在济南也是历史悠久,老济南人都能说出踏青的来历。明朝王象春在《齐音》中就有《踏青》诗:“三月踏青下院来,春衫阔袖应时载。折花都隔山前雨,直到黄昏未得回。“诗中有按语说:“三月,士女竟相出城南下院踏青,山南花开最胜,犹是太平光景。”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准备好去踏青了吗?

    9
    2016-3-10
    【当孩子被欺负时】父母可以这样做:鼓励孩子结交更多朋友;不要让孩子间的摩擦演变成家长之间的冲突;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建议孩子多和团体在一起。家长须知,孩子被欺负,也可能是人际交往中的经历,孩子成人后,这些问题需要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去解决。

    3
    2016-3-9

    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每一个母亲曾经都是一个漂亮的仙女,有一件漂亮的衣裳。当她们决定要做某个孩子的母亲,呵护某个生命的时候,就会褪去这件衣裳,变成一个普通的女子,平淡无奇,一辈子~~~

    3
    2016-3-9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声叱责,这是人们相互关系中修养很差的基本特征。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用大声叱责,家庭中还有拳头教育出来的孩子,失去了感觉别人最细腻的感情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周围的美,他非常冷漠无情,毫无怜悯心,在他的行为中有时会出现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现--残忍。”

    我有一位女同学,她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很出色,却经常在家里打骂孩子。有一次我们聊天,她谈到她父亲时,历数其父的不是。她父亲在她小时经常打她。她觉得父亲当年打她那些理由一个都站不住脚,对父亲的行为充满蔑视,甚至有一种仇恨感。后来我们聊到她的孩子,她又历数孩子的不争气,讲了一串孩子该打的事例。当我表示她对孩子的态度是来源于她父亲的粗暴时,她对此断然否定。说她和父亲不一样,她父亲打她没有道理,而她打儿子都是有理由的。

    是啊,我们小时候家里缺的主要是粮食,所以孩子把饭烧糊了会挨打。现在的孩子绝不会因为这事挨打,他们挨打的原因可能是考试不好或上网--可这是区别吗?这位女同学和她的父亲其实都因为同一个原因打孩子,即孩子惹自己不高兴了。他们对幼小的孩子共有的“教育方式”就是拳头。从做家长的修养上看,他们其实是很相像的。

    打骂孩子可能会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大隐患,创痕会伴随孩子一生。经常挨打的孩子,他的身心两方面都会受到损害。他从家长那里感受到的是屈辱,体会的是自卑,学到的是粗暴,激起的是逆反。

    11
    2016-3-8

    我觉得第8和第9点值得重视哦!

    1.用眼睛注视孩子,认真倾听。

    2.尊重有耐心不打断孩子。

    3.对孩子的话表现出兴趣。

    4.善于听孩子的弦外之音。

    5.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6.各自聊聊趣闻逸事,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7.在生活中做不抱怨的典范。

    8.创造机会,陪孩子等待。

    9.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如何打发时间。

    2
    2016-3-8

    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最早一批留守儿童已经长大,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已显露出来,而城市“寄养儿童”问题却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

    城市“寄养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送往外地,大多数是和父母一起生活;只是他们的真正看护人是爷爷奶奶或保姆。从空间意义上说他们和父母在一起,天天能见到或一周见一次。实质上,由于父母对他们不用心,他们有着和农村留守儿童相同的成长境遇。这种情况更应引起关注。

    三年前我接触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10岁的小女孩,性情很古怪,学习成绩不佳。一方面表现出对父母很依恋,非常在意父母对她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天天和父母吵架,冲突不断,从不肯听父母一句话。她的父母都非常能干,都是单位里的重要负责人,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好,从孩子一出生就专门请个保姆来家里照顾孩子。母亲在生完她三个月后就上班,把带孩子的事完全交给了保姆。

    从表面看孩子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母工作忙,每天早出晚归,且经常出差,孩子从早到晚全是和保姆在一起,连晚上也是和保姆一起睡觉,孩子住在自己家,却如同一个“寄养儿童”一样缺少和父母相处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孩子对保姆产生了依赖,保姆也很疼爱小女孩,俩人感情很好。每次保姆回家探亲,孩子都不想让走,比妈妈出差还难过。

    但小孩4岁时,家长和保姆在报酬问题上发生了冲突,就坚决把保姆辞退了,另找了一个保姆。孩子和新保姆处不来,整天闹,父母就再换保姆,还是处不来,只好再换。

    在数次更换保姆间,孩子也长了几岁,她不再闹了,但不论什么保姆进门,都拒绝和保姆说话。这样,孩子实际上就是每天孤零零一个人在家。父母还是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交流。偶尔在一起,就是问一下孩子的考试成绩或带她到外面吃一顿饭。直到学校老师通知家长,孩子旷课到外面见网友,女孩父母才着急了。

    母亲带孩子来找我,但她的言谈间没有一点自我反思的意思,只是认为孩子自己有问题,指望我给孩子做做“思想工作”,所以对于我提出的孩子的现状和父母教养态度有关的观点,她表现出很不愿意接受。

    当我提醒她不该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而又无视孩子和第一个保姆间早已形成的依恋关系时,她有些不高兴,说好多人家的孩子都是保姆帮着带,谁家不换保姆呢,人家的孩子也没出现问题。当我提出她每天应该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说话、玩耍和阅读的要求时,她有些生气了,说我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陪她,并说我小时候父母也不管我,这不也成长得很好吗。而当我最后给出建议说,如果你的工作使你比一般人忙得多,实在没时间关照孩子,那么想办法换个岗位吧,你以前对孩子太冷落,现在必须要用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和修复,孩子已经10岁了,我担心再往后推几年可能就真的再没有改善的机会了。

    “换岗位”这句话让这位母亲彻底生气了,她当时就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并且以后再不理我了。

    我最近听说这个女孩被父母送到一个“行走学校”里。该“学校”主要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军事化训练”,即每天要走很长的路,练习站军姿、紧急集合等,有谁不听话就挨打。“学校”收费很高,但招的学生还很多。许多孩子就像这个女孩一样,父母很忙,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孩子很不成器,就被送到这里改造。我还听说该“学校”校长就有个不成器的儿子,他就是从训练他的儿子开始做这个“行走学校”的。他儿子没训练好,还那样,便是成全当爹的做了“校长”,且没少赚钱。

    我忍不住心中叹息,花钱买“教育”是件多么容易的事啊,只是不知道他们最后买到的是什么!

    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7
    2016-3-7

    【杀价中的五个潜规则】

    1、绝不先开价,谁先开谁先死。

    2、绝不接受对方的起始条件,谁接受谁吃亏。

    3、杀价必须低于对方预期目标,不杀是傻子。

    4、闻之色变法,让对方感到他的要价太吓人了。

    5、选择随时准备走人,逼迫对方仓促下决定。

     

    0
    2016-3-7
     

     人生在世会受许多委屈,别因此而难过,

    一个人越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会越多。

    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极致与精彩,就不能太在意,别让它们揪住你的心、扰乱你的生活。

    智者懂得隐忍,原谅那些伤害你的人,让我们在宽容中壮大。

    当你一笑置之的去对待哪些无聊的事时,那些兴致勃勃伤害你的人便会无趣而退了!

    1
    2016-3-7

    唠叨好像是全世界妈妈通病,也最惹子女厌烦。

    且会陷入唠叨-无效-继续唠叨的无效沟通循环中。

    咋改变呢?

    1.相信孩子,尊重孩子,鼓励孩子,适当督促,少批评。

    2.不信口开河,不强行命令,不事事叮嘱,多讲悄悄话。

    3.就事论事,抓大放小。

    4.适时放手,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5
    2016-3-7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认为“儿童出生数月后,开始热爱和信赖经常照看自己的那一两个人,把他们看成是自身安全的可靠保障。即使年仅半岁的婴儿,也会因为照顾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突然离去,而丧失对人对物的兴趣,不开笑脸,不思饮食,精神上受到严重的压抑......儿童长大成人后,毕生处世乐观还是悲观,待人热情还是冷漠,为人多信还是多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出生后头两年中主要负责照看他们的人的态度。”

    即使这些顾虑都不存在,单为了亲眼见证孩子一天天的成长,父母也要自己带孩子。

    3
    2016-3-6

    训练使用左手:多用左手可开发右脑,这是因为左手的动作是由右脑控制的。因此可让孩子多用左手来剪东西、写字、画画、抓玩具。让孩子多用右脚、左耳等也同样有效。另外让孩子反复地做扣扣子、拉拉链、系鞋带细小手指动作,也有助于开发孩子的右脑,并且两只手都会得到训练。

    0
    2016-3-6

    西方观点认为孩子只有青春期,没有逆反期,只要你处理得当,遵循教育中的心理增减原则,零花钱你也按时给,孩子你也陪他在一起玩了,你也言而有信了,孩子一般不会逆反。所有的逆反,都是因为你说话不算数,你不尊重他,孩子才可能会逆反,甚至在心里闹别扭、使坏情绪.

    2
    2016-3-6

    专家研究证实,童智力上的性别差异是存在的,同样,创造力的性别差异也是存在的。在学龄前,女孩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发展均明显优于男孩。学龄前女孩常常比同龄男孩懂事,有主见,会思考问题,也更具有创造性。创造型男子比其他男子更趋女性化,创造型女子比其他女子更趋男性化。

    0
    2016-3-6

    很多人习惯把儿童的品行问题归咎于孩子自身,所以习惯指责孩子;可我从自己及他人的经历中真切地看到,孩子的品行习惯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

    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就是来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责任改变你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你就永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路径。

    2007年7月30日我在北京电视台看到一期叫“作业/谎言”的节目,一个女孩不爱写作业,经常因为写作业撒谎,父母又打又骂都不管用,全家人来节目现场,求助专家帮忙解决。通过他们的叙述可以一眼看出来,问题的核心是父母不当的教育导致孩子厌学,并由于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所以改变孩子的根本,在于父母教养态度的转变。

    但被邀请来的一位“心理专家”却把重点放在教育孩子上,对孩子大谈一通“聪明与智慧”的辩证,最后只对家长轻描淡写地说一句“你们也有一点过错”,根本没认真提醒家长反思自己。

    专家的话听起来没什么错,却等于什么也没说出来。大道理谁都会讲,可小小的孩子,她哪里能每天面对着让她烦恼的作业时,通过思考“聪明与智慧”而获得写作业的动力?

    节目结束前,在主持人的努力下,孩子当场保证说以后要好好写作业,再也不说谎了。看得出,孩子之所以说出那样的“保证”,显然是由于节目现场气氛的胁迫,还有对成人的畏惧,以及对自己“变好”的渴望。

    孩子下的保证我相信她是认真的;但我也相信,做完节目回到家里,只要日常包围她的“教育生态环境”不改变--主要是父母的态度不改变--她就不会改变,很快又会回到原状。事实是,可怜的孩子不由自主地在节目现场又说了一个大大的“谎言”。

    可以推测这个女孩说谎的成因--最初是因为没她好好写作业,父母就提出批语,并要求她做出保证,于是孩子许下一个好好写作业的诺言。可儿童往往对自己履行承诺的没有估计,她只是迫于家长的压力去承诺,既缺少践约的理性也缺少践约的兴趣。如果这个时候家长缺少细致入微的体贴和恰到好处的推动,结果只能是孩子食言,因为有太多的原因会导致她完不成诺言。

    孩子的每一次食言都会引起大人的不满,批评她说话不算数,并流露出不满,甚至是鄙视。孩子自己也会因此瞧不起自己。她慢慢失去自信,也失去自尊,对他人的要求和自己说过的话越来越满不在乎了,为了逃避处罚,可以随时拿出假话进行抵挡--她不但学习没搞好,还发展出说谎的坏毛病,脸皮也越来越厚了。

    说谎的厚脸皮往往联系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知羞耻是由不肯履行自己的诺言产生出来的”。说谎的次数多了,他自己都辨不清楚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一个人的道德也随之堕落了。

    4
    2016-3-5

        溺爱是中国人传统的育儿方法,因为在溺爱下帮大的孩子缺少独立坚强的性格,这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自古以来就有“慈母多败儿”的说法。所谓的“慈母”就是说一种过分的母爱,也就是溺爱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呵护有加、爱护过度成了家庭教育的主流。但这种方式是溺爱型的教育。具体的表现就是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地位,视为家庭的中心人物;对孩子的任性、骄横采取百依百顺的态度;生活上让孩子养成吃独食,包办代替;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护短”等等。

        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但在爱孩子的同时,家长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不能溺爱孩子。要走出这个误区,就要做到不轻易答应,要想改掉溺爱孩子的习惯,第一步就要给孩子定一个界限,让孩子能够接受你说“不”,父母们要坚持原则,并且告诉孩子如果他再这么闹下去,下次就不带他一起出来买东西了,说到做到。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你说的话都是真的。不要怕如果你对孩子说了“不”字,孩子会不喜欢你,任何孩子都不会因为你对他说了一次“不”,就觉得你是坏妈妈或者是坏爸爸的。

        不过分关注,很多家庭都习惯以孩子为中心,家里的家务事安排都围绕着孩子。亲朋好友来访也常常是围着孩子。对孩子过于关注,孩子更容易骄傲,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中心,而且人人都喜欢自己。

        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帮孩子完成所有的事情,相信没有你的帮助,他也能把一些事情做的很好。如果孩子已经能够自己将水倒进杯子里,那就让他自己做。小事上的成功,也能让孩子有成就感,也会让他变得坚强和自信。

        正确的表扬孩子,在表扬孩子时,请你遵守这个黄金规则:表扬不能太少,但也不能太多。比如,你的孩子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纸和笔,那么就不必对他每一次的随手乱涂都表扬,而应该是在他画得好的时候再表扬。

    3
    2016-3-5

    为了孕育你数月忍受胆汁俱下的呕吐之苦;为了你的降临,忍受人间最惨烈的裂骨之痛;你的一个小翻身,她都会醒来呵护,数年没睡过一晚安稳觉;你的第一次抬头、爬行、坐起、站立、学步,怎样拿筷子……点滴成长都是滴着她得心血……你总认为你现在是最难的,其实,世上最难的职业叫做“妈妈”!!!

    1
    2016-3-5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1
    2016-3-4

    “领导”一词的内涵非常丰富,但小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内涵。因此,寇姆小学的老师认为,在花大力气教授领导法则前,需要先筛选出那些对小学具有现实意义的领导内涵。他们采取的步骤之一就是,列出清晰明确的愿景,总结学生们应努力达到的目标和言行标准,供学生们遵照执行。这张列表主要提了四点要求,或者说,提出了一名优秀学生所需具备的四项素质,具体如下

    我们的愿望就是--生活、友爱、学习、创新

    我们生活,需要发挥最大潜能

    我们友爱,需要帮助、关心同学

    我们学习,需要在校努力拼搏,做到最好

    我们创新,需要向兄弟学校介绍经验,追求特色

    1
    2016-3-3

      

     

      早慧孩子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喜欢阅读,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是在5岁以前开始阅读的。早期阅读可以使儿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促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而且能使儿童获得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简明地讲,儿童阅读兴趣即指儿童对文献和进行阅读活动的爱好,是对文献的内容、意义进行积极探索和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表现在对文献和阅读活动的特别喜爱和积极的阅读态度。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与“乐”都是阅读兴趣的反映。

      当儿童对阅读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当然,阅读兴趣往往影响阅读效果。有兴趣读书的儿童与无兴趣读书的儿童在相同的时间里、相同的读书条件下去读同一种书,其结果必定会出现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家庭和少儿图书馆开展阅读指导工作时,首先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就是对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

      人的兴趣不是天生固有的,它是在预定客观环境影响下和一定需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同样,儿童阅读兴趣的产生、发展是与我们的引导、培养无法分开的。如果我们根据儿童心理的特点和阅读形成、发展的规律,采用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阅读兴趣,那么,艰巨的阅读任务,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把“苦读”变成“乐读”、“趣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关于培养兴趣,郭沫若说过:“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人能够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有了兴趣,就会去勤学苦练,就会对一个人的成就发生作用。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这也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

      学龄前儿童的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控能力还比较差,因而阅读兴趣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学龄前儿童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或称敏感期。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的基础主要是五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所谓敏感期也称关键期,是指在某一特定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很容易,错过这个时期学习则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生。例如: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是2岁左右,书写敏感期出现在3. 5 岁至4. 5岁时期,阅读敏感期出现在4. 5岁至5. 5岁时期。所以,一些教育专家认为“6岁前较6岁后更容易学习阅读”。

    1
    2016-3-3

    要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和态度,就要给宝宝做一个独立的人的自由。如让宝宝自己吃饭,即使他吃的很慢,还会弄到身上……对于宝宝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鼓励。如宝宝做得不好,父母也不要代替宝宝完成,可以帮助宝宝一起找原因重新再来。精神上鼓励多一点。不要苛求,接受他的错误。

    0
    2016-3-3

    法国精神分析师卡罗琳·埃里亚谢夫认为,如果一个妈妈过于关爱子女,只有“母亲味”,失去“女人味”,会让孩子觉得决不能辜负妈妈、产生负罪感,带来心理压力,容易抱怨,甚至叛逆。针对青少年的访问也显示,孩子们表示更喜欢有“女人味”的妈妈,因此,在付出母爱的同时,妈妈们千万别忽略了自己!

    0
    2016-3-3

    不久前,我们刚刚经历了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谁拥有最充足的信息--将最海量的“客观知识”烂熟于心,谁就将成为少数的幸运儿,攀登上专业领域的最高峰。在信息时代,家长及学校的首要任务在于,采取填鸭法,向学生灌输尽可能多的客观知识--至少对“恰当”的考试来说,这些客观知识都是“恰当”的事实。最终,凭借“烂熟于心的客观知识”,学生们在恰当的以“客观知识”为基础的考试中获得高分后,步入以“客观知识”为基础的最佳大学深造,进而加速爬上以“客观知识”为基础的恰当的职业生涯之梯。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步入另一个复杂多元的快车道,信息时代一去不返。当今世界,虽然客观信息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要素,但光靠它已经远远不够。现在,互联网等数字化资源已经广泛传播,那些原先备受保护、为顶尖大学独门掌控的商业机密等客观信息,哪怕是深处穷乡僻壤的人,只要轻点鼠标,都可以完全接触。所以现在,人们为了掌握所谓的“精英”职业技能,已经不需要接受多年的学校教育,即使教育水平不高,即使工资水平不高,人们都可以通过电脑学习这些技能。因此,是否掌握足够的客观知识,已经不是成功人士和普通大众之间主要的区分因素。

    实际上,21世纪所涌现出来的新“赢家”,就是正在茁壮成长的新一代。他们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出色的分析能力、深谋远虑的决策能力以及令人惊奇的优秀的交际能力。正如丹尼尔等人的推断,目前的经济形势完全被思维精准的精英群体掌控。这些精英可能是发明家、设计师、善于倾听的专家、宏观思考的专家、逻辑体系的开创专家以及建模专家--他们深谙如何最优化地处理客观事实,开创性地驾驭客观事实,他们绝不死记硬背,甚至会刻意忽略所谓的客观事实。在实干过程中,他们深谙如何与他人合作共赢。也许你还不曾注意到,每片土地都已经涌现这类天才,即使是穷乡僻壤,照样如此。

    5
    2016-3-3
    领导教学法背后的愿景,即终极追求就是释放每个孩子的所有潜能。这将给孩子们的人生旅程添加浪漫的艺术气息,让他们都能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领导者。每个孩子的内心都追求超人的能力、天赋,并且都在努力寻找方法,以释放、塑造、发展这些才能。而领导教学法不仅只适用于那些被贴上“天才”标签的学生,它适用于每个孩子。 3
    2016-3-2

    1
    2016-3-2

    我们的家庭使命宣言是为了

    评价我们自己和其他人的诚实正直。

    创造一个人人都可以在实现我们生活目标时得到帮助和鼓励的环境。

    尊重和包容每个人都特有的人性与天赋。

    促成形成爱、亲情和快乐的环境。

    通过理解而保持容忍。

    对相互间出现的冲突永远采取化解的方式,而不是将恨藏在心中。

    鼓励对生活真谛的认识。

    我们的家庭使命宣言

    相亲相爱。。。。。。

    相互帮助。。。。。。

    相互信任。。。。。。

    为了别人的幸福而慷慨地付出我们的人生、才华和金钱与力量。。。。。。

    相互敬重。。。。。。

    永远为此而努力。

    我们的家庭将成为我们的亲朋友好友能够得到欢乐、安慰、安宁和幸福的地方。我们将努力创造一个适于居住和令人感到舒适的干净而井井有条的环境。我们将在我们家中的饮食起居、阅读的书籍、观看的电视节目和所作所为方面做出明智的选择。我们希望教育我们的孩子学会爱、学习、快乐、工作和发展他们特有的天赋。

    我们的家庭是快乐的家庭,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们大家都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我们对彼此间已构想和未构想的潜力毫无保留地相互支持。

    我们对家庭表现出无条件的爱,相互间无条件地鼓励和支持。

    我们的家庭是心理、身体、群体、情感和精神方面共同成长的家庭。

    我们共同讨论和发现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善待所有的生命,保护环境。

    我们的家庭是相互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家庭。

    我们的家庭是干净整齐的家庭。

    我们相信种族和文化的不同是天赐神授,皆生而平等。

    我们感谢上苍的恩典。

    我们希望家庭的力量和重要性永世流传。

    6
    2016-3-1

    父母要教孩子这三样东西:

    一是必须爱家人,懂亲情,一个不爱父母的孩子不可能长大后突然爱社会;

    二是帮孩子建立能终身依赖的社交圈子,所谓发小,使他们友谊常伴;

    三是你想要他变成什么人,就在他面前努力扮演什么人。现在的家长往往都是唯成绩论,而忘了成绩其实只是个工具。

     

    0
    2016-3-1

    过去总是一家人为了生存而一起辛勤劳作,因此劳动成了保持家庭关系密切的纽带。可如今的社会,“工作”常常使家人天各一方。父母们“去上班”时会各走各的路--所有的人都要离开家。

    培养一起工作的传统对今天来说的确是一件洗新革面的事情。当然,做到这一点有许多方式,也有诸多益处。许多家庭周末时会一起做家务,有些家长还让大一点的孩子参加夏收等劳动。

    我们家有个传统,叫“十分钟的工作”。无论何时,只要我们家有大型聚会或遇到大的麻烦--甚至有时只是由于放学后出现一些正常的磨擦--爸爸就会站起来说“好了,上床前进行十分钟的工作”。这就意味着家里的每个人都真正卖力地干上10分钟活,把房间整理干净。我们都知道,如果十八只手来厨房帮忙,肯定比两个人快得多。因此,在我们看来,大家一起动手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做完,而且感觉还特温馨。

    我们还有所谓的“工作聚会”。从字面上看起来可能有些矛盾,但事实的确如此。为了完成一项工作,我们要一连干三、四个小时非常辛苦,但饭还是要吃的,工作中不时也会谈笑风生,工作完成之后还会找点乐趣开开心--比如去看场电影--这是大家都盼望的事情。每个人都有工作要做,因为那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在工作结束时犒劳一下,或者想办法增添一些乐趣,那么即便是辛苦也会使它给人的感觉好得多。

    3
    2016-3-1

    小学时放假,妈妈说:“小孩子自己出去危险,在家呆着!”初中时妈妈说:“还有那么多作业,玩什么玩?”高中时妈妈说:“马上高考,你还敢出去玩!”终于,我们上了大学,妈妈说:“怎么不出去玩呢?”我说:“找谁玩呢…”其实,我们错过的不是时间,是感觉...

    1
    2016-2-28
         20世纪70年代,在Walter Mischel的策划组织下,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基地内进行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实验人员给每个4岁的孩子一颗好吃的软糖,并告诉孩子可以吃糖。但是如果马上吃掉的话,那么只能吃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的话,就能吃到两颗。然后,实验人员离开,留下孩子和极具诱惑的软糖。实验人员通过单面镜对实验室中的幼儿进行观察,发现:有些孩子只等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迫不及待地吃掉了软糖,是“不等者”;有些孩子却很有耐心,还想出各种办法拖延时间,比如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或自言自语、或唱歌、讲故事……成功地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顺利等待了20分钟后再吃软糖,是“延迟者”。

      后来,研究人员在参加实验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对他们的家长及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不等者”在个性方面,更多地显示出孤僻、易固执、易受挫、优柔寡断的倾向;“延迟者”较多地成为适应性强、具有冒险精神、受人欢迎、自信、独立的少年。两者学业能力的测试结果也显示,“延迟者”比“不等者”在数学和语文成绩上平均高出20分。


      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是个体有效地自我调节和成功适应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指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属于人格中自我控制的一个部分,是心理成熟的表现。


      实验说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因此,延迟满足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


      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家长总是能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家长对于孩子这种有求必应的行为却剥夺了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锻炼机会。

    1
    2016-2-28

      心理学研究者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请来一群3——4岁小孩子,分给他们每人一份棉花糖。告诉他们,他可以马上就吃,但如果他愿意等一等,等到研究者出去办完事回来以后再吃,他就可以得到双份的棉花糖。研究者说完后即离开了房间。

      孩子们是如何表现的呢?可以分成三类:

      a类:急不可耐,立刻把糖拿起来吃掉了。

      b类:等了几分钟,但实在忍不住了,也把糖吃掉了。

      c类:耐心等待,一直等到研究者回来,终于吃到了第二份。

      之后,研究者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若干年后,孩子们长大了——

      ◆自我控制能力强的“c类”孩子讨人喜欢,比较敢于冒险,自信、坚强、可靠、自制力较高。不仅在学习上表现优越,社会适应能力也很强,普遍都获得了成功。

      ◆那些只想满足眼前欲望的孩子,没有办法克制自己的“a类”和“b类”孩子,在各方面的成就都比较低。

      这个实验其实测的是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延迟满足是指孩子为了获得更大的满足,或以最佳方式获得满足,而对自己的欲望加以克制。所以,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能力的表现。  

      延迟满足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的。儿童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期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能力的训练,效果会事半功倍。

      怎样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呢?积极有效的行为约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 行为约束能够使孩子养成克制自己的习惯,明白很多事情都不能只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很多时候需要克制自己。

      ● 行为约束也会使孩子明白,有时延缦某种需要的满足,能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结果。

         "挣红星,换礼物"的方案可以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3
    2016-2-28
    0
    2016-2-28

    1勿对孩子控制过严;

    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3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

    4物质生活避免奢华(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

    5让孩子爱好广泛;

    6引导孩子学会摆脱困境(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

    7拥有适度的自信;

    8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

    0
    2016-2-28

    顺其自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后有勇气接受成败。

    0
    2016-2-28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桑德拉连续几周都在解决儿子的家庭作业问题。一天晚上,我们问他,他是否愿意赴一个专门的约会--和我们一起出去吃饭。他表示愿意去,询问同去的还有谁。我们说“没有别人。这是与你共度的专门时间。”

    他听后就说自己不想去了。我们说服了他,但是,尽管我们竭尽全力表示理解,他却基本没有吐露实情。晚餐几近结束时,我们开始谈论另一个与家庭作业间接相关的话题。当时的情感力量太强了,所以促使我们转入了这个敏感话题。每个人都感觉很不愉快,形成了进一步的自卫心理。后来,当我们道歉后,儿子才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不想来吃晚饭的原因。”他知道自己将再次受到评判。我们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才做出足够的“储蓄”,让儿子重新信任我们的关系并坦诚相待。

    我们在这方面了解到的重要事实之一是,进餐时间始终都应该是幸福愉快的,这是让大家进餐、愉快交谈和学习的时间,有时甚至可以就各种学术和精神问题展开严肃讨论,但决不应该成为管教、惩戒和评判的时间。在极度繁忙时,人们也许只有在进餐时才能与家人团聚,因此,他们会试图在此时处理所有重要的家庭问题。但是,处理这些问题还有其他更好的时机。如果进餐时间非常愉快,不存在评判或训诫,人们就会期待这样的团聚时光。它完全值得我们悉心规划和严格自制,以保持进餐时间的幸福愉快,让进餐时间成为家庭成员享受相互之间的陪伴、感觉放松和心境祥和的时间。

    3
    2016-2-28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是建造每个国家的基础材料。它是文明之水的上流源头。它是万般事物的黏合剂。家庭本身就是每个人内心深藏的一条原则。

    但是,传统的家庭环境和旧有的家庭挑战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必须认识到,为人父母的责任比的其他任何时期都更重要、更不可替代。我们不能再依靠社会中的榜样教孩子了解支配生活所有方面的真北原则。如果这些榜样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会不胜感激,但我们不能一味指望这个。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家庭中发挥领导作用。我们的孩子迫切需要我们。他们需要我们的支持和建议。他们需要我们的判断和经验、我们的坚强和果断。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我们发挥家庭中的领导作用。

    我们必须要决定,究竟是操舵还是顺水而行。成功操舵的关键是,要对我们的家庭常规有个打算。

    7
    2016-2-28

    游戏是动物的本能,所有动物都喜欢游戏。小猫戏弄老猫的尾巴,小狗和大狗互相,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小猫戏弄老猫的尾巴,是为了发展它将来捕捉老鼠的能力;而小狗和老狗互咬也是为了发展它将来能咬死野兽的能力。显然,动物训练下一代是在游戏中进行的。

    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操作能力都是通过游戏玩出来的。智力游戏就是这种玩的重要方式。

    如为巩固孩子的观察力,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玩“注意看”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

    父母用一只手抓住五六根彩色的带子在孩子眼前一晃而过,并问他有几根。开始时,晃过的速度比较慢,以便孩子有足够的时间注意看它们,后来,速度越来越快,到最后,这个只是眨眼间的事。孩子判断准确,可以由孩子来考父母。

    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比如经过水果店后,可以问孩子,水果摊上都有些什么水果,“苹果、梨子、茄瓜、还有葡萄。。。。。。”。。。。。。

    6
    2016-2-28

    孩子在成长中会不断试探家长,从试探中了解家长的界线,

    当孩子知道家长是没有界线的时候,就会得寸进尺,想尽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父母一定要先明确给孩子的界线,并和家中所有教育者达成共识,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并且始终保持一致。 

    6
    2016-2-27

    1《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2《倾听孩子》

    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4《过犹不及》同作者还有《为孩子立界限》

    5《正面管教》

    6《爱和自由》

    7《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8《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9《幸福的种子》

    10《孩子,你慢慢来》

    11《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2
    2016-2-27

    专家认为,父亲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健康,还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母亲相比,父亲与孩子的交流更多的是通过身体运动方式、触觉、肢体运动游戏,给孩子以强烈的大动作身体活动刺激,促进其身体发育。因此,父亲的好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反之亦然。

    0
    2016-2-27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不良习惯。因为他们太小,对事物的判断及对事情的处理上都显得能力有限。作为人之父母应该首先注意这个问题,不能把孩子的“恶习”与成人的恶习相提并论,因为孩子的“恶习”还不具备成人恶习的性质和危害。比如说,当一个孩子说“我恨死你了”的时候,就和成人说“我恨死你了”不是一个概念。父母在面对这些时,应该多从孩子的立场出发,多去覩一下孩子说话、做事的动机,以免小题大作,弄假成真。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总会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思想或者恶习。他们都还不懂得所说或所做的事意味着什么,而对此父母必须及时发现并给予矫正,以防种种看似微小的毛病最终成长为难以挽救的道德缺陷。

    然而可怕的是,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小毛病置若罔闻,认为树大自然直。甚至个别父母还会对孩子的毛病加以夸奖,以致孩子逐渐在邪恶的引诱下越滑越远,直至走到犯罪的边缘。

    有这样的一个古老的故事,有一个小男孩从小就养成了偷东西的不良习惯。有一天,他趁邻居不注意时偷了邻居家的一个鸡蛋,并且把鸡蛋拿回了家。他的母亲并没有责怪他,反而还表扬了他,说他真能干。这样一来,这个小男孩不仅只偷这些小东西,慢慢地变成了见什么就偷什么,每一次偷了东西回家后都会得到母亲的夸奖。后来,这个小男孩长大了,变成一个无恶不作的强盗。上绞架之前,他要求和母亲说句话。当母亲把耳朵凑到他的嘴前时,他却狠狠地咬下了她的耳朵。

    母亲大哭起来“我对你这么好,可是你为什么这样对我?”

    强盗说“如果在我第一次偷东西时你就教训我,我今天也不会落到现在这个下场。”

    尽管说强盗的结局属于咎由自取,但他的母亲确实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因为孩子在做坏事或出现不良思想或行为时,对其所作所为还不能有足够清晰的认识,此时需要由父母将他引向正确的航向。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用于儿童恶习的产生发展上可以这样解释。孩子目前看似微小的毛病在将来很可能成为罪恶的开端。

    不少父母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却发现他们在一天天变坏,而且是越大越不听父母的话。这虽然是孩子一天天变得独立的表现,但是如果管教晃力,就很容易形成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甚至“恶习”,对此要有十分清晰的认识。

    6
    2016-2-26
    规则,一个让新时代父母纠结的词

    一说到规则,可能很多父母会表示反感,因为在一心想让孩子拥有快乐、自由自在童年的新时代父母那里,规则似乎等于束缚、禁止、反抗。

    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对孩子来说,也需要从小循序渐进地培养一定的规则意识。想必这个道理父母不难理解、接受,可是为什么会对规则有那么深的“成见”,甚至有家长认为建立规则是在压制孩子的天性?归根到底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建立的规则是否遵循了孩子发展的规律;第二,我们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是否尊重了孩子的身心特点。如果这两点没有做到,激起孩子的反抗,大人吼孩子哭,板子自然就打在了规则上。

    为了解开大家对规则的误解,我们得先弄清楚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规则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于3岁前的孩子,规则意味着这些:

    有规律的生活和习惯

    在孩子的生活中,规则很大部分的内容其实是养成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和学习,他们喜欢熟悉的生活程序,重复性的、有规律的生活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并有利于他们意识到这些习惯的存在从而逐渐建立习惯。

    比如,我们家两个孩子,从小吃饭都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吃。他们一直是这么做的,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需要我去制定特别的规则:“吃饭时必须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而有一年我们回国,当时大宝4岁,小宝2岁半,孩子们到了新环境,一些习惯就被打破了。小宝一开始吃饭坐不住,外公怕他饿着,拿着饭碗追着喂,于是小宝就养成了在外公家吃饭可以到处走、到处玩的习惯。后来外婆说这样不行,要纠正,然后跟小宝申明“吃饭必须坐自己的椅子”。那段时间我不在家,等我回家时,家里正上演“吃饭拉锯战”。这件事生动地呈现了“如果不一开始做好规矩,那么规则就意味着禁止,执行规则必然就会引起反抗”的假象。

    为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程序,让他们对生活的“规定动作”有预见性,行为习惯养成了,孩子就不会觉得建立规则是一种禁止。

    安全的界限

    3岁前的规则应该是以保护孩子自身的安全、不伤害他人和公物为界限,这一点要和“为了成人的方便而设立规则去限制孩子”区别开。比如,当孩子会爬以后,就会到处自主地去探索,我们要做的是尽量保证家里的环境安全,把容易让孩子受伤的物品都收好,把桌角等包好,把电源插座盖住等,做好预防措施。让孩子能够尽情去探索,而不是整天跟在孩子后面限制这个不许,那个不许。

    那么什么是安全规则呢?比如在停车场的规则。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抱下车后,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到处跑。我们要事先讲清楚,在停车场一定不能乱跑,因为坐在车里的司机不一定能看到小孩子,那么孩子可以怎么做呢,你可以抓住大人的手,也可以自己选抓住衣服或者包。

    再比如在游乐场的规则。别的小朋友在玩秋千,你不能一下子把小朋友揪下来,你揪小朋友下来就有可能伤害到他。告诉孩子玩秋千的规则:你可以等一下,或者礼貌地问“什么时候可以轮到我”,或者先去玩别的。家长不仅仅是解释规则,还为孩子提供一些解决方法,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和决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说到这里,就能清楚地看到,我们制定规则并不是为了限制孩子,也不是说我们就是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管理孩子。相反,我们制定必要的规则,是为了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习人际互动以及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避免一个误区:规则的随意性

    如果规则只是父母为了自己的方便和感受,想起一出是一出,比如同样一件事只有当自己不能容忍时才想起,那么家里可能就变成随时随地都可能有“新规则”。这样制定的规则是没有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孩子自然也无法接受。

    比如,我们都认同打人是不可以的;但现实生活中小打小闹是可以的(大人和孩子疯的时候常常这样),不过打人打到别人哭、打到疼就不可以,这样去和孩子解释,孩子很难判断,“这件事情我到底可不可以去做”。所以父母在制定规则时,要注意需要根据事情的性质来决定,而不是由事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

    再举一个例子,网上有一则新闻说,2岁的女儿爱上了撕钱,一开始是撕5块、20块的,后来一定要撕百元大钞,不给就哭闹。妈妈这才急了,“再惯下去怎么得了,家里又不是开银行的”,表示今后坚决不再给钱让孩子撕了。在这件事情上,父母就是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规范孩子的行为。一开始父母可能认为不严重,损失也不大,不料孩子撕上瘾了,事情变严重了才决心制止,这样孩子无法理解到底自己什么时候对,什么时候错。所以一开始就要明确告诉孩子,“钱不是你的玩具,不能玩钱,你可以玩你的玩具,如果你想撕纸,妈妈给你一些纸撕”。别因为父母的随意性,让孩子无法理解自己行为的界限,不理解规则的界限。

    结语

    制定规则没有错,关键是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特点。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执行能力都远远不成熟,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没有规则、原则的爱,不是真正的、完整的爱,爱也体现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特点的前提下制定和执行的规则中。
    0
    2016-2-26

    有一次和女老乡聊起孩子们小时候的事,她说她的儿子从小不听话,很小的时候,到商场乱要东西,不给买就躺地上哭,不起来。她忿忿不平地说“光因为这事,不知打过他多少次!”既然是“不知打过多少次”,说明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孩子虽然因为这一个问题吃了很多苦头,可一直没得到一个正确的观念,没形成理性,在屈服和反抗间始终没找到出路,孩子被搞糊涂了。

    儿童身上屡屡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背后一定有家长教育方式的问题。打骂是家长们最常用且运用得最得心应手的一种方式,可它也是最没效,最具破坏性的一种。

    每个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时候。我相信每个孩子的“不听话”,都不需要用打骂来解决。

    孩子进商店乱要东西的事我也遇到过。记得圆圆在三、四岁时,有一次她和我到超市,她要买一种加了很色素的饮料。可能是她看到别的小朋友喝这个,而这是我坚决反对的。我很肯定地告诉她这个不能买,不卫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喝这个。她当时为此很生气,不肯离开那个地方,最后干脆躺在地下哭闹。

    我不生气,就像平时看她玩沙子一样,若无其事地等着她,在等的过程中我还看看别的商品,和营业员说句话。她发现我不生气,不在意她的脾气,哭闹得更厉害。

    地面很凉, 也脏,她的衣服全弄脏了,路过的人都在看她。我沉着气就是不着急,待她哭不动了,我蹲下身,用商量的口气问她,咱们走吧?她见我来关照她了,就又开始哭闹,我就又没事人似的站起来,在她眼前溜达等待。

    这样几个回合后,她没劲了,我又蹲下微笑着问她,好了吗,可以走了吗?她意识到再闹也就这样了,乖乖地站起来。我拉着她的小手,就像事情发生前一样,高高兴兴地走了。

    我连一句批评的话都没说,也没再给她讲道理,因为道理刚才已经讲过了。圆圆此后再没提起过要喝那种饮料。而且,凡是我态度肯定地说不买的东西,她就不坚持,非常听话。

    对付小孩子其实多么简单,孩子哪里用得着去打骂呢。每次小冲突都是他的一个学习机会,家长耐心而真诚地去解决一个小冲突,也就解决了此后一系列的问题。

    14
    2016-2-25

    当孩子犯错误,或做一件事没有成功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语言和行动向他们证明他们的失败。我们应该清楚,做一件事情失败了只能说明孩子缺乏经验和技巧,并不能证明他本身的无能或是他不愿意做。父母有责任耐心地去指导他们。

    作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的行为。孩子和成人一样有能力去犯错误,也同样有能力去纠正和改正错误。敢于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是同样珍贵的。

    只有这样的鼓励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所以我在对儿子的教育中,尽量鼓励他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遇到问题的时候,我总是让卡尔想办法自己解决。

    对于卡尔,很早我就有意地锻炼他过一种有规律的生活。让他学会周密地计划自己的时间,完成他的学习任务,发挥他的兴趣爱好。这并非是想把他限制在条条框框中,而是要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达到真正地完善自己。

    有一次,我们和一些朋友去作一个为期两天的野外旅游。在走之前,我给威特提了建议,告诉他应该带一些什么东西。为了培养他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我让他自己收拾行李。

    到了野外之后,威特发现不仅自己的衣服带得太少,而且忘记带手电筒。那天晚上天气似乎特别冷。威特对我说,“爸爸,我觉得冷,衣服没有带够,我能用一用你的手电筒吗?”

    我问他“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

    威特说“我以为这里的天气和城里一样,没想到这儿冷多了,下次再来,我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我对威特说“是的,你应该先了解一下这儿的天气情况,作充分的准备,那样的话,你现在就不会感到冷了。那么,手电筒又是怎么回事?”

    威特说“我想到了手电筒,但在出发时,忙来忙去,就把它忘了。”

    我说“你一定要记住,以后千万不要粗心大意,如果不细心地对待每件事,你就会尝到粗心带来的苦头。”

    威特说“我明白了,我以后一定要像爸爸出门时一样,列一个物品单子,这样就不会忘掉东西了。”

    “没关系,这次我把你忘掉的东西都带来了,你看,这是你的衣服。”我一边说着,一边把他的东西拿了出来。威特一下子就向我扑过来,并狠狠亲吻了我。

    我虽然在开始就知道威特带少了衣服,而且忘了带手电筒,这样会影响他的这次出游,但并没有立刻指出来。这样就给他一个机会,在尝试中得到经验。我认为这种方法非常有利于启发威特从实践中增长经验。到了最后,我把他忘记带和忽略的东西拿出来,既让他感到了我对他的关心,也让他对这件事加深了印象,促使他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18
    2016-2-24

    对自信心的培养必须从孩子最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父母首先需注意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不要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因为,孩子们需要一定空间去成长,去试验自己的能力,去学会如何对付危险的局势。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如果我们做得过多,就会剥夺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就剥夺了他们建立自信心与自立的机会。

    那一次我带着卡尔去加勒比海度假,我们登上了游轮,安顿好一切后,就向送行的朋友们挥手告别。乘客们还在陆陆续续地上船,人人都背着旅行袋,兴高采烈的,在佛罗里达的阳光下,显得健康而富有朝气。

    这时,有一家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是一对夫妇带着4个子女,孩子们都是中学生的样子,其中一个女孩令我不得不多看几眼。女孩的腿是跛的,而且跛得很厉害。不过让我感到触目的倒不是她的残疾,而是她背上背着的包袱,显然包袱里面是她的旅行用品。 如果她是一个人旅行倒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她全家人都在,却没有一个人来帮她。看看女孩身后的三个兄弟,个个人高马大,他们轻松地背着自己的背包,很坦然地跟在姐姐后面跨上船来;再看看女孩的父母,他们只顾说说笑笑,丝毫没有要照顾女儿的意思。

    当时我不自禁地为这女孩叫屈,我想这家人实在太冷酷、太不讲情理了,怎么能这样对待身有残疾的家庭成员?我甚至推想这女孩子一定受到家人的嫌弃与冷遇。我的同情心膨胀起来, 如果不是碍于她的父母在旁,很可能早就冲上去帮忙了。当时才两三岁的卡尔也注意到了女孩,他拉着我的衣角,满怀同情地恳求道,“爸爸,那个小姐姐多可怜呀,我们去帮帮她,好吗?”

    这时,我是真的忍耐不住了。不过我最后还是没去帮忙。阻止我的倒不是女孩子的家庭成员在旁,而是女孩那自信的神情与体态。女孩虽然背着个大包袱,吃力地一瘸一拐地走着,但她没有丝毫的埋怨与沮丧,相反,她的脸上绽露也愉快的微笑。她自信地走在最前面,时不时还兴奋地回过头去招呼身后打打闹闹的3个兄弟“喂,你们快点,跟着我可别走丢了。听到没有,尼基?你总是不听话,一会儿走散了我还得去找你。”俨然一副有权威有地位的大姐姐的形象。

    于是我对卡尔说“你真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好孩子就应该这样。不过你看,那位姐姐并不需要我们帮忙。”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常之大。我发现一个家庭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注意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过分地保护孩子。因为过分保护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锻炼、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孩子感到缺乏能力,因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对于一个有残疾的孩子,自信心更容易受到伤害。试想,如果在这个家庭中,对女儿实行特殊照顾,生活起居样样帮忙,尽量避免她在体力上的不便,这样虽然满足了父母及兄弟姐妹对她的不幸予以补偿的渴望,对她表现了令人温暖的亲情,但是对其漫长的人生来说是在帮助她还是在害她呢?如果真是这样,女孩还会有如此自信的微笑吗?

    从此以后,我注意让自己不要怕这怕那地过分保护儿子什么事都让他自己做。不仅这样,只要是力所能能及的,我还让他帮助我做各种家务事以及处理对外事务。

    8
    2016-2-23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通往成功的有效动力;自信让孩子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自信让生命充满活力;自信的人时刻都认为“我能行!”因此,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叶桐的妈妈对她要求很高,每当遇到叶桐做事不符合她的标准时,妈妈就对她进行批评,而且越批评女儿她自己就越是生气,越生气话语言辞上就不注意了,每次搞得叶桐心里别提多难受了。日子久了,叶桐感觉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任何事都没有太大的把握。她走起路来也常常低着头,遇到熟悉的人,她从不敢主动和人家打招呼,即使别人跟她说话,她也不多说,多说了几句,脸就情不自禁地红了起来。

    有一天,叶桐放学后,没精打采地坐在那里,不说一句话。爸爸见状问道“怎么了,宝贝女儿?她低着点说“爸爸,告诉你一件事,你可不要笑话我呀。学校要组织故事比赛,老师准备在班上选出五名故事讲得好的同学参加,我非常想参加,但是我担心老师说我的声音太小,就没有胆量报名,看着参加比赛的同学一个个获了奖,那么高兴的样子,我后悔极了,所以。。。。。。”

    爸爸听到这里,爱抚地摸了摸叶桐的头。若有所思地说“哦,看来,我的宝贝女儿是缺乏信心啊。”

    叶桐点点头说“是啊,同学们和老师也是这样说的。爸爸,其实,我也能大声地讲好故事的。只是又担心讲不好。”

    爸爸说“没关系的,等下学期一定还会有讲故事比赛。爸爸来帮助你怎么赢。”

    听了爸爸的话,叶桐好像遇到了救星,眼睛一亮,高兴地看着爸爸。

    此后,爸爸与妈妈就建立叶桐的自信心问题进行了一次长谈,妈妈对自己的做法也做了反省,他们一致认为,为了逐步提升女儿的自信心,必须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办法。

    聪明的家长们,大家都一起给叶桐的父母出出主意吧,采取什么办法来帮助叶桐建立自信心呢?

    15
    2016-2-22

    ①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

    ②小孩不是白纸,先天已经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

    ③重视对孩子品德良知的培养;

    ④不淡泊输赢,但更要享受过程;

    ⑤不要妨碍他人;

    ⑥允许父母体罚孩子;

    ⑦花钱培养孩子顽皮;

    ⑧重视勇气;

    ⑨看重友好;

    ⑩重视餐桌教育。

    0
    2016-2-22

    在孩子的生活当中,很多事情都会使他们感兴趣,很多事都会成为他们最好的游戏。下雪的时候,孩子去堆雪人;下雨时,他会去挖沟渠。他还会用泥沙和石块建造神秘的城堡、雪人、雪墙、雪老虎,似像非像,妙趣横生。孩子冻僵了手,冻麻了腿,但仍然乐此不疲,如痴如醉。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玩泥巴,他们将泥巴揉来捏去,堆出自己想要的形状,这其实是孩子在用最原始的玩具表现自己的创造力。可这使很多父母深感不快,一方面被弄脏的衣裤使父母繁重的家务劳动增加了分量,而另一方面孩子脏乎乎的模样似乎成为其未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证明。父母们竭力阻止孩子玩泥巴,以便孩子保持干净整洁,却不知孩子创造力的发展也因此受影响。一位儿童教育专家奉劝道,“与其阻挠孩子玩泥巴,不如创造条件和孩子一起来玩,只要告诉孩子不要把脏手放进嘴里,玩完以后把手洗干净就可以了。完全不必对孩子玩泥巴大惊小怪,这是他表现自己个性和创造力的好机会。”

    4
    2016-2-21

       

    据悉,目前,中国各年龄段儿童均存在睡眠不足。婴幼儿睡眠行为问题表现却很突出,超过1/3儿童存在睡眠不规律或不良就寝行为。江帆指出,这与父母睡眠保健意识和知识的薄弱有关,特别是年轻父母,一方面出于工作压力等各种原因,本身生活规律不合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的睡眠;另一方面,年轻父母缺乏科学育儿的知识,面对孩子哭闹不肯入睡的情况用哄骗、恐吓等方式,也是造成婴幼儿期睡眠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

      进入学龄期,儿童睡眠不足突显且随着年龄增长而日趋明显,学校课业负担过重为首要的危险因素。调查显示,超过70%的中小学生均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与美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同年龄段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学龄期平均每日睡眠时间约少40-50分钟;到高中阶段,这个差距更扩大到1小时以上。

      据了解,在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中,与睡眠呼吸障碍、失眠等睡眠障碍相比,睡眠习惯不规律、不良就寝行为等睡眠行为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值得关注的是,与睡眠不足直接相关的白天困倦显著高发,其发生率在学龄儿童中超过半数,在高中生中则近100%。

      江帆特别指出,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不仅影响生长发育,更影响学习记忆力。首先,在儿童肥胖领域研究中,除了传统饮食与运动因素外,睡眠在儿童肥胖发生中的作用也日渐被重视。一项为期4年的前瞻性随访研究显示,儿童在6岁时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小于9小时的,其在10岁时发生肥胖的几率显著高于6 岁时平均睡眠时间大于10小时者。在矫正了食欲、遗传因素、运动等各种高危因素后,随着睡眠时间的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病风险呈上升趋势。研究同时显示,睡眠不足主要与腹部脂肪的堆积有关。现有研究亦已证实,以腹部脂肪增多为特点的肥胖患者更容易出现如糖尿病之类的各种并发症。

      除了睡眠行为问题以外,儿童睡眠障碍也引起医生的注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在睡眠障碍中相对发病率最高,目前认为发生率在5%左右。大量研究证实睡眠呼吸暂停可以导致大脑慢性缺氧,从而影响孩子白天的功能,包括学习记忆、注意力等,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等等。

      作为家长更应该要注重孩子的睡眠状况,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哪些方面?医生的建议如下:

      1学龄期儿童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根据个体差异,只要孩子胃口正好,精神集中,没必要规定睡眠时间。一般来说,5周岁后孩子就没有白天睡觉的需求。

      2要让孩子养成合理的睡眠作息时间,并遵守这一作息时间表。

      3午休不宜超过45分钟,否则可能会影响孩子晚上的睡眠

      4儿童晚上睡觉的时候,卧房内应保持安静、无灯光以及舒适。

      5儿童的卧房里面不要摆放电脑、电视及电话一类可能会影响到睡眠的东西。

      6儿童要不要与父母同睡,在科学上没有定论。主要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各有利弊。西方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独睡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中国家长不必全套照搬,如果白天仍是传统的教育方式,而到了晚上却要求孩子独立,显然让孩子难以接受。

      7傍晚与晚上不要饮用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8上床睡觉之前儿童要逐渐平静下来,不要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产生情绪波动等。

      9儿童不应将床作为活动的场所,如在床上玩耍、电子游戏等,床只是睡觉的地方。

      10儿童不宜听着音乐或看着电视入睡。

      11学习日与周末睡眠作息时间(起床时间、上床睡觉时间及总睡眠时间)相差不应超过1小时。

      12家长应该要重视孩子的睡眠时间与睡眠质量,如果孩子有睡眠方面的问题的话,要及时带孩子来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1
    2016-2-21

    一位荷兰的工程师用了8个月的时间用一部Android手机、Wii 游戏机手柄,自己研制的自带供电设备的特殊翅膀和尾翼系统、让自己能够上天空自由的飞翔!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哦,开启孩子的想象和梦想之门!

    0
    2016-2-21

    我们都有这种经验,学习外国语,不多记单词是不行的。但是想要多记,却往往劳而无功,很快就忘 了。有一个时期,为了以后教儿子我下决心要学好英语,就把韦伯斯特的袖珍小词典揣在怀里从头背下去,但是随记随忘,并没有多大效果。以后,我在学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个道理,要多记单词,还是应当多读有趣的书,在阅读中记住书的单词。同样道理,为了丰富孩子的词汇,只是填鸭式地硬灌,非但达到目的,反而有害。

    教儿子说话,确实是很难的,如果不很好地下点功夫就教不好,我通过与儿子谈论有关饭桌上的器具,室内的摆设,院子里的花、虫等,巧妙地教他新单词的发音和词义。

    在儿子稍大一点以后,我和他母亲就抱着他教他饭桌上的餐具和食物、身体和各个部位、衣服的各个部分、室内的器具和物品、房子的各处、院子里的花草树木及其各部分等所有能引起儿子注意的实物名称。总之看到什么就教什么,也教他动词和形容词等,使他的词汇渐渐丰富起来。

    几乎每天晚饭后我们都要带儿子出去散步。从家里到村口的教室,一路上我看到什么讲什么,有意识地叫儿子注意,高高的树,矮矮的草丛,飞动的鸟儿,粗粗的木栅栏;路灯,楼房,马车,各种花草,各种人,还有忙碌的小蚂蚁。。。。。。儿子被逗引得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一出门就指这看那儿,咿呀不休,说话也进步多了。

    当然,在实行这一教育时,也要注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在开始时教一些孩子容易发的音和一些非常简单的话,只要每天坚持练习,持之以恒,就必有收获。

    10
    2016-2-20

        教育应该意味着打开那扇觉知之门,帮助我们学习如何活得快乐、自由、无嗔恨、无混乱,充满着美。然而现代的教育却使我们盲目,我们愈来愈懂得彼此竞争。好的教育是找出截然不同的生活之道,使我们的心从局限中解放。只有如此,爱才会出现,从爱出发的行动一定能带来真诚的人际关系。 ——克里希那穆提

    2
    2016-2-20
    0
    2016-2-20
    0
    2016-2-20

    有的孩子很任性,动不动就又哭又闹,使性子,把父母搞得一筹莫展。很多时候,父母只好迁就,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因为这样孩子就会得寸进尺,越来越任性。

    众所周知,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对于孩子的脾气和性格父母应该最清楚,应该知道孩子在什么情况之下会发生什么样的任性行为。在预料到他要做出任性行为之前,父母应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避免孩子发脾气。比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但是父母以为没有必要,就应该对孩子说,“我去问一下你姨妈,看你这样大的孩子适不适合买这种玩具,如果她说合适,我再给买。如果不合适,那么就不买了。”事先把不买的可能告诉孩子,孩子会进行自我调节,做好心理准备,这样就可以防止任性的发生。

    8
    2016-2-19

    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

    对孩子管得特别细特别严的家长,大都是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很用心的人,成功动机在他们的生命中始终比较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往往做得很好,在工作或事业上属于那种放哪儿都会干好,都会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同样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们成功心更切,也很自信,把对自己的管理,都拿来套用到孩子身上。可是,他们基本上都失望了。

    指令和监视是教育吗?不是!教育如果这么简单,每个家长都可称心如愿,世界上就不会再有恨铁不成钢的悲叹了。指令和监视的主要成分就是管制。

    “不说”是件比“说”更难做到的事。孩子的行为每天都在对你的心理形成挑战。这实在需要家长用足够的理智和耐心去消解这件事。

    儿童是一个完美地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的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就如一颗种子里藏着根茎、叶片、花朵,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12
    2016-2-19
    6
    2016-2-18

    家长引导孩子面对知识本身而不是完美的考试分数,孩子在学习上的潜力才会慢慢喷发出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我绝不因为分数的高低兴奋或失望。考得很好,孩子高兴,我也正常表达高兴;考不好,孩子可能会有些沮丧,我就告诉她:“没考好,正好可以发现自己哪些地方学得不够好,要是老师出的卷子恰好都是你会的,虽然得了高分但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那不也很遗憾嘛。”这样说能引导她踏实下来,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

    “我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

    13
    2016-2-18
    5
    2016-2-17

    不管你是否担忧孩子的饮食行为,你都应该遵守下面所列的规则。只要你都能够照做,孩子一定会好好吃饭!

    好好吃饭规则

    父母决定:
    供应什么给孩子吃?
    何时供应?
    如何供应?

    孩子决定:
    我要不要吃?
    要吃多少?


    吃饭时,父母应该扮演的角色:
    吃什么?由父母决定今天吃什么。根据父母对健康饮食的知识,由父母来选择食物。(注意注意哦,是由父母来选择食物,而不是由孩子来选择食物!)
    何时吃?由父母规定一天供应几次,在什么时间供应,并将食物端上桌。
    如何吃?由父母来规定吃饭时有哪些规矩。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则不被允许。父母自己必须要遵守这些规矩。要让吃饭时有愉快的气氛,父母就要做个好榜样,而且自己要尽情享用。如果孩子还无法自己吃饭,父母可以帮助他。需要帮多少就帮多少,但尽可能少帮一点。超出这个范围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孩子无益的。

    清楚界定孩子的角色:
    让孩子与大人同桌吃饭。他会看到桌上有什么菜,而且自己决定要不要吃。
    让孩子自己挑选他要吃些什么。
    让孩子自己决定要吃多少。
    当孩子吃够了,就会停止不吃。
    孩子会遵守父母的吃饭规矩。

     

    2
    2016-2-17

    孩子天生有善恶观,而人的天性就是趋善避恶的。一个心地纯洁、有自尊心的孩子。绝不可能利用别人的善意去弄虚作假。

    在孩子的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一定要注意给孩子留出自由安排的时间,切不可让写作业、练琴、上课外班等这些事把孩子的时间占满。要让孩子每天都有自由安排的时间。

    一个单词写了几十遍还是记不住,这其实和孩子笨不笨没关系,而是和他的情绪有关。厌恶感会把所有的记忆通道都堵死。好多看起来聪明伶俐的孩子,为什么一到学习上就愚笨得厉害,原因就在这里。

    孩子用不用心,不是凭空来的。“用心”就像“用力”一样,也需要一些生长基础,也要有一个成长和积淀过程。即使是成年人,想对一个什么东西“用心”,前提也必须是不讨厌、不排斥这个东西。一个人怎么可能既讨厌一个东西,又去对它“用心”呢?

    17
    2016-2-16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区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说打针这件事,一辈子要遇到很多次,如何面对打针,也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何况由此而来的一些心理,还可以迁移到其它事情上。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认为这很简单,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了。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地接受,并培养他们忍耐痛苦的勇气。

    有一次,我在医院走廊里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拒绝打针,他的父亲,一个人高马大的大男人真就弄不住他。父亲看来也是用了力,几次想抓住小男孩,最后都被挣脱。那个小男孩的反抗真可以用“拼了命”来形容,小小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凄厉的哭喊声让人感到震惊,整条走廊都被惊动了。

    一个人的情绪如果没走到极端,能有“拼了命”的能量吗?可以想象小男孩的恐惧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针这件“小事”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心理折磨。

    各位家长,要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把痛苦降到最低呢?

    9
    2016-2-15

    凡是年幼时充分发展了想象力的人,当他遭到不幸时也会感到幸福,当他陷于贫困时也会感到快活。所以说,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就是不善于想象的人。

    有人认为神话没有任何价值,予以排斥,但我却非常欢迎它们。据我观察,同样是眺望天空的星星,懂得神话的孩子的感触和不懂神话的孩子就完全不一样。另外,由于孩子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不懂得善恶的区分。为了让他们分清善恶,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们讲述传说和儿歌。

    我的家中从不排斥仙女,我经常给儿子讲传说和唱儿歌,使他知道大自然是仙女居住的可爱世界。因此,他从小就爱大自然。同时,他还从传说和儿歌中学到了许多优秀的道德和品质,如正直、亲切、勇敢、克己等。

    为了发展儿子的想象力,我不仅向他讲述已有的传说和儿歌,还讲述自编的故事,进而让他自己讲述自编的故事,并鼓励他把故事写成文章。

    13
    2016-2-14

    使孩子听话懂事的12招
    第一招,借第三者之口赞美孩子。
    第二招,用书信或日记与孩子交流情感。
    第三招,用温和的语调交谈。
    第四招,及时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
    第五招,巧妙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第六招,与孩子打成一片。
    第七招,一次只交待一件事。
    第八招,常常表达对孩子的信赖。
    第九招,只提有建设性的意见。
    第十招,不要指责遭到挫败的孩子。
    第十一招,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生活细节。
    第十二招,多用赞赏的话肯定孩子。

    9
    2016-2-13
    0
    2016-2-12

    在生活中,我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孩子表现出了不良行为,比如打架、浪费、偷东西、撒谎......这时父母着急了,训他,骂他,甚至打他。我认为这样做的结果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产生更大的副作用。

    孩子的不良行为引起父母的注意,他们往往达些行为上的印象更深。因为孩子往往会选择引起父母注意的行为,而不愿选择父母毫不理会的行为。

    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关注孩子的坏行为,对孩子进行惩罚,可以制止不良行为的发展。其实,对孩子来说,这种惩罚都似乎是一种奖励,因为这一行为引起了父母的重视。这就是不少孩子爱恶作剧的原因所在。

    父母关注什么行为,这种行为就会逐渐形成孩子的习惯。因此,我认为父母应该多加关注孩子好的一面,对良好行为给予及时、恰当的奖励,而对不良行为采取漠然处之的态度,让它没有加深印象的机会。

    很多父母对孩子好像总是爱责备,而不善于表扬。

    有许多父母为纠正孩子的缺点,总是先情绪激昂而后没完没了地责备孩子。有的父母曾找我座谈,说最初“因不责备就不改”而责备,后来因“即使责备也不改”而苦恼,最后又认为“不可救药”而放弃不管了。

    一味地责备,不用说孩子,已经连大人也会失去信心的。这样下去,就会逐渐培养成为因设法保护自己而产生反抗心理的孩子。

    通过责备让孩子做与通过表扬让孩子做,二者对孩子的影响则完全不同。因此要用冷静的态度和温暖的心去对待孩子,要注意和发扬孩子的优点。

    15
    2016-2-11

    我和妻子每天在卡尔入睡以前,都要留一段时间听孩子讲今天发生了哪些事情,于是很多时候儿子自然就会作出评价,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做得不好。在叙述的过程中他逐渐习惯了反省自身,而我们也会对儿子的个性、待人处事有清楚的了解。我认为,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希望孩子有什么事都与自己商量,征求自己的意见。但父母应该首先营造真心倾听的氛围,赢得孩子情感上的信任,才能与孩子达到无拘无束交流的默契。

    晚餐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最美好最重要的时刻。我们时常在餐桌上讨论家庭问题。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不允许有任何人来打断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有机会讲出自己的想法。我发现,利用这种时刻与儿子进行沟通交流效果确实与平时不一样。卡尔在此时谈论的事情也最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他自己也会产生一种得到尊重的满足感。

    我有时还会专门选择一定时间与儿子聚在一起,我们一起去田野,一起去树林中野炊,共同分享彼此的情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我和儿子谈心就显得非常自然流畅。

    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这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这样可以促使他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社会中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各种事情。

    8
    2016-2-10

    我反复地强调,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千万别替他去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准则。我对儿子的教育一直是按照这个准则去做的。

    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这样就等于在对他们说:“我不相信你的能力、勇气。”

    如此一来,孩子会感到危机、不安全。安全感是建立在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去对付要处理的问题的基础上。如果孩子不自信,哪来安全感呢?

    有个孩子的父亲去世了。他的母亲倍加疼爱他。当孩子4岁时,母亲还是整天喂他吃饭,给他穿衣穿鞋。当他长得再大一些的时候,他仍然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扣衣服上的扣子,也不会穿鞋。而和他同龄的孩子做这些小事都做得很好,相比之下,他显得手忙脚乱,而且很可怜。有人告诉他的母亲,让他学习自己去做这些事情,因为像他这么大的孩子应该学会穿鞋戴帽。可是他的母亲却说:“我爱我的儿子,他现在是我的一切,我宁愿为他做出更多的牺牲。”

    这位好母亲并不知道,她这样做对孩子的发育是有害的。实际上她对儿子的爱是对儿子的可怜。她认为她是一个好母亲,她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孩子,却不知道她的做法实际是在告诉儿子:你是无能为力的,没用的,不行的。这种超常或过分的爱引起的负效应是很多的。孩子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他可以什么都不干,不想学习做什么事情,只顾自己玩耍。而有一天妈妈不再这样照顾他,便会有失落感。

    7
    2016-2-9

    有的孩子不关心人,行为邪恶或残忍无情,这大多是由于家庭的不幸和早期教育的不足造成的。如果希望孩子更加关心和爱护他人,正确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品德和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我在教育儿子的时候,不是只让他记住一系列道德规范,因为简单的背诵不会对他的行为产生影响,而是在平常生活的言行中去让他体会真正的爱心,真正的善良。

    我告诉儿子,做一个高尚的人是最大的幸福。高尚的人能够理解别人的思想,能够体会别人的情感。高尚的人能克制自己,能减轻他人的痛苦,能替他人分忧。

    卡尔很小就懂得,做一个高尚的人比那种单单是学识渊博的人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为了使卡尔养成良好的品德,他母亲给他绘制了品德表,一周一张,内容有:服从、礼节、宽大、亲切、勇敢、忍耐、诚实、快活、清洁、勤奋、克己、好学、善行。如果儿子做了与这些项目相符的行为,就在那天的一栏中贴上一颗金星;反之,则贴上一颗黑星。每个星期六数一下,若是金星多的话,下周内就可得到和金星数相等的书、鲜果、点心等;如果黑星多,就不能得到这些奖品了。

    这个品德表,在星期六统计之后也不准儿子将其扔掉,这样做是为了使儿子下决心,在下周消灭黑星。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儿子积极的心态,因为如果长期保留黑星,会使儿子感到沮丧。

    7
    2016-2-8

    1.多安排孩子与同龄人在一起。

    因为同龄人的一举一动是最能与孩子产生共鸣的。父母要利用这一点,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同龄人相处。即使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父母也要搞清情况,尽量少加以干涉,因为孩子们之间的冲突,父母处理再好,也不如孩子自己解决的好。几次吵架之后,孩子们相互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开始快乐地玩到一起了。

    2.鼓励孩子参加特定团体。

    孩子7-8岁以后,应该鼓励他们尽可能参加各种类型的团体。父母也许希望孩子参加比较大的团体,那些被同伴拒绝的孩子在这些团体里很少成功,仍然不能被团体接受。但是,他们却更容易与范围比较窄的团体融为一体,如以某项技能、兴趣爱好、交流指南、社会服务等为基础的特定团体等。这些有主题的团体成员在个性、兴趣和社会技能方面更有可能更加相近,因而孩子们更容易欢乐融洽地相处。

    3.自己加入团体,给孩子做个榜样。

    父母永远无法过高估计自己作为榜样的力量以及对孩子所能产生的影响。如果父母自己消极对待各种成人活动,那么就该好好考虑参加活动对自己和孩子的好处。孩子会看出他的父亲或母亲的态度,而这点对他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父亲喜欢垒球运动,经常穿着运动衫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并且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孩子肯定会受到感染。相反,如果父亲勉强加入了“父母-老师协会”,每次开会都抱怨不停,并且嘲笑其他孩子的父母如何无知,那么孩子不可避免地会对协会产生负面印象。

    4.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从孩子抓起。家中来了客人,教孩子如何礼貌待客,什么是彬彬有礼;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父母应该爱屋及乌,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交往条件,比如聚会、郊游、生日活动等。当然父母更要指导孩子如何择友、交友,在交往中要真诚、坦荡、磊落、大方、不卑不不亢。父母要教孩子在客人面前学会介绍自己,如让孩子用乐器表演一首曲子,唱一首歌,画一幅画;孩子得到客人的表扬,会增强自信心,会心情愉快,下次在客人面前就会主动些,慢慢就不会害怕见生人或在生人面前害羞了。

    5.鼓励孩子与人交往。

    孩子的交往活动,是父母不可忽视的内容。如果缺乏同龄伙伴,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会缺乏集体主义的意识,步入社会后也会无所适从,或是不尊重他人,自傲、任性,或是封闭自己,自私、孤僻。

    21
    2016-2-7

    有个孩子非常喜欢家里喂的一只羊,他时常独自一个人牵着羊去山坡上玩耍,每当他看到心爱的羊吃着山上的嫩草时就感到愉悦。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那只羊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把自己听来的故事和幻想都讲给羊听。他觉得和羊一起在山坡上晒太阳是最幸福的事。

    可是有一天,孩子躺在山坡上睡着了,他做的梦都是和羊呆在一起的情景。当他醒来时发现羊不见了。这只羊从来都不会走远,但今天确实是不见了。孩子焦急地走遍了整个山坡,仍然没有找到。他哭了,因为他害怕永远也见不到这个最心爱的伙伴。

    天快黑了,他赶紧跑回家。他想把这件事告诉父亲,请他来帮助找回羊。没有想到,他得到的只是一顿暴打。当父亲听说羊不见之后,什么情况都没有问就举起了棍子。无情的棍子打得孩子鼻青脸肿,额头被打破出血。

    “我只有这只羊,不把它找到就永远别回来......”说完,父亲就把他推出了门外。

    孩子难过极了。

    他独自在黑暗的山坡上奔跑。他越跑越想不通,父亲为什么会打他呢?他又不是有意弄丢了羊。“羊不见了,我也很难过啊。”“为了羊,父亲叫我永远不要回去,难道我还不如一只羊吗?”

    不久,孩子看见远处有个小白点。当他走近时,他看见了那只羊。它正在悠闲地吃着草呢。

    这时,受到粗暴对待的孩子一反常态,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抱起这只羊,而是举起了一块大石头。

    “就是因为你.......因为你父亲才会这样对待我......”孩子一边哭,一边将石头向山羊身上砸去。

    第二天,人们在山坡的一块岩石后发现了那只已死去的羊。而那孩子也永远没有再回家。

    14
    2016-2-6

    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呢?

    第一,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第二,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第三,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

    第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物质享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第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

    第六,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

    乐观远远超出了比较自信的思维,是习惯性的思维。词典中的定义是这样的,乐观是“一种性格或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

    乐观的人不易患忧郁症,在学校和工作中都更容易成功,令人吃惊的是,乐观者的身体也比悲观者更健康。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品性,也是可以培养的。

    19
    2016-2-5
    股神巴菲特说过:“如果我8岁就开始接触股市,而不是11岁,我的成就绝不止于此。”

    在美国,所有小学都有相关理财课程,并且有明确的理财教育目标,比如说,7岁的孩子要能看懂价格标签,8岁要知道储蓄,9岁要能制定开销计划等等。美国史上最悠久的富豪家族洛克菲勒的家务账本扉页上,就曾经印着孩子使用零用钱的规定,要求子女们事先作出预算,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

    事实上在国外,理财教育或者说财商教育一般都是从小孩抓起。财商,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对于孩子财商的培养,建议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这是犹太人财商教育的核心,也是犹太人成功的秘诀。延后享受,即延期满足自己的欲望。“如果你喜欢玩,就需要去赚取你的自由时间,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学业成绩。然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很多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如果你搞错了顺序,整个系统就不会正常工作,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时间,最后的结果是你拥有一些最终会坏掉的便宜玩具,然后你一辈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没有玩具,没有快乐。”这是延后享受的最基本的例子。

    2.定时给孩子零用钱,提供给孩子有规律性花钱的机会。一开始的时候,可以一周给孩子一次零用钱,在下次给之前不可以再要。那么孩子需要自己计划这一周这些钱应该怎样合理使用。等孩子渐渐长大,可以变成一个月给一次零用钱,慢慢培养孩子计划消费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孩子记下他赚的钱、花的钱和节省的钱,让存钱的过程像花钱一样有趣。

    3.培养孩子储蓄观念。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认为,理财其实很简单,就是先从存钱开始,只有当存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开始做投资。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储蓄,并对孩子的节约储蓄行为予以一定的奖励。当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可以带孩子一起去为他开设单独的储蓄账户,让他了解开户、提款流程以及利息等概念。

    4.带着孩子做投资。可以把孩子的压岁钱或者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帮他存在专门的账户里,带着孩子做一些基金投资或者保险投资。随时让孩子查看投资账户的增长情况,让孩子亲自参与投资,亲眼见证投资带来的收益。

    财商教育领路人罗伯特·清崎曾在著作《富爸爸穷爸爸》中写道:“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奋斗终生却不能致富,因为他们在学校中从未真正学习关于金钱的知识,所以他们只知道为钱而拼命工作,却从不学习如何让钱为自己工作……”

    2
    2016-2-5

    信心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使人的能力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一个人的成长路线如果是沿着这样的积极上升式行进,可以想象其积累效果是十分可观的。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超凡的自信心,而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从而鼓励自己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在人才辈出的国家里,在那些伟人、名人身上我们同样可以找到自信的催化作用,在我们周围的优秀人才身上,也不断放射出自信的光彩。

    对自信心的培养必须从孩子最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父母首先需注意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不要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因为,孩子们需要一定空间去成长,去试验自己的能力,去学会如何对付危险的局势。可以说,如果我们做得过多,就会剥夺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就剥夺了他们建立自信心与获得自立的机会。

    其次,父母应当对孩子的尝试予以积极的鼓励。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接受鼓励而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内容,是做父母应时刻关注的步骤。每一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许多儿童教育家都十分强调鼓励的作用,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成长因素。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多次讲:“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对孩子的自信心有多么重要。

    21
    2016-2-4
    孩子总有一天是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的,如果能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的自我管理习惯, 就能增强孩子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这对于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和成功无疑是有具大的帮助的。
    (1)自己穿衣
     
    要想让孩子自己在34岁之前完全学会穿脱衣服是不可能的,但自己穿衣, 自己叠被, 自我管理的意识都需要从小开始培养。两岁左右的孩子已有自己穿脱衣服的独立意识,虽然费时很长,也穿不好,但还是要不厌其烦地鼓励孩子慢慢实践, 同时教给孩子正确的穿脱衣服方法。否则依赖性一旦形成,孩子会做的事也不愿自己动手。
     
    除了鼓励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还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使孩子逐步具有冷了添衣,热了脱衣的意识。并可以教孩子叠自己的小棉被,洗自己的小手绢,小袜子等等。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
     
    (2)自己整理玩具物品
     
    在自我管理中,玩具物品的收拾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家长可以为孩子的玩具和物品准备一个专门的放置地方, 让孩子知道这些东西各有各的"",每次玩好用好都要送回""去。
     
    要让孩子意识到收拾玩具是自己的事,父母只是帮忙而已。
     
    要尽可能地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孩子参与收拾整理,并坚持不懈不断强化,最后形成习惯。
     
    (3)自己安排和自己负责
     
    这一点对于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的小婴儿来说确实勉为其难。但这个意识却要在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及早播种,及早萌芽。
     
    每次抱孩子出门玩, 可以让孩子想想要带什么?几次提醒,孩子便主动想起要戴好帽子或穿好外套。
     
    孩子会表达会思考以后,可让孩子试着安排一下今天到哪里玩?准备做些什么? 并帮助孩子分析这样做的优劣和可能性。
     
    当孩子要带东西出去而忘记带或把带出去的东西忘在外面而生气发脾气时, 父母千万不能自揽责任包办代替,而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想做的事自己应该安排好,并且学着负责到底。
     
    每次注意给孩子这样的提醒,教育和帮助,孩子便逐渐地有了这种"负责"的意识。
        总而言之,早期的习惯培养就像一粒种子,绝不能等到要收获的季节才匆匆忙忙想到播种,而是要赶在生命的春天里就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土,撒种, 并坚持不断地施肥,灌溉,才能使它及早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在人生成功之路上结出累累硕果

    9
    2016-2-2
    23
    2016-2-2

    有什么能让孩子依赖感降到最少?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幸运的是,鼓励孩子自立的机会每天都有,这里提供了详细的技巧,让孩子依靠自己,而不依靠我们。

    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

    1.让孩子自己作选择

    例: 今天穿灰裤子还是红裤子?

           你要半杯果汁,还是一杯果汁?

           我们五分钟后离开这里,你是接着在这儿玩,还是去玩秋千?

           你是想现在练还是吃完饭再练?

    这些选择给孩子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练习作决定的机会。如果从小没有经历过自己作选择,将来对职业、生活方式、伴侣的选择就会变得困难。

    2.尊重孩子的努力

    我们来看一个正反例

    反例                                              尊重孩子的努力

    把瓶子给我。                       瓶子不容易打开。有时候,用勺子翘开一边可能会有用。   

    怎么这么长时间?                 系鞋带很考验你手指的灵活性。

    分数加法很简单。                分数相加可能有些难。不太容易找公分母。

    当孩子的努力得到尊重,他就会集中精力去自己解决问题。

    3.不问太多问题

    我们来看两种不同的问法:

    老师觉得你的作文怎么样?数学考及格了吗?有人放学后找你来玩吗?没有?为什么没有?

    很高兴看到你回来。

    聚会玩得好吗?都谁去了?他们是不是都盛装出席?你们吃什么了?你和谁在一起?

    回来了!

    问太多问题会让人觉得私人生活被侵犯。孩子们想说的时候,自然会和你说。

    4.别急着告诉答案

    我们来看一看同一个问题两种不同的回答:

    奶奶为什么每周都来咱家?

    A:因为她太爱我们了,还因为她住得离家近,还有......

    B:你想知道为什么奶奶每周都来咱家?

    当孩子提问时,首先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

    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爸爸,你得帮我数学,我都跟不上了。

    你能不能问问老师,看谁学得好,来辅导你一下,赶上进度。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们不能凡事都完全依赖我们。家庭以外--水族店老板、牙医、学校、优秀生都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6.别毁掉孩子的希望

    我们来看几个场景:

    A:妈妈,我想试试在学校演出中当主角。你觉得能让我当吗?

    嗯,可我不想让你失望。为什么你去当主角?你又没什么表演经验。也许演个小角色还行。

    哦,你想试试主角,这会是个不错的经历。

    B:长大了,我要当工程师!

    就你的数学成绩,算了吧。

    噢,你想当工程师啊!

    不让孩子失望,就是在保护他们的希望、梦想和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5
    2016-2-1

    哈特威尔,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十几岁的年龄。他的父母都是很有学问的人,但哈特威尔的成绩却是不尽如人意。我们跟着卡尔威特先生来看一看:

    学习的时间到了,哈特威尔像往常那样坐在书桌前准备背诵荷马的诗。我在另一个房间从门缝里悄悄地观察他。当时他在默诵,我能听到他小声的诵读,可是,不一会儿,他小声的诵读声渐渐没有了。我发现他的眼睛并没有放在捧着的书本上而是抬起头呆呆地望着窗。

    我知道,孩子学习走神了,他一定没有把精力集中在书本上。我把哈特威尔的父亲也叫过来观察他。他的父亲看到这样的情景顿时火冒三丈,立刻就要进去训斥孩子。

    我及时地阻拦了哈特威尔的父亲,小声对他说:“您大可不要这样,让我去和孩子谈谈。”

    我悄悄地走进了哈特威尔的房间。当我已经起到他身后的时候,他仍然没有发现。我想,这孩子一定是在想什么东西都想得入迷了。于是,我轻轻地在他的肩膀上拍了拍,他似乎受到了惊吓,浑身微微地抖动了一下。

    “哈特威尔,你在想什么呢?”

    “哦,是威特先生。”

    “你在想什么呀?学习的时候应该用心,为什么走神了呢?”我轻言细语地问。

    “我......我没有想什么。”

    “那么,我再考考你刚才背诵的诗。”我拿起了他的书本,看着他说。

    过了很久,哈特威尔一句也不能背出来。他满脸通红,羞愧难当。

    “孩子,你如果没有想别的事,那么怎么会一句也记不住呢?”

    后来,哈特威尔只得承认他在刚才学习时走神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看书时总是这样,总要去想别的事情。”

    “那你刚才在想什么事?”我又问。

    “我在想昨天发生的一件事,有一个小朋友仗着他身强力壮,就欺负别的孩子,我很气愤。我刚才在想我如果是一个武艺高强的剑客就好了,那么我一定会教训教训他。我会骑着高大的白马,挥舞着长长的宝剑去帮助那些弱小的小朋友,一定要让坏孩子尝尝被欺负的滋味......”

    "听我说,孩子,你知道吗?帮助别人是好事,但不能光坐在这里想呀!你现在看的是荷马,这里面有很多英雄的故事,你应该在书中寻找那些英雄的事迹,看看他们是怎样成为英雄的。何况,你现在正在学习,其他的事情都应该暂时放下,努力地学好本领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强者。你想成为英雄,想帮助别人,就应该在书本中学习那些英雄的智慧,而不是在书桌前幻想自己成为英雄。你说对吗?"

    "我明白了"小哈特威尔好像忽然悟到了什么东西一样,"现在我在书本中学习英雄的智慧,等学完后我再到外面去锻炼身体,也把自己的身体练得强壮有力。那么等我长大后,就可以真正地帮助那些弱小的人们了,你说对吗?威特先生。"

    "是啊,道理就这么简单."我知道他解除了心中的迷惑,也为他感到高兴,"现在,哈特威尔骑士,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知道了"说着,他便捧起了书本,专心致志地学习起来。

    后来,他的父母碰见我就说:“威特牧师,你的教育方法真棒,现在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得真是惊人。”

    哈特威尔学习不好的症结在于他不能用心于一处。我发现了这一点,并用巧妙的方法让他全心用于学习,那么他的成绩有很大的进步是很自然的事。

    23
    2016-1-28

    我妻子的一个老同学尼尔斯太太,她的丈夫因意外去世了。由于他们住在东海岸,与我们距离遥远,所以我妻子很晚才得到消息,大概已是两年后了,她感到十分歉疚,于是立即决定出发去看望她。表面上尼尔斯太太的丧夫之痛已经平复了,但实际并非如此,她只是将这份感情转移到了儿子约翰身上。她对约翰的疼爱在我看来实在太过分,约翰已经4 岁了,妈妈还是整天喂他吃饭,给他穿衣穿鞋。她寸步都不离开约翰,到哪儿去都带着他。为了怕儿子再出意外,她还禁止约翰走出院子到外面去玩,因为她,小朋友们都不敢来找约翰。在这样的教育下,约翰变成了一个无能、孤僻、内向的孩子,我刚到她家时,他甚至都不敢跟我说话。

    我实在无法忍受尼尔尼斯太太这样对待孩子,花费了几天时间说服她将约翰送去保育院。我想约翰如果离开妈妈,到一个让他能够独立生活的环境中去,一定会有改变的。尼尔尼斯太太总算答应了,但是还没去两天,保育院的老师就把我们叫去谈话。老师告诉我们,约翰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衣服,不会扣扣子,也不会穿鞋。而和他同龄的孩子做这些小事都做得很好,相比之下,约翰显得手忙脚乱,而且很可怜。老师对尼尔尼斯太太提出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让约翰学习自己去做这些事情,因为4岁的孩子已经应该学会自己穿鞋戴帽了,而保育院的老师教约翰这些基本技能时,约翰怎么也不肯做,一味闹着要妈妈。老师因此要求他妈妈从今以后不要再帮他做这些事,否则她们的努力就全无效果。可尼尔尼斯太太拒绝了,她竟然说:“我的约翰,他是我的一切,我愿意为他做出更多的牺牲。”约翰闹着不肯再呆在保育院,不论我怎样劝说,尼尔尼斯太太还是把他领回家,又继续以往的生活。

    你见过有尼尔尼斯太太身影的家长吗?孩子应该具备的生活技能你在培养了吗?

    11
    2016-1-28

    有的父母问道,为什么他们的孩子每天都坐在书桌旁苦苦学习,却丝毫没有长进呢?而为什么有些孩子看上去并非很用功,却总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这些父母对此产生深深的疑问,他们在想:自己的孩子如此勤奋,但仍没有好的成绩,是否因为他太笨,而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太聪明呢?

    这种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由多种因素支配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些孩子在学习上之所以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大多是由于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缘故。

    这取决于父母,父母应懂得怎样去培养孩子,怎样引导孩子注意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其实,即使有的孩子天生聪明,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聪明伶俐,灵气逼人,也可能由于没有得到父母良好的教导,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想学,于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结果什么也没学好。

    有求知欲和多种兴趣肯定是一件好事,但还要看父母怎样去教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学会专心。

    因为,只有专心孩子才能发挥出智力的最高水平。一个专心而智商不高的孩子能发挥出的能量会远远超过一个智商高而不专心的孩子。

    无论在孩子在学习什么的时候,都要要求他专心致志。学语言的时候就只考虑语言,学数学就专心于数学。绝不允许在学习的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又担心学习跟不上。因为不能用心一处,那么一切都是白费事 如果不能专心一处,即使孩子整天坐在书桌旁,那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只是一种对时间的任意糟蹋,也是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欺骗。很多的孩子成天在书桌旁学习却没有好的成绩,大多是由于不能专心导致。他们坐在那里发呆,捧着书本却心系别处,或者望着天空想入非非。这样的状态,怎么能够学好知识呢?与其这样,还不如到外面去痛痛快快地玩一场。

    22
    2016-1-27

    哲学家卢梭在他的教育学著作《爱弥儿》一书中有如下一个小故事:这里有两只狗,它们由一母所生,并在同一个地点接受同一个母亲的教育,但是,其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其中一只狗聪明伶俐,另一只狗则愚蠢痴呆。这种差异完全是由于它们的先天性不同造成的。

    与之相对的是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一段寓言:

    有两匹长得一模一样的小马。一匹交由一位庄稼人去喂养,但那个庄稼人非常贪得无厌,在这匹小马还没有发育健全时就被使用来赚钱,最后,这匹小马变成了无价值的驮马。与上述这匹命运迥异的是,另一匹小马托付给了一个聪明人,最后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这匹小马变成了日行千里的骏马。

    以上两则小故事代表了有关天才与成长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前者强调的是天赋,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其天赋的大小决定的,而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与此相反,后者则几乎视环境的作用为万能,以为天赋的作用毫不重要。

    作为家长,对这两种观念,你是如何看的呢?

    11
    2016-1-26

    我们的幸福有一半以上靠的是想象。不会想象的人是不会懂得真正的幸福的。贝鲁泰斯曾说过:“想象是人生的肉,若没有想象,人生只不过是一堆骸骨。”

    那种没有风趣的人干什么都只论事实,排斥想象。他们甚至把圣诞老人和仙女从家里撵走。他们的这种干巴巴的生活态度也传染到对孩子的教育中。

    凡是年幼时充分发展了想象力的人,当他遭到不幸时也会感到幸福,当他陷于贫困时也会感到快活。所以说,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就是不善于想象的人。

    9
    2016-1-25
    每个人面对同一事物所产生的美感并不都是一致的,但每个人却都能通过自己的感觉去触及到美感:灵魂的愉快。人类与它类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精神世界,精神之"气"支撑实在的肉体生命,如果离开了这种精神追求、精神信仰,那人类即沦入了黑暗蒙昧的深渊。因此人对于美感有独特的领略,是因为美感唤起我们生命的生机、感动与美好,它牵引人们回到最后的精神故园。 6
    2016-1-24

    我从不认为由于我比儿子懂得多,就有资格在他面前充当权威。当儿子问到我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我会向他承认。比如,有一次儿子问到我天文学方面的问题,我就干脆老实地回答说:“这个爸爸也不懂。”于是我们两个人就一起翻书,或者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一起把那个问题弄懂。并且我还向儿子表示感谢:“如果不是你今天提问,爸爸至今也没弄懂这个问题呢。所以你以后要多多提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知识。”在这样的鼓励下,儿子的问题果然源源不绝。

    等到儿子再大一点,懂得的知识更多一点,他再提出问题时,我不再立刻给出答案,而是让他先思考一下,尽力自己去找出答案。如果儿子给出的答案和我的不同,我也并不一口否定,而是帮他分析,找出错误,有时候我会说:“其实你的答案也有道理,也许是爸爸错了,我们去看看书上怎么说的。”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都坚持自己放在与儿子平等的地位上。

    19
    2016-1-23

    我对待儿子,一贯是是非分明、始终如一,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一切都要认真,这会对孩子产生良好的的影响。

    不允许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这样对孩子就没有什么痛苦。有时答应,有时不答应,反而会给孩子带来痛苦。

    我周围的很多父母,他们的“禁律”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不能始终如一。有时行,有时却又变得不行了。这样久而久之,就在孩子的心灵上很早就打下父母的“禁律”是可以打破的烙印。父母对自己的言行都那么草率,那么不认真,又怎么去教育孩子认真呢?

    无定见是教育孩子的最大禁忌。在实施某些惩罚措施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不要在批评过孩子以后,见到孩子哭或不高兴就又立即去安慰爱抚他,这将使孩子最终蔑视父母的命令和法则。

    8
    2016-1-22

    有很多家长在抱怨孩子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总在强调孩子要注意学习,岂料是愈是强调,愈是让孩子感到烦燥。家长要做的是:不是让孩子进行自我控制,而要帮助他找到学习的兴趣。

    比如,有孩子对写作感到头痛,那么,家长要做的是什么呢?是让他使劲想吗还是想想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写文章困难?写作的基础在于阅读,与生活接触。这两点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缺少了呢?

     

    9
    2016-1-21

    父母对孩子过分保护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和勇气,变成一个没有勇气精神的人。

    重要准则:孩子能自己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千万别替他去做。放手让孩子去锻炼去挑战困难,以培养孩子自立自足的品质。

    只要从小培养孩子勇敢、坚强、自信的心理,采用理解、信任、鼓励、谈心的方式帮助他们,那么,一些不良的极端行为自然能够避免。

    6
    2016-1-20

    如何教育孩子,一百个父母可能会有一百种方法,让我们听听9位国际儿童专家专门为年轻父母们做的最实用、最科学的育儿经验总结。只要你记牢并坚持照着这些经验去做,你的孩子就可以快乐地成长。    

    让小鹰慢慢张开翅膀(韩维晶博士 中国家庭行为研究项目负责人)

    现在的孩子成熟得太快,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要给孩子以倒金字塔即V形的关爱:很小的时候,限制他的自由和自作主张的权利;逐渐成熟后,显现出有 足够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再一步步让他走向独立。对孩子撒手太早,会让他们感到被纵容,习惯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进入学校以后,在因缺乏必要的判断力 而不得不需要父母帮助时,他们也会感到不习惯,以致沮丧。  

    下班后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李翰君 儿童护理学博士) 

    工作忙碌的父母习惯用买上一大堆礼物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歉意,其实这并不是孩子最需要的。放下电话,关上电视,跟孩子一起做游戏,讲讲白天发 生的故事和笑话,多问问学校的事情,告诉孩子,和他在一起是你最快乐的时刻。有了足够的时间交流,即使你的工作会偶尔打断你们的交流,孩子也会体谅。  

    对孩子要有耐心(肖恩·柯维纳美国《怎样培养行动能力强的孩子》作者) 

    给孩子贴标签,取绰号或拿他和别人比较,只会使他朝着受批评的方向更进一步。你应该把孩子看成是正在不断进步的个体,他们的成长就像竹子一样, 在花园里栽种下之后,4年间你辛辛苦苦地坚持给他浇水,它只长了几厘米;到第5年,不经意之间它却一下子蹿高了将近1米!每个孩子的成熟速度是不一样的, 一定要耐心,要给他们时间。

    逐渐向他灌输对学习的热爱(陈逸梅 儿童教育学博士)

    如果能把“这世界是怎么存在的”弄清楚,孩子肯定会感到分外激动。告诉孩子学习就是探险,他自然会充满热情。与学校的学习相区别,父母在家里主要是从艺术创造力上来引导孩子,以及做科学小试验等。组建一个亲子图书角,和孩子一起来体验学习的乐趣。

    纪律并不是多余的,要明确你对他的要求(马丽 《家庭:教育的前沿》作者) 

    把你对孩子的要求明白地告诉孩子,知道了做每件事的限度,他就会懂得在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而不至于浑然不觉地走过安全与危险之间的界限。虽然有时候孩子可能不愿听从,但只要你态度坚决,对他所做的要求又合乎情理,他最终肯定会听从你的约束。

    要勇敢地坚持自己的意见(霍林 儿童心理学教授)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告诉孩子,有时候大多数人的意见反而是错误的,要敢于坚持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因为害怕与众不同而发表违心的意见。  

    制订目标,而不是惩罚方法(李艾教授 《教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作者) 

    制订计划的态度不仅适用于工作,也适用于教育儿童。应该在撒谎没有发生之前就与孩子一起讨论诚实的重要性;孩子上了小学,就逐步向他解释“性” 是怎么回事,免得让他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听到别人对这件事的不正确议论,不能正确地看待它。用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是最不可取的:教育就像治水,在于疏 导,而不是堵截。  

    打骂是在教孩子使用暴力(陈砚博士 《少年儿童健康心理的调适》作者) 

    如果被打骂过的孩子变老实了,那是因为他们小小的心里充满了恐惧,而不是真正地理解了自己的错误。打骂丝毫不能帮助儿童确立正确的正误观念,只会教他暴力是一种很好的控制别人的办法。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子,需要你自己先做出表率,不要低估孩子的模仿能力。  

    给孩子以闲聊的乐趣(奥伯特·韦贝尔 美国儿童心理学博士) 

    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能放松地讲出心里所有的喜悦和困惑、恐惧、失望、压力……鼓励他说出自己所有的想法,甚至包括对你的不满。这会帮助他把你当成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还能培养自我表达的能力,这是最重要的一项生活能力!  

    尤其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如果他们感到说出实话总不能得到理解,就会很容易地走到危险的道路上去。

    12
    2016-1-20

    思考比传道重要,观点比解惑重要

      李开复以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以后,顺利进入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在读博士之前,他的系主任Haberman就告诉他,读博士的目的,就是要做出世界上一流的博士论文。至少在本领域是世界顶尖的。这句话让李开复十分震撼。然而,下面一句话,让他受益更深,Haberman说,“做出一流的博士论文,也不是读博士的最终目的。而是你在读博士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思考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将使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获得顶尖的成功!”而李开复的努力证实了这种说法。李开复关于统计学方法做出的语音识别博士论文至今还是语音识别产品的理论基础。而李开复也在博士生涯中,学会了解决问题,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16
    2016-1-19
    你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条理自己的行为,找到你生活的中心。你一定要了解:对你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你对自己的将来有怎样的设计?你想在自己的家庭中做一个怎样的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叔叔、阿姨、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以个儿子和女儿?你打算怎样为你所在的社会、教会、社区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做事?你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多重要?你打算怎样保持以及改进目前的健康状况?因为正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健康是一切的根本,没有了健康,其他的一切都谈不上了。你还需要了解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了解这一切对你来说有多重要?还有你的工作,你真正的专长是什么?你真正的才华在哪一方面?你真正的兴趣在哪里?以及你所在组织和市场上最大的需要是什么?你自己的良知告诉你应在哪些项目上采取哪些主动行为?你在自己的工作中想要做什么改变?你有什么样的权力这样去做? 8
    2016-1-18

    几乎每个人都承认,当自己讲授的时候学习该素材的效果最好,当自己付诸实践的时候所学素材就能得到消化而变为心得。

    促进他人学习的最好方法是让他们自己来教。

    我立刻把这条准则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和家庭。

    当你讲授或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学,你也就暗中承诺要付诸实践。你自然会有更强的积极性去付诸实践。这种与他人的分享奠定了基础,让你能深入学习、培育奉献和主动精神、追求改革,并组成自己的支持团队。你还会发现与他人的分享也加强了你和他们的团聚力--特别是与孩子的团聚力。我和妻子让孩子们定期教我们他们刚从学校学得的知识,我们发现这样做的结果大大加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讲授自己正在学习的知识的人肯定是最灵光的学生。

    8
    2016-1-17

    也许没有什么比对别人说:“我很抱歉”更能考验我们的积极处世能力了。如果你的安全感是基于你的形象、你的立场或者你的正确性,那么道歉就像是使你丧失了所有的自尊心。它把你一笔抹煞。它对你的所有人性天赋构成了最严峻的挑战。

    科琳(女儿):

    几年前,我和马特前往小木屋,与全家团聚过圣诞节。我不记得具体情况了,但出于某种原因,他们要我第二天开车送妈妈去盐湖城。可是,我已经安排了另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所以不能送她。爸爸听到我的答复之后,立刻大发脾气--彻底火了。

    他说:“你真自私!你必须送你妈妈!”他还说了其他好多并非发自真凡的话。

    我被他生硬粗暴的回应吓了一跳,于是哭了起来。我受了很深的伤害。我已经习惯于他总是善解人意和细致周到的态度。事实上,在我这一生中,我只记得他对我真正发过两次脾气,所以他的回应令我措不及防。我不该冒犯他的,但我还是做了。最后,我说:"好吧,我会送她的。"我知道他不会听我分辨。

    我掉头就往家走,我丈夫和我在一起。我说:“咱们今天晚上不回来了。我才不在乎咱们是否会错过家里的圣诞聚会呢!”走过街道的时候,我的情绪糟透了。

    到家后不久,电话响了。马特接了电话。他说:“是你的爸爸。”

    我仍然很伤心,说:“我不想跟他说话。”但我其实还是想和他说话的,所以我最终拿起了电话。

    他说:“宝贝,我道歉。我那样跟你发脾气是没有道理的,但我想告诉你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告诉我,他们刚刚开始盖房子,所需资金在不断增加,公司业务方面也不顺利,过圣诞节了,全家都在,他承受的压力太大了,所以发作了一通,我则成了运动会罪羊。他说:“我把火都发在你身上了。我真的很抱歉。对不起。”我也向他道了歉,我知道我自己反应过激了。

    父亲的道歉是我的感情银行账户里的一大笔“储蓄”。我们从此拥有了非常美妙的关系。

    马特和我那天晚上又回去了,我重新安排了第二天的时间,送妈妈去了盐湖城,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如果有的话,那就是爸爸和我的关系更亲密了,因为他能马上道歉。我认为,他要花许多气力才能如此迅速地从局面中后退一步,说:“对不起!”

    尽管我们的坏脾气也许只有在万分之一的情况下才会发作,但是,如果我们不承担责任并道歉,它就会影响其他所有时间的质量。为什么?因为人们永远不知道,他们何时可能会触动我们的敏感神经,所以他们内心总是提心吊胆,并且会预先揣摩我们的行为,控制他们自己的自然、自发、本能的回应,以此来进行自我防卫。

    我们越早学会道歉越好。全世界的传统都验证了这一点。远东的一句哲言在这里非常适用。哲言的意思是说,如果你要鞠躬,就鞠得深一点。

    14
    2016-1-16

    鲍比的故事:

    我喜欢和同学放学后在操场上玩。我知道应该5:45回家,但有的时候,我忘了。昨天和前天,我回家晚了,我妈特生气。我不想让我妈对我大吼大叫。那天我问同学几点了,他告诉我6:15.我马上不玩了,跑回家,向我妈解释:“我真的是问时间了,但已经太晚了,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回家的。”

    如果你是鲍比的妈妈,你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下面提供一套非常好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谈谈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妈妈:我觉得正和朋友玩得高兴的时候,让你离开,对你来说不太容易。

    鲍比:是啊。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妈妈:但是,另一方面,你太晚的话,我也为你担心啊。

    第三步: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妈妈:那我们一起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我们都能接受。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鲍比:我6:30回来,你别为我担心。

    妈妈:我写下来了,还有吗?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妈妈: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想去掉?哪些想保留?

    鲍比:去掉“你去接我”。

    14
    2016-1-14

    多年来,人们屡屡问我,我是否掌握某种最能帮助人们成长的理念,能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抓住机遇、让生活成功。我想到了一个简短的七个字的回答:“许诺并信守承诺。”

    如果整个家庭能培养彼此许诺并信守承诺的精神,就会带来其他诸多好处。

    辛西娅:

        我12岁的时候,爸爸许诺要带我一起去旧金山出差。我兴奋极了!我们对这次旅行讨论了三个月。我们要在那儿待上两天一夜,我们把所有细节都计划好了。爸爸第一天要忙着开会,所以我就留在饭店里。开完会以后,我们打算打车去唐人街,吃我们最喜欢的中餐。然后,我们去看电影,坐电车,回我们在饭店的房间看录像,让客房用餐服务部把热乳脂软糖圣代送到房间里来。我迫不及待地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这一天终于到了。我在饭店里等待着,时间过得真慢。六点钟了,但爸爸还没有出现。最后,到了六点半,他和另一个人一起来了。这是他的好朋友,也是颇具影响力的商界熟人。这个人说:“史蒂芬,你来这里真是太好了。今晚,我和洛伊丝想带你到码头去。享受一顿海鲜大餐,然后,你一定要来看看我们家周围的风景。”我还记得,他这样说的时候,我的心都凉了。当爸爸告诉这个人我在这里的时候,他说:“当然,她也可以来。我们很乐意她一起来。”

        哦,这倒好!我想。我讨厌鱼。爸爸和朋友谈话的时候,我只能郁闷地坐在后座上。我想,我的所有希望的计划都要泡汤了。

        我感到了莫大的失望。这个人极力相邀。我想说:“爸爸,这段时间是属于我们两个人的!你保证过的!”但是,我当时只有12岁,所以我只能在内心哭泣。

        爸爸说:“天哪,比尔,我真想和你们聚一聚,可这是我陪伴女儿的专门时间。我们已经做了详细计划。真谢谢你邀请我们。”我永远无法忘记听到他这番话时的感觉。我看得出来,这个人很失望,但令我感到惊异的是,他似乎很理解。

        在那次旅行中,我们圆满实施了每一项计划。我们什么都没有遗漏。这真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刻。我觉得,没有一个小姑娘对父亲的爱会像我当天晚上那样深。

    我深信,你迫切想做一笔比许诺和信守承诺对家庭影响更大的“储蓄”。想想看!许诺能带来多少激动、企盼和希望?我们在家庭中的许诺是最重要、往往也是最微妙的诺言。

    26
    2016-1-13

    让我们联系七个习惯来考虑情感智能的五个要素:

    自我意识

    对自我、对我们选择的自由和权力的认知是积极主动这一习惯的核心--换言之,你意识到了刺激和回应之间的空间,你意识到了你的生物基因遗传特征、你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你周围的环境影响因素。与动物不同的是,考虑到这些因素,你可以作出明智的选择。你认识到你就是、或者你能够成为自己人生中的创造性力量。这便是你所作出的最最基本的决定。

    个人动机

    个人动机是作出上述选择的基础--也就是说,你自己决定你的第一要务、目标和价值观;这便是习惯二--以终为始的本质内容。你首要作出的便是这个指导你个人人生的决定。

    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习惯三--要事第一和习惯七--不断更新的另一种表达方法,一旦决定了何为第一要务,你就以此为据;这个习惯要求你遵循自己的价值观念。而后才能不断更新自我。你其次要决定的便是实施策略和战略战术。

    移情交流

    习惯五--知彼解己的前半部分讲的是移情交流。移情交流就是让你学着跳出自己的小圈子,走入他人的思想和心灵。移情交流就是让你在人际交往中做到敏于视听,审时度势而后再努力获得理解,影响他人,或作出决定或判断。

    社交技巧

    习惯四、五和六共同体现了社交技巧。根据互惠的原则思考问题(即习惯四--双赢思维),努力争取相互理解(即习惯五--知彼解己),从而实现创造性的合作(即习惯六--统合综效)。

     

    8
    2016-1-11

          我想自己过去对待乔治的态度那么差,对他说了那么多愚蠢的话:

        “我希望你能看清自己。你简直就是一个笨蛋。”

        “你怎么总是让大家等你!”

        “我不再对你有什么指望了。我现在知道你是多讨厌了。”

        “你将来不会有朋友的。”

        “做些你该做的事情,别像个两岁的孩子。”

        “你吃饭这么邋遢,永远都不会好好吃饭。”

         我从来没有宽容地对待过他。为了结束这种情况,这周我和他的老师碰了个头,老师说他很不成熟。如果是以前,我会同意她的说法,但是,现在她的话句句都击中我。我认为不能再让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了,所以决定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

         刚开始我太生气了,没办法对他温和。我知道乔治需要一些对他的正面反馈,但是我很难和他开口说话。所以在他第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时候,我给他写了一张便条:

    亲爱的乔治:

        我昨天很开心。你自己起床,穿好衣服,然后等着我送你赶校车,这让我觉得轻松了许多。

        谢谢!

                                                                                                                         妈妈

          过了几天,我带他去看牙医。像往常一样,他又在医院到处乱跑。我摘下手表,递给他,说:“我知道你可以安静地在这儿坐5分钟。”他吃惊地看着我,然后真的坐下,安静地等医生叫他。

          看完牙医,我做了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我带他出去吃热巧克力。我们还一起聊天,那天晚上,我哄他上床睡觉的时候,告诉他我们在一起很开心。

          我很难相信,我做的这些小事会给乔治带来这么大的改变。他真的在努力让我开心,这也给我很大的鼓励。比如,他把书和夹克落在了厨房的地板上,我以前会对他大吼,但现在我告诉他:如果总是在他后面给他拣东西,会让我很烦,相信从现在开始他能把东西恢复原样。

          吃饭的时候,我没有再每时每刻都指责他吃饭没有规矩。只有当他太不像话的时候,才说他一次。

          我还试着让他为家里承担一些家务,希望他的行为能成熟些。我要求他从甩干机里把衣服拿出来,把买回来的东西放好,诸如此类的事情。我甚至有一天早上让他自己炒鸡蛋。(鸡蛋撒在地板上的时候,我克制住自己不说他。)

         也许正因为我对他的态度改善了许多,他的行为也随之改善了许多。

    10
    2016-1-10

    比较一下长篇大论和简单用词分别产生的效果

    长篇大论

    我一再和你们说穿上睡衣,你们就知道在这儿玩。你们答应好看完电视就穿睡衣,我怎么没看出来你们有什么动静!

    简单的词语

    孩子们,睡衣!

    这种情况下,多说不如少说。

    长篇大论

    你看你,又是要出门了忘拿午饭,如果脑袋不长在你身上,你连脑袋也记不住拿。

    简单的词语

    杰米,你的午饭

    长篇大论

    你答应得好好的,我们有了小狗,你每天喂它。但这星期已经提醒你三次了。我受不了啦,我和妈妈轮流来帮你弄,都成我们的事了。

    简单的词语

    比利,狗

    孩子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

    5
    2016-1-9

    提示就像是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让他可以一直享用。在他今后的生活中,需要知道:“牛奶不放回冰箱,就会变酸。”“伤口需要保持干净。”“吃水果前要先洗干净。”“饼干盒不盖好盖儿,饼干就会变软。”等等。家长们认为,提示技巧并不难,难的是在后面去掉那些攻击性的字眼。例如:“脏衣服应该放在洗衣筐里。你永远都学不会,是吧?”

    我们愿意给孩子提示,是因为孩子能体会到我们对他的信任。他会对自己说:“我一旦知道了这些道理,大人们会相信我能做好。”

    莫妮卡参加完童子军聚会回到屋里,穿着她的制服,开始在院子里玩。我喊了三四次,换下制服。她却一直在问:“为什么?”

    我不停地回答她:“你会把制服扯坏的。”

    最后,我说:“便装是在院子里玩的时候穿的,制服是童子军聚会上穿的。”

    她停下手里正干的事儿,马上回屋换去了。这让我很惊讶。

     

    一天,我的女儿杰西卡(3岁),骑着她的三轮车,在马路上追她8岁的哥哥。哥哥骑着一辆两轮车。还好,当时路上没车。我对她喊:“杰西卡,两轮车可以在路上骑,三轮车只能在便道上骑。”

    杰西卡从车上下来,郑重其事地数了数车轮,然后把车搬到便道上继续骑。

    注意事项:避免提示孩子他们已经知道的信息。比如:告诉一个10岁的孩子:“牛奶不放到冰箱里,就会变酸。”显然不合适。他会觉得,要么你认为他太傻,要么你就是故意挖苦他。

    3
    2016-1-8

    在许多家庭文化当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被动反应的倾向不断导致“取款”,而不是“储蓄”。看看下面这个,我的朋友格伦.格里芬博士讲述的青少年生活中的寻常一日是什么样子。

    这种日复一日的交流会对感情银行账户的余额产生什么影响?

    一个青少年一天当中听到的话语

    早晨6:55     快起来,不然你又要迟到了。

    早晨7:14    可你总得吃早饭吧。

    早晨7:16    你的样子就像朋克录像里的那个家伙。穿点像样的衣服。

    早晨7:23    穿上外套。你不知道外面挺冷的吗?在这样的天气里,你可不能走着去学校。

    早晨7:25    我希望你放学以后能直接回家,把作业写完,然后再出去闲逛。

    下午5:42    你忘记扔垃圾了。都是因为你的缘故,咱们这一大堆垃圾又得多留一个星期。

    下午5:46    把这讨厌的滑板拿开。会有人绊倒,摔断脖子的。

    下午5:55    来吃晚饭。我怎么老得在吃饭的时候到处找你?你应该帮着摆桌子。

    下午6:02    我得告诉你多少遍,该吃晚饭了!

    下午6:12    你非得带着耳机吃饭吗?还在听你称为音乐的那种噪音?你听不见我说话吗?把那对破玩意儿摘下来。

    下午6:16   家里得好好拾掇一下。你的房间真是丢人,你得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这儿可不是宫殿,没有佣人伺候你。

    下午6:36   别玩电子游戏了。把洗碗机搬下来,把脏盘子放进去。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洗碗机。我们得用热肥皂水洗盘子。

    晚上7:08   你在看什么呢?我觉得不怎么样。开着电视能把作业做得更好?傻瓜才会相信呢。

    晚上7:32    我告诉你了,做完作业再把电视打开。怎么这些鞋子和糖纸都扔在屋子中间?我告诉你无数次了,一开始就把东西放好比过后再收拾强。你想听我嚷嚷吗?

    晚上9:59   音响太吵了,我什么都听不见了。睡觉去,不然你明天又要迟到了。

    7
    2016-1-7

    数年前,我与两个儿子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夜晚。这是一次有组织的父子外出活动,内容包括体操、摔跤比赛、热狗、橘子水和一场电影--如此种种。

    电影看了一半,4岁的肖恩坐在位子上睡着了。他的哥哥--6岁的史蒂芬醒着,我们一起看完了整场电影。散场后,我抱起肖恩,把他抱到外面的车上,让他睡在后座上。那天晚上很冷,所以我脱下外套,轻轻给他盖好。

    我们到家后,我赶快把肖恩抱进屋,让他在床上睡好。史蒂芬穿上睡衣刷完牙之后,我躺在他身边,谈论我们共同外出度过的这个夜晚。

    “你觉得怎么样,史蒂芬?”

    他答道:“不错。”

    “你开心吗?”

    “开心。”

    “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我不知道。我想是蹦床。”

    “真好玩,是吧?像那样在空中翻筋斗和玩花样?”

    他的回应不太热烈。我发现自己在没话找话说。我纳闷史蒂芬为什么不愿多说一点。在发生激动人心的事情时,他通常话很多。我有点失望。我觉察到有什么东西不太对劲;他在回家的路上和准备就初始的时候那么安静。

    突然之间,史蒂芬侧过身去,面对着墙。我很奇怪是为什么,于是支起身来,看到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

    “怎么了,宝贝?出什么事儿了?”

    他转过身来,我能觉察到,他为自己的眼泪、颤抖的双唇和下颏感到难堪。

    “爸爸,如果我觉得冷,你也会用你的外套把我裹起来吗?”

    在那个一起外出的特殊夜晚,在所有的事件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小小的善意举动--在一瞬间,无意识地向他的小弟弟表达了爱。在善意的重要性的问题上,我学到了多么震撼和直接的一课啊!

    在关系当中,小事也是大事。一位妇女说,在她成长的家庭里,厨房墙壁的装饰匾牌上写着:“细心时时为小善--此事绝非小事。”

    小小的善意能大大有助于建立充满信任和无条件的爱的关系。想想看,使用诸多“谢谢”、“请”、“劳驾”、“您先请”、和“要我帮忙吗”之类的词汇短语会对你自己的家庭产生什么影响。或者,提供意料之外的帮助,比如帮忙洗盘子,带孩子们到商店去买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东西。或者,找到一些表达爱的细微方式,比如送花,在午餐盒或公文包上夹一张便条,或者在一天当中打电话说“我爱你”。或者是表达感激和感谢。或者说些诚心诚意的恭维话。每天拥抱12次--人们需要的就是这个。拥抱包含着身体、言语、视觉和环境的意味。我们每天都需要12次拥抱--来自别人的不同形式的感情滋润,也许是通过冥想或祈祷而获得的精神滋润。

    4
    2016-1-6

    为什么要把“首先努力理解别人”放在情感付出的第一位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想要对另外一个人有所付出的话,在没有对这个人有充分了解之前,你不会知道应该怎样去做。

    一个女士分享了她的亲身经历。

    我决定要为我的丈夫做点事情,改善我们两个人的关系。我认为当他回家的时候让孩子们穿戴整齐干净,快一点洗好衣服,这样应该可以让他高兴一点。

    在当了大约两个星期的超级洗衣匠之后,丈夫没有什么反应,我是说他关于这件事一个字也没说过。我想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些。这让我有点受不了。“不过这点小事算不上什么,”我安慰自己。然后,有一天晚上,当他还是老样子钻进干干净净的被子里睡觉的时候,我猛然醒悟了。

    “天啊,他根本就不在乎小扎克的脸蛋是不是干净,他的牛仔裤是不是干净,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他更喜欢我能给他抓抓背,喜欢我能够在星期五的晚上跟他出去约会。我真该踢自己一脚,瞧我在这里忙得四脚朝天洗个不停,可是这些付出对他来说什么都不是。”

    终于,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这种付出必须是别外那个人愿意接受的东西。

    3
    2016-1-5

    大量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生活的平衡。人们通常如此关注自己的工作及其他紧迫的事务,以至他们非常珍视的人际关系和活动却被大大压缩或挤到一边。结果他们变得嗜急成瘾--对于紧迫事务上了瘾。

    让我用卷入这种紧迫事务的旋风之中的某个人的故事来阐明解决方案。请注意,他肯花时间思考自己最珍视的是什么(良知、愿景和热情),然后利用这些标准创造性地安排生活,以便让自己的生活与自己的优先取得一致(自律),并建立他所渴望的生活平衡。也请注意解决方案是如何通过与他妻子的协作增效产生的。下面就是用他自己的话来叙述的真实故事:

    我一直保持着与母亲的特别的友谊关系。我们共同经受了生活中的一系列事件,建立了美好的关系。虽然我爱我母亲、珍惜与她呆在一起的时间,但有一个时期我被各种承诺紧紧缠住了,对工作的承诺、对社区的承诺、对家庭的承诺。我的生活是如此忙碌,一周又一周,我连打个电话的时间都几乎挤不出来。而当我设法找出时间去看望她的时候,坐下没谈几句就到了离开的时间了。又有一个会议要参加,又要赶下一个最后期限。结果我和母亲的联系变得杂乱无章。

    母亲从不给我施加任何压力,也不要求要去得勤一些。但我自己感到不快乐。我明白,如果无法坚持对母亲的看望,我的生活会失去控制。想到了要事第一,我和妻子为寻找解决方案努力思索。她建议在每周计划中订下一个适合我家和母亲的固定时间。我们查看日历,发现妻子每周三晚上都有合唱练习。于是那天晚上就成了我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

    现在我母亲知道了每周或每两周我会在那个晚上去;我不会坐下谈不了10分钟就要走;也很少受到打扰。如果她想锻炼,我们就出去散步。其他时间她会为我做饭;有时我带她去商业广场购物,她如果一个人开车去可有点远。不管做什么,我们总在谈话,谈家庭、谈时事、谈记忆中的往事。

    我与母亲度过的每个星期三晚上都是我忙碌生活中的绿洲。我告诉妻子这是她提出的一个最好的建议。

    这个动人的故事只是一个例子,说明只要我们全心全意关注自己最珍视的东西,并诚信地付诸实践,就什么事都能做到。

    5
    2016-1-4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建立了阅读的兴趣,他一般不会让电视夺走自己的阅读时间;但如果孩子一直以来很少接触书籍,在电视机前长大,你想要让他半路开始阅读,那是比较难的,需要动用更多的手段。

    家长绝不可以采用强行关电视的方法来让孩子读书。即使关了电视,也不可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拿起书;即使他拿起了书,也不可能用心去读。有些家长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我给他们支一个“歪”招,一些人用了效果很好。

    我建议他们把电视机的某根线摘开,或把一个什么配件取下,使电视不能正常播放。家长假装说电视机坏了,然后找出各种借口拖延修电视的时间。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一年。在这段时间里,父母开始读一些书,然后适时地给孩子推荐一些有趣的书,让他在百无聊赖中发现阅读的乐趣。等到孩子真正一本接一本地开始读书了,再去“修”电视。

    为了防止电视“修好”后,孩子又回到没完没了看电视的状态,家长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提出看电视的规定。并且要以身作则。

    在看电视的规定上,我认为不规定时间,只规定看哪几个节目较好,这样比较好掌控。规则一旦定出来,就要执行,父母首先不做破坏者,也要少看电视,抽时间看些书,这对孩子是无言的教育。这里面的核心也是不动声色的诱惑,不要有冲突。

    也许有些家长觉得这招有些“馊”,操作起来太麻烦,不如直接关电视方便。更有许多父母,他们不希望孩子看电视,对自己看电视可是一点不想限制。

    不止一位做妈妈的听我这样建议,都拼命摇头,说自己晚上没事干,不看电视干什么;或是丈夫不会同意这样,因为丈夫工作很累,每天回家要放松。这种时候,我觉得自己是黔驴技穷了。

    家长要是任性而为,有什么办法不培养一个率性而为的孩子呢。你不想诱惑孩子去读书,那只好让电视诱惑孩子一天又一天地在它面前消磨时间了。

    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

    3
    2016-1-3

    当孩子们做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我们往往就不太愿意赞赏孩子,下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到父母是如何在这个时候赞赏孩子的。

    去年(三年级的时候)莉萨的书法课很糟糕。老师和我提起过, 我觉得是像是自己很丢面子。开始每天晚上指责莉萨作业马虎,字母写得不工整。

    几个月以后,莉萨写了一张便条给老师,说她非常喜欢老师。便条上没有签名。当我提醒莉萨还没签名时,她说:“老师一看这么差的字,就会知道是我写的。”

    我被她的话震惊了!孩子竟然觉得这已经既成事实,因为她已经接受了一个现实:她写字很差,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了。

    读了《释放家长,释放孩子》这本书后,我想重新开始。每天晚上,莉萨给我看她的作业,我不再责备,而是去发现写得工整的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字母,然后评论一下。几个月下来,我都没有批评她,结果一点小小的鼓励和赞赏,她的书写就有了十足的进步。

     

    凯瑞告诉我她丢了地铁证,可能是从口袋里掉出去了。我的第一冲动就是斥责她的粗心。但是,看她那么可怜,我说:“凯瑞,好好想想,这个地铁证从上中学起,你已经保管了三年半了。这么长的时间里,你都是很小心的。”

    凯瑞说:“我也这么想,但已经没有机会了。等我有了新的以后,放到钱包里。”

    10
    2016-1-2
    北卡罗莱州制定了一项教学标准,要求学生们学习基本礼仪。当然,老师们本可以要求学生,在老师传授礼仪知识时,他们应该坐好、叠好手臂、闭上嘴巴。但是,老师们并没有这样做,相反,他们在年初就给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挑战。如果班里的所有学生在某个领域都能长期保持良好表现,那么,整个班级将有资格去自助餐厅享受一顿正式午宴,不但能使用特制的高档银盘,还能享用餐厅所能提供的最好美食。一听到这等好事,学生们的味觉细胞被完全调动起来,他们主动承担起义务,确保每个同学都能达到礼仪要求。为了荣誉,他们迎难而上,当他们如愿以偿地来到餐厅后,他们发现,在享用美味前,还需要学习“各种餐叉”的用法、餐巾的使用礼仪、开始用餐的适当时机等等。接着,这些五年级学生便依次列坐在餐桌两侧,共同享受美好午餐。他们觉得所有同学都受到了应有奖赏--而且是共同受赏,一个都不少。 4
    2016-1-1

    走廊里的标语宣扬了寇姆小学的校园文化。你定期都会听到这样的语句,诸如:“在此,一切皆有可能”;“每天,我们都会告诉学生,我们爱他们”;“我们的关注点在于,他们能做什么,而非他们不能做什么”;“我们高度重视事物的积极方面”;“每个孩子都非常重要”......从宣传策略上看,学校的墙上都挂着标语、公告栏,不断向学生传递这些信息。

    一大早,穆里尔通过校园内部广播系统向每个孩子发出的溢美之词:“孩子们,你们都非常出色。昨天,你们在履行各自职责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才华。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对你们的深深敬意......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对你们的浓浓爱意。”

    孩子们在整整六年的时光中,每天都能听到这些赞美,他们日后怎么可能忽视自己的特殊价值,怎么可能觉得自己的身边没有关爱。

    每天,当学生们进入教室时,老师以及当值迎宾的同学,也就是当日班长,都会站在门口表示欢迎。他们一般都会和学生握手致意,喊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而且还会增加一些赞美、问候等,如今天看起来非常好、近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等。每天,每个孩子的名字都会被提到,每个孩子都会得到赞美,天天如此,一个都不少。

    3
    2014-12-31

     

    《优秀是教出来的》(“The Essential 55”)的作者克拉克(Ron Clark)老师年仅二十八岁,是全美最佳教师奖得主,是唯一被美国总统接见过三次的小学老师,已荣获“全美最佳教师奖”。他教过的学校,学生都来自最贫困的家庭,学校的资源也不丰富。但凭着他的热情与本书所介绍的“基本五十五条”,只要被他教过的学生,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气质也会变得彬彬有礼。(下面是其中一部分,一部分不符合我们国家的没有选,有兴趣的可以到网上查询。)


    1、与大人应对,要有礼貌,有分寸;

    Rule 1   When responding to any adult, you must answer by sayingYes maamorNo sir.Just nodding your head or saying any other form of yes or no is not acceptable.

     

    2、与人互动,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Rule 2   Make eye contact. When someone is speaking, keep your eyes on him or her at all times. If someone makes a comment, turn and face that person.


    3
    、别人有好表现,要替他高兴;

    Rule 3   If someone in the class wins a game or does something well,we will congratulate that person. Claps should be at leastthree seconds in length with the full part of both hands meeting in a manner that will give the appropriate clap volume.

    (要对游戏获胜者或把某事做得特别出色的人表示祝贺。鼓掌至少持续3秒钟,两个手掌充分接触,以便掌声足够响。
    一个老师面队全班37名学生,要想关注所有的学生、表扬所有值得鼓励的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让同学们彼此之间相互鼓励就容易多了。”——看人家多会偷懒。这个老师在公布学生成绩的时候,搞的也象国外重大比赛发奖一样,大声、高声、长声,特刺激、特煽动。孩子们都能从中获得无穷的快乐和动力。学生们整天盼望着这样的时刻。”)

     

    4、尊重别人的发言与想法;

    Rule 4   During discussions, respect other studentscomments,opinions, and ideas. When possible, make statements like,I agree with John, and I also feel that…” orI disagree with Sarah. She made a good point I feel that…” orI think Victor made an excellent observation, and it made me realize…”
    (
    很多时候我们不同意别人的观点,可又苦于没有一种很轻松的氛围能让我们把满脑子的想法自由地表达出来。” “担心一旦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表达出来,别人会怎么看,自己会不会遭到嘲笑、贬低和忽略。

    克拉克先生的办法是: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对其他同学的评论、观点和想法表示尊重。要尽可能地这样说:我同意约翰的观点,同时我也感到……” “我不同意沙拉的看法,尽管她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但我觉得……”或者我认为维可多的观察真是太精彩了,它让我意识到……
       
    简单地说,就是:尊重别人,注意讲话技巧。核心是要懂得尊重人。而尊重人,则是个大原则、大观念了。它可以说含概了前面详细提到的所有教育细节。

    我认为,教育孩子时,要注意大原则的把握。大原则把握了,其他细节会很自然地理解、领悟。心里有了强烈的尊重他人的观念,在做事的细节上就会本该如此

    感悟到大观念是重要,可是简单的、一味的向孩子反复灌输要尊重人,孩子能明白吗?也许我们传统的教育太重大道理而忽视了具体细节,而这些细节看起来乱七八糟的小节,也许正是对我们最有帮助的。)

     

    5、自己有什么好表现,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生气;

    Rule 5   If you win or do well at something, do not brag. If you lose, do not show anger. Instead, say something like,I really enjoyed the competition, and I look forward to playing you again,orgood game,or dont say anything at all. To show anger or sarcasm, such asI wasnt playing hard anywayorYou really arent that good,shows weakness.


    6
    、如果别人问你问题,你也回问他问题;

    Rule 6   If you are asked a question in conversation, you should ask a question in return.

    Me:Did you have a nice weekend?

    You:Yes, I had a great time. My family and I went shopping. What about you? Did you have a nice weekend?

    It is only polite to show others that you are just as interested in them as they are in you.


    7
    、打喷嚏、咳嗽或者打嗝都要说对不起;

    Rule 7 When you cough or sneeze or burp, it is appropriate to turn your head away from others and cover your mouth with the full part of your hand. Using a fist is not acceptable. Afterward, you should say,Excuse me.


    8
    、不可以有不礼貌的小动作;

    Rule 8    Do not smack your lips, tsk, roll your eyes, or show disrespect with gestures.


    9
    、别人送你任何东西,都要说谢谢;

    Rule 9   Always say thank you when I give you something. If you do not say it within 3 seconds after receiving the item, I will take it back. There is no excuse for not showing appreciation.

    10、接到奖品和礼物,不可以嫌弃;

    Rule 10  When you are given something from someone, never insult that person by making negative comments about the gift or by insinuating that it wasnt appreciated


    11
    、用小小的贴心,为别人制造惊喜;

    Rule 11 “Surprise others by performing random acts of kindness. Go our of your way to do something surprisingly kind and generous for someone at least once a month.”

     

    12、改同学试卷时要特别谨慎;

    Rule 12   “Occasionally we may grade each other’s papers as a group. When grading other students’ papers, if you give someone an incorrect grade, whether it is higher or lower than they deserve, the amount the grade differs from the actual grade will be deducted from your paper. The only marks you are allowed to make on others’ papers are an “X” and the number they got incorrect.”
    给其他同学的试卷判分时,如果比实际分数高了或低了,高出或低出的分数将在你本人的试卷中扣除。


    13
    、全班一起念课文时,要看着正念的一字一句;

    Rule 13  “When we read together in class, you must follow along. If I call on you to read, you must know exactly where we are and begin to read immediately”
     每当给孩子们念书的时候,我会感情饱满、精力充沛、表现力丰富地去读,我会全身心地进入角色。克拉克先生还根据角色不断变换各种嗓音,做各种动作。这种方法使整个阅读的过程充满了乐趣,同时也告诉孩子们,阅读是件多么令人着迷的事情。

    如果我看到那个学生在我们读书的时候眼睛每盯着那一页,或者我叫一个学生接着读,他却不知道我们刚才读到哪里了,那么这个学生的名字就会被记在黑板上。

    习惯成自然,以后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会很高的吧。


    14
    、以完整的句子回答所有的问题;

    Rule 14 “Answer all questions with a complete sentence. For example, if the question asks, “What is the capital of Russia?” you should respond by writing, “The capital of Russia is Moscow.” Also, in conversation with others, it is important to use complete sentences out of respect for the person’s question. For example, if a person asks, “How are you?” instead of just responding by saying, “Fine,” you should say, “I’m doing fine, thank you. How about yourself?”

        第一复述问题并给出答案,第二给出主要理由,第三展开说明进理由,最后重复问题并给出答案结束。克拉克先生要求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写作能力。

     

    15、不要主动讨奖品;
    Rule 15
    “At times throughout the year, I will give rewards for good behavior, academic performances and other acts worthy of praise. If you ever ask me for a reward, however, it will not be given. It is rude to ask if you are getting something for good behavior. You should be good and try your best because you are trying to better yourself, not because you are anticipating a reward. I usually give some sort of reward to everyone who scores 100 on unit tests. If you make 100 and ask if you are getting something, no one who made 100 will be given anything.”

    克拉克先生经常好学生发些奖品,但成绩好的学生索要奖品时,他会坚决拒绝。我努力让他们知道,尽力做好每件事不是为了奖品,而是为了他们自己。”“帮助孩子们最终学会肯定自我奋斗的价值。

     

    16、每天都要作完作业;

    Rule 16 “Homework will be turned in each day for each subject by every student with no exceptions.”

    克拉克先生的高招是:在教室外贴了一条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全班所有同学连续完成全部家庭作业___。当孩子们连续完成超过10天,克拉克先生就开始给孩子们做好吃的小点心。孩子们最长是连续62天,克拉克先生说他都成了厨爷了。真是够疯狂的,那年克拉克先生的学生们成绩跟做了火箭一样狂涨。


    17
    、做什么事都要有条理;
    Rule 17
      “You will make every effort to be as organized as possible.”

    “When we are in transition from one subject to the other, the change will be swift, quiet and orderly. We should be consistently able to turn from one book to another, complete with all homework and necessary materials, as quickly as possible. The opportune amount of time to spend in transition should be less than ten seconds, and we will work toward a goal of seven seconds.”

    为了帮助孩子们变得有条理,克拉克老师在假期里去商店买回了一套他希望孩子们人手一份的用具,能装下笔记本的大架子、活页纸、笔记本、尺等等。克拉克老师把买到的所有物品摆放在地板上拍照,并列好明细清单,在开学前3个星期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份照片和信。开学时,克拉克老师仔细检查每位同学的用品,告诉他们每件东西什么时候用,在上面贴上标签,还给孩子们做示范等等等等

    后来孩子们自然变得非常有条理,克拉克老师领悟到,其实孩子很喜欢条理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克拉克老师每年都问他以前的学生,他们的新老师对他们在班上的表现有哪些看法。这样克拉克老师就可以从侧面了解自己的教学有哪些不足,有哪些成功。多么有心的好老师啊!


    18
    、老师在指定作业的时候,不要叫苦;
    Rule 18
       “When I assign homework, there is to be no moaning or complaining. This will result in a doubled assignment.”

    如果谁违反了,他就必须做两倍的作业。

    克拉克坚持这个严厉的惩罚,就是为了让孩子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接受必须的完成的任务。克拉克老师认为:与其让布置的每一项作业(或必须完成的任务)都被抱怨、每一件应该完成的工作都充满了逆反情绪,还不如让他们做几次双倍的作业,从此以后在接受作业(和任务)的时候再也不会抱怨和发牢骚。

     

    19.就餐时不准占座位

    Rule 19 “Do not save seats in the lunchroom. If someone wants to sit down, let him or her. Do not try to exclude anyone. We are a family, and we must treat one another with respect and kindness.”

     

    20、别的老师来代课,也要守班规; 

    Rule 20 “While you are with a substitute teacher, you will obey thesame rules that you follow when I am with you. (I know this is hard, but it is important.)”

    这个细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无论有没有老板在身边,他们工作都是为了自己,也就是培养自觉性。克拉克为此做了很多努力,苦口婆心的教导;杀一儆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事先做讲课录像,并在录像的制作中加很多技巧。


    21
    、课堂上发言,或起身,应该讲规矩;

    Rule 21 “We will follow certain classroom protocols. We will be organized, efficient, and on task. In order to do so, we will follow these rules:
    1. Do not get out of your seat without permission. Exception: If you are sick, leave immediately.
    2. Do not speak unless: You raise your hand, and I call on you.
    I ask you a question and you are responding.
    It is a recess of lunch.
    I instruct you otherwise (for example, during group work).”

     

    22.上课喝水吃东西不要打扰到老师讲课

    Rule 22“You may bring a bottle of water and leave it on your desk. Do not ask me if you can get water while I am teaching a lesson. You can even have food at your desk as long as others don’t see it and I don’t hear you eat it.”

     

    23、见到每个老师,都要说某某老师好;
    Rule 23 "Quickly learn the name of other teachers in the school and greet them by saying things like, "Good morning Mrs. Graham," or "Good afternoon Ms. Ortiz. That is a very pretty dress." (Note: If you are in line with the rest of class, you are not allowed to speak to the teachers at that time because the no-talking rule is in effect. You should speak to other teachers if you are entering or leaving the school, on recess, on an errand, or changing classes.)

    克拉克老师要求孩子们要迅速记住全校老师的名字,并在遇到的时候打招呼,同时还没忘记强调排队走路的时候除外,因为那时有不许讲话的纪律。克拉克老师希望学生们培养起良好的社交习惯,以便进入社会后能主动了解周围的同事或邻居并努力做到善意、有礼貌地对待别人。

     

    24、注意洗手间的卫生,把身边的病原减少到最少;

    Rule 24 "Flush the toilet and wash your hands after using the rest room. When in a public rest room, get a paper towel before washing your hands. After washing your hands, use the paper towel to turn off the faucets and to press the dispenser to get another paper towel to dry your hands. (Or use the towel to press the button to start the dryer.) The last thing you want to do is touch areas with clean hands that others have touched with dirty hands."

     

    25、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Rule 25 "We will often have visitors to our school. If someone is coming to visit our class, I will send two students to the front door of the building. You will have a sign welcoming the person. When our visitor arrives, you will shake hands, tell him or her who you are, and welcome the person to our school. You will then take the visitor on a small tour of the building before bringing him or her to the classroom."

    如果有人要参观我们教室,我会派两名学生在教学楼前等候,并举着一个欢迎牌。当我们的参观者到来时,接待者要和他们握手,向他们作自我介绍,并致欢迎辞,然后,在带他们进教室之前,先领他们简单地参观一下校园。

    如果我是来访者,我对如此接待会感到很新奇、很欣赏、很欣慰。对孩子只要要求他们这样做,我认为孩子绝对可以做的到。孩子会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27
    、同学受罚的时候,不要看着他;

    Rule 27 “If I or any other teacher in school is speaking to or disciplining a student, do not look at that student. You wouldn’t want others looking at you if you were in trouble or being reprimanded, so don’t look at others in that situation. If you are the student I am talking to, do not get angry or fuss at students who are looking at you. Let me know and I will handle the situation.”

    主观上,特别喜欢这一条,周围的人很多做不到这一点,家长首先做不到,孩子们也难。

     以后我还会告诉他,不要随便同情谁,不是不善良,而是只要能够自立,不同情就是尊重。为了避免尴尬和因公开展示而引起的愤怒,我要保证孩子们理解和遵守这个规矩。不做落井下石、幸灾乐祸的事是对的,我还是那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老师也该注意保护小孩子的自尊心。


    28
    、对作业的问题,可以打电话来我家,我没接的话,你可以留言,但只要留一次就够了;

    Rule 28  "If you have a question about your homework, you may call me. If I am not there to answer the phone, please leave a message in the following manner: "Hi, Mr. Clark, this is _______________. I need help with the _______________ homework. You can call me back until ___:00. Thank you." There is no need to leave this message fourteen times."

     

    30、吃完饭,自己的垃圾自己处理;
    Rule 30
      “There are several manners dealing with food that you must follow: I call these my ABC’s of Etiquette. A. When you first sit down for a meal, immediately place you napkin in your lap. If you silverware is wrapped in a napkin, unwrap it as soon as you sit down and place the napkin in
    your lap.
    B. When you are finished eating, place your napkin on the table to the left of your plate. Place it loosely beside the plate. Don’t crumple it, because you don’t want to seem untidy. Don’t fold it too neatly, because you don’t want the restaurant to think you assume they are going to use it again. Never leave your napkin on your chair. This implies that the napkin is too dirty
    to be left on the table. Also, in some cultures, leaving the napkin on the chair is known as a way to say that you don’t intend to return to the restaurant again.
    C. Never place you elbows on the table.
    D. Use one hand to eat, unless you are cutting or buttering food. Never have your fork in one hand and a glass in the other.
    E. Do not lick your fingers. There is a napkin provided for the purpose of cleaning your fingers. There is no need to lick yourself clean.
    F. Do not smack you lips or chew noisily.
    G. Do not chew with your mouth open.
    H. Do not talk with your mouth full. Sometimes people will place a hand over their mouth and talk anyway. Don’t do that. Wait until you have swallowed your food to speak.
    I. If something is caught in your teeth, don’t go in after it; wait until you are in the rest room to remove it.
    J. D not slurp.
    K. Do not play with your food.
    L. If you drop your fork, napkin, or anything else on the floor, DO NOT pick it up. It is very rude and unsanitary to place something on the table that has been on the floor. If you pick up something that has dropped and hand it to a waiter, then you will need to excuse yourself and wash your hands before continuing with your meal. The best way to handle a situation when something has dropped on the floor is to ask a waiter for a replacement; leave the old one on the floor.
    M. You are to use your utensils for eating almost everything. Here are ten types of food you may use your hands to eat:
    1. Pizza
    2. Bacon
    3. Cookies
    4. Bread (Always tear off a bite-sized piece to eat. If you are going to use butter, never butter the whole piece of bread; butter the piece you tore off, and eat that before tearing another piece.)
    5. Corn on the cob (It is appropriate to eat across instead of eating around.)
    6. Hot dogs, hamburgers, and sandwiches (including breakfast biscuits)
    7. French fries and chips
    8. Fried chicken
    9. Asparagus (yes, asparagus)
    10. Small fruits (like grapes on a stem), apples, oranges, carrots, etc.
    N. Never reach over someone’s plate to get something. You should say, “Will you please pass the salt?”
    O. Never start eating off of your tray until you are at your seat.
    P. When we are eating at a restaurant, you are not to begin eating until everyone at the table has received food.
    Q. You should never complain if the line is too long, the food isn’t good, or if there is a wait. You don’t want to be negative to the point where you spoil the enjoyment of the event for others.
    R. If you are unsure which silverware to use, simply start with the fork, knife or spoon that is the farthest from your plate. On the left, you will have your salad fork on the outside and your
    dinner fork on the inside. On the far right, you will have your soupspoon. Beside it you will have the spoon you will use to stir your coffee or tea, then your salad knife, and then your dinner knife. The utensils above your plate are to be used for dessert.
    S. When you are finished eating, do not push your plate away from you. Leave it where it is in the setting. If you want to show you have finished eating, you should lay your fork and knife together diagonally across the plate. You should place the fork with the tines down, and you should have the sharp side of the knife facing down. Of the two utensils, the fork
    should be closest to you.
    T. Never place a piece of silverware that you have used back on the table. Leave it on a plate or saucer.
    U. If you didn’t use a utensil, do not place it on a plate or saucer when you are finished. Just leave it where it is.
    V. Always look a waiter in the eyes when you are ordering, asking a question, or saying thank you.
    W. Make a point to remember the waiter’s name when he introduces himself to you. Use his name as often as possible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meal.
    X. If you have to go to the rest room, you should stand up and say, “Excuse me,” as you leave the table.
    Y. When you are offered desserts or asked a question such as “What sides would you like?” or “What dressing would you like for your salad?” it is best to ask, “What are my options?” That
    way, you aren’t going through a process of naming things the restaurant might not have.
    Z. Never talk to waiters or waitresses as if they are servants. Treat them with respect and kindness, and remember, they are the ones who are fixing food and bringing it to you. You do not want to be on the bad side of a waiter.”

    克拉克老师要求他的学生们吃晚饭要把桌子擦干净,掉在地上的要捡起来仍到垃圾筒里,还要检查垃圾箱周围有没有垃圾并清理干净。克拉克老师还要求孩子看到别人乱丢的垃圾也要拣起来,经常奖励拣垃圾的孩子,也经常公布不拣垃圾的孩子。为此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基本培养好了一个班的孩子。


    31.
    不要随处乱扔垃圾

    Rule 31 “After we eat, we will clean up after ourselves. This include cleaning off the tables and making sure we haven’t left any trash on the floor or around the eating area. It is important to be responsible for your trash no matter where you are and to be sure not to litter.”

     

    32.住旅馆要对好的服务给予评价和适当的小费

    Rule 32  "When we stay in a hotel room, it is appropriate to leave a tip on the pillow for the hotel worker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cleaning the room after our stay. Two to three dollars per night is an appropriate amount, depending on the cost of the room."

    坐车要有礼貌,不讲话,不胡乱粘东西“When we ride on a bus, we will always sit facing forward. We will never turn around to talk to other students, stick anything out of the windows, or get out of our seats. When we exit the bus, we will always thank the bus driver and tell him to have a good day.”

     

    33、认识新朋友,要记住对方的名字;

    Rule 33  "When we go on field trips, we will meet different people. When I introduce you to people, make sure that you remember their names. Then, when we are leaving, make sure to shake their hands and thank them, mentioning their names as you do so."

    克拉克先生有意训练孩子们这项技能,立下了一些有助于记住人家名字的规矩:介绍后要起立握手,并称呼人家的名字问好;交谈中尽量多重复人家的名字;分手时要再次重复他们的名字。

     

    34.吃东西,只取够自己的份,不能抢占别人的

    Rule 34   "Whenever you are offered food, whether it be on a buffet or treats in class, never take more than your fair share. You never want to be greedy and try to get more than you should, not only because it is wasteful, but also because it is disrespectful to others when you do not leave enough for them."

     

    35、别人掉东西,请弯腰去帮他捡;

    Rule 35   "Whether we are in school or on a field trip, if someone drops something, pick it up and hand it back to them. Even if they are closer to the object, it is only polite to make the gesture of bending down to retrieve the item."


    36
    、进门时,如果后面有人,扶住门请别人先走;

    Ruel 36  “If you approach a door and someone is following you, hold the door. If the door opens by pulling, pull it open, stand to the side, and allow the other person to pass through it first, then you can walk through. If the door opens by pushing, hold the door open after you push through."

     如果开门的时候需要拉的话,你就拉开门,自己站在一边,让别人先过去,然后你再走过去;如果开门的时候需要推门,你就在自己走过去后用手扶住门,别松手。
      
    克拉克老师认为,教孩子一些小小的善意举止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对孩子们了解如何尊重和重视别人大有裨益。克拉克老师教孩子的时候非常注意细节,如扶门时站的位置、扶多长时间、说点什么等等更加细节的东西。


    37
    、别人碰到你,不管有没有错,都要说声对不起;

    Rule 37   Whennever somebody else bumps into you,you should say sorry though sometimes it seems you are not affended though. In this way , you can show your absolutely good quality.

    克拉克老师说:在学校里,一次轻微的碰撞,也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现在的孩子谁让着谁啊?有些大人都会因为这些而争吵。克拉克先生的这条规则,不但很好地阻止了事态向不良方向发展,而且使孩子们显得彬彬有礼。

    克拉克老师对礼貌是非常重视的,在孩子乘坐飞机之前,他亲自在教室里把椅子摆成飞机过道的样子,训练孩子们。


    38
    、进行校外教学时,无论到哪一个公共场所,都要安安静静;

    Rule 38  keeping very quiet when taking a class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or in a public place

    有时候,人们做了什么好事不一定都能给他人留下印象,尤其是他做这件好事的时候其实周围根本没人,他做好事是出自本心,而不是给别人看,这就更值得你敬重了。

    对孩子的细节教育,学校的老师做了很多,但仍有很多细节是难以顾及的,我们家长应该在生活中言传身教,尽可能多地把握教育孩子的机会。

     

    39、去参观别人的地方,要不吝于赞美;
    Rule 39  "If we are on a field trip, it is a good idea to compliment something about the place where you are visiting. For example, if we visit someone"s home, it would be a nice gesture to tell them that you think they have nice curtains. People are always self-conscious when they have guests visit their home, so you want to make them feel at ease. Also, if we are visiting other places, such as a museum or theater, it would be nice to comment on how beautiful the architecture is
    or to tell the guide that you think the facility is very nice."

     这看似是一种对主人的尊重,如果形成习惯,也可能形成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吧?克拉克老师认为孩子们应该有这样的风度,所以在外出前专门对孩子们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是把握课外机会对孩子的培养。从克拉克老师的年龄和经历来看,如果不教学生,他自己也很难如此绅士吧?

     

    40、全校师生开会的时候,不要讲话;

    Rule 40  “During an assembly, do not speak and DO NOT look around and try to get the attention of your friends in other classes. We must uphold an image that shows we have out act together!”

    我们的老师们也很重视纪律的,经常强调。有趣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怎样保持纪律,可拉克老师把学生们叫到礼堂里,坐好,手放在大腿上,眼睛看着前面。然后,克拉克先生不断地在礼堂的各个位置出现,喊学生的名字,扔小纸团,想办法骚扰孩子们,看哪个孩子破坏纪律。生动有趣,用心良苦。


    41
    、接电话的言谈要得体;
    Rule 41  “When you answer the phone at your house, you must do so in an appropriate manner.”

     在这一节里,克拉克先生讲了接电话时的常规语言,很简单,很得体。说实话,这些简单的东西,我做的都不好。但是,看了之后,我知道以后我一定能做到,而且,这么简单的东西,教给孩子,孩子掌握起来应该也很容易。虽然是小节,但孩子真的象书中的那样打电话的话,任何一个大人看了都会很惊讶,太有教养了!!!

     

    42、一趟校外教学结束,要谢谢所有随行的老师和家长;

    Rule 42   “When we return from a trip, you will shake my hand as well as the hands of every chaperone. You will thank us for taking the time to take you on the trip, and you will let us know that you appreciate having the opportunity to go. I am not concerned with being thanked; I am concerned with teaching you that is it appropriate to show appreciation when someone has gone out of his or her way to help you.

    我不在意你是否感谢我,我关心的是你要学会在别人给你提供额外帮助的时候,你能恰当地表示感谢。

    对于感谢,很多时候,我们常会认为亲近的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就不在意、不感激,所以就漠然。我要求孩子学会感谢,即使是最亲近的人,即使是没起任何作用的帮助。


    43
    、搭乘电梯时,要站右边,请赶时间的人走左边;(可以换成楼梯)

    Rule 43  “When we are on field trips and we have to go up escalators, we will stand to the right. That will give other individuals who are in a hurry the option of walking up the left-hand side of the
    escalator. When we are going to enter an elevator, the subway, or a doorway, we will wait for others to exit before we enter."

    克拉克教孩子在自动扶梯上,要站在右侧,从左侧走动在进入电梯、地铁或地下通道前,要礼让出去的人先行。

    据克拉克先生说,美国公共场所的地铁、电梯、扶梯比较乱,缺乏彼此尊重的意识。我们也要重视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否则必将步其后尘。


    44
    、列队行进时不要说话

    Rule 44   "When in a line; walk single file, two to three feet behind the person in front of you with your arms at your sides. You should face forward at all times. There will be absolutely no talking."

    克拉克先生上班的第一天,管理的是个纪律散漫班级。克拉克先生要求孩子们排队吃饭时要有秩序,要安静,如果有一个孩子多说一个字,全班就多等1分钟。结果,在集体等候45分钟后,孩子们排着整齐、安静的队伍进入食堂。用克拉克先生的话来说,校长站在门口吃惊地看着我们发呆。真是太帅了!!如果拍电影的话都会非常有戏剧性。

    也许有人会说,这有点太军事化了,但是我认为孩子们其实喜欢这么排队,他们会为自己能把队排得这么好看而感到骄傲。 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会怎么想,反正我小时侯会有这种感觉。

    克拉克老师要求孩子们在排两队进门的时候,离墙近的那一队先进,另一队要笔直地站在大厅的中央,留在那里等候我的命令,接下来我会说:每个人准备……行动!所有孩子立刻会象一个完整的整体一样,右腿迅速横跨一步,靠向墙边。看到孩子们在同一刻步调一致地行动,会令人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酷!然后我再发出命令:进入!他们就整齐地进去了。

    你可能认为,孩子们一旦被要求不准出声、遵守纪律和保持秩序的话,他们一定会反感的,但事实上他们喜欢这样。在哈莱姆,我们学校的其他孩子请求他们的老师也让他们象我们班一样,排好队进入教室。

     

    45、不可以插队,但看到别人插队时不可以大呼小叫,让老师知道就好;

    Rule 45  “Never cut line. If someone cuts in front of you, do not say or do anything about it. Let it happen, but let me know about it. I will handle the situation. If you fuss with someone who has cut in line, you could get in trouble as well. It’s not worth it; just let me know what happened. Please handle all disputes with other classmates in the same manner, by coming to me with any problems before you take matters into your own hands."

    如果有人插到了你前面,一个字也不要说,随他去,只要告诉我一声,我就会来处理的。如果你非要和加塞儿的人理论,你也一样会有麻烦的,这不值得你这样做。同学之间解决任何纠纷,都应该在自己着手处理之前,先带着问题来找我。

    学生们遇到问题有两种选择:

    第一,带着问题找我。但大多数孩子会选择第二种。

    第二,不动声色地自己解决。他们清楚,必须悄悄地解决,否则我会因他们不能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而惩罚他们。

    孩子们必须学会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


    46
    、看电影时不要说话
    Rule 46  “When we go to a movie theater, there will be no talking."

    克拉克先生希望孩子们懂得如何文明地观看电影,从而使很多人看电影的经历成为一种更加愉快的享受。这也是教孩子们学会尊重别人。


    47
    、不可以带玩具到学校来;

    Rule 47   "Do not bring Doritos in the school building."

     

    48、有谁欺负你,让老师知道   

    Rule 48   "If any child in this school is bothering you, let me know. I am your teacher, and I am here to look after you and protect you. I am not going to let anyone in this school bully you or make you feel uncomfortable. In return, I ask that you not take matters into your own hands; let me deal with the student."

    我想让他们知道,只要我在这个班,就会保护他们。 这种来自于大人的支持对一个孩子而言非常重要,它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帮他们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


    49
    、自己的理想自己要坚持

    Rule 49   "Stand up for what you believe in. You shouldn"t take no for an answer if your heart and mind are leading you in a direction that you feel strongly about."

    在我一生中,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了,我想做某事,而周围的每个人都反对。”“我希望他们(我的学生们)有勇气为自己的信念义无返顾地付出努力,并为他们想要做的事情而奋斗。

    有时候,坚守你的信念是很困难的事,尤其当只有你一人持有这种信念的时候,会感到更加孤独。我只希望我能给我的学生逐步树立一种信念,就是他们对自己以及他们所做的事情要有足够的信心,有勇气为自己的信念,主张和梦想而努力。


    50
    、要乐观,要享受人生;

    Rule 50   "Be positive and enjoy life. Some things just aren"t worth getting upset over. Keep everything in perspective and focus on the good in your life."

    保持乐观的态度,尽情享受生活。有些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学会为每件事作好准备,去追求生命中的美好。 我自己也在努力培养这种品质,并且以此来影响我的学生。

    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与上节相似,克拉克在本节谈的也是人生观的问题,以个人修养为主,并影响学生。克拉克先生既教书又育人,绝对钦佩!

     

    51、既然想做一件事,就只管去做

    Rule 51   "Live so that you will never have regrets. If there is something you want to do, do it! Never let fear, doubt, or other obstacles stand in your way. If there is something you want, fight for it with all of your heart. If there is something you want to do, go for it and don"t stop until you make it happen. If there is something you want to be, do whatever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live that dream."

    克拉克先生经常给他的学生讲自己的故事和其他相似的故事,教育孩子们,凡事想好了就勇往直前地去做,全力以赴,这样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后悔。

     

    52、从错误中学习,继续向前迈进;

    Rule 52   “Accept that you are going to make mistakes. Learn from them and move on.”

    克拉克先生现身说法,讲述人生道理。老师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误;老师不是一般人,个人的错误会影响班里的很多孩子。


    53
    、不管如何,一定要诚实;
    Rule 53   “No matter what the circumstances, always be honest. Even if you have done something wrong, it is best to admit it to me, because I will respect that, and oftentimes I will forget any disciplinary measures because of your honesty.”

    开学第一天,我反复跟孩子们解释,即使有时讲实话会遇到一点小麻烦,但还是值得的,说明你良心未泯。我告诉他们讲实话非常重要,因为此举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而这两种荣誉应该伴你一生


    54
    、抓住今天;

    Rule 54   “Carpe Diem. You only live today once, so don’t waste it. Life is made up of special moments, many of which happen when caution is thrown to the wind and people take action and seize the day.”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珍惜时间是老师们谈的最多的,但那时理解不深。如今,已经失去了太多的时间了,认识自然更深,而且会越来越深,但浪费的时间真的少了吗?人啊,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珍惜时间吧,做该做的事,做该做而不愿意做的事。


    55
    、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做最好、最好的人。
    Rule 55   “Be the best person you can be.”

    我觉得这些规矩不仅在学校教育中适用,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适用。细看每一条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养成正确的为人之道。 

    1
    2014-12-30

    学龄前的孩子需要父母在时间上给他许多的架构,但在这些架构里面,他们可以选择如何使用,例如,他们最主要学习的,就是玩耍的时间结束,上床的时间已到; 学龄儿童所要学习的是,做完功课以后才可以玩;青少年必须管理自己的时间,但那些限制会迫使他把时间运用得更好。只要他们够大到知道如何做,就让他自己为准时上学、上教会、吃饭,以及按时完成家务及功课等事负责。如果他们错误地处理时间,要让他们为此承担后果。

    如果你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对孩子唠叨有关“赶快把事情准备好”这类的事,就表示他们从未学会时间的界线。时间的限制惟有在你让它们对孩子成为“现实”的一件事时,才会变为真实。不要唠叨、不要太常提醒他们!你不是时钟,你所要做的,就是确定他们懂得看时间,告诉他们,如果不照着做,就会有问题,例如:可能会少吃几餐饭、不准外出,或上学迟到等等。几次下来,他们很快就学会“时间”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如果他们习惯不准时来吃晚饭,那么大家用餐后就没有东西可吃了。讲清楚你的界线:“我只从七点到七点半供应晚餐,过了时间,厨房就对那些没吃饭的人关闭”。让他自己解决饿着肚子上床、赶不上公车,或为某些想做的事因未能就绪,而不能去做的那些问题。不需要太多这种使他们错过事情的情况发生,他们就会学到功课了。但若你唠唠叨叨,不想让他们管理自己的自由,用这种方式来控制他们与你的分开,他们就永远学不会时间限制的真实性。

    1
    2014-12-29

    否定孩子的感受,奇怪的是,我们越是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不管我们的态度多好,孩子也只会越难过。

    女儿:我的小海龟今天早上死了。

    爸爸:别难过,宝贝。

    女儿:呜呜呜呜。。。

    爸爸:别哭了。不就是一只小海龟吗.

    女儿:哇 哇 哇。。。

    爸爸:别哭,我再给你买一个。

    女儿:我就是要这个海龟。

    爸爸:你真是无理取闹!

    说出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听到这些话时,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

    女儿:我的小海龟今天早上死了。

    爸爸:哦,是吗?真没想到。

    女儿:我还教它玩游戏。

    爸爸:你们在一起挺开心的。

    女儿:它是我的好朋友。

    爸爸:失去朋友是挺难过的。

    女儿:我还每天给它喂食。

    爸爸:你真是关心那只小海龟的。

     

    5
    2014-12-28

    1.让儿子自由地释放出所有的情感;

    2.和儿子探讨事情;

    3.给予儿子亲吻和拥抱;

    4.培养那种安静斯文的气质;

    5.不要害怕表达你的情感;

    6.明确规则,让他有章可循;

    7.从小让他对学习产生期望;

    8.教导儿子不要抢东西。

    小编关注到的是“6.明确规则,让他有章可循;”,所以,星爸星妈,要和孩子建立清晰的红星规则、家庭公约哦!

     

    1
    2014-12-27

    1、德国:益智开发,从小让孩子“绘制地图”

    2、美国:释放潜能,让孩子在游戏和体验中学习。

    3、加拿大:动手为上,不提前教授写字和计数。

    4、日本:培养独立人格,学会不给别人添麻烦。

    5、法国:注重气质,重视艺术教育。

    ——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早教的理念存在着差异,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如果是别人问我们国家的教育理念,你觉得是什么呢?

    2
    2014-12-26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自身后天的努力,80%取决于他的父亲。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你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0
    2014-12-25

    1、开心就笑,不高兴就放声哭。

    2、不怕犯错,只要想到就大胆去做。

    3、容易快乐,给块糖就高兴一整天。

    4、过去的不开心统统都忘掉,明天的苦恼不放到今天来发愁。

    5、爱爸爸和妈妈,多花些时间腻在他们身边。

    6、培养点兴趣爱好,哪怕今天想学画画,明天想学吉他,试试再说。

    0
    2014-12-24

    以下都有科学依据:

    1.降低妻子抑郁几率。

     2.宝宝3岁后社交能力更强。

    3.孩子学习成绩更好。

     4.与父亲关系是预测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5. 影响女儿对以后爱情与生活的态度。

    6.影响儿子的男子气概。

    7.孩子为人友善、敢于信任他人.所以爸爸们要积极参与到育儿当中去哦

     

    2
    2014-12-23

          英国一项调查显示,25岁至34岁的女性是压力感最大的人群。她们工作上升至一定职位,家中有年幼的孩子,住房还有贷款,难免在工作、生活和社交中顾此失彼,心生焦虑,感觉压力重重。

      英国品牌“Kalms”调查2000名成人。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三分之二每周都会产生压力感,平均一年208次感觉有压力。

      调查显示,女性和男性的压力之源有所不同。相对而言,女性更多地因家务琐事和人际关系感到压力,男性则多因工作时间长、交通拥堵而心生焦虑。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容易心生焦虑。调查对象中,男性平均一周4次觉得焦虑,通常能够较快恢复;女性平均一周产生5次焦虑感,而且多觉得难以应付。

      四分之一的女性称,一周8次甚至以上觉得不堪重负,这意味着她们每天都在费力度日。现年32岁的私人助理简·休斯就来自这样的人群。英国《每日邮报》5日援引她的话报道,现代生活的压力让她每天都觉得压力重重,“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难以寻找平衡点,几乎没有时间从事社交活动,不得不牺牲睡眠来完成每件事情,这让我每天早晨都觉得烦躁不堪”。

      英国压力管理学会的尼尔·沙阿说,25岁至34岁的女性压力最大,她们既要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又要处理生活中越来越繁杂的事务,涉及职业、个人财务、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等方面。

     

    0
    2014-12-22

          英国一项调查显示,25岁至34岁的女性是压力感最大的人群。她们工作上升至一定职位,家中有年幼的孩子,住房还有贷款,难免在工作、生活和社交中顾此失彼,心生焦虑,感觉压力重重。

      英国品牌“Kalms”调查2000名成人。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三分之二每周都会产生压力感,平均一年208次感觉有压力。

      调查显示,女性和男性的压力之源有所不同。相对而言,女性更多地因家务琐事和人际关系感到压力,男性则多因工作时间长、交通拥堵而心生焦虑。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容易心生焦虑。调查对象中,男性平均一周4次觉得焦虑,通常能够较快恢复;女性平均一周产生5次焦虑感,而且多觉得难以应付。

      四分之一的女性称,一周8次甚至以上觉得不堪重负,这意味着她们每天都在费力度日。现年32岁的私人助理简·休斯就来自这样的人群。英国《每日邮报》5日援引她的话报道,现代生活的压力让她每天都觉得压力重重,“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难以寻找平衡点,几乎没有时间从事社交活动,不得不牺牲睡眠来完成每件事情,这让我每天早晨都觉得烦躁不堪”。

      英国压力管理学会的尼尔·沙阿说,25岁至34岁的女性压力最大,她们既要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又要处理生活中越来越繁杂的事务,涉及职业、个人财务、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等方面。

     

    0
    2014-12-21

    交友是一项艺术,你若想交到真正的朋友,就必须掌握到一定的交友技巧,学会在友谊中记住和忘记一些事情。这样,才能使你的友谊之树常青,并且还能助你赢得更多的友谊。

    有一次,阿拉伯作家阿里和他的朋友吉伯、马沙一起去旅行。三人行至一个山谷时,阿里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阿里就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阿里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与阿里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阿里一耳光,阿里就在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阿里一耳光。”

    当他们旅游回来之后,另一位朋友马沙好奇地问阿里“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刻在沙上?”阿里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我会忘得一干二净。”

    正如另一位阿拉伯著名诗人萨迪所说“谁想在困厄中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洗去我们对别人的怨恨,这样我们才能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7
    2014-12-19

    育儿就是育己!父母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作为普通家庭,与其花几万元给孩子报早教班,不如用这个钱多买点书读,或自己读个学习班,完善自我成长。当我们自己成长了,孩子自然会成长。反之,我们自身不成长,让孩子读早教班也没有意义。因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那个人,始终是父母。

    3
    2014-12-18
    感恩:也是一种修养;
    宽容:学会"心理换位";
    乐观:开启光明未来之门;
    自信:构建动力金三角;
    诚信:他人生的通行证;
    勤劳:培养他勤劳的"蜜蜂"精神;
    礼仪:孩子社交的“名片”;
    责任:将责任感植入他的心灵花园;
    坚强:让稚嫩的肩膀不畏惧困难;
    主见:让成长的空间更自由
    1
    2014-12-17

    1.现在睡觉的话,会做梦;而现在学习的话,会让梦实现。

    2.我无所事事的度过了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们所期望的明天。

    3.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学习都征服不了,那你还能做什么?

    4.今天不想走,明天就要跑了。

    5.此刻睡觉的口水将变成明天流下的泪水。

    0
    2014-12-16
         自从爸爸教晨晨学习玩象棋之后,晨晨就迷上了这个,为了陪他下棋,晨妈也在学习下象棋,每天幼儿园放学回来,晨晨就拿出象棋,摆上双方的棋子,就喊我来下象棋;开始晨晨为了多走一会儿,总是在能吃我将的情况下不吃,慢慢的把每个棋子吃掉,通常一把棋15分钟左右,后来为了培养晨晨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机会能吃我的将,我说:如果晨晨很快就打败妈妈,把将吃掉,可以再玩一把,时间还是控制的15分钟,只要速度快,就能多玩几把,这样晨晨的积极性很快就上来了,小脑袋瓜老想着怎么赢我,实际上我的目的也不是让他一定要赢,就是让他懂得规则。
         昨天我们又在下象棋,我抓着一个空档,一下子就吃掉晨晨的帅,晨晨输了。我就是想看看他的反应,一会眼睛就红了,眼泪要留下来的样子,我告诉他:要下棋有赢就有输,如果他接受这个结果,不哭的话,我们就在玩一把,这一把晨晨下的更认真了,当然这一把的结果是我输了。不过至少让他知道输也是一种结果,因为晨晨没有输的概念,每次同爷爷玩牌都是晨晨赢,没有输过。
    0
    2014-12-15

    上海“电子书包”将在全市试点

      今年9月开学后,上海每个区都将有学校试点使用“电子书包”,两三年后,“电子书包”就有可能完全取代纸质课本了。由上海市教委等单位主办的“电子书包”数字化教材研发会前天在沪举行,会上传出以上消息。

      “电子书包”是一种数字化学习方式,它将笔记本电脑引进课堂,整合传统的教材作业。虹口区是全国“电子书包”最早试点区,虹口区“电子书包”项目领导小组成员、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仇勇平表示,2010年10月,虹口区就率先在1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电子书包”的试点,以后又增加了8所学校。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庄智象介绍,“云计算”技术在“电子书包”里的运用非常广,即把所有的教科书、作业本都放在“云端”里,只要有需求,就可以随时在线下载,上海已在全国率先成立电子书包企业联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还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通力合作,首批七门课程的编写和研发工作将在8月底完成,争取在9月初开学时在相关学校试用。

      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闵景表示,虹口区的“电子书包”项目试点取得成功,今年开始大规模推广,新学期后全市每个区都将有部分学校试点使用“电子书包”,其中闵行区将有40所学校使用。试点使用“电子书包”的学生暂时还脱离不了传统课本,但在两三年后,“电子书包”就可能完全取代纸质课本。

    1
    • 不管您是不是小红星的会员,只要您是家长,常来看看吧。这里将是您科学育儿的开始!

      收藏本页  设为首页